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金属的化学性质

来源:教育教学方案 时间:2018-07-23 19:00:02 阅读:

【www.bbjkw.net--教育教学方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一: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书写Na、Al与O2反应化学方程式;理解金属的性质与其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初步学会从实验的角度探索和认识物质的化学性质;
  通过实验发现化学问题,探索金属的性质和金属的原子结构的关系,学会在化学反应现象的过程中推导物质性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钠的切割、钠的燃烧等奇妙的化学实验操作和精彩的化学现象,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钠在不同条件下和氧气的反应。
  【难点】
  通过钠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及产物的比较分析,深化金属的性质与金属的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教师提问】大家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金属吗?它们有哪些性质?
  【学生回答】学习过铁、铜等金属,具有的性质:固体、有金属光泽、不透明,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能够以氧气、酸等反应……
  【教师总结】那么像是钠、铝等金属有没有不同于铁、铜等金属的性质呢?这节课一起来学习《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环节二:新课教学
  1.钠与O2的反应
  【教师指导】学生展示保存在煤油中的钠,提供小刀、滤纸等实验用品。
  【学生实验】取出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煤油,用刀切开,观察新切面的颜色及变化。
  【教师提问】通过观察与实验,能够总结出钠的哪些性质?
  【学生回答】①保存在煤油中是为了隔绝空气,也说明钠的密度比煤油小;②可以用小刀切开说明柔软;③断面的颜色很快发生改变,说明常温下,金属钠在空气中就会发生变化,说明钠比铁等金属活泼很多;……
  【教师提问】银白色的光泽变暗是为什么呢?性质发生了变化是不是生成了新的物质?那我们可以写出它的化学方程式吗?
  【学生回答】有白色物质生成,化学方程式为4Na+O2=2Na2O。
  【多媒体展示】把一小块金属钠放在坩埚里并加热,请学生观察现象。
  【学生回答】钠先熔化成银白色小球后燃烧,火焰呈黄色,最后生成淡黄色的固体。
  【教师讲解】钠是一种活泼金属,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条件不同时,生成的物质不同。在加热的情况下,会与O2剧烈反应,生成过氧化钠(Na2O2)。
  【教师提问】能否书写钠与氧气在加热时的反应方程式?
  【学生书写】
  2.铝与O2的反应
  【教师引导】活泼金属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了一层氧化膜。有的氧化膜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如铁表面的铁锈等;有的氧化膜致密,可以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继续氧化,如镁、铝等表面的氧化膜。
  【教师提问】在做镁条与氧气的反应实验时,在点燃镁条之前,常用砂纸打磨,这样点燃起来更加容易一些,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除去镁条表面的氧化膜。
  【教师提问】铝的情况是怎样的?
  【学生实验】分别加热未打磨和已打磨的铝箔,观察有何现象?分析原因?
  【学生讨论之后回答】加热未打磨的铝箔,铝箔发红卷缩,变暗失去光泽,熔化不落下。加热已打磨的铝箔,铝箔也发红卷缩,变暗失去光泽,熔化不落下。这是因为打磨后的铝箔表面也很快形成氧化膜,因此与未打磨过的铝箔现象一致。
  【教师提问】我们观察到熔化的铝并不滴落,好像有一层膜兜着,这是什么原因?阅读教材回答。
  【学生回答】铝会与空气中的氧气生成氧化铝(Al2O3),形成一层薄膜保护铝,构成薄膜的Al2O3的熔点高于Al的熔点,包在铝的外面,因此熔化了的液态铝不会滴落下来。
  【教师总结】铝表面的氧化膜比较致密,阻止了铝的燃烧,我们平时用的铝制品就是因为形成了致密的氧化膜,才得以广泛的应用,同时这也是性质活泼的铝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的原因,下面大家可以写出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吗?
