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课文讲解]语文课文讲解

来源:教育教学方案 时间:2018-06-05 10:00:02 阅读:

【www.bbjkw.net--教育教学方案】

语文课文讲解篇1:教材课文解析

  说教材
  这篇文章是课标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作者善于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表达自己的感情,如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利用下雨天,留客天这种理所当然的借口,自我安慰,在书店里开心地读下去,有几分童稚,还有几分诡异。在窃读这种氛围中,一方面享受阅读的快乐,一方面还要时刻关注周围的环境,非常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心情变化,使人如临其境。
  此外,作者还善于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了等等。
  选择这篇课文,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三是受到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圈划描写心理活动,动作的语句,揣摩人物思想情感变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圈划和讨论等方法,体味窃读的滋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主人公热爱读书,渴求知识的精神。
  4、教学重点:
  圈划并有感情的朗读窃读时心理,动作描写的语句,体味窃读的滋味。
  5、教学难点:
  揣摩人物情感变化。
  说教法
  提问情境探究
  1、朗读法:
  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散读,默读,让学生感悟作者平实,自然,柔美的风格。
  2、讨论法:
  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说学法
  朗读自主比较合作: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
  让学生勤动笔墨,心到,手到,积极读书,抓住文中描写的细节重点。
  2、朗读法:
  指导学生各种形式的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讨论法: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高尔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格言进入题目解读,由窃读记意思进入文本学习。
  同学们,伟大的作家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的成长离不开读书。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林海音孩童时代那奇特的窃读生活吧。首先,看看题目,窃字的原意是指什么?窃读又是什么意思?连起来,窃读记可以解释为……
  (设计意图:从读书的氛围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文本。)
  二、整体感知
  快速默读全文,找找我是用怎样的方法来窃读的,试着用一两句话分别概括出来。
  过渡语:好的,下面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找找看我究竟是怎样窃读的呢?并试着用一两句话概括。
  四人小组交流:假装问价钱来窃读。
  贴在大人身边来窃读。
  下雨天窃读。
  饥肠辘辘的窃读。
  三、品读赏析
  过渡:通过刚才的概括大家知道了作者小时候想出了许多方法来窃读。那么有谁能很快找出课文中集中体现作者窃读时心情的语句呢?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1、圈划出描写窃读时心理活动,动作等词语或语句,并简单谈谈你的体会。
  追问:作者又是如何表现他的快乐和恐惧的?请大家从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两方面入手圈划出自己喜欢的词句,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2、学生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在学生比较准确的说出自己的体会之后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说设计理念
  把学生放在一个大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把这个单元的语文学习变为学生语文实践的过程。
  文本成为学习活动的载体,而不是学习活动的最终目的,这样设计始终把语文素养的提高放在显著的位置。学生时刻处在学习过程中,每个人都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在学习过程中会有积极的思维活动,并且始终伴随着学习者自身的学习反思,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思路,使用多种学习策略,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语文课文讲解篇2:小学语文课文内容引发的社会心理思考

