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语法结构]中文语法

来源:教育教学方案 时间:2018-05-12 10:10:29 阅读:

【www.bbjkw.net--教育教学方案】

中文语法篇1:有关文言文翻译教案

中文语法_有关文言文翻译教案

  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的有关文言文翻译教案,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有关文言文翻译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2、了解翻译常见错误,强化翻译基本功,提升翻译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和运用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提升翻译文言的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二、文言文翻译方法总结
  (一)、翻译下列句子,谈翻译心得:
  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鸿门宴》
  译文:明天不可不一大早亲自来向大王道歉。
  2、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游褒禅山记》
  译文:至和元年七月某一日,临川王安石记(下此文)。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译文: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很久了。
  4、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游褒禅山记》
  译文:然而体力足够用来到达那里(却没有到达),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但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悔恨的。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译文:蚯蚓(虽然)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但是能够)向上吃到黄土,向下喝到黄泉,(是由于)用心专一的缘故。
  (二)、在学生发言基础上总结归纳:
  1、替换法
  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语法已经不用,在译文中,应换这些古语为今语。注意词语的语法特点:包括古今意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情况。
  2、保留法
  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
  3、删削法
  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译文时可删削。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
  4、增补法
  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可根据现代汉语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显豁通顺。①单音实词对译成双音实词 ②数词后面增加量词 ③省略句中应补充的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等。 ④补充行文省略的内容,如关联词语等。 ⑤补出判断句中的判断词“是”。
  5.调整法
  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型表达方式有所不同,译文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及时调整。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结构后置等。
  三、分析错例,加深认识。
  看下面这一段译文,请大家指出其在翻译上的不足之处。
  楚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鼓速进,亟犯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
  翻译:楚地有个人学习驾船,他(在)开始(的时候)折返、旋转、快、慢,完全是听从船师傅(的话)。于是在江中岛屿之间小试,所做的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便以为学全了驾船的技术。马上感谢了船师,用锤敲着鼓快速前进,很快就遇上大的危险,于是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掉进江中舵失去控制。
  楚地有个学习驾船的人,他(在)开始(的时候)折返、旋转、快、慢,完全听从船师傅的话。于是在江中岛屿之间小试(身手),所做的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便以为学全了驾船的技术。马上谢别了船师,用锤敲着鼓快速前进,很快就遇上大的危险,于是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掉进江中舵失去控制。
  四、语段翻译训练
  永公(智永)住吴兴永欣寺,积年学书,后有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人来觅书并请题额者如市。所居户限为之穿穴,乃用铁叶裹之。人谓为“铁门限”。后取笔头瘗(yì)之,号为“退笔冢(坟)”。
  智永住在吴兴永欣寺,多年学习书法,以后有十瓮(缸)写坏的毛笔头,每瓮都有几担(那么重)。来求取墨迹并请写匾额的人多得像闹市,居住的地方的门槛因此被踏出窟窿,于是就用铁皮包裹门槛,人们称之为“铁门槛”。后把笔头埋了,称之为“退笔冢”。
  五、挑战高考真题
  (欧阳)公讳颍,字孝叔……实治七州,州大者繁广,小者俗恶而奸,皆世指为难治者。其尤甚曰歙州,民习律令,性喜讼,家家自为簿书,凡闻人之阴私毫发,坐起语言,日时皆记之,有讼则取以证。其视入狴①牢就桎梏,犹冠带偃箦②,恬如也。盗有杀其民董氏于市,三年捕不获,府君至,则得之以抵法。又富家有盗夜入启其藏者,有司百计捕之甚急,且又大购之,皆不获,有司苦之。公曰勿捕与购,独召富家二子,械付狱,鞫③之。州之吏民皆曰“是素良子也”,大怪之,更疑互谏。公坚不回,鞫愈急,二子服。然吏民犹疑其不胜而自诬,及取其所盗某物于某所,皆是,然后欢曰:“公,神明也。”其治尤难者若是,其易可知也。
  ①狴(bì) :监狱.。②箦(zé):竹席:。③鞠(jū):审讯。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1)且又大购之.皆不获,有司苦之。
  译文:并且又大力悬赏(缉捕)盗贼,都不能捕获,主管官吏对这件事情感苦恼。
  (2)然吏民犹疑其不胜而自诬。
  译文:然而官吏百姓还是怀疑他们(是因为)经受不住(审讯之苦)而自己承认强加给他们的罪名。
  (3)其治尤难者若是,其易可知也
  译文:他治理最难治理的地方(都像)这样,那些容易的(就)可以知道了。
  六、作业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⑴其李将军之谓也?