  【学生回答】
  3.金属性质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教师提问】为什么金属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请同学们结合金属的原子结构进行回答。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较少,最外层的电子容易失去,单质往往表现出还原性,当遇到氧化剂时,就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教师讲解】常见的这些金属,除了能被氧气氧化外,还能被氯气、硫等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所氧化,生成相应的氯化物或硫化物。
  环节三:巩固提高
  小明家中有一只20世纪50年代初的铝锅,至今仍保存完好。该铝锅未锈蚀的主要原因是( )。
  A.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B.铝不易被氧化
  C.铝的氧化物容易发生还原反应
  D.铝易被氧化,但生成的氧化铝具有保护内部铝的作用
  【答案】D。
  环节四: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布置作业:①课后习题;②课下认真阅读教材或其它关于铝的氧化膜的资料。
  四、板书设计

金属的化学性质二: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言]要想更好地使用金属,就需了解金属的各种性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的物理性质,本节课我们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问]大家观察桌面上的镁条、铝片、铜片分别是什么颜色的?把这些金属分别在空气中加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大家动手做这个实验。
  [问]铁在纯氧中点燃能反应吗?若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问]根据上面的反应,我们可得出金属具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
  [小结] 金属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
  [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一样吗?有什么不同?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跟氧气反应呢?如果不是,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问] “真金不怕火炼”说明了什么?
  [讲解]实验表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是不同的。如镁、铝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铁、铜等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根据上述事实,我们可判断出这些金属的活泼程度,即金属活动性。
  [投影]比较刚才提到的这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问]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为什么通常铝制品却很耐蚀?
  [讲解]铝制品耐腐蚀是由于铝可和空气中的氧气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的进一步氧化之故。铝能在短短的一百多年里产量得到如此大幅度的提高,并被广泛应用,除了因为改进了铝的冶炼方法,使其成本大大降低,以及铝的密度较小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铝的抗腐蚀性能好。
  [问]为什么不宜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
  [过渡]很多金属不仅能与氧气反应,而且还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金属与盐酸或稀硫酸能否反应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也可反应金属的活泼程度。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比较镁、锌、铁、铜的活动性。
  [投影展示活动与探究内容]
  在试管里放入两小块镁,加入5mL稀盐酸,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试管中,观察现象,并判断反应后生成了什么气体。参照上述实验步骤,分别在放有两小块锌、铁或铜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如果有气体生成,判断生成的是什么气体。
  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实验,并比较发生的现象。
  []做金属与稀盐酸反应与稀硫酸反应[学生尝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现象可由学生口述]
  [问]通过以上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评价]大家回答得都很好。
  [指导阅读]欣赏课本图金属与盐酸反应的比较
  [小结] 金属与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金属化合物和氢气。
  [板书]金属+酸→金属化合物+氢气
  [投影]比较刚才实验中用到的这几种金属的活动性
  [过渡]大家观察这几个化学方程式
  [投影] Mg+2HCl==MgCl2+H2↑
  Zn+H2SO4==ZnSO4+H2↑
  Fe+H2SO4==FeSO4+H2↑
  [问]请大家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如单质、化合物的角度分析,这些反应有什么特点?它与我们学过的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是否相同?[师]回答得很好。化学上,我们把具有这一特点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板书]置换反应
  [讲解]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www。下列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Fe+CuSO4 =FeSO4 +Cu
  B、Zn+2AgNO3=2Ag+Zn( NO3 )2
  C、3CO+Fe2O3   === 2Fe+3CO2
  D、2AI+6HCI=2AICI3+3H2↑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的两个方面,一是与氧气的反应,二是与酸的反应。同时还学习了置换反应。在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要学会如何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归纳问题,找出规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逐步认识不同金属在化学性质上的差异。
  布置课后作业:
  [学生观察]
  镁条、铝片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铜片具有紫红色的金属光泽。
  [实验]分别把镁条、铝片、铜片用砂纸打磨后在空气中加热。
  [观察]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铝片表面失去光泽;铜片表面变黑。
  [思考回答]金属可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思考回答]不一样,镁在空气中可以燃烧,而铝、铜要在纯氧中才能燃烧;常温下,镁、铝等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铁、铜要在高温下才能与氧气反应……
