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教案]初三化学

来源:教育教学方案 时间:2018-07-31 15:00:05 阅读:

【www.bbjkw.net--教育教学方案】

第一篇初三化学:初三化学教案:原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用分子、原子观点分析化学反应实质;
  2.了解原子和分子的相似点、相异点和相互关系。
  3.了解原子概念及基本性质;
  4.解原子的组成,了解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5.了解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以及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组成的关系。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及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和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作风及探索精神,对学生进行物质不断运动和无限可分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认识物质的可分性,逐步培养量变引起质变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分子的概念及分子的性质,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是很小的,那么它是否还可以再分呢?
  分子是否可分?前一章有关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知识,为这一节的学习做了铺垫,能顺利的引导学生做出正确判断--分子还可再分。
  教材是以x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的事实,导出x化汞分子是由更小的粒子氧原子和汞原子构成的,并绘出了形象的示意图。将宏观知识与微观知识建立起了联系。通过示意图的展示,能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得出原子的概念。为进一步说明原子的真实存在,教材以形象的描述、生动的比喻、引导读者去想象原子的大小和状态,并展示了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的硅原子照片,确凿证明原子也可以构成物质的事实。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能再分,那么用其它方法或在其它变化中是否能分呢?教材围绕这个问题讨论了原子的组成。
  教法建议
  人的认识过程是在实践活动中,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有些理论性知识由于学生缺乏与之相关的感性认识基础,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在讲解原子概念时,由于概念抽象学生难懂,建议教学过程中首先演示x化汞受热分解的实验,使学生从宏观上得到结论:加热x化汞能生成汞和氧气(汞蒸汽有剧毒,实验可在下图中进行)在此基础上,再采用电脑(或磁性黑板)模拟分子、原子图象展示x化汞受热分解的微观过程,结合学生的分析、讨论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便于学生理解。通过微观展示在化学反应中分子的"分"与原子的"合"得出原子的概念,并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如:对质量守衡定律的学习及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对有关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的学习(置换反应、分解反应等)能加深理解。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也可以构成物质。学生已经了解了分子的性质,那么原子有哪些性质那呢?通过展示x化汞受热分解的微观过程,结合阅读课本、想象由学生总结分子的性质。
  至此,学生对分子、原子概念及性质都有了了解,而且原子概念又是通过分解反应得出的。所以有必要让学生将分子和原子加以对比,了解二者的相似、相异和相关指处。重点应放在两者的主要区别--在化学反应中能否再分上。对比时可以采取复习、总结、讨论的方法。
  最后,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应让学生阅读"原子和分子发现"的选学内容,并组织相关的讨论:为什么自从用原子-分子论来研究化学以后,化学才有了教快发展?使学生初步意识到,任何科学原理的创立都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评价科学家在科学上的贡献。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