  译文: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⑵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译文:到李广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
  文言文翻译参考:
  (欧阳)公名颍,字孝叔。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考上了进士,开始担任峡州军事判官,因为有治理的才能而名声远扬,就被州中任命为秘书省著作佐郎,担任建宁县知县。不到半年时间,峡路转运使薛颜巡视检查到万州,撤消那些不称职的官吏,认为要替代那些不称职的官吏没有那些能力特别突出的官员是做不到的。因而上奏朝廷从建宁县派遣欧阳颖前往担任。到任后又因为治理得力而闻名,从万州担任州级长官连续九次担任州级长官并且都治理得很不错。一迁再迁而到那叫做鄂州的地方,他两次推辞没有到任:第一次是安排在彭州,因为母亲老夫人年岁太老,没有真正到任;最后安排在嘉州,因为年岁已老,而告老还乡,也没有到任。真正治理的是七个州,大州繁杂宽广,小州民俗恶劣而奸窄,都是世人所指的难于治理的地方。其中特别历害的是歙州,这地方的百姓都熟悉法律令法,本性就喜欢诉讼,家家户户自备有簿书,凡是闻听到别人的一点点阴私,日常的行坐起立的句言片语,慢慢的都记录下来,等到有诉讼的时候就拿出来作为证据。他们把进入监狱戴脚镣手铐,就好象戴帽子束腰带,在竹席上睡觉一样,泰然着啊。有强盗把当地百姓董氏杀死在大街上,捕捉了三年还是没有捉到,州太守一到,就把这强盗逮捕了并将他按法律处置了。又有一富家有盗贼夜晚进入他家仓库偷盗东西,有关部门千方百计想要尽快捕捉到,并且又大力悬赏(缉捕)盗贼,都不能捕获,主管官吏对这件事情感到苦恼。欧阳公说不要追捕和悬赏捉拿,只是召来了富家的两个儿子,把他两人戴上刑具关进监狱,审讯他们。州里的官吏百姓都说“这两人一贯是好孩子呀”,感到非常奇怪,还有的疑虑弄错而相互到欧阳颖公处谏劝。欧阳颖公坚持没有答理,审讯更加急迫,这两个富家儿子认罪服法。然而官吏百姓还是怀疑他们(是因为)经受不住(审讯之苦)而自己承认强加给他们的罪名。等到在某此处所取出他们所偷盗某些物件时,大家才认为欧阳颖公是对的,然后欢呼着说:“欧阳颖公,真有如神明啊。”他治理最难治理的地方(都能)这样,那些容易的(就)可想而知道了。

中文语法篇2:中考说明文的阅读指导

中文语法_中考说明文的阅读指导

  《说明文阅读考点分析》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或阐述事理。
  一、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一)、把握说明对象,分清说明对象是事物还是事理。
  明确被说明事物的特征: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标志。
  (二)、为了说明事物特征或说明事理,需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事例、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等。阅读说明文,了解说明文采用的说明方法,一要看用怎样的说明方法,说明什么对象,适应怎样的生活需要;二要看所用的说明方法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形式表达的。
  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1.分类别: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的现象。
  2.下定义: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
  3.作比较:用人们熟知的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从而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4.举例子:可使读者对说明对象的特征获得具体认识。
  5.打比方:可达到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作用。
  6.列数字:可以准确地说明事物。
  7.配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理解被说明的事物。
  8.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三)、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四)、说明文的阅读还要注意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概说)——分(具体)”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五)、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准确性和多样性、灵活性并不矛盾,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由于说明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
  二、考查要点
  (1)能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对科技说明文中的关键词能正确理解、判断及阐释。
  (2)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准确把握重要句子在文中的意义及作用。
