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可持续发展观

来源:读书笔记 时间:2018-08-03 10:00:02 阅读:

【www.bbjkw.net--读书笔记】

篇一:[可持续发展观]有关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测试题参考

  【教学目的】
  (1)了解人口基数庞大和较高的人口增长率,对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形成较大的人口压力,进而出现种种资源和环境问题
  (2)人类对资源不合理利用的种种表现以及带来的环境问题。
  (3)认识到人类只注重经济的增长,就可能导致环境问题的产生和生活质量的下降。
  (4)了解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环境问题伴随着人口、资源和发展三大问题而出现的。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到人类只注重经济的增长,就可能导致环境问题的产生和生活质量的下降。
  (2)了解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环境问题伴随着人口、资源和发展三大问题而出现的。
  【教学用具】多媒体和讲述相结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引导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咱们知道,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技水平的进步,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推进了社会文明的进程,但是与此同时,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都严重阻碍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继而威胁着全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那么,人类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回答:
  板书:8.3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这种思想它不是一可是就有的,它是随着和人地关系的思想发展而来的。下面,同学们就从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中看一下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
  板书: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
  提示:从人地关系的思想发展来看,人类社会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不同的阶段人类对自然的适应,对发展的认识都是各不相同的,同学们就总结一下各个时期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总结,回答
  板书:
  采猎文明:崇拜自然
  农业文明:改造自然
  工业文明:征服自然
  新技术革命时期:谋求人地协调
  解释:
  采猎文明时期: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还很有限,在这一阶段,由于生产力低下并且发展缓慢,环境对人口的制约作用较强,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微弱,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种恐惧和依赖的关系。
  农业文明: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开始大规模低改造自然。
  到了工业文明时期,世界各国先后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科学和技术突飞猛进,在这个阶段,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的主人。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积累了大量财富,人地关系前面呈现不协调。到了新技术革命时期,人口激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环境和发展问题开始得到各国的重视,这样,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可持续发展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了公认。
  转折:下面咱们就详细地了解一下可持续发展这种思想:
  板书: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1)概念:
  学生总结,回答
  板书:它即满足了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要做到这一点,至少要在三个方面做到可持续发展:
  副板书:
  社会系统
  生态系统经济系统
  解释副板书。
  (2)内涵: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过渡:那么人类怎样做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呢?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遵循三个原则:
  1.公平性原则:
  提问:什么是公平性原则?人类的那些做法符合公平性原则?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
  举例:保护珍稀的动植物,各国有权根据需要看法本国自然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危害。
  2.持续性原则
  提问:人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当然要遵循持续性原则,那么人类的那些做法符合持续性原则呢?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举例:人类应该作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
  3.共同性原则
  提问:人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什么要遵循共同性原则?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因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的问题往往转化为全球性问题,这就要求地方的决策行为,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
  举例: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蔓延等跨国界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
  对于全球工友的大气、海洋、生物资源等,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过渡:如果要使可持续发展从一个观念走向实践。人类还要做许多的工作。下面同学们就考虑一下人类的那些做法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板书: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
  学生讨论。各抒己见,回答
  总结:首先要求公众的参与。为什么??
  学生回答:
  归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是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变革,是人类行为方式的变革。公众既是消费者,有是生产者,也是环境的管理者,因此,公众是否认识、愿意接受并积极参与,是实施这些变革的必要条件。
  其次,我们只有建立其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进而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来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才能使得可持续发展从概念走向实践。
  举例:清洁生产。
  提问:怎样的生产才符合清洁生产?
  归纳:评估产品对环境影响的传统方法只是把焦点放在末端处理上,即产品使用后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上,清洁生产则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再次,为了促进清洁生产的发展,人们还应该对选购带环境标志的产品。这些做法都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下面同学们看一下我国、加拿大和北欧的环境标志分别是什么
  学生看书(P110)
  课堂小结
  在这一节课当中,主要讲了可持续发展的形成,概念、原则以及人类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该做的一些事情。(和学生一起回顾)
  课堂巩固练习:基础训练P92第二题选择题
  课后活动题
  板书设计
  8.3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由来:
  采猎文明:崇拜自然
  农业文明:改造自然
  工业文明:征服自然
  新技术革命时期:谋求人地协调
  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1)概念:它即满足了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2)内涵: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原则:公平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
  共同性原则
  三、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
  1.公众的参与
  2.实行清洁生产
  3.选购带环境标志的产品