  关于原子结构部分,就目前的实验手段及教学条件来说,还难以让人们直接看到原子的内部结构,学生缺乏作为分析原子内部结构的感官材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介绍有关科学家研究原子结构的小资料,用以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研究原子结构所采用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原子的构成情况。
  教学设计示例 1
  教学重点:原子概念的形成及原子和分子的本质区别
  教学难点:原子概念的形成、化学反应的实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复习旧知识 投影: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两个变化
  1)液态水受热变为水蒸气
  2)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2.问题引入: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有新分子产生,那么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如何改变的?又如何由原来的分子转变成新分子呢?
  3.演示实验:x化汞受热分解的实验
  提出观察要求:
  1)先给木炭加热,观察木炭有什么变化
  2)再同时给x化汞加热观察:
  a.试管壁上有什么变化
  b.木炭是否燃烧
  说明:锥形瓶中的药品是硫粉,硫粉是用来处理实验中的有毒物质
  学生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 先给木炭加热,木炭不能燃烧;同时给x化汞加热试管壁上有银白色小液滴,木炭燃烧。)
  4.讲述:试管壁上的银白色小液滴是金属汞,在常温下汞是金属中唯一的一种液体物质
  5.思考:木炭为什么能燃烧?指导学生写出x化汞受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一名学生板演) 判断反应类型
  6.设疑:从宏观上我们已经得到结论,加热x化汞能生成汞和氧气,那么这个反应在微观上是怎么变化的呢?(引发学生想弄清x化汞受热生成汞和氧气微观过程的欲望)
  7.多媒体展示:x化汞受热分解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一)
  对照画面讲解x化汞及x化汞分子的构成 (x化汞是由x化汞分子构成的,一个x化汞分子是由一个氧粒子和一个汞粒子构成的)
  8.学生讨论:x化汞受热从微观上是怎么变化的?结合多媒体展示的画面(二)(三)
  9.汇报与交流:每组派代表发言。通过小组的分析、讲解、补充和纠正得出:x化汞受热后结合在一起的氧粒子、汞粒子彼此分开,成为单个的氧粒子和汞粒子。单个的粒子不能稳定存在重新组合,每两个氧粒子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而大量的汞粒子聚集在一起形成金属汞
  10.问题思考:在x化汞受热分解反应中,x化汞分子分解为氧粒子、汞粒子,而氧粒子、汞粒子又分解为更小的粒子了吗?(没有)
  科学上把这种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的粒子叫原子
  思考:通过刚才对x化汞受热反应微观过程的分析,你能说说什么是原子吗? 回答后总结并板书
  板书 第二章 第一节 原子
  一、原子
  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指导学生画出概念中的重点词语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确信原子的真实存在,可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的硅原子照片。
  11.问题讨论:前面我们学习了分子的概念,现在又学习了原子的概念,请大家结合图,讨论x化汞受热是如何发生变化的,变化的实质是什么?结合以下画面讨论
  裂变 重新组合
  化学反应实质:分子---→原子-------→ 分子 或直接构成  物质(五)
  12.汇报与交流:通过交流得出x化汞受热反应的变化实质:x化汞受热时x化汞分子先裂变成单个氧原子、汞原子,然后氧原子、汞原子再重新组合,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而大量的汞原子直接构成金属汞
  13.设问:根据以上的分析、讨论请同学们说出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14:评价 讲述: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分子裂变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直接构成物质(配合画面(五)讲述,同时板书化学反应实质)
  以上多媒体展示的画面应分步出现
  15.设问:我们已经知道分子的基本性质,那么原子有哪些性质呢?
  指导阅读31页总结出原子的基本性质
  16:问题讨论:原子和分子是两种不同的粒子,对照以下表中内容讨论它们有哪些相似性,有什么本质区别,相互间有什么关系。