  (3)能够辨别、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
  (4)能够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通过阅读对文章的观点、说明对象等能够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
  (5)能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和想象。
  科技说明文阅读能力测试,主要考查理解文章的能力,考查的角度是语言信息和图表信息的捕捉能力,而不是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明确考查对象和要求,便于我们复习备考。
  三、命题规律
  说明文一般以客观题的形式来考查,命题者在设计错误题肢时,往往有以下几种思路:
  (1)偷换概念。这种选项乍看与原文的说法一样,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实际上二者并不是一回事。
  (2)有意混淆程度深浅、范围大小。
  (3)从发展规律看,有意混淆或然、必然的情况。即把原文中的可能有意说成必然,把偶尔说成往往。
  (4)就时态而言,有意混淆已然、未然的情况。即有意把原文中的设想或推测说成已经。
  (5)以偏概全。把其中一方面或一部分所具有的某些特点说成是所有同类事物所具有的特点。
  (6)因果颠倒或强拉因果。即把因说成果,把果说成因,或给无因果关系的二者建立因果关系。
  (7)张冠李戴。这种干扰项常常把甲的发明说成是乙的发明,或者把甲的特点说成是乙的特点。
  (8)误划类别。即把同类的拆开或把不同类的归在一起。
  (9)无中生有。即原文中本无此意,而凭空捏造出这种说法。
  四、解题指导
  (1)、整体感知材料
  整体感知阅读材料为的是对阅读材料内容作基本把握。力求能初步的概括主旨、辨识行文思路,并对整个材料的内容有一个基本的总体的认识,为进一步深入理解阅读材料打下基础。整体把握阅读材料对理解文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局部问题的准确分析、深入理解,离不开对材料整体的准确把握。从整体入手,大处着眼,把握阅读材料的主旨、行文特点、重要信息等方面的内容,进而加深对阅读材料中各个具体或局部问题的理解,从而达到能全面、准确地回答所要求解决的问题,这应是科技类阅读材料应试阅读的正确程序,也体现了阅
  读过程的一般规律。中考科技文阅读材料历来十分重视整体内容设计,突出考查整体理解水平的命题特点,更要求我们在应试阅读中首先应从整体把握阅读材料入手。整体感知阅读材料,还要注意如下几点:
  ①、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内容要点;
  ②、抓住关键词语、重要语句,贯通全文内容;
  ③、联系试题,突出整体把目的性和针对性。
  (2)、筛选整合信息
  当然,信息材料的筛选、整合以符合试题要求为原则。信息的筛选、整合,是阅读过程中解决一些具体问题的重要方法。筛选、整合重要信息涉及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更关涉到筛选的目的、意图。筛选和整合信息要注童如下几点:
  ①以阅读试题为依据,从整体着眼,明确筛选整理的目的,确定展开筛选整理的范围。有的要求筛选的信息可能只涉及几句话,也有的可能涉及到一段甚或几段乃至全篇。
  ②归纳、整合筛选范围的内容,发掘其隐含信息。有些信息,直接在筛选范围中摘录即可获取,但有的信息不是直接传递的,而需对该确定范围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后方能获得。归纳、整合应从该确定范围内的关键句意、层意入手,进而发掘其隐含信息。
  ③根据阅读试题的要求,对筛选整合的信息一一辨别。辨别时找准对应点,从语意重点,修饰限制语的范围、程度、正反方向等角度去认真辨析。
  (3)、借助逻辑知识
  科技说明文有很严密的逻辑性,借助逻辑常识,可帮助我们理解文意。
  ①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②掌握概念之间的关系。概念之间一般有如下关系:统一关系、属种关系、交*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
  ③弄清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3)借助语法知识
  以现代汉语语法为依据,来解答阅读的实际问题,是行之有效,
  的方法。如汉语语法中讲到的语意的轻重、使用范围的大小、搭配是否恰当、感情色彩是否合乎要求等等,都可以用来辅助阅读。
  五、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步骤
  第一步:粗读文章
  1.审题
  2.理清思路,分析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第二步:精读文章
  1.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本质
  2.理清说明顺序,找到作者这样安排材料的依据
  3.分析文章采用的说明方法
  4.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
  第三步:
  回答文后的问题,语言要简明,条理要清楚。
  试题举例:
  深圳南山区:
  16.鸟能教给人哪些“本领”?阅读文段后,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2分)
  17.选文除了鸟之外,还谈到了大自然的哪些“文字”?读懂这些“文字”有什么作用?