  引起我关注和思考小学语文课文的直接原因,并不是因为我是一名社会心理学者,而是因为我是一个小学生的父亲。我的儿子已上小学二年级,作父亲的我,自然不可避免地要同其他有子女上学的父母一样,时刻关心着孩子的学习。这样,就必须做检查孩子的作业、解答孩子的疑问、按老师的要求在课本上或作业本上签字等经常性的工作。一次我检查儿子的语文学习情况,当时儿子学完课文《温暖》(第三册),课后练习第1题为“看图读课文,再回答问题”,其中一问是:“清洁工人为什么那么激动?从哪里可以看出他很激动?”儿子的回答令我吃惊,他说:“因为清洁工人是个小人物,周总理是大人物,周总理握了他的手,他就激动……”后来我确认,他的语文老师并不是这样讲解的,是儿子自己的理解。后来,又发生了几次令我惊讶的事。
  由于多次有这样的经历,我便把小学语文课文全都借来看看,并对课文内容和课本中的插图进行了十分简单的统计,结果见下表。应该说,大部分小学语文课文都很好,都很美,从选材、体例及思考练习题中可以看出编选者很费了一些心思。但是,从总体来看,依我之社会心理学感受,似乎还有些方面待改进。由此在这里提出来与大家交换意见,以促进当前或今后的小学语文教材改革。如果不是我有些神经过敏,那么除了存在选取外国作品和描写外国人少,写实多写虚少,当代作品较少等不足之外,小学语文课文主要的社会心理偏差有以下三个方面: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分析结果表*第几册课文数量插图人物中心人物形象倾向人物年龄年代国别虚实
  男女男女群正反中老成幼古近现当中外实虚
  1161381101213501101610142160106
  2307373822011118017632012911911
  3205350611357803483901821010
  419715710097210046531101811136
  530732712313190626818125215242
  63045221061416014281165112291255
  726593414210150110101246312224215
  8265528132111718315523811186233
  924463240209114212012714204213
  102455152012140101923732231177
  112241181011113071832550144184
  122033710481408011313222155137
  合计28775247310023154145121251189675247105512434521469
  注:年代,清朝及以往为古,民国为近,建国后为现,改革开放以后为当。年龄:少年儿童及以下为幼,60以上为老,其余为成。虚实:人物是真实的为实,创作的为虚。
  一、性别偏见——男性化
  性别偏见是人们对某一性别(通常都是女性)的人所持的不符合事实的、不公正的态度。我国语文课文中的性别偏见问题,我国学者张德曾对1979至1982年出版的全日制小学语文课本进行了分析,发现性别偏见的存在。①上表作为我对1995年至1996年新版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小学语文课文进行分析的结果,从中仍然发现性别偏见的存在。我们可以从课文中心人物性别角色,课本插图的人物性别,以及课文中性别角色形象所代表的个性几方面来看。
  小学语文课文分配给男女两性扮演主角的数量,男性为女性的4?3倍,其中四、九、十册没有女性担任主角。男女主角不仅有数量的不同而且有性质的差异。在女性担任主角的23篇课文中,除了宋庆龄(给儿童送蛋糕)②和邓颖超(给周部理补睡衣)③外,其余要么是小孩子和小学生,要么是老婆婆等一般群众。有32篇课文写了中外革命领袖,但是只有宋庆龄和了颖超两位女性。写中外文学家和艺术家的课文有14篇,但只有一个女的(海伦·凯勒)④;教材以古今中外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为主角的课文有11篇,其中没有一个是女的;以历史上的著名的人物为主角的课文有6篇,也没有一个是女的。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大量人物插图,据统计可辨性别的人物共有1225个,其中女性人物有473个,占38%,在数量上有重男轻女之嫌。
  人们个性差异的重要方面是能力和性格,能力有高有低,性格有好有坏。从课文内容来看,如果在课文中涉及男妇个性方面的内容,教材所描述的女人在能力和性格方面都比男人要低或差一些。
  在男女能力方面,语文教材描述女人在知识、能力方面不如男人的课文不少。例如四册11课《数星星的孩子》,当张衡指着天空数星星的时候,奶奶说:“这么多星星一闪闪地乱动……你能数得清吗?”而爷爷则开导说“天上的星星是在动,可它们之间的距离不变的。”四册19课《看月食》,奶奶说:“我们小时候叫天狗吃月亮”,而爸爸则纠正说:“不是天狗吃月亮,是地球转到太阳和月亮的中间,挡住了太阳光。”十册19课《落花生》,母亲提议种花生,并在收获之后“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至于花生的可贵之处则是由父亲指出来的,母亲只是当父亲发表高见之后同孩子们一样“点点头”表示赞同而已。在这些课文里充当无知、低能的都是女人,而男人则是知识丰富渊博、能力高强的。
  在男女性格方面,小学语文课文里往往让女性突出地表现人类的不良性格特征。例如在以少年儿童为主角的课文中,以男孩为主角的课文中除去勇敢坚强著名的小英雄,如二册《小八路》、《王二小》、五册的《我的弟弟“小萝卜头”》,其他像小挑山工、凡卡、小抄写员、小三轮车夫也都是具有吃苦耐劳、正直善良、勇敢坚强、团结友爱等优良性格品质的。而人类的不良的性格特征小气吝啬则让女孩来表现。三册5课《蓝树叶》刻画了女生林园园的小气吝啬,当同学向她借绿铅笔的时候,她先是“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用完呢’”后来又说怕别人家“把铅笔尖弄断了”,得到对方保证“小心一点儿”之后,她又提出“不要削”、“不要用力画”、“不要画得太多”,终致对方没有使用她的绿笔而画出了蓝树叶。⑤不仅在小学生中让女孩表现不良的性格特征,而且在成人、老人中也让女人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不良的性格特征。如七册11课《五彩池》中的奶奶哄我玩,21课《西门豹》里巫婆的凶狠毒,六册《雨中》女青年对他人不信任,30课《打碗碗花》中奶奶的迷信无知等。