            
分子
       
              
原子
       
              

相似性
       
              
            
            

本质区别
       
              
            
            

相互关系
       
              
            
            

  17.小结:师生共同小结本节知

第二篇初三化学:初三学生化学试题及答案

  初三的化学是否比较难学习的呢,是对物质反应知识点的题目学习,希望小伙伴们很好的掌握。初三学生化学试题及答案,欢迎阅读。
  初三化学试题及答案:物质反应
  物质反应
  下列四种物质中,在一定情况下能与其它三种物质发生反应的是[ ]
  A.氯化铜 B.二氧化硅 C.氢氧化钠 D.硫酸
  答案:C
  同学们对上面物质反应知识点的题目知识,已经很好的完成了吧,后面我们进行更多题目的练习学习。
  初三化学实验专项测试题(简答题)
  关于化学实验专项测试题的知识内容讲解,希望同学们很好的完成下面的练习知识。
  化学实验专项测试题
  简答题
  36.用纯净的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结束时,为防止新生成的铜由红色又变为黑色,正确
  的操作步骤是什么?
  37.如右图所示,沿烧杯壁向烧杯内倾倒二氧化碳气体,燃着的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答:
  38.暴露在空气中较长时间的氢氧化钠固体滴加稀盐酸后有气泡产生,试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①
  39.装满氧气的集气瓶,如右图所示。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以甲、乙
  两种方式迅速插入,观察木条复燃,且在甲中燃烧比在乙中燃烧
  更旺。上述实验说明氧气具有的性质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某同学收集一试管氢气,按右图所示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
  火焰,移开拇指点火,检验氢气的纯度,结果没有听到任何声
  音,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简答题:
  36.⑴先熄灭酒精灯;⑵继续通氢气至试管冷却。
  37.⑴CO2不支持燃烧;⑵CO2本身不燃烧;⑶CO2比空气重(密度比空气大)
  38.⑴2NaOH+CO2→Na2CO3+H2O;⑵Na2CO3+2HCl→2NaCl+H2O+CO2↑
  39.⑴O2有助燃性;⑵O2比空气重(密度比空气大)
  40.氢气密度比空气小,试管口向上时,移开拇指,氢气很快逃逸(或氢气纯度过低)
  通过上面对化学实验专项测试题的练习,同学们对此知识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很好的学习化学知识熟练每个化学实验。
  初三化学实验专项测试题(填空题)
  同学们认真学习,下面是对化学实验专项测试题的学习,供大家完成哦。
  化学实验专项测试题
  填空题
  26.某同学用已调零点的天平称量药品时,错将称量药品放在了右盘,10g砝码放在了左盘,游码移至0。2g处,天平达到平衡,那么被称量药品的实际质量是___________g。
  27.混有少量氢氧化钠的氯化钠固体,较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现欲除去杂质,只需用一种试剂是_______。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硝酸钠溶液中混有少量氯化钠和硝酸钡杂质,除去氯化钠可选用________溶液。除去硝酸钡可选用________溶液。
  29.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O、CO2和H2,当混合气体依次通过澄清的石灰水、灼热的氧化铜和无水硫酸铜时,依次出现石灰水变浑浊,氧化铜变红色,无水硫酸铜变蓝色的现象。由此可以推断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
  30.已知(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在实验室中通常用加热固体氯化铵和熟石灰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实验室制氨气可以和制__________装置相同
  ⑵氨气可以用___________法收集,收集氨气的集气瓶必须十分干燥,这是因为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现欲制取并收集一瓶氨气,除已有试管、带导气管的橡皮塞、铁架台(附铁夹)外,要完成该实验,还必须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某混合溶液中可能含有NaCl、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根据以下实验过程和现象,判断该混合溶液中一定有__________________,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
  32.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CuSO4、NaCl、CaCl2、Na2SO4、K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现进行如下实验:
  ⑴将白色粉末放入足量的水中,得到无色澄清溶液
