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蜀相教案]蜀相教案

来源:教育教学方案 时间:2018-08-01 19:00:03 阅读:

【www.bbjkw.net--教育教学方案】

蜀相教案篇一:蜀相优秀教案

  导语:《蜀相》的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诗的主旨在于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叹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蜀相优秀教案,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教学重点】
  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诵读、讨论、探究、点拨式教学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陆游和杜甫两位诗人的一生经历和爱国情怀导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与作品的关系。
  二、赏析示例:《书愤》
  1、整体感知、融入体验
  (1)(看题目,明大意。)
  先赏诗题,引导学生明白诗歌大意,弄懂感情基调。请一生初读,达到读准字音、读懂大意的境界。
  (2)(看意象,明意境。)
  重点介绍中间两联,颔联六意象连用,创雄壮豪迈之意境;颈联塑造自己壮志未酬、衰鬓先斑的爱国者形象。
  (3)(看诗眼,明感情。)
  自由讨论,分联探究,融入体验,分析概括。
  补充诗眼的作用。答案可能丰富多彩,让学生课后探讨。老师概说。
  哪一联最能体现作者的抑郁、悲愤之情?让学生用原文词句或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板书:愤——空自许(壮志未酬)、鬓先斑(英雄老迈)
  然后进入自由讨论探究环节,时间三分钟。请学生探究这种抑郁、悲愤之情还在那些地方体现出来,找出来,并说说理由。
  请一生融入体验,朗读该诗。
  情感没有充分读出,引出“知人论世”法。
  让学生知其人(看作者,明风格)和论其世(看注释,明缘由)。
  请大家推举一位同学情读此诗。
  点评后老师做诵读示范。
  2、把握内容主旨
  请同学们齐读这首诗,品味感情。
  读得好,是因为解得妙,是因为不自觉地运用了“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法。
  三、赏析指导
  (一)先了解什么是“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法,再指出其作用
  (二)小结:“诗鉴五看五明”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关系。
  四、自主赏析《蜀相》
  (一)知人论世
  (二)自主赏析四问——自由组合小组,讨论探究,畅所欲言,三分钟后每小组推举同学代表发言。
  1、此诗颔联的诗眼是什么?
  2、颈联中诸葛亮形象有何特点?
  3、尾联的英雄指谁?有没有包括自己?
  4、颈联尾联各包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5、把握内容主旨
  请同学们齐读此诗,不仅要音读,意读,更要情读,用声音来表达美。
  五、总结
  千秋诗圣惟子美,亘古男儿一放翁。倡导读其诗,品其文,怀其人!
  六、作业
  (一)课余熟读《书愤》,背诵《蜀相》。
  (二)通过比较的方法进一步深入理解《书愤》和《蜀相》这两首作品。
  (三)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法赏析《临安春雨初霁》的内容和主旨,并比较《临》和《书》在表达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后两题见“巩固练习”。)