  18.据电视台近日报道,我空军某部研究云和闪电的科学家已经取得了为我军战机披上“战袍”的成果。请结合选文进行联想,说说这里的“战袍”会有什么作用?读了本文和电视台的报道,你获得了哪些启迪?(4分)
  答案:
  16.(2分)看鸟能识天气、知季节变化(或“看鸟识气候”亦可)
  17.(3分)星、云;作用:航海时辨别方向、飞行时避免雷电
  第一问1分;第二问意思接近即可给分。
  18.(4分)保护飞机,避免雷击(1分)启迪(3分):要注意观察善于发现,要善于从自然现象中受到有益于生活的启迪,科学需要不断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发明和创造。
  第二问开放性较强,鼓励发表个人独特见解,酌情给分。
  山东省青岛市:
  气候的威力(节选)
  (此文选自《初中语文第四册》)
  8.本文主要介绍了南极的气候。请通读全文,概括出南极气候的基本特点。
  9.气候对人类具有两面性,既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将人类置于死地。请根据自己掌握的气候方面的知识,各举一个气候造福于人类和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例子(要求:举例典型,表述具体,且不得引用文中的例子)。
  (1)造福于人类的例子:
  (2)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例子:
  10.本文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其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的表达方式是:
  从内容上看,文中运用画横线的句子是为了说明什么?
  11.本文第④段中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试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目的。
  12.请根据对本文的理解,顺着本文的写作思路,为本文续写一个结尾(要求:语言简明概括,过渡自然,60字以内)。
  答案:
  8、南极气候的基本特点是:风大而猛、极度寒冷、变幻莫测。(共3分,每个要点1分,大意正确即可得分)
  9、答案示例:(1)新疆某些地区常年多风,当地居民合理地利用风能建立了许多风力发电站,为当地的农牧业生产服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2)我国南方某些地区夏秋季节多雨,往往形成洪涝灾害,给人民生活和当地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抓住气候地域性和稳定性的特点,举例典型,表述具体即可得分。2个句子,共2分,每句l分
  10、记叙(或叙述)这是为了说明南极风大对人类生存的巨大威胁(或南极大风的威力,大意正确即可得分)(共3分,第一处l分,第二处2分)
  11、举例子列数字这是为了说明南极气候极度寒冷。(共3分,每处1分)
  12、南极的气候确实显示出不同于其它大陆的威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南极气候将被逐步揭开神秘的面纱,从而造福于人类。(共4分,其中,语言简明概括2分,过渡自然l分,符合字数要求1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大连:
  不可忽视的土壤污染
  13.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1分)渗()透
  14.本文的说明内容除了土壤污染不被重视、土壤污染的原因和危害之外,还有
  15.第⑶段中加点的词“至少”在句子中的作用是:
  16.填充下面方框,完成植物净化土壤的过程。(每空6个字)(2分)
  17.下面两题,任选一题回答。[如两题都答,按第①题计分](2分)
  ①请在下边给第⑶段空白处补写一句话。②第⑷段中列举的治理土壤污染三种办法的顺序为什么不能颠倒?