  ⑵向得到的无色澄清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⑶向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有部分沉淀溶解,并生成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根据以上实验可知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一定没有_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_。
  33.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
  ⑴在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试管内黑色固体逐渐变为_______色,试管口有_____________生成。
  ⑵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欲完成此实验,实验室仅提供以下实验用品(数量不限):
  稀硫酸、氧化铜、锌粒
  试管、烧杯、药匙、胶头滴管、铁架台(带铁夹)、漏斗、带导气管的单孔塞、玻璃导管、橡皮赛
  滤纸、火柴、纸槽
  学生甲认为这个实验不能完成,学生乙认为这个实验可以完成。试分析:
  学生甲遇到的困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完成了此实验。
  34.试根据下图回答(a-g为接口代号,A-E为装置代号):
  ⑴写出标有数字的仪器名称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
  ⑵制取氢气应选用装置_________。除去氢气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应选用装置_________,除去氢气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气体应选用的装置___________
  ⑶当用浓盐酸跟锌粒反应制取并收集纯净的氢气时,装置的接口顺序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为了验证溶液中一定含有,甲、乙两个同学设计了下面两个实验方案。
  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甲⑴在一只试管中取溶液2mL,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⑵再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沉淀不溶解
  乙⑴在一只试管中取溶液2mL,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无明显现象
  ⑵再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请评价:上面两个方案中_______学生的方案不严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6.9。8
  27.HCl有无色气泡产生
  28.AgNO3Na2SO4
  29.CO2,H2CO
  30.⑴O2
  ⑵向下排空气氨气极易溶于水
  ⑶酒精灯、集气瓶
  31.Na2CO3、Na2SO4NaCl
  32.Na2SO4、K2CO3CuSO4、CaCl2NaCl
  33.⑴红无色液滴
  ⑵H2+CuO2Cu+H2O
  ⑶无酒精灯点燃氢气加热
  34.⑴试管长颈漏斗
  ⑵BDE
  ⑶b→gf→ed→c
  35.甲甲方案中白色沉淀可能是Ba2SO4或AgCl,不能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
  以上对化学实验专项测试题的知识练习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上面讲解的知识可以很好的帮助同学们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会学习的更好。
  初三化学实验专项测试题(多选题)
  关于初三化学实验专项测试题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很好的完成下面的多选题目。
  化学实验专项测试题
  多选题(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
  21.下列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中,不可行的是()
  A.稀盐酸与铜反应制氢气B.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制二氧化碳D.稀硫酸与锌反应制氢气
  22.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含有的少量碳酸钠,可选用的试剂是()
  A.稀硫酸B.稀盐酸C.氯化钙溶液D.氢氧化钡溶液
  23.某学生测定的下列数据中,不合理的是()
  A.用10mL量筒量取7。5mL水
  B.用pH试纸测得某地雨水的pH为5。6
  C.用托盘天平称得某固体的质量为16。7g
  D.测得某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90。5%
  24.遇到下列情况,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A.浓硫酸不慎滴在手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立即用水浇灭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D.发现家中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抽油烟机
  25.下列实验操作,主要不是从安全因素考虑的是()