  [思考]人们戴的白金、黄金饰品时间再久也总是金光闪闪……[倾听思考] 不同金属活动性不同。
  [思考回答]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Mg>Al>Fe,Cu>Au
  [思考回答]若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容易把氧化铝薄膜除掉,从而起不同保护作用。
  [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并填写表格]
  金属与稀盐酸反应
  现象
  化学方程式
  镁
  Mg+2HCl=MgCl2+H↑
  锌
  Zn+2HCl==ZnCl+H2↑
  铁
  Fe+2HCl==FeCl2+H2↑
  铜
  不反应
  金属与稀硫酸反应
  现象
  化学方程式
  镁
  Mg+H2SO4=MgSO4+H↑
  锌
  Zn+H2SO4=ZnSO4+ H2↑
  铁
  Fe+H2SO4=FeSO4+H2↑
  铜
  不反应
  [思考回答]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Mg>Zn>Fe>Cu
  [观察思考]这几个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它们属于那种基本反应类型呢?[学生讨论后回答]这些反应的特点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其特点不同于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引入新课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对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有更深刻的印象;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学会正确描述现象
  通过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巩固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温故而知新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通过小结,使学生对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认识系统化使学生认识到共性中存在个性,开始引导学生体会到金属间存在活动性的差异。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讲解,学生初步认识到金属活动性不同。
  在教师的分析之后,学生总结出这几种金属的活泼性
  联系生活实际,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学会辨证地看待问题
  训练学生的思维,用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学会探究;通过实验,更直观地获取信息,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实验,巩固学生的实验操作。
  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回答汇报的机会。提高学生把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对比、总结归纳的能力。
  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该图惟妙惟肖地表现了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通过小结,使学生系统掌握金属与酸反应的知识。进一步比较金属的活动性。通过观察分析,认识到置换反应的特点,掌握置换反应这个基本的反应类型。
  知识拓展,激发学生求知欲。2MgO       2Al+3O2=2Al2O3
  2Cu+O22CuO       3Fe+2O2Fe3O4
  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金属的活动性:
  Mg>Al>Fe,Cu>Au
  2、金属与酸的反应
  Mg+2HCl==MgCl2+H2↑    Zn+2HCl==ZnCl2+H2↑
  Fe+2HCl==FeCl2+H2↑    Mg+H2SO4==MgSO4+H2↑
  Zn+H2SO4==ZnSO4+H2↑    Fe+H2SO4==FeSO4+H2↑
  金属+酸→金属化合物+氢气
  金属的活动性:
  Mg>Zn>Fe>Cu
  置换反应:
  1、概念:
  2、用符号表示:A+BC→AC+B
  5分钟检测题
  1、下列金属中,常温下就易和氧气反应的是(        )
  A、铝     B、铂      C、铁      D、铜
  2、X、Y、Z是三种不同的金属。将X、Y分别放入稀盐酸中,只有X表面产生气泡;将Y、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一会儿后,Y表面有银析出,而Z无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X

金属的化学性质三:九年级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本节课是在上一节介绍金属物理性质的基础上,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介绍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以及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 ..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的《课题二金属的化学性质》我将从以下几点来分析这节课
  一、 教材分析:
  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上一节介绍金属物理性质的基础上,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介绍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以及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教材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验事实出发,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亲自感受金属与氧气以及盐酸等反应的不同,加深学生对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用途关系的了解,认识到金属既有通性,又有各自的特性。教材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如置换反应、金属活动性的顺序认识都采用探究的方式,通过实验,层层引导,深入讨论,并归纳得出结论。在活动与探究的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同时使他们获得新知识。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的顺序
  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教学目标:
  根据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和本班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金属镁.铝、锌.铁.铜的化学性质,认识金属化学活动性顺序,记住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并能用它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学习实验探究,培养观察.归纳能力.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金属的活动性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他们更加乐于探究物质的奥秘.