  18.为了提高人们对土壤及环境的保护意识,请你设计一条公益广告。(含标点20字以内)
  答案:13.(1分)shèn
  14.(2分)“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的办法(措施)”或“如何控制和消除(治理)土壤污染”15.(2分)“强调(突出)了经济损失之大”或“强调(突出)了土壤污染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16.(2分)吸收有害物质;集中焚烧处理17.(2分)①土壤污染会危害人(畜)健康②因为原文是按照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来说明的18.(2分)示例:还我青山碧水,还我土地芬芳。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我做起)
  上海:
  蒙娜丽莎微笑揭秘
  15.阅读正文和相关链接,蒙娜丽莎的微笑被称为“神秘的微笑“是因为:
  (1)(2)(4分)
  16.细读第4段,联系上下文,完成下表。(6分)
  视网膜区域名称:功能:论断:
  17.第6段中加点的“此“指的是(2分)
  18.从玛格丽特揭秘过程中可以看出,要探究一个事物,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填写出其中三点。
  (1);(2);(3)(3分)
  19.从文中推断,第7段的内容显然应与第6段相对。请你用一段话来驳斥对方(即第6段)的观点,阐明自己的见解。(3分)
  答案:
  15.(4分,各2分)(1)蒙娜丽莎微笑时隐时现(意到即可)(2)蒙娜丽莎含蓄的笑容,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16.视网膜区域名称功能论断
  小凹区对阴影不敏感,善于分辨彩色和细节。蒙娜丽莎微笑的忽隐忽现,是由于眼睛注视的部位不同所造成的。
  外围区对彩色和细节不敏感,善于辨别运动和阴影。
  17.(4分,各2分)蒙娜丽莎微笑之谜终于解开了糟蹋艺术做煞风景的事
  18.(3分,答出一点得1分)(1)对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2)丰厚的知识储备
  (3)锲而不舍的精神(4)勇于实践的精神(5)严谨的科学态度
  19.(3分,符合一点得1分)得分要点:(1)能从科学或艺术相结合等角度驳斥对方,确立自己的观点。(2)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3)表述完整。
  [附原文]“达·芬奇乃文艺复兴之旷世奇才,既是艺术家,又是科学家。他特别对物理学、生理学和医学感兴趣,研究人体颇有,作出过许多贡献。如今蒙娜丽莎微笑之谜揭开了,达·芬奇在开之灵当拊掌赞之日:后生可畏,深得吾心!”
  北京海淀:
  成功登陆火星的“勇气”号探测器
  17.请你根据文章提供的相关信息,用一句话概括介绍“勇气”号探测器。(答案不超过42个字)(3分)
  18.文中对“勇气”号的结构、装备及其功能进行说明的是第段到第段。(2分)
  19.既然火星被称为“死亡行星”,登陆非常困难,为什么人类还要坚持对火星的科学探索?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写出四点理由。(4分)
  20.形象、生动是这篇科普短文的语言特点之一,请你以第⑸段中画线的(甲)(乙)两个句子的一个为例,进行具体分析。(3分)
  21.“勇气”号这一名称是从参加火星探测器命名比赛的一万份美国小学生作文中挑选出来的,选中文章的作者是一名9岁的小女孩。人们为什么把为火星探测器命名这样神圣的使命交给孩子们呢?为什么“勇气”号这一命名能够中选呢?谈谈你对这两个问题的理解。
  答案:
  17.“勇气”号探测器是人类遣往其他行星的第一个可移动的、自动化的、用来对火星进行科学探测的大型实验室。
  18.⑷⑺
  19.答案要点:①了解火星及其演化过程;②了解地球自身的过去和未来;③探测火星上是否有生命;④探测火星上是否有水;⑤为人类进一步探索银河系打开一扇希望之门;⑥探索太空奥秘是人类的千年梦想。
  20.(甲)句:“以类似人的视角环视四周”“这儿瞧瞧,那儿看看”形象地写出了“勇气”号寻找探测目标时视角广阔、动作灵活的特点,写得饶有趣味。(乙)句:用“敲敲打打”“搜集”“前进”等词语形象地写出了“勇气”号工作时像地质学家一样科学严谨、有条不紊;语言生动有趣。
  21.第一问答案要点:①孩子代表人类的未来和希望;②相信孩子具有丰富的想像力;③激发孩子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④从小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第二问:因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需要能力,需要有不畏惧任何艰难险阻的精神。
  黄冈:
  人类能移居火星么?