  A.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B.给试管中液体加热,不可以让试管口对着自己和旁人
  C.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D.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再继续通入氢气至试管冷却
  答案:
  ACBCBCD
  上面对初三化学实验专项测试题的练习学习,同学们都已经能很好的完成了吧,希望上面的知识可以很好的帮助同学们的学习哦。
  初三化学实验专项测试题(选择题)
  下面是针对化学实验出的专项测试题,希望同学们认真完成下面的单选题。
  化学实验专项测试题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气体既能用浓H2SO4干燥,又能用固体NaOH干燥的是()
  A.H2B.HClC.CO2D.SO2
  2.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把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区别开,该试剂是()
  A.石蕊试液B.碳酸钠溶液
  C.氯化钡溶液D.氯化铁溶液
  3.只用一种试剂鉴别硝酸银、氯化钡、碳酸钠三种无色溶液,可选()
  A.氯化钙溶液B.稀盐酸
  C.稀硝酸D.硝酸钠溶液
  4.分离下列混合物时,按溶解、过滤、蒸发、洗涤的顺序进行操作的是()
  A、硝酸钾中混有氯化钠B、铜和氧化铜粉末
  C、酒精和水D、氯化钾和二氧化锰
  5.检验一瓶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A.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C.滴入紫色石蕊试液D.将燃着的木条移至集气瓶口
  6.鉴别空气、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四瓶无色气体的正确方法是()
  A.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B.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C.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7.鉴别H2和CO的最佳方法是()
  A.通入水中B.通入澄清石灰水
  C.检验燃烧后的产物D.点燃后观察火焰的颜色
  8.欲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CO气体,切实可行的方法是()
  A.将混合气体点燃B.将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C.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氧化铜粉末D.将混合气体中通入氢氧化钠溶液
  9.在实验室用下列方法制取两瓶气体,其中可行又快捷的是()
  A.燃烧天然气制CO2B.加热氯酸钾和少量高锰酸钾的混合物制O2
  C.用电解水的方法制H2、O2D.用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制CO2
  10.下列制取物质所选用的试剂正确的是()
  A.用石灰石与稀硫酸制二氧化碳B.用碳酸钠溶液和石灰水制氢氧化钠
  C.用铜和稀硫酸制氢气D.用铁和稀盐酸制氯化铁
  11.硫化氢(H2S)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采用固体FeS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据此判断,下列装置可用于制取硫化氢气体的是()
  A.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B.木炭还原氧化铜的装置
  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D.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装置
  12.下列不能用于鉴别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是()
  A.燃着的木条B.颜色、气味
  C.紫色石蕊试液D.澄清石灰水
  13.NO是汽车尾气中的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在实验室中,收集NO时可选用的收集方法是()
  A.排水取气法B.向上排空气法
  C.向下排空气法D.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14.现有四种固体:①氯化钠②氯化钡③无水硫酸铜④硫酸钠,不使用其他试剂(可以用水)就可以把它们区分开,区分出的先后顺序是()
  A.④③②①B.②④③①
  C.③①④②D.③②④①
  15.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的少量碳酸钠,可选用的试剂是()
  A.稀盐酸B.氯化钙溶液
  C.二氧化碳气体D.澄清石灰水
  16.有四种固体:CuSO4、Na2CO3、BaCO3、NaNO3,用下列试剂中的一种经过一步实验操作即可将他们鉴别,此试剂是()
  A.H2OB.H2SO4溶液
  C.NaCl溶液D.NaOH溶液
  17.除去混在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选择的试剂(括号内的物质)合理的是()
  A.氯化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钡(H2SO4)
  B.氯化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的硫酸铜(BaCl2)