蜀相教案篇二:课文《蜀相》的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
  2、了解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
  1、多诵读,多推敲,理解诗中的言外之意。
  2、了解常见的艺术手法并运用其解读古代诗歌、体味意境。
  3、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情感目标: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教学难点:
  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方法:
  1、 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2、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3、点拨法。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1、聊聊流行歌曲,带出唐朝乐队,说《梦回唐朝》,介绍大唐盛世和写作背景,明确教学任务。
  同学们知道老师刚才给大家放歌曲的原因吗?(缓解紧张情绪)想让大家知道我也曾和你们一样的年轻,不过现在老了;我也很喜欢流行音乐不过老师比较喜欢那些有一定文化底蕴的。所以老师很喜欢唐朝乐队的歌。唐朝乐队是中国当代最著名的摇滚乐队。老师最喜欢他们的成名曲《梦回唐朝》。喜欢这首歌,不仅仅是因为它好听,更重要的是这首歌总能将我带回大唐盛世。
  大唐盛世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这时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发达,对外交流频繁,社会充满自信,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以及气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无不呈现出活跃的状态。其国势之强盛,气象之恢宏,确是令人叹为观止,她不但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亮点,放到世界历史上也是值得我们骄傲的一片辉煌。然而,遗憾的是,大唐盛世只维持了短短的五十年。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大唐盛世便像纽约的世贸大楼一样轰然倒塌了,而且,从此就走上了日益衰落的不归路。因此生活在那时的人们就仿佛一下子从天堂掉到了地狱一般,他们的感受是可想而知,尤其是那些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人,他们的感受就更强烈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蜀相》的作者杜甫就是这样一个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有极大抱负却壮志难酬的人。这首七言律诗《蜀相》就是他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写就的。当时正处于安史之乱。
  2、《蜀相》是一首古诗。学习古代的文学作品,诵读是非常重要的。古人云,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今天虽然不提倡写古体诗,但是经常诵读,对提高阅读古诗文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无疑会大有好处。今天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从基调、感情、格律三方面来学习古诗的诵读。
  二、了解诗歌基调,初步把握诵读。
  1、基调就是指诗歌所抒发的基本感情,我们通常都是根据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来把握的。所以,首先就请同学们结合刚才老师介绍的写作背景,迅速浏览诗歌,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杜甫在这首诗中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或:那么,有谁能结合刚才老师介绍的写作背景来说说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吗?)
  明确:抒发的是感伤、叹惋的心情,这也正是全诗的基调。
  2、诵读指导: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感伤的、叹惋的,那我们在诵读时该怎样来表现呢?是读得快还是读得慢,是读得激昂还是读得低沉,是读得如奔流瀑布一泻千里,还是读得如百尺深潭潜流暗涌;是读得如“间关莺语花底滑”,还是读得如“幽咽泉流冰下难”?
  要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
  3、请一个学生,再请学生评,再让评的学生读,再评,再听诵读录音,再集体朗读全诗。
  4、学法指导一:结合背景,整体感知,把握基调,读出感情。
  三、了解诗歌格律,把握诗句节拍,再次诵读。
  1、刚才同学们诵读时很自然的注意到了诗句中的停顿。停顿在诵读时是非常重要的,古诗中的停顿和它的格律有关。《蜀相》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的句式一般是每两个音节构成一个节奏单位,每一节奏单位相当于一个双音词或词组,音乐节奏和意义单位基本上是一致的。七言句的节拍有两种方式:X X一X X一X X一X 和 X X一X X一X一X X。
  2、请同学们据此给《蜀相》的诗句划分节拍。
  3、诵读指导:要读准节拍,诵读时每拍的后一字遇平声可适当延长,遇仄声宜作一顿,这样诵读会有抑扬顿挫的声调。
  4、再放诗歌录音,同学们跟读。
  5、学法指导二:要懂点格律,读准节拍。
  四、具体分析诗句的感情,根据感情深入把握诗歌的诵读。
  (一)分析颈联、尾联,具体把握感情和诵读。
  1、刚才,我们通过了解诗歌的基调和格律初步把握了诗歌的诵读,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析诗歌中最重要的内容——感情,并据此更深一步的来把握诗歌的诵读。
  2、诗歌中最能表现出诗人感情的是哪些诗句?是前半首还是后半首?
  明确:是“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这两句诗中写了诸葛亮的哪些事?