  13.阅读第二自然段,指出火星最有可能成为人类第二家园的四个条件。(4分)
  (1)(2)(3)(4)
  14.祖布林和弗雷德曼对探测火星的意义各有什么看法?简要回答。(2分)
  祖布林:弗雷德曼:
  15.由于编者的疏忽,文中划线句子中掉了一个“不”字。有人认为这个“不”字应放在(A)处,也有人认为应放在(B)处。你认为应该放在哪里?为什么?(2分)
  16.假如有一天火星人来到地球做客,请以导游的身份向客人介绍你知晓的一处旅游景点及特征。(2分)
  答案:
  13.(1)火星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一半。(2)火星上有相当于地球上三分之一的重力。(3)火星上有相当于地球百分之一的大气浓度。(4)火星上有水。⑤火星距离地球近。
  14.祖布林: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弗雷德曼:了解生命的缘起和归宿。
  15.放在A处,“我们将不得不再次审视人类和地球的关系”才有依据,正因为不能往火星上移民,地球才是我们唯一的家园,进一步强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16.略。
  太原:
  奇妙的对称世界?
  16、文章从哪三个方面说明“宇宙是被一种无比完美的对称规律支配的”?(3分)?
  ①②③
  17、文中画线处所举万花筒的例子的作用是什么?(3分)
  18、对称可以创造美;同样,不对称也可以创造美。自由选用下面资料,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说说这两种美的差异。至少使用两种说明方法。(6分)?
  资料①: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选自《苏州园林》)?
  资料②:右图是我国古代艺术瑰宝——马踏飞燕。飞奔的骏马只有一只蹄踏在飞燕上,四蹄姿态各不相同,打破了对称。铜马足下的飞燕用来衬托良马之神速。
  19、对偶就体现了语言的对称美。请你使用对偶的方法,补全《西游记》第七回的回目。第七回回目:五行山下定心猿
  【帮帮你】“五行山下定心猿”指孙悟空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心猿”即孙悟空。
  第七回前半部分内容精选:真个光阴迅速,不觉七七四十九日,老君的火候俱全。这一日,开炉取丹。那大圣双手捂着眼,正自揉搓流涕,只听得炉头声响。猛睁睛看见光明,他就忍不住,将身一纵,跳出丹炉,唿喇的一声,蹬倒八卦炉,往外就走。
  答案:
  16、①动物世界最明显的特点是躯干部分两侧的对称性;②艺术家利用对称创造出美;
  ③对称的现象引发了科学家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每一方面1分,共3分)
  17、示例:文中列举生活中极常见的例子,生动具体(深入浅出)的揭示了对称美的原因。
  (点出生动具体或深入浅出1分,点明揭示了对称美的原因1分,语言表述1分,共3分)
  18、示例1:对称创造出的是整齐、端庄的美,故宫因此显得气势恢宏;不对称创造出的是自然的美,苏州园林因此给人以“如在画图中”之感
  示例2:静立的马是对称的,但它只有自然之美;“马踏飞燕”中的马打破了对称,呈现出了艺术之美。后者灵动的姿态,张扬的个性,体现出了艺术家对美的独特感受。
  示例3:如果说对称之美是一座庄严、凝重的高山,那么不对称之美就是一条欢快、灵动的小溪。对称能给人以整齐之感,如故宫建筑的恢宏、肃穆;不对称则给人以飘逸之感,如苏州园林的自然、闲适。不同的美感,源于不同的艺术风格。
  (点明差异2分,结合具体内容阐述差异2分,说明方法1分,语言表述1分,共6分)
  19、八卦炉中逃大圣?
  (点明八卦炉中或里、内1分,使用逃或走、困、炼1分,答出大圣或悟空1分,共3分)??