  C.氯化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钠(稀HCl)
  D.氯化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氢氧化钠(HNO3)
  18.下列物质附在玻璃仪器的内壁,不能用稀盐酸浸泡而除去的是()
  A.盛饱和石灰水后留下白色固体的试剂瓶
  B.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残留在试管壁上的红褐色固体
  C.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后,玻璃管内留下的固体
  D.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后,留在试管内壁上的红色固体
  19.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氧化铜,其主要操作过程是()
  A.加入适量的稀硫酸,加微热、过滤、洗涤
  B.加强热或在空气中灼烧
  C.加适量的水,加热、过滤、洗涤
  D.加适量的稀硫酸,加微热,蒸发、洗涤
  20.欲除去氯化钙溶液中的少量盐酸,并得到中性的氯化钙溶液,在没有酸碱指示剂的情况下,应加入的试剂是()
  A.纯碱B.生石灰C.熟石灰D.石灰石粉末
  答案:
  ABBDDDCCBB  CBADDBCDAD
  相信上面对化学实验专项测试题的练习学习,同学们都已经能很好的完成了吧,希望上面的题目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相信同学们会学习的更好。
  初三化学试题: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选择题)
  下面是对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的相关选择题目的练习,希望同学们认真完成。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4. 把一定量的热水倒入适量的冷水中,冷水吸收了5000J的热量,那么(  )
  A. 热水的内能一定减少了5000J   B. 热水一定放出了5000J的热量
  C. 冷水的热量增加了5000J     D. 热水的内能至少减少了5000J
  5. 一个物体的内能是指 ( )
  A. 单个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
  B. 少数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
  C. 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
  D. 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
  6. 下列关于物体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物体举得越高,内能越大
  B. 物体运动得越快,内能越大
  C. 0℃的物体内能为零
  D. 物体的温度升高了,它的内能增加
  7. 冬天,家中的热水瓶常常会出现跳塞现象,这是由于 ( )
  A. 瓶内水蒸汽气压减小的缘故 B. 瓶外大气压减小认得缘故
  C. 瓶内水蒸气膨胀对瓶塞做功的缘故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8.  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载人飞船在震天的轰鸣声中腾空而起,飞向太空。完成任务后于次日凌晨准确降落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地区。返回舱进入大气层一段时间后,由于受空气阻力做匀速运动。返回舱匀速下降过程中  ( )
  A.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内能增加
  B.机械能减少,动能不变,内能增加
  C.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内能不变
  D.机械能不变,动能不变,内能增加
  [课后提升]
  9.  “五一”黄金周,小明同学和爸爸妈妈一起游览花果山,在他们乘坐旅游车沿盘山公路下山的过程中,发现司机师傅要不时地踩踏刹车踏板,当车行驶至中途还要停下来,让工作人员用水龙头向车轮闸片部位喷水。小明同学提出了以下几种看法,(  )
  ①喷水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车闸的温度,以防车闸因温度过高而损坏
  ②下山过程中,机械能不变
  ③下山过程中,重力对汽车不做功
  ④刹车过程中有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你认为这些看法中符合实际的是
  A.①②④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没有吸热过程和放热过程,说热量是毫无意义的
  B.物质的比热容与物体吸收的热量、物体的质量及物体温度的变化有关
  C.两个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也一定相同
  D.热总是从含有热量多的物体传递给热量少的物体
  11.  质量相等的金属块A和B,放在沸水壶中煮10min后取出,马上分别投入质量相同、温度也相同的两杯水里,到两杯水的温度不再升高时,测量发现放A的水温高于放B的水温,则 (  )
  A.金属块A的比热容大
  B.金属块A原来的温度高
  C.金属块A有较多的热量
  D.金属块A有较好的导热性
  12. 质量相同的两个物质由于吸热而升温,若它们的比热之比为1∶2,升高的温度之比为3∶2,则它们吸收的热量之比为()
  A.3∶4 B.4∶3 C.1∶3 D.3∶1
  答案:
  3. D  4.D  5.D  6.D  7.C  8.B  9.B  10.A  11.A  12.A

