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优秀教案]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来源:教育教学方案 时间:2018-05-29 10:08:47 阅读:

【www.bbjkw.net--教育教学方案】

(1)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_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是明初宋濂送给他的同乡浙江东阳县青年马君则的文章。在这篇赠言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教学目标
  1、掌握并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培养古文自读能力。
  2、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
  3、体会并学习古人刻苦学习和虚心求师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①学习积累文言实词与虚词。②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难点:理解作者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学生勤奋学习的。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赠序,通过写自己年轻时期读书的艰苦,劝人利用便利的条件,虚心求教,认真读书。文章思路清晰,在开篇提出“嗜学”,然后围绕这个中心词,层层展开,并采用对比法,点明求学应有的态度和精神。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诵读全文,利用工具书查释、翻译、理解,互助学习,掌握一些实词和虚词,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并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这种勤奋善学的精神。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布置课前预习:
  1、查阅有关作者作品的资料
  2、借助工具书,读准文中字词,了解大意。
  一、故事导入
  教师讲一则古人悬梁刺股刻苦勤奋学习的故事导入。其实古代还有许多这样勤奋读书的人和事,你还知道哪些呢?引导学生从记忆中搜索相关故事
  (王羲之刻苦勤奋的故事;囊萤映雪;成门立雪;凿壁偷光…)古代的宋濂也是这样一个勤奋好读书的人,而且还是个善于劝学的人,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送东阳马生序》
  二、学生交流作者作品相关资料
  教师适当补充:
  1、介绍作者:(投影出示)
  他是明朝主要的开国文臣,明初文学家。他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

(2)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送东阳马生序教案教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_送东阳马生序教案教学设计

  导语:《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于晚年的一篇劝学之作,是选于本单元的一篇赠序。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青少年时求学的艰辛来告诫年轻人要认真刻苦地学习,文中的谆谆教诲至今有很强的教育意义。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送东阳马生序教案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熟读成诵。
  2.掌握常用的一些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及用法,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3.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直至全文成诵。
  过程与方法:
  1.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培养自读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本文以记叙为主,适当加以议论和间以形象描写的方法。
  3.学习用对比来表现中心内容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现身说法的用意--勉励学生刻苦学习。
  【教学重难点】
  1.倒装句和省略句。
  2.用对比来表现中心内容的手法。
  3.掌握文中的常见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的用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苏秦“头悬梁,锥刺股”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
  (以此设置课堂教学情景,导入新课)
  二、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由学生根据课前准备介绍,教师适当补充)
  1.写作背景。
  明洪武年间,宋濂官至翰林学士,洪武十年(1377)辞官。第二年,宋濂至应天(今江苏南京)去朝见太祖朱元璋。其时,在国子监读书的东阳人马君则,以同乡晚辈的身份前来拜访,宋濂就写了这篇文章赠送给他。
  2.作者简介。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浙江义乌一带)人。明朝文学家,幼年酷爱学习,家贫无书,常问藏书家借抄,天寒手僵,仍坚持不懈,由此得遍观群书,学识渊博。元末,荐授翰林编修,以亲老不受。后与刘基等同受朱元璋征召,做江南儒学提举,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年老辞官回乡。不久,因长孙宋慎列入胡惟庸党,全家谪往茂州,中途病死于今四川奉节。宋濂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著有《宋学士文集》。
  3.体裁特点。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
  三、初读,读准音
  (能否流畅地朗读课文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有极大的关系。因此,要求学生至少将课文读上两遍,而且必须是以读得流畅无断续现象为标准。要求学生在自由朗读时,注意结合课文注释理解一些容易弄懂的词语和句子。)
  1.顺畅读出全文,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2.疏通文意,了解大意,参照书下注释,或利用工具书重点查释文中无注释的字。
  四、译读,明其意
  1.自由阅读:参照书下注释,初步疏通文意,用笔标出自己不会翻译的地方。
  2.小组交流:我读你译,你读我译,以直译为主结合意译,力求准确、通顺,翻译时,尤其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把握。
  3.课内交流:教师指导学生掌握重点字词,翻译重点语句。
  4.交流质疑:让学生把译释的疏漏点、谬误点、疑惑点、分歧点提出来,师生共同解疑。
  (1)通假字:
  支:通“肢”,四肢。 被:通“披”,穿。
  (2)古今异义:
  A.走送之         走:古义指跑。今义指行走。
  B.持汤沃灌       汤:古义指热水。今义指食物煮后的汁水。
  (3)词类活用:
  A.手自笔录      笔:名词作状语,用笔。
  B.主人日再食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C.腰白玉之环    腰:腰佩。
  五、作业
  1.对译课文,要注意关键词语译准确了。
  2.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
  一、导读,解其旨
  1.检查学生熟读、背诵的情况。(小组比赛,看谁背的快,推荐到全班背诵)
  2.速读第一段,找出描写作者求学情景的句子,用自己的话或原文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提炼概括。
  明确:主要体现在借书抄录,衣食粗劣,生活简朴,跋涉艰难等方面。主要语句有: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2)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3)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4)余则袍敝衣处其间
  3.思考: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
  明确:从本段最后几句话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就的根本原因。
  4.课堂讨论:本段用什么手法写自己求学艰苦的?好在哪里?
  明确:主要用了记叙的手法,有的地方加以描写和渲染及议论,使文章生动形象、中心突出。
  5.第二段从哪些地方表现了明代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 作者写这些太学生学习条件优越的用意何在?
  明确:这一自然段主要是说明今之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并从四个方面与前面作者求学的情况形成对比:
  衣食:廪稍之供、裘葛之遗--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3)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送东阳马生序》课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畅地翻译课文。
  2、熟练地背诵课文,积累文言知识。
  3、了解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经历,激励同学发愤读书,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
  1、翻译并背诵全文。
  2、学习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态度。
  【课前准备】
  1、扫除字词障碍。
  2、熟读课文。
  【课时布置】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翻译课文,朗读并背诵课文。
  〖公开课教案
  一、导入
  人到读书年龄,当入学从师,古来如此。如今更提倡终身学习,可见学习之重要。然而莘莘学子,读到头来,其结果却迥然有异。有十年寒窗,一举成名者;有孜孜以求,高人一等者;有碌碌无为,鲜有所获者;有前功尽弃,不得善终者……究其原因,除却客观因素而外,恐怕是主观勤苦程度不同使然。因此前人有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今天我们学习明朝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其中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教师板书课题)
  二、正音正字
  叩(kòu)问 叱(chì) 咄(duō) 俟(sì) 负箧(qiè)曳(yè)屣(xǐ) 皲(jūn)裂 媵(yìng)人 以衾(qīn)拥覆 皆被(pī)绮绣 容臭(xiù) 烨(yè)然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57294/

推荐访问:送东阳马生序优秀教案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