  贵州·贵阳:
  听的能力考查(共30分)
  (认真听三遍朗读录音,按下面要求作答。考生可以边听边答题)
  1.根据科学家估计,地球的年龄大约有多少年?(2分)
  2.人类称霸万物,任意宰割万物,其实是在为自己酿造什么?(2分)
  3.请任意写出短文中的5个成语。(5分)
  4.短文中有一组鲜明的对比句,准确地表现了其他生物和人类此消彼长的状况,其内容是:
  5.由于人们缺乏理性和盲目发展,在人的自我生存欲面前不复存在的是:
  6.给这篇短文拟两个恰当的标题。(4分)
  ①②
  7.这篇短文主要想告诉人们:(4分)
  8.作为人类的一员,如果造物主也请你提出改进意见,你会怎么说?(5分)
  你说:
  答案:
  一、听的能力考查(共30分)
  1.46亿年2.悲剧
  3.生机盎然、鸟语花香、珍禽异兽、自作聪明、妄自尊大、销声匿迹、乐此不疲(任意写出其中的5个即可,每个1分)
  4.将每年人类的增长数量和其他生物的灭绝数量作对比
  5.自然的和谐、生态的平衡(每个记2分)
  6.示例:①位置②人类的正确位置③同生共存是地球的法则④人类中心主义休矣⑤物种的表决与人类的警醒
  ……(所言合情理、合要求即可)
  7.在自然界中人与其他物种应该和谐相处,同生共存,否则人类将会为自己酿造悲剧。
  (意思相近即可)8.略(所言必须合情合理,有意义)

中文语法篇3:文言文直译翻译技巧

中文语法_文言文直译翻译技巧

  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文言文直译翻译技巧,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1.留
  即保留法。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如:
  ①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译:至和元年七月某一日,临川王安石作记。
  “至和元年”是年号,“临川”是地名,翻译时应该保留。
  ②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
  译:光武认为河内防守很难,向邓禹询问道:“众将中谁是可以派去镇守河内的人?”
  “光武、邓禹”等为人名,“河内”为地名,应该保留。
  ③乃疑迁特雄文善壮其说,而古人未必然也。及得桑怿事,乃知古之人有然焉,迁书不诬也,如今人固有而但不尽知也。
  译:于是怀疑司马迁只是文笔雄健,在叙事中善于渲染,而古人不一定就是这样。等到了解到桑怿的事迹,才知道古时的人也有这样的情况,司马迁的书并没有说假话,知道今人中本来就有,只是未能全都知晓。
  “迁”、“桑怿”均为人名,故保留。
  2.换
  即替换法。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语法已经不用,在译文中,应换这些古语为今语。如: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诸葛亮《出师表》)
  这里的“卑鄙”应替换为“地位低、见识浅”。文言中还有一些特称词语,即各个领域中的习惯用语,如“下车”、“乞骸骨”、“除”、“拜”、“左迁”,表时间、年龄、风俗的称谓等,翻译时也要换成现在的说法。
  ②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
  译:我希望(皇上)把崇尚节俭思虑深远作为准则,把喜好奢侈及时行乐作为警戒。
  “伏”,是谦称。翻译时要将“伏”换成“我”。
  ③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轼《赤壁赋》)
  译:壬戌年秋天,七月十五。
  “既望”是古代时间称谓,大月为十六,小月为十五。这里七月为大月,故应译为现代的说法“十六”。
  ④履至尊而制六合。(贾谊《过秦论》)
  译:登上王位而治理天下。
  “六合”,本义是“天地四方”,但翻译时要更换为“天下”。
  ⑤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贾谊《过秦论》)
  译:于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境。
  ⑥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促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
  译:在朝廷当官,不知道有战场上的危急;依仗有俸禄的收入,不懂得有耕作的劳苦。
  ⑤、⑥两例,“藩篱”是比喻修辞,应换译为“边防”。“庙堂”本指“庙宇”,这里比喻“朝廷”,应该替换。
  文言句子中还有不少的修辞格,翻译时一般采用更换的方法。诸如此类的还有“萧墙”“黔首”“阡陌”“七庙”“万乘”“神器”“垂拱”等。
  3.删
  即删削法。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译文时可删削。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如: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韩愈《师说》)
  “之”为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在意义,故翻译时应略去。
  ②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
  “作息”为偏义复词,义偏向“作”,故“息”应该不译。
  ③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诗经·静女》)
  “其”是句中形容词词头,助词,无实在意义,不译。
  ④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苏洵《六国论》)
  “夫”是句首发语助词,表示要发议论,无实在意义,舍去不译。
  ⑤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陶渊明《桃花源记》)
  “仿佛”与“若”同义,翻译时只取一个词。译为“好像”、“仿佛”。
  ⑥噫吁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23203/

推荐访问:中文语法结构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