第三篇初三化学:初三化学实验报告


  欢迎来到CN人才公文网,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是初三化学实验报告,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1
  一、实验内容(含实验原理介绍):
  二、实验目的
  三、涉及实验的相关情况介绍(包含使用软件或实验设备等情况):
  四、实验结果(含程序、数据记录及分析和实验总结等,可附页):
  1.常用仪器的名称、形状和主要用途。
  2.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和称量
  (2)给物质加热
  (3)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
  (4)仪器连接及装置气密性检查
  (5)仪器的洗涤
  (6)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3.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备及收集
  (1)三种气体(H2、O2、CO2)的制备
  (2)三种气体的收集方法
  4.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1)常见气体的检验及鉴别
  (2)(2)两酸、两碱及盐的鉴别
  5.化学基本实验的综合
  把握好以上这些知识点的关键是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化学实验就要动手,要进入化学实验室,参与化学实践的一切活动。在实验室要观察各种各样各具用途的实验仪器、实验用品、实验药品试剂,各种各类药品,它们的状态、气味、颜色、名称、使用注意事项。还要观察各种各类成套的实验装置。在老师指导下,自己也应动手做所要求完成的各种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应有目的地去观察和记忆。 例如:
  ①各种仪器的名称、形状、特点,主要用途,如何正确使用,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②无论做什么内容的实验都离不开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因此,要熟练掌握各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明确操作的方法、操作的注意事项,且能达到熟练操作的程度。
  ③还应注意观察各种实验现象,这是培养观察能力、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最开始的一步。下面还要进一步详细说明。
  ④动手做记录,因为在实验活动中感性知识很多,如不做记录,可能被遗忘或遗漏。这都不利于对实验的分析和判断。
  (2)如何做好观察
  观察能力是同学们应具备的各种能力之一,观察是获得感性认识最直接的手段,学会观察事物,无论现在或将来都是受益匪浅的基本素质。特别是对于化学实验的现象更要求学会观察,要求:观察要全面、观察要准确,观察要有重点,观察时还要动脑思考。 ①观察实验现象要全面。
  一般应包括,反应物的颜色、状态,生成物的颜色、状态,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光、焰、声、色、放热、沉淀、气味等变化、反应剧烈的程度等。 例如:将铜丝插在硝酸汞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应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铜丝表面由红逐渐变为银白色,另一个是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而不少同学只观察到了铜丝变为银白色而忽视了溶液颜色的变化,就属于不全面。进而分析反应本质时,就不深刻,同时,也说明不了生成物中还有硝酸铜蓝色溶液存在。
  ②对于观察到的现象描述要准确。
  注意“光”和“焰”的区别,“烟”和“雾”的区别。 一般情况下,气体物质燃烧有火焰,而固体物质燃烧没有火焰而发光。如:氢气、甲烷、一氧化碳这些气体燃烧,分别为淡蓝色火焰及蓝色火焰。硫虽然是固体,但它在燃烧时先熔化进而挥发成硫蒸气,所以,它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微弱的淡蓝色,在氧气中为明亮蓝紫色火焰。固体物质,如木炭、铁丝、镁带等燃烧,分别为发白光,火星四射,耀眼强光。 “雾”是小液滴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如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遇水蒸气结合成盐酸小液滴,在空气中形成酸雾。“烟”是指固体小颗粒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如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形成大量的、浓厚的“白烟”,就是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小颗粒聚集而成的。
  ③对于实验现象的观察既要全面又要有重点。
  化学实验现象五彩缤纷,多种多样,有的现象十分突出而明显,有些转瞬即逝,而有些隐蔽不易察觉,观察时注意抓住反应变化本质的现象。如何才能抓住反应本质的现象呢?为此,实验前要仔细研究实验目的、过程,确定观察现象的重点。 例如,在实验验证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时,重点观察物质是否发生了改变,有否不同于原物质的新物质生成,才是观察的重点。如将镁条剪短,说明只是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它仍保持了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和富于弹性。但是,把镁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后,产生了耀眼的白光,冒烟,反应剧烈且放热,熄灭后生成了白色粉末。这一系列的实验现象,重点即是生成了不同于原来镁带的白色固体物质,这是一种新物质,这才是观察的重点,白色固体物质无论从光泽、状态及弹性等方面都不同于原来的镁条,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而发生反应时出现的白光、放热,则是伴随化学变化的现象,不是判断物质变化的本质现象。 ④观察现象要深化,要思考,力求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每次实验后要将观察到的现象给综合加以分析,认真思考找到原因进行对比、推理、判断,然后得出结论,以求对事物深入了解和认识,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对化学学习中出现的概念、原理、定律,以及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掌握的比较牢固。
  ⑤正确地记录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例如:锌和稀硫酸反应,正确的实验现象描述如下:试管内有大量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变小,用手握试管感到有些发热。错误的描述说成:“试管内有氢气产生”。眼睛只能看到气泡,至于气泡是什么气体,眼睛是分辨不出的。又如: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盐酸溶液,正确的描述应为“溶液变红”或说“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而不能说“盐酸变红”。
  初中化学实验操作常见错误 1. 操作不当造成容器的爆炸或炸裂
  (1)点燃 等可燃性气体时,未检验其纯度或检验有误,造成混入空气点燃时发生爆炸。
  (2)用 时,混入可燃性固体杂质造成加热时剧烈燃烧发生爆炸。
  (3)拿着酒精灯到另一个燃着的酒精灯上点火,或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以及熄灭酒精灯时不用灯帽而用嘴吹,引起灯体内酒精燃烧发生爆炸。
  (4)加热固体物质时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造成试管中出现的水蒸气在管口凝聚成水滴倒流到试管底部,使其炸裂。
  (5)加热试管等仪器时,外壁沾有水珠未擦试干净、没有预热或仪器底部同灯芯相接触造成炸裂。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69384/

推荐访问:初三化学教案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