  明确:三顾茅庐,定天下计,东和孙权,北拒曹操,西取四川,开创蜀汉,济助后主,平定叛乱,六出祈山,九伐中原,出师未捷,身死五丈原。
  4、该怎样来理解两句诗中包含的思想情感呢?(诗句表达出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
  明确:称颂,崇敬,仰慕的思想感情。
  点拨:“天下计”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两朝开济”写出了诸葛亮的宏伟业绩,“老臣心”写出了诸葛亮的忠心报国。)
  (或者点拨:根据这些内容,你们可以怎样来形容诸葛亮?在诸葛亮前面加一些形容词该怎么加?该加褒义词还是贬义词?如:雄才大略、谋略过人、业绩宏伟、忠心报国、忠心耿耿等。)
  5、诸葛亮虽然雄才大略,功业昭著,最终却没有完成自己的事业,这就不能不使人为之叹惋了。至此诗人水到渠成的写下了下面的千古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中的思想情感又是怎样的呢?
  明确:深沉、叹惋、感伤的思想感情。
  点拨:这句诗描述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这是他一生中最为感人之处。正是因为“出师未捷身先死”,才令人扼腕叹息,才“长使英雄泪满襟”。
  6、诵读指导:这两句诗该怎么朗读呢?
  明确:“天下计”、“老臣心”“身先死”“泪满襟”该读重。“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要读得放一点,带赞颂的语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前句要读得稍快,带惋惜的语气,“死”字要读得沉痛;后句要读出感伤的语气,尤其是“泪满襟”三字要一字一顿,有泣而涕下的感觉。
  7、个别读,集体读,听录音读,再读。
  (二)、分析首联、颈联,体会情景交融的手法,把握诵读。
  1、这里的“英雄”是指怎样的英雄?是成功的英雄还是失败的英雄,是指成就了事业的英雄还是指壮志未酬的英雄?
  明确:是指失败的英雄,所以说这句诗写出了历史上一切事业未竟的英雄人物对其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和共鸣。(四十多年后,中唐时革新派首领王叔文在“永贞革新”失败时就曾吟诵这两句诗抒怀;几百年后,南宋抗金名将宗泽,因国事忧愤成疾,临终时也是吟诵这两句诗,三呼“渡河”而逝。这些都说明了杜甫这首诗的成功,显示了杜诗的魅力。)
  2、这里的英雄有没有包括老杜自己呢?
  明确:有,这英雄也包括着老杜自己。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有远大抱负的诗人。杜甫是想做宰相的,本怀着“致君尧舜上,更使风俗淳”(让帝王成为像尧舜一样圣明的君主)的政治抱负,却始终没有机会。远大的理想和根深蒂固的价值取向就都无可奈何的失落了。老杜在政治上始终一事无成,但,即便如此,他却依然忧念国事,挂怀天下,所以他的内心是非常苦痛的。这苦痛是老杜心头永远的伤口。为此,我们可以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寄托了自己“致君尧舜上”的理想难得实现的悲哀,是老杜用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和对诸葛亮的仰慕、叹惋之情熔铸成的千古名句。那么,老杜这两句诗中所表达的感情是由来已久的还是来游诸葛武候祠后才有的?
  3、这种由来已久的感情在前两句诗中有没有表现出来?如果有,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老师点拨、明确:
  “丞相”:(能否改为“蜀相”?为什么?) “丞相”更能体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之情。
  “寻”:特意去找,“寻访”,也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之情。
  “柏森森”:令人联想到《诗经》中的《召南甘棠》,暗示出蜀人对丞相的敬爱;同时还可以理解为以“柏”衬托蜀相诸葛亮的形象,表达出诗人对蜀相的崇敬之情。
  “自”“空”:该怎么理解?
  4、揣摩语言,分析“自”“空”
  ①、比较理解: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
  用“尽”和“皆”写出的是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显露的是欣喜愉悦的情感。
  ②、满院的碧草映衬着台阶,黄鹂在浓阴密叶中发出婉转的鸣叫,却空荡荡无人欣赏。春色无限,本是赏心悦目的之景,“自”“空”二字却使诗意逆转,“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隔叶的黄鹏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听呢?”春色虽然无限与诗人无关,“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朱自清《荷塘月色》),由此很自然地使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寂寞和感伤。虽是写景,字里行间却寄寓着感物思人的情怀,这就叫情景交融。
  ③、“自”“空”二字的作用:杜甫用“空”“自”等词的妙处在于沟通了情与景之景的联系,以“自”烘托了人的心情,正所谓是“景语皆情语”。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这里“自”“空”两字也有此等功用。
  ④、想象体会意境:这是一幅带着浓浓的寂寞和悲凉的春色图。正所谓是见满院萋萋碧草,却觉寂寞之心难言;闻数声呖呖黄鹂,倍感荒凉之境无限。
  5、诵读指导:这两句诗该怎么读?
  明确:“丞相”要读出亲近的味道,“寻”读升调,读出仰慕之情。“柏森森”要读得平缓,读出欣慰的语气。后句读出惋惜的语气,前四字稍快,后三字则要慢,“自”“空”要重读,体现出诗意的逆转。
  6、学生感受诗意,诵读诗歌。
  7、合上书听录音,跟着背诵。
  五、课堂总结(请学生来进行):朗读古诗词的技巧
  1、把握基调——结合背景、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2、体会感情——联想品味、揣摩语言、想象意境
  3、懂点格律——读准节拍、注意平仄、读出重音
  联想和想象是解读诗歌的重要方法。联想社会背景,联想相关的历史,联想相关的作品,想象诗歌的意境。(联想大唐盛世,作者的思想,诸葛亮的事,壮志未酬的英雄,《诗经》中的《甘棠》等,想象《寂寞春色图》)
  六、作业:背诵全诗
  教学反思:

蜀相教案篇三:长恨歌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分析长恨歌的主旨
  教学重点:
  分析长恨歌的主旨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主人公唐玄宗、杨贵妃的情感。
  教学步骤:
  一、 学习单元提示,明确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就是要领悟作品的主旨,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二、明确理解作品主旨的方法
  分析题目、词语的涵义、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写作背景、知人论世等
  二、听录音朗读,解决字音、词语的字面含义(学生听录音,质疑)
  三、探讨主旨
  (一) 分析的思路
  第一部分:“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至“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叙述李、杨会合经过及李对杨的眷恋宠幸
  第二部分:“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至“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杨女之死
  第三部分:“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至“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皇之长恨
  第四部分:“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至“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杨女之长恨
  第五部分:“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点明题旨,回应开头
  (二)问题探究:
  1、长恨歌的“恨”指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他们的长恨?
  2、作者对主人公的感情——诗歌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汉皇是荒淫误国的昏君还是深爱杨女的痴心男?杨女是祸国殃民的红颜还是忠贞爱情的痴心女?
  (三)、联系创作背景和作者其他的诗歌。
  1、创作背景:
  陈鸿在《长恨歌传》中交代过白居易写这首诗的背景:这年冬天,白居易与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说起了当地流传已久的唐玄宗与杨贵妃悲欢离合的故事,大家都为之唏嘘不已,王质夫举着一杯酒来到白居易面前,说:“这种旷世之事,如果没有文笔出众的人来记录、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磨灭,从世上消失。你深谙作诗之道,情感丰富,你试着为这个故事写一首诗,如何?”白居易于是写下了《长恨歌》,白居易的《长恨歌》与陈鸿的《长恨歌传》是有机的整体,而《长恨歌传》云:“乐天因为《长恨歌》,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这句话明确地表述了《长恨歌》的创作指导思想
  2、白居易其它一些作品对杨贵妃持批判的态度,把她看作祸国之罪人。作为元和四年的《胡旋女》写道:
  天宝季年时欲变,臣妾人人学圆转。中有在真外禄山,二人最道能胡旋。梨花园中册作妃,金鸡障下养作儿。禄山胡旋迷君眼,兵过黄河疑未反。贵妃胡旋惑君心,死弃马嵬念更深。从此地轴天维转,五十年来制不禁。
  《古冢狐》中说:
  ……女为狐媚害即深,日长月久溺人心。何况褒妲之色善蛊惑,能丧人家覆人国。
  又《李夫人》云:
  伤心不独汉武帝,自古及今皆若斯……又不见泰陵一掬泪,马嵬路上念杨妃。纵今妍姿艳质化为土,此恨长在无销期。生亦惑,死亦惑,尤物惑人忘不得。
  对杨贵妃是这样的态度,如何会去同情、歌颂她?
  3、白居易的创作思想:白居易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他的早期政治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寄予了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用辞尖锐,主题鲜明。其代表作《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影响尤大。
  (四)主旨归纳:
  作者通过对唐明皇和杨贵妃爱情悲剧的描写,对他们的荒淫生活作了讽刺和暴露。
  四、有人不赞同这种说法,认为本诗的主旨是歌颂了李杨真挚和专一的爱情,还有人认为《长恨歌》对李杨爱情悲剧的描写,既有讽刺批判,又有同情歌倾。你同意那种说法,请说明理由。
  五、布置作业:试分析《书愤》、《蜀相》两首的主旨。
  练习:
  一、 基础积累
  1、给下列字注音
  回眸 鼙鼓 千乘万骑 花钿 云栈萦纡 马嵬坡 池苑 衾寒 临邛 绰约 玉扃 迤逦 仙袂 飘 凝睇 人寰 钗擘
  2、字形
  春宵 闲暇 宠爱 渺茫 辗转
  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汉皇重色思倾国
  六宫粉黛无颜色
  可怜光彩生门户
  雪肤花貌参差是。
  4、填空
  (1)《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意味很浓的 诗,它的作者是 ,字 号 这首诗歌时他与友人同游仙游寺时有感于 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
  (2) 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诗的末尾写道士帮助唐玄宗寻找杨贵妃,这一部分运用的是 手法。
  5、名句默写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二、 理解探究
  1、 试分析“汉皇重色思倾国“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2、 长恨歌中“恨”指什么,造成他们长恨的根源是什么?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71507/

推荐访问:杜甫蜀相教案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