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教案]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来源:教育教学方案 时间:2018-05-14 09:50:32 阅读:

【www.bbjkw.net--教育教学方案】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一):6.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二):有余数除法教案

  有余数除法应用题,是在学生学习了有余数除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有余数除法教案,欢迎参考!
  有余数除法教案
  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加深对除法的两种应用题和有余数除法的认识,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二)学会解答有余数除法的两种应用题,正确书写得数后面单位名称。
  (三)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数量关系。
  难点:得数后面单位名称的写法。
  教具和学具
  教具:圆片。
  学具:7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卡片口算
  1.()里最大能填几
  3()<13()5<394()<25
  6()<50()7<678()<30
  2.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商
  (二)学习新课
  教师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有余数除法,今天学习应用题。(板书课题)
  1.出示例3
  7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几支,还剩几支?
  先让学生用小棒代替铅笔,自己分分看。着重说出分的结果。(每人2支,还剩1支)
  怎样列式计算呢?
  (把一堆东西,要平均分,所以还是要用除法。)
  73=2(支)1(支)
  答:每人分2支,还剩1支。
  提问:(1)回忆刚才分小棒的过程,商2表示什么?(每人2支)因此单位名称是支。
  (2)余数1又表示什么?(还剩1支)因此单位名称也是支。
  2.出示例4
  43个乒乓球,每袋装5个,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
  由学生读题,说出条件和问题。
  相邻的同学互相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解答,为什么?(每袋装5个,说明每袋装的同样多,还是要把这些乒乓球平均分,所以要用除法)
  由学生试一试列式解答。
  学生在试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得数的单位名称不知怎样书写,这时组织学生讨论,必要时,教师用圆片代替乒乓球,进行演示。从而得出43里面有8个5,就是可以装8袋,余数的3,是还剩3个乒乓球。板书如下:
  435=8(袋)3(个)
  答:可以装8袋,还剩3个。
  引导学生把例3和例4进行对比。
  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点:都用除法解答,因为都是平均分。不同点:例3,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相同;例4,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不同)
  教师小结:我们在解答有余数除法应用题时,要注意根据问题的要求书写得数的单位名称。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解答下面各题
  (1)把20张画片,平均分给7个同学,每人分得几张,还剩几张?
  (2)有42棵菜,每筐装8棵,可以装几筐,还剩几棵菜?
  全体学生在书上解答,订正时,指名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用除法,怎样试商,怎样书写得数的单位名称。
  2.发展性练习
  看图说题意,再写算式。
  9□=□(个)□(个)9□=□(盘)□(个)
  3.思考性练习
  □□=61
  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填法?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相邻同学互相商量,然后全班交流。最后教师归纳。
  根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这道题的余数是1,除数就可能是2,3,4,5,6,7,8,9,从而可以得出有下面8种不同的填法。
  132=61193=61
  254=61315=61
  376=61437=61
  498=61559=61
  4.课后练习练习三十六第1,2,3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有余数除法应用题,是在学生学习了有余数除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加深对除法的两种应用题和有余数除法的认识,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设计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首先复习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然后通过两种不同除法的实例,由学生讨论解答方法,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由于都是平均分,所以都要用除法解答。在突破得数单位名称写法这一难点时,通过学具操作和教具演示,使学生体会到要根据题意和题目要求来确定单位名称。在练习的安排上,注意有一定的坡度,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三):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格式

  一、学生现状分析:
  我班共有65名学生,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 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 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 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 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 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4、 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 的实际问题。
  5、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 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 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 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 数小。
  7、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 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 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 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 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 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
  (二)难点:
  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培养良好的读书、写字姿势及思考、倾听、提问等习惯;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
  2、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3、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4、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5、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6、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7、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同时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26774/

推荐访问: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