  无论从小学语文课文主角的性别分布,还是从教材中的插图人物,以及从人物个性塑造方面,都可以看出小说语文课文是倾向于高估男人而低估女人的,是有重男轻女倾向的。课文对于妇女所持的是所谓“传统”的即不客观、不公正的态度。小学语文作为儿童早斯接触的正式读物,将对我国青少年形成性别观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是一个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
  二、伟人化
  这里的伟人化,是指小学语文课文中伟大人物,主要是革命领袖人物的比重太大,12册教材中写革命领袖的共有32课,平均每册有2?7课。此外,在阅读材料中关于领袖人物的不少。毛泽东、周恩来、李大钊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领袖人物,除第一册外,每册都有,有的甚至在同一册中反复出现。写毛泽东的有7课,周恩来的有6课,列宁的有5课。由于革命领袖人物过多,不可避免地在数量上降低了其他优秀人物对小学生的思想与心理影响。
  语文教材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无疑应该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我认为,教材尤其是小学语文教材,并不能以思想教育作为最主要的甚至唯一的标准。在小学语文课文中过分突出革命领袖,也不是进行思想教育的最好的做法。⑥语文课文人物过多的革命领袖化,对小学生心理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对政治领袖的不恰当崇拜。小学语文课文培养小学生对人民领袖的热爱是应当的,也是必要的。但是如果小学生所接触的英雄或优秀人物多数革命领袖,如果在一个社会中,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只是或大多数是革命领袖,这对社会的进步是不利的。我几次问我儿子的理想,问他长大后愿意干什么,他的回答是国家主席,像毛主席、周总理、列宁一样。我问为什么要当主席,他的回答更令我惊讶:“因为全国人民他都可以管,衣服脏了有人洗,有警卫员、服务员,”更令我不安的是,身为学者教授的爸爸,在儿子心目中的“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很低,因为在家庭成员中儿子“是班长的组长,妈妈是单位的科长,而爸爸什么长也不是。教授怎么样,还不是别人管,我们语文课文中一个教授也没有呢。”⑦我不能把这种结局的形成完全归咎于语文课文,因为当今社会上的许多观念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但课文中出现大量的政治领袖即高级行政官员,对于小学生形成现实的理想,形成对社会人物正确的看法恐怕是不利的。中国社会上盛行的“官本位”心理,对行政官员的心理崇拜,说不定也与小学教育相关。
  二是使小学生产生对现实的失落感。小学教材中的革命领袖课文,除了介绍他们的机智、智慧、好学、诚实等外,有许多是写领袖人物关心学习、看望青少年儿童,使青少年感到幸福的课文。如毛主席回韶山,周总理参加泼水节、邓小平到景山学校(第七册的阅读材料),宋庆龄到上海送蛋糕等。这些课文在很大程度上引发现在的小学生希望得到领袖人物关怀的心理期盼。我儿子很多次问我,江爷爷什么时候到他们学校来,如果来会带什么东西,会不会也是蛋糕,会不会到班上听课等等,还有好几次做梦梦见了江爷爷。我告诉儿子江爷爷很忙,没有时间来,儿子听了感到非常失望。对于这些问题,不能不引起我的思考。
  当然,与小学思想品德课的重复,也是要注意的问题。小学思想品德课,大量充满了领袖人物“好人好事”的故事,语文课文中革命领袖人物的突出,既有可能减少了思想品德教育课对小学生的新鲜感,又在某种程度上造成教育时间与资源的浪费,产生某些负效应。
  三、成人化
  小学语文课文中的人物及其活动,以成年人的眼光来看,也许没有什么学习和理解的困难(不能说没有,比如有些导读提示和课文后面的要求,即使是成年人,也不好准确回答),但若从少年儿童的角色来看,则还应有改进之处。
  首先是人物角色的成人化倾向。出现在语文课文中的中心人物角色,直接反映少年儿童生活的,只有23?3%,其余都是成年人和老年人的工作与生活。成人生活是小学生要认识和理解的必不可少的内容,但成人生活与少年儿童的生活是有距离的。要小学生仔细观察,准确认识,深入理解过于深邃的成人世界,对小学生而言,有些超前。
  其次是小学语文课文前后对小学生提出的一些要求过高。对于小学生一年级学生,要求“说一说沙洲坝的人民为什么要在井旁边立一块石碑”,要求二年级小学生回答“清洁工人为什么那么激动?”,要三年级学生理解“狭路相逢勇者胜”,以及要求四五六年级学生的一些问题,都有一定的难度,即使是对于成年人,也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楚的。
  我们的课文编选者显然如果不是高估了小学生的能力,就是对小学生的要求太高。这几年有人曾用“大学生必须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中学生进行人生理想教育,小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来戏称德育中存在的问题,我看,小学语文教材尽管总体上是进步的,但若严格分析,也有这方面的不足。
  注:
  ①张德:《论性别偏见》,载《社会心理研究》1993年第2期,第20—40页。
  ②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五册第4课:《不平常的蛋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10月版。
  ③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五册第16课:《周总理的睡衣》,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10月版。
  ④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十册第15课:《假如只有三天光明》,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10月版。
  ⑤参考张德:《论性别偏见》,载《社会心理研究》1993年第2期,第20—40页。
  ⑥丁肇熙:《中学语文教材改革之我见》,载《文教资料》,1995年第6期,第122—127页。
  ⑦语文课文中有一些工程师等科学家,但没有教授。在儿子的心目中,教授不等于科学家。作者工作单位:华中师大教科院