篇二:[可持续发展观]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总结


  篇一:

  建设生态文明,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创造性地回答怎样实现我国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生态文明,以把握自然规律、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建立可持续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以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着眼点,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回顾人类环境保护发展历程,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发生了四次历史性飞跃。
  第一次飞跃是1972年6月5日至16日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首次人类环境会议。这次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将“为了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的利益”确立为人类对环境的共同看法和共同原则。
  第二次飞跃是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这次会议第一次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进行认识,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全人类共同发展的战略。
  第三次飞跃是20xx年8月26日至9月4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会议提出了著名的可持续发展三大支柱: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明确了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以确保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繁荣。
  第四次飞跃是今年6月20日至22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这次会议针对“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背景下的绿色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机制框架”两大主题,围绕“达成新的可持续发展政治承诺”、“全面评估过去二十年可持续发展领域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差距”、“应对新挑战制订新的行动计划”三大目标,进行了深入讨论,正式通过《我们憧憬的未来》这一大会成果文件。成果文件重申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决定启动可持续发展目标讨论进程;强调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背景下的绿色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敦促发达国家履行官方发展援助承诺,以优惠条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环境友好型技术,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温家宝总理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大会,发表了题为“共同谱写人类可持续发展新篇章”的重要演讲,表达了我国愿与国际社会一道推进人类可持续发展事业的意愿和决心,全面阐述了我国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立场和主张,彰显了中国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国形象。
  我国在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环境发展领域的合作与治理的同时,也在国内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及时出台加强环境保护的战略举措。20XX年国务院召开了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强调,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切实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引领者,努力开创环保工作新局面。
  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十分丰富,集中体现在6个方面:一是进一步明确指导新时期环保工作的战略思想,就是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二是进一步明确环境保护的基本定位,就是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发展。三是进一步明确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的历史地位,这是做好新形势下环保工作的根本路径。四是进一步明确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就是要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五是进一步明确环保人的核心价值取向,就是要继续弘扬“忠于职守、造福人民,科学严谨、求实创新,不畏艰难、无私奉献,团结协作、众志成城”的中国环保精神。六是进一步明确环境保护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地位,就是要充分发挥环境保护的主阵地作用。
  国内外环境与发展形势表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已经明确,我们必须乘势而上,有所作为,勇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和实践者。一要全力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要坚决贯彻落实“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把结构减排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继续强化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重点区域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推进多种污染物协同减排。二要切实发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作用。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通过环境标准引领企业技术进步,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三要优先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要切实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建立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环境污染责任终身追究制和全过程行政问责制。全力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和生态环境损害。四要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力度。要继续深化农村环境保护“以奖促治”政策,强化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扎实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五要让重要生态系统休养生息。在重要生态功能区、陆地和海洋环境敏感区、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红线。对污染物排放已超过环境容量的江河湖泊、草原、湿地,下决心退出一部分人口和产业。六要研究出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和政策措施,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纳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政绩考核。
  篇二:

  作为中组部组织编写的科学发展主题案例教材之一,《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案例教材格外引人注目。它是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后,国内第一本有关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内容的正式干部学习培训教材,对于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建设生态文明、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自觉性,进一步加强我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我长期关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生态文明建设,并力所能及地作一些研究和促进工作。认真阅读《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一书之后,深受启发,收获良多。该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以来的重大方针政策,认真总结现阶段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理论,系统阐述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和任务,尤其是选取大量生动翔实的国内外和正反面典型案例,有针对性地加以分析和总结,来解析生态文明建设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节能减排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的一系列主要做法、经验和启示,贴近实际,通俗易懂,构思新颖,适合各级领导干部学习阅读,是一部有利于加快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好教材。
  历史地看,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理念,都是由资源环境问题而引起的。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问题进一步强化,客观上要求党和国家在执政方略上有新发展,在解决发展难题上有新思路,在实现协调发展上有新举措,于是一种人类文明转型和升华的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开始正式登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的历史舞台。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建设生态文明,不是否定工业文明,而是强调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强调统筹人与自然关系,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中保护生态环境,在保持和享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建设生态文明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新课题新挑战,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以后,对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的愿望明显增强。十七届五中全会做出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新部署,标志着我们党和国家对人类文明结构、文明进程认识的拓展,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对于我国实现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保障和改善民生、抢占未来国际竞争制高点,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
  以科学发展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百年大计;不是一般工作任务,而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当代历史使命。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事业蓬勃发展,一大批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都投入到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和实践中来。20xx年底,在国务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成立了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也是希望能够组织、协调、动员有关方面的人员和社会资源,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共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思想决定行动,行动要有成效。各级领导干部对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和认识,很大程度上,将决定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广度、深度和历史进程。我们相信,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案例教材的普及和宣传,必将对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篇三:[可持续发展观]学校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可持续发展教育是符合世界发展规律的科学教育,旨在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使学生掌握可持续发展科学知识,提高基础可持续学习能力,践行可持续生活方式,关注、参与、解决可持续发展实际问题。我校参考xx市昌盛园小学的实践探索经验,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为“四个尊重”,即尊重所有人,尊重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尊重科学,尊重自然。以“四个尊重”为核心,更新校本课程、综合实践课程,更新校园文化,更新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更新学生科学知识、学习能力、行为方式与价值观念。在教学上,继续推进“尊重-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研为保障,重点抓教师备课与课堂教学。在此基础上,本学期向学生渗透“节约用水”与“变废为宝”的环保素养。
  二、工作要点和措施
  1、在教学上,继续推进“尊重-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
  (1)备课:语文与数学学科采用“精备与略备结合”的备课模式,备课方式为电子备课,教师备课重点为二次备课与教学反思。教师应在备课时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可持续发展渗透点,在教学中渗透可持续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2)课堂教学:围绕“尊重—合作”课堂模式开展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综合渗透“四个尊重”的价值观念,3-6年级课堂教学的组织模式为小组合作探究,1-2年级教师逐步渗透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应当遵循十六字原则“主体探究、综合渗透、合作活动、创新发展”。课堂教学三环节:课前预习探究、课上合作探究、课后应用探究。
  (3)学生作业及探究问题:本学期继续引进xx市xx小学的语文、数学学科”探究作业本,学科教师将探究作业本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做到讲前使用预习探究,讲中使用合作探究,讲后使用应用探究。
  (4)推进课堂改革的措施:“精英引领,骨干跟进”。通过公开课讲评的方式、交流备课、探究作业本的方式,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提高备课、探究作业本的使用能力。
  (5)教研:教研是教师开展好课堂教学的保障,是教师提升专业能力的“尚方宝剑”,为课堂教学提供充足的“养料”。教研应当坚持将课改中存在的问题、难题作为研究主题,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和个人反思整体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严格按照程序开展教研活动,活动做到“一严七有”,有主持、有主题、有记录、有案例、有反思、有论文
  2、学校活动
  (1)开展“小手牵大手,节水总动员”活动主题;将节约用水与三四年级的综合实践课程相结合,培养学生节约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观,责任感与行为方式,帮助他们提高参与、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实际能力。以点带面,号召全校学生养成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
  (2)1、2年级开展“环保从心秀出发----用废弃物迎造时尚天桥故事”活动主题;5、6年级开展“上学路上观环境”活动主题,在参与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念,渗透健康、低碳、节能减排的生活方式。
  3、系统培训,提升教师观念。
  1、专家培训。借助桥西区聘请专家培训的时机,尽可能多地让本校老师接受专业培训,提升教师的观念与能力,培训后整理培训笔记,撰写培训反思。
  2、跟岗学习。xx小学结合桥西区的跟岗计划,派出本校教师赴xx跟岗学习。跟岗学习应带着问题去,带着思考去,带着学习成果回来。跟岗期间撰写跟岗日志。跟岗回来之后准备跟岗汇报。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73654/

推荐访问: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