[登高教案]必登高

来源:教育教学方案 时间:2018-07-28 10:00:08 阅读:

【www.bbjkw.net--教育教学方案】

第一篇必登高:登高习俗与杜甫的《登高》诗赏析

  古人喜欢登高,或登山,或登台,或登楼,而且“登高必赋”,留下了不少名篇。
  《韩诗外传》卷七:“孔子游于景山之上,子路、子贡、颜渊从。孔子曰:‘君子登山必赋,小子歌者何?’”《汉书·艺文志》:“传曰,不歌而诵谓之赋,登高而赋可以为大夫。”“登高必赋”或“登高能赋”就成为古代大夫必备的九种才能之一,于是登高与赋诗就紧紧地连在一起。
  综合历史文献,可知“登高”有三种情况:
  1、笼统地说升至高处。如明代开国功臣之一、写《卖柑者言》的刘基的《旅兴》诗:“登高望四方,但见山与河。”这是随意而登,不指明时间地点。
  2、九月九日登高。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中记载着一段传说:“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这则道家的传说显然是要让人们关心家人,要“常回家看看”。后人每至九月九日都要登高饮菊花酒,其内涵也泛化为对亲人故交的怀念。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可称代表。
  3、指正月初七(人日)和十五日登高的风俗。
  晋陶渊明《移居》之二:“春秋多佳节,登高赋新诗。”可见,登高赋诗的佳节,春秋都有。秋当然指九月九日即“重阳节”,春则指正月初七和十五。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初七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登高赋诗。”《隋书·元胄传》:“尝正月十五,上与登高。”
  总体上看,登高历经魏晋唐宋诸代,都是中国文学的重要主题,而怨春和悲秋则成为主要题材。登高之作的总体基调也必然是忧愁、悲哀、痛楚,具有强烈的悲情特征。其情感内容同社会生活的变化、国家的分合治乱有着基本同步的规律。周秦之际多是亲情之念,如《诗经》中的《东山》、《陟岵》等篇,汉魏之时则偏于乡国之恋,如王粲的《登楼赋》、曹植的《杂诗》,唐宋以下更多友情之思,如卢照邻的《九月九日登玄武山》:“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确是佳作。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写亲情之念,乡国之恋,友情之思的作品中往往饱含着作者对社会、国家、人生的忧患意识,使悲情更加浓重。杜甫的《登高》堪称典范: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糅合了登高和悲秋两大主题,登高是从空间上感受自然的博大永恒,悲秋是从时间上把握生命的脉搏。一位潦倒多病的老翁,在急风、哀猿、白沙、黄叶的肃杀秋景里,抒发着沉郁的家国之痛。而“不尽长江滚滚来”又让我们顿悟出中华民族在生生不息地行进中,迸发出强大的不可战胜的力量,启迪人们以超凡的心志,笑对人生世事的苦难。这就是杜甫!