语文课文讲解篇3: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讲解视频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同学们在课堂上学习到了很多,课后不妨也来看看讲解视频,复习一下。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讲解视频<<<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重点知识
  一、风景特点篇
  1、桂林山水——奇秀险、静清绿
  2、双龙洞——雄伟、惊险、神奇
  3、七月的天山——奇妙无比、引人入胜
  4、大海——波澜壮阔
  5、西湖——水平如镜
  6、泰山——峰峦雄伟
  7、香山——红叶似火
  8、荷兰——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
  9、乡村生活——自然和谐、充满诗意、无拘无束
  10、乡下风景——独特迷人、优美恬静
  11、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山水天下第一 甲:第一
  12、、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小船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行驶, 人好像在画卷中游览观赏一样。
  二、人物特点篇
  1、父亲(中彩那天)——诚实,讲信用
  2、父亲(万年牢)——认真、实在、正直
  3、哈默——自爱自尊自强、有骨气
  4、小夜莺——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5、雨来——机智勇敢、热爱祖国、游泳本领高
  6、一个中国孩子——热爱和平、憎恨战争
  7、盲童安静——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8、琳达一家——一心为他人着想,乐于助人
  9、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勤劳朴实
  10、伽利略——执着追求真理,相信科学、不迷信权威
  11、罗丹——做事全神贯注、一丝不苟、执著追求
  12、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画技高超
  13、父亲(父亲的菜园)——勤劳执著、认准目标、坚持不懈
  14、纪昌——虚心好学、勤学苦练
  15、飞卫——堪称名师
  16、扁鹊——医术高超
  17、蔡桓公——固执己见、自以为是、讳疾忌医
  18、文成公主——聪明又漂亮
  19、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权,为民造福、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20、宙斯——心狠手辣、冷酷无情
  21、渔夫——从容、镇定、聪明
  22、魔鬼——凶狠狡猾而又愚蠢
  三、课文单元分类
  第1单元——写景
  第5单元——热爱生命
  第2单元——以诚待人
  第6单元——乡村生活
  第3单元——大自然的启示
  第7单元——执着追求
  第4单元——战争与和平
  第8单元——故事长廊
  四、单元作文分类
  1、第1单元——校园之景(写景)
  2、第2单元——写心里话
  3、第3单元——观察与发现
  4、第4单元——看图写想象
  5、第5单元——热爱生命的人和事
  6、第6单元——乡村风景或乡村生活
  7、第7单元——我敬佩的一个人
  8、第8单元——自由表达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86300/

推荐访问:九年级语文课文讲解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