  三、教材处理与学法指导:
  教材处理:首我提出一个与日常生活有关的问题-“新买的铝壶用了一阵子表面会变黑?”引入新课。对于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教学,我采取了再次做镁条、铝箔、铁丝、铜丝等与氧气反应的实验,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认真的对比和分析,从中得出金属与氧气反应的一些规律性知识。让学生们懂得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由此也可在一定意义上反映金属的活泼程度:如镁、铝比较活泼,铁、铜次之,金最不活泼。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上,采用实验—讨论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层层诱导,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置换反应的特点,并通过对某些金属的活动性的比较,进而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处理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最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辨别戒指的真假”实验方案并实施,回应本节课开始时提出的问题。
  学法指导:
  1.我个人认为本课题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讨上,不仅仅是为了获得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2.置换反应的概念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归纳得出的,即通过对镁、锌、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分析,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类别的角度归纳得出的。这样的方法比较直观,学生容易接受。置换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练习来感受的。我为此补充一些本地种植有关的联系实际的习题,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金属活动性顺序是通过实验,并在置换反应概念和其他一些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分析得到的。探究分三步进行:(1)从金属与盐酸或硫酸反应是否有氢气生成,可以把金属分为两类,能生成氢气的金属其活动性比较强,不能生成氢气的金属其活动性比较弱。(2)从一种金属能否把另一种金属从它的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比较出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能置换出来的,则这种金属比另一种金属活泼。(3)经过了很多类似实验的探究过程,人们归纳和总结出了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4.为了让学生感受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工农业生产的重要应用,我根据经常使用硫酸铜溶液的实际,设计了“用铝桶装硫酸铜溶液这一案例”。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身旁。
  四、 课堂教学设计:
  本节课我设计了六个环节来完成我的教学
  分别为一、复习-激趣、
  二、创境-设疑、
  三、操作-体验、
  四、讨论-深化、
  五、小结-反思、
  六、实践-应用。
  具体过程如下:
  (一)复习-激趣
  首先,我用幻灯片展示一组漫画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入新课。图片中的各个金属在争夺金属王国的皇冠,一方面复习上节课有关金属材料的知识,另一方面做探究实验的主要用品,从这一环节可以提出“以什么样的标准来确定谁是金属王国的国王呢?”通过后面的一系列实验探究得出他们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二)创境-设疑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穿金戴银”成为一种时尚。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几件金银手饰,他们最担心买到假的金银手饰。为此,本节课我采用“辨别戒指的真假?”这一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事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体现“化学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一理念,让学生带着探究的疑问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三)、操作-体验
  虽然学生已做过镁条、铁丝、铜丝等与氧气反应的实验,但这些实验,是分散在不同的章节中的,由于观察的侧重点不同,学生对与氧气反应的条件可能注意不够。因此本节课我安排学生再次做镁条、铝箔、铁丝、铜丝等与氧气反应的实验,把它作为本课的第一个分组探究实验。
  探究实验一、镁条、铁丝、铜丝分别与氧气反应。
  这样做可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从反应条件、实验现象等进行认真的对比和分析,为什么镁条在空气中就能点燃,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铝箔要加热后,放入氧气瓶中才出现强光;铁丝光加热放入氧气瓶中无法燃烧,还必须要绑上一根火柴助燃,才有火星四溅的现象;铜丝加热后,只是变黑,绑上火柴也无法烧。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得出这四种金属的活泼性是Mg> Fe>Cu。 同时,也让学生再次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并得出可以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或者反应现象的剧烈程度判断金属的活泼性,然后出示两道思考题让学生讨论。
  接下来,引导学生按照上面的步骤和方法继续完成以下的三个探究实验。在这些探究实验中,结论的可靠性是很重要的,因此,教师要提醒学生控制相似的实验条件,选用金属片大小要相近,溶液浓度要统一,反应时间也应该一致。
  探究实验二、 A:镁、锌、铁、铜与稀盐酸的反应
  探究实验三 B:镁、锌、铁、铜与稀硫酸的反应
  (四) 讨论-深化