第二篇必登高:高中文言文阅读答案


  舟人传
  [清]张光纬
  舟人不知何姓名,亦未悉其里居,及其所操何业。偶遇之舟,遂以舟人名。吾郡陈泰岩者,文士也,遣仆买舟,收债远乡。携其侄与仆抵舟,见舟人髯如戟,目如炬,风仪伟甚,裸而刺船①。泰岩心异之。至舟中,复见一十六七女郎,依约闺中之秀。泰岩又窃窃然疑之。既放舟,鼓棹如飞,顷刻至岸。岸旁有牛三头,蹲水中,妨舟泊。舟人招牧者牵之起,二牛起,其一犹浮沉水滨,格格不就牵。舟人乃探手掇牛后肘,掷岸上。岸上聚观,无不辟易,泰岩愈疑。
  收债毕,泰岩持金数十归舟。语舟人曰:“日且西,盍止诸?”舟人曰:“毋恐。虽数百万缗,行数万里,可不辱命,何虑此琐琐也。”泰岩不能强,姑听之。至中流,落日衔山,微风拂波,舟人忽舣舟就岸。泰岩恐甚,询泊故。舟人曰:“风雨至矣。”稍顷,天半霹雳,水立云飞,舟依巨柳而荫。雨止,复行,卒无恙。
  未抵郡数里,泰岩复语舟人曰:“前村隐隐,帘出树杪,可沽酒乎?”舟人曰:“诺。”提壶去。泰岩乃询船尾女郎曰:“子何为?子何自从彼髯者行乎?吾恐彼髯非良人,且彼髯复何为?子心知之,试语余。”女郎掩涕曰:“不然,妾亦宦之息也。向从父母行三泖②间,夜遇强盗,杀父母投之湖,掳资财及妾行。忽见此髯从暗中跃入舟,手刃群盗数十人,复携妾去,妾涕泣请死。彼髯者曰:‘今子父母既死,茕茕何依。幸子仇既歼,吾当徐访子亲属,送子归,纵无所归,吾更当觅倩③嫁子。吾义勿污子,效彼群盗为也。’妾故忍死留此。”言讫,泪如雨下。泰岩又曰:“舟甚窄,奈起居何?且彼髯终何为?”女郎曰:“自妾来,彼髯恒卧篷橹间,虽风雨无所苦。舣舟亦无定踪,所往来不一人。所谈者,妾皆不解,每痛饮辄去。夜必登高陵星斗,还舟恒猝猝不乐,亦未知甚何为。”
  舟人沽酒至,斜睨女郎,若已知其所言而嗔之者,泰岩乃稔为异人,长揖请罪。因煮酒扶坐,相语甚欢。舟人乃曰:“萍踪相遇,愿赠以言。天下大乱,各自爱,余亦从此去。”讯之姓氏里居,舟人曰:“四海紊紊,安用此乎?”竟勿言。至郡,慷慨分手,后卒不遇。
  (选自《息庐剩稿》,有删节)
  【注】①刺船:用篙撑船。②三泖:湖名。③倩:古代男子的美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悉其里居 悉:知道
  B.吾当徐访子亲属 访:拜访
  C.妾亦宦之息也 息:子女
  D.天下大乱,各自爱 爱:爱惜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舟人招牧者牵之起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泰岩乃询船尾女郎曰 今君乃亡赵走燕
  C.且彼髯复何为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D.萍踪相遇,愿赠以言 险以远,则至者少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舟人义行的一组是( )
  ①见舟人髯如戟,目如炬,风仪伟甚
  ②舟人乃探手掇牛后肘,掷岸上
  ③虽数百万缗,行数万里,可不辱命
  ④手刃群盗数十人,复携妾去
  ⑤彼髯恒卧篷橹间,虽风雨无所苦
  ⑥夜必登高陵星斗,还舟恒猝猝不乐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语舟人曰:“日且西,盍止诸?”(4分)
  (2)今子父母既死,茕茕何依。(4分)
  (3)讯之姓氏里居,舟人曰:“四海紊紊,安用此乎?”竟勿言。(4分)
  1.C【解析】访:查访,这里是“寻找”的意思。
  2.C(解析。A项,代词,它,牛/动词,到。B项,表承接,可译为“就”/表转折,可译为“竟”。C项,连词,表递进,可译为“况且”/连词。D项,是介词,可译为“拿”“用”/连词,而且。)
  3.B【解析】①是描写舟人的相貌,②是写舟人的力气大,⑥舟人的情感。这三句都与义行无关。
  4.(1)陈泰岩告诉舟人:“太阳就要落山,为什么不在这里住宿呢?”(语、盍、诸,各1分)
  (2)现在你父母已经死了,你孤单单的一个人要依靠(投奔)谁呢?(或:你孤身一人,无人可依靠)(既、茕茕、依,各1分)
  (3)问起他的姓氏和家乡,舟人说:“现在天下这么乱,哪里还需要这些呢?”最终没有说。(讯、紊紊、安用、竟,各1分)
  参考译文:
  没有人知道舟人的姓与名,也不知道他的家乡住处,以及从事什么职业。与他偶然在舟中相遇,就用“舟人”来称呼他。我们郡中的陈泰岩,是一位文士,派仆人雇船,到远乡收债。他同侄子与仆人来到船上,看到舟人胡须如戟,眼光如炬,仪态风度十分壮伟,光着膀子用篙撑船。陈泰岩心中就觉得他与众不同。来到舟中,又看见一个十六七岁的女子,依稀有大家闺秀的风度。陈泰岩又私下里感到疑虑。等撑起船后,划船像飞一般,一会儿就到了岸边。岸边有三头牛在水中,妨碍小船停泊。舟人招呼放牛的人牵牛起来,两头牛被牵走了,另一头仍在水中,牵不走。舟人就伸出手,抓住牛后肘,将牛扔到岸上。岸上的人原本聚集在一起观看,见这举动,都躲避了。这令陈泰岩更加疑虑。
  收完债,陈泰岩拿着数十金回到舟中。对舟人说:“太阳将要落山,为什么不在这里住宿呢?”舟人说:“你不要害怕。即使是带着几百万缗钱,行数万里路,我也不会辱没使命,你为什么要担心这么点儿钱呢。”泰岩不能勉强他,姑且听从了他。船在河中行驶,太阳快落山了,微风吹动着波浪,舟人忽然撑着船靠了岸。泰岩非常害怕,询问泊船的原因。舟人说:“风雨来到了。”一会儿,半空中电闪雷鸣,大雨瓢泼而至,船依在柳树下,被柳树遮蔽着。雨停后,又起程,最终安然无恙。
  距离郡中还有数里,泰岩又对舟人说:“前面村子树木掩映,有酒旗从树梢中露出,应该能买到酒吧?”舟人说:“好的。”就拿着酒壶离开了。泰岩就询问船尾的女子:“你是干什么的啊?你为什么一个人跟从那个髯者行舟呢?我担心那髯者不是个好人,更何况那髯者又是做什么的啊?你心里一定明白,向我说一说吧。”女子抽泣着说:“你说得不对,我也是为官者的女儿。从前跟从父母出行到三泖湖,夜里遇到了强盗,他们杀死了我的父母,扔到湖中,掳掠了钱财和我。忽然见那髯者从黑暗中跃入舟中,一个人杀死了数十名强盗,又带着我离开,我哭着求死。那髯者说:‘现在你父母已经死了,你孤单单的一个人要依靠谁呢?幸而你的仇人已被杀死,我会慢慢地寻找你的亲戚,送你回去,即使找不到你的亲戚,我也会给你找一个好男子,让你出嫁。我坚守道义不会污辱你,不会像那群强盗的做法一样。’我因此忍死留在此处。”说罢,泪如雨下。泰岩又说:“船很小,你们两个人怎么一起生活呢?那髯者最终怎么做的?”女子说:“自从我来了后,那髯者总是睡在船板上,即使刮风下雨也不叫苦。他停船没有固定的地方,所交往的,也不止一个人。他们在一起所谈论的话,我都不明白,他们每次都是痛饮后离去。夜晚,他一定登到高处观星斗,回到舟中常闷闷不乐,我也不太了解他为什么这样。”
  舟人买酒回来后,斜视着那女子,好像已知道她所说的话,看起来有点儿生气的样子,泰岩了解这些后,对他佩服为异人,作长揖向他请罪。于是煮酒坐下,相谈甚欢。舟人就说:“我和您萍水相逢,希望拿几句话赠送给您。天下大乱,各自珍重,我也从此离开。”问起他的姓氏和家乡,舟人说:“现在天下这么乱,哪里还需要这些呢?”最终没有说。到了郡里,两人感慨叹息着分手,以后最终没有再相遇。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散步阅读答案
鱼化石阅读答案
苏州园林阅读答案
海市蜃楼阅读答案
看云识天气阅读答案

