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考题]题破山寺后禅院翻译

来源: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18-08-03 19:00:02 阅读:

【www.bbjkw.net--经验交流材料】

篇一:[题破山寺后禅院翻译]常建唐诗《题破山寺后禅院》


  《题破山寺后禅院》此诗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常建唐诗《题破山寺后禅院》,欢迎大家阅读!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前言】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载于《全唐诗》卷一四四,并入选《唐诗三百首》。此诗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全诗笔调古朴,层次分明,兴象深微,意境浑融,简洁明净,感染力强,艺术上相当完整,是唐代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注释】
  ⑴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南朝齐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⑵清晨:早晨。入:进入。古寺:指破山寺。
  ⑶初日:早上的太阳。照:照耀。高林:高树之林。
  ⑷竹径:一作“曲径”,又作“一径”。通:一作“遇”。幽:幽静。
  ⑸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⑹悦: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⑺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空: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⑻万籁(lài):各种声音。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此:在此,即在后禅院。都:一作“俱”。
  ⑼但余:只留下。一作“惟余”,又作“唯闻”。钟磬(qìng):佛寺中召集众僧的打击乐器。磬,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翻译】
  早晨,当我漫步到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照耀着丛林。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僧侣们的房舍掩映在花草树林中。山光的明净使鸟儿高兴,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大自然的一切声音此时都静寂,只有钟磬的声音在空中回荡。
  【赏析】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 “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然后,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
  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佛门即空门。佛家说,出家人禅定之后,“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维摩经·方便品》),精神上极为纯净怡悦。此刻此景此情,诗人仿佛领悟到了空门禅悦的奥妙,摆脱尘世一切烦恼,像鸟儿那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似是大自然和人世间的所有其他声响都寂灭了,只有钟磬之音,这悠扬而宏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显然,诗人欣赏这禅院幽美绝世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自己遁世无门的情怀。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但笔调有似古体,语言朴素,格律变通。它首联用流水对,而次联不对仗,是出于构思造诣的需要。这首诗从唐代起就备受赞赏,主要由于它构思造意的优美,很有兴味。诗以题咏禅院而抒发隐逸情趣,从晨游山寺起而以赞美超脱作结,朴实地写景抒情,而意在言外。这种委婉含蓄的构思,恰如唐代殷

篇二:[题破山寺后禅院翻译]题破山寺后禅院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这篇题破山寺后禅院阅读答案,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和感悟!
  【一】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明高林 。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8.诗的颔联、颈联写出了环境 、 的特点,“空人心”的意思是指禅院的景色使人内心 。(3分)
  9.诗的尾联动静关系处理得很巧 妙,请结合诗句分析。(2分)
  【阅读答案】
  8.(3分 )宁静,幽美(突出“静”和“美”之意即可),杂念顿消(纯净、安然,意思对即可)
  9.(2分)“静”是指“万籁俱寂”,“动”是指“钟磬音”,用钟磬音的悠扬不绝衬托环境的幽静,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意思对即可)
  【二】
  (一)阅读唐朝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歌,完成第8题。(6分)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8.(1) 与“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在表现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项是( ▲ )(2分)
  A.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C.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D.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曲径通幽处”一句,对“曲”课文注释为一作“竹”。编者选用“曲”而不用“竹”,你认为这两个词在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2分)
  答: ▲
  (3) 请概括说说本诗在景物描写方面有何特点。(2分)
  答: ▲
  【阅读答案】:
  8.(1)C。(2分)(2)两个词所表达的意境是不相同的:“竹”,表示小路被竹林掩映;“曲”,描摹的是小路弯弯曲曲,层次多,景致深,更能突出环境的幽静。(2分)(3)①由上而下,②由远到近,③情景交融,④由整体到局部等。答对两点即得2分。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我的童年才是真正的童年阅读答案
2.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
3.老汪栗子阅读答案
4.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阅读答案
5.描花的日子阅读答案
6.自拍神器阅读答案
7.马航客机为何会失联阅读答案
8.渔夫阅读答案
9.烛心阅读答案
10.春蚕这篇阅读答案

篇三:[题破山寺后禅院翻译]题破山寺后禅院阅读理解答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21.下列是对本诗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亲近自然,追求宁静的思想情怀。
  B.这是一首叙事、写景、抒怀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追求清幽胜境的心情。
  C.这是一首写景的五言律诗,表现了作者置身寂静、清幽、空灵的胜景中,心灵受到感染与陶冶的一种心境。
  D.这是一首叙事写景相结合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的一种人生感悟。
  22.对“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点评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这两句是本诗最大的亮点,是全诗的最高境界,有此两句境界全出。
  B.山光水色,曲径花木使鸟儿怡然自得,使人们心中的杂念消除净尽,灵魂得到净化与升华。
  C.互文互义、相得益彰。
  D.“悦鸟性”与“空人心”形成对比,鸟性之悦为人心之空作了铺垫。
  23.“万籁此都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2分)
  答: 。
  参考答案:
  21.C(2分)
  22.D(2分)
  23.不矛盾(1分)这种以“寂”衬“音”的写法,正是诗人的高明之处,正所谓“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1分)(意思正确,表述清楚亦可得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74382/

推荐访问: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考题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