  在这一环节中,要组织好小组间的讨论。引导学生注意分析上述五种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实验现象及结论,练习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总结出五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Mg> Zn>Fe>Cu。
  1、大多数金属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2、可根据金属是否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或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接下来让学生观察上述四个化学反应的特点,得出上述反应的共同点:
  1、反应物和产物都只有两种
  2、反应物是单质和化合物,产物也是单质和化合物;
  引出置换反应的概念与特点和表达式
  3.接着让学生继续完成探究实验四、
  在上册书的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的课题一《质量守恒定律》的活动与探究的实验中,我们曾经做过“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在这里我们知道铁钉是金属,而硫酸铜溶液属于金属化合物溶液,那么他们的实验现象是铁钉的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的物质,经过验证红色的物质是铜,这能说明铁比铜活泼,它可以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这也是比较金属活动性的依据之一。那请各小组同学用下列实验用品分别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来探究几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我及时指导各小组的实验方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主要实验有:1、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 2、铁钉浸入Al2(SO4)3溶液; 3、铁钉浸入CuSO4溶液中, 4、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5、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
  要求学生分析为什么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有红色物质析出,但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却没有什么现象?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有红色物质析出,浸入硫酸铝溶液中就没有红色的东西出现了。分析以上反应的共同点,形成小组意见。
  结论:部分金属能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
  可根据金属能不能把另一种金属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判断金属活动性的强弱。
  (五) 小结-反思
  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操作-体验和讨论-深化的基础上,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对以上四组探究实验进行小结。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归纳。板书如下:
  1、 置换反应
  特点: 单质+化合物 → 单质+化合物
  字母表示法:A + BC → B + AC
  2、 金属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能与O2反应;
  (2)大多数金属能与稀HCl或稀H2SO4反应;
  (3)部分金属能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
  3、 判断常见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
  (1)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
  (2)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3)金属与能否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
  4、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有必要在这一环节对学生进行相关习题的训练,除了教科书和相配套的练习册上的习题外,我又补充了两个案例。
  A案例、“酸菜鲜鱼汤”是藤桥“召君饭店”的“招牌菜”,店主反映盛汤的铝锅很不耐用,铝锅没用多久,锅底就漏洞了。请你分析一下这是为什么?
  B案例、同学们家里大多种有芒果树,每年芒果树修枝后,都要喷洒浓度为0.2%的硫酸铜溶液。去年椰林村的王大力用铁桶配好农药后,第二天才喷药,结果发现害虫没杀死,铁桶壁上有红色的东西沾在上面。为什么按要求配好的农药杀不死害虫?铁桶壁上的红色物质是什么?
  这两个案例就发生在身边,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真真确确感受到:“生活中有化学”。
  反思: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非常重要。尤其要注意在实验的基础上组织好讨论,这是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探究活动能否成功的重要保证。
  (六)、实践-应用
  本环节主要是指导学生设计实验鉴别金戒指、银戒指的真假,一方面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回应解答课前学生的疑问。为避免学生设计实验的盲目性,可事先指出市场上的骗子一般用铜、锌合金假冒金戒指;用金属铝假冒银戒指,主要是两者的外形色彩相似。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时,教师要及时倾听各小组的方案,及时纠正一些错误的设计,要特别注意当地一些民间的错误传说,例如,当地有用戒指在石灰墙上划线,根据线的深浅来判定戒指的真假,或用鸡蛋白包裹戒指,看鸡蛋白是否变黑来判定戒指的真假。这些方案都应该让同学们自己尝试一下。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58076/

推荐访问: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