第三篇必登高:关于登高的歇后语



  导语:重阳节快到啦,登高这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下面语文迷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登高的歇后语,欢迎大家阅读~

  1. 登上泰山望东海 ———— 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望远
  2. 脚踏楼梯板 ———— 步步高升;步步登高
  3. 老太婆上台阶 ———— 步步高升;步步登高
  4. 骑马上山 ———— 步步高升;步步登高
  5. 山鹰站在崖顶上 ———— 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望远
  6. 上树打跟头 ———— 爬得高;跌得重;登高必跌重
  7. 十里高山观景致 ———— 上得高,看得远;登高望远
  8. 孙猴子半天云里打眼罩 ———— 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望远
  9. 泰山顶上观日出 ———— 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望远
  10. 屑喜鹊的 ———— 好登高枝
  11. 重阳节上山 ———— 登高望远;站得高,看得远
  12. 庄稼汉爬梯田 ———— 步步高升;步步登高
  13. 钻塔顶上观景 ———— 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望远
  14. 属猫的 ———— 眯一会眼睛就顶睡一觉;不上相;登高忘主
  15. 属喜鹊的 ———— 好登高枝;好登高枝儿;专会往高枝飞
  16. 矮子爬楼梯 ———— 巴不得;想一步登天;步步登高;
  17. 矮子爬山 ———— 步步登高
  18. 矮子怕山 ———— 步步登高
  19. 矮子上楼 ———— 步步登高;步步高升;步步升高;上下两难
  20. 矮子上山 ———— 步步登高
  21. 背着手爬泰山 ———— 步步高升;步步登高
  22. 赤着双足登高山 ———— 铁脚板
  23. 矬子爬山 ———— 步步登高
  24. 矬子爬泰山 ———— 步步登高
  25. 大姑娘上楼梯 ———— 步步登高
  26. 放羊上山冈 ———— 步步高升;步步登高
  27. 粪坑边上的蛆虫 ———— 爬得高,跌得重;登高必跌重
  28. 脚踏云梯 ———— 步步高升;步步登高
  29. 九月九上山 ———— 登高望远
  30. 九重阳上山 ———— 为的是登高
  31. 老王上楼梯 ———— 步步登高
  32. 爬楼梯绊跤子 ———— 登高必跌重;爬得高,跌得重
  33. 上山爬台阶 ———— 步步高升;步步登高
  34. 十里高山观景 ———— 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望远
  35. 十里高山望平地 ———— 要看远景;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望远
  36. 顺着坡爬山 ———— 步步登高
  37. 抬腿上楼梯 ———— 步步高升;步步登高
  38. 讨吃的上戏台 ———— 一步登高
  39. 讨吃子上戏楼 ———— 一步登高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64445/

推荐访问:登高教案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