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经纪人系统]全民经纪人

来源: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18-07-08 19:00:02 阅读:

【www.bbjkw.net--经验交流材料】

全民经纪人篇1:经贸局全民创业工作汇报


  全民创业是我国近年来应创新型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增加的需要而提出的一项关乎国计民生的政策措施,以下是小编为您带来的经贸局全民创业工作汇报,感谢您的阅读!

  所谓全民创业,是指以全民为主体创办事业、创造业绩的实践,主要包括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全民创业不是指每一个人都当老板,而是指每一个人在整个社会分工、发展当中,能够拥有自己的知识和才能,都能够从事某一项社会工作,并通过自己的劳动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财富。
  一、市推进全民创业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宜昌市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坚持把推动全民创业、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引领全民致富、增强市域经济实力的重要抓手,强化引导,完善政策,着力激活创业要素,逐步掀起了全民创业的热潮。截至目前,全市个体工商户8879户,从业人员30174人,注册资金18394万元;私营企业889户,投资人数2472人,从业人员 21188人,注册资金160049万元。全市21000名城乡富余劳动力,已输出转移4266人,其中就地转移2072人,外出务工2194人。呈现三大特点:
  (一)创业队伍不断壮大。
  既有外来创业者,又有本地创业者,形成了群众自主创业、打工者转化创业、能人投资创业、党员干部带头创业的良好局面,涌现出以李万清、时克勤、闫友林等为代表的优秀企业家,以施昌锦、周代刚等为代表的农村创业带头人,以黄卫民、王有江等为代表的自主创业能人。总体来看,我市创业群体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群众自主创业。部分群众利用自身掌握的资金和信息,积极开展物流、运输、工程承包等业务,涌现了一批车老板、船老板、煤老板、包工头,成为个体经营的中坚力量。全市90%的个体工商户是群众自主创业。二是打工者转化创业。全市4266名城乡转移就业的劳动力中,有93人成为小老板,有1480名下岗职工自办了经济实体。三是外来老板投资创业。通过配套设施、优化服务、营造环境等措施,吸引市外投资者前来投资创业,成为我市创业的主导力量。如亚泰陶瓷、天元罐业、恒辉彩印等企业,都是外地客商来投资创业的典型。四是党员干部引领创业。镇村干部队伍中涌现出一批创业先锋,正带领广大农村干部群众逐步走上创业致富之路。相当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中的落岗人员及被辞退、解聘教师发挥综合素质高、能力较强、交际广泛的优势,通过自主创业,成为小老板、小业主。
  (二)创业途径逐步拓宽。
  从创业领域看,涵盖了一、二、三产业,既有工业、农业、运输、建筑、零售、批发、餐饮等传统经营业态,又有代理、咨询、技术培训及开发等新型经营业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工业经济。市委、市政府集中力量打造了以经济开发区为核心,以安福寺食品加工园、姚家港化工园、白洋装备工业园、江口民营工业园为支撑的沿江经济增长极,累计建设各类工业项目180多个,建成了华润啤酒、 卫材、迅达科技、山水树脂、今贝饮品等一批骨干项目和龙头企业。同时,坚持改革与招商并举,引进客商和引导有投资意向的群众收购、买断、参股资产较好的企业,使一批工业企业重获新生,并逐步发展壮大。二是商贸经济。商贸经济是我市朝阳产业,聚集了妙尚、北山等商贸龙头,带动了建材、五金、餐饮、服装、电子等专业市场发展, 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7亿元,同比增长24.6%。东方超市依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成为市内最大的连锁企业。三是种养经济。积极引导农村能人发展种植、养殖、水产规模经营,促进种养经济上档次,上规模。市水产协会由能人陈建华牵头兴办,每年帮助农民销售水产品2万多吨,会员年人平纯收入达到1.6万元。
  (三)创业形式丰富多样。
  一是创办项目。鼓励创业人员放开手脚,大胆创办新企业,加快技改扩规,逐步做大做强。酒业、奥美、三宁等企业通过扩规,已发展成行业的龙头。二是领办项目。发动有组织协调能力、有创业门路的人员带领有创业愿望的人员开展创业活动。恒辉彩印公司老板徐章平原是砖瓦厂的一名普通职工,但他不甘平庸,主动寻找合作伙伴办起了企业,一步一步发展壮大,每年上缴税金100多万元。三是协办项目。引导部分缺乏创业门路但有一定资金或技术的人员,发挥自身的特长,协助具有创业愿望的人员开展创业。目前,我市有一批投资者通过挂靠清江公司、葛洲坝集团,形成利益共同体,专门从事挂靠业务,实现了协办创业。四是联办项目。对一部分有创业愿望,但苦于有资金没技术或有技术没有资金和创业门路的人员,实施捆绑联合,共同创办项目,或与现有的民营企业联合创业。五是打工创业。大力发展打工经济,引导打工人员靠诚实劳动致富,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特长,为以后的自主创业打下基础。
  二、我市推进全民创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分析
  当前我市全民创业形势,总体上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是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创业氛围不够浓厚。
  目前,我市全民创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打工的多,自主创业的少;小打小闹的多,迈大步创大业的少;等待观望的多,投身创业的少。与先进地区相比,最根本的差距反映在思想观念上:存在官本位的思想。把捧金饭碗,做官光宗耀祖作为人生追求的首选,想方设法往机关里钻,千方百计进行政事业单位。有的人为保官保位,往往是有风险的不敢干,难度大的不愿干,无先例的不肯干;存在书本位的思想。“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根深蒂固,重文轻商的文化情结重,千军万马挤上独木桥,不顾实际,不惜代价读大学,读书跳农门、读书求功名成为相当一些人头脑中的主导思想,还有一些干部受“唯书”观念的束缚,习惯于等政策、等文件、等试点,左右观望,坐失良机;存在农本位的思想。“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好”的观念一定程度存在,不少群众念乡惜土,满足于守住一亩三分地过日子,总认为“在家千日好,出门时时难”,怕吃苦,怕远行,怕嘲讽,怕风险。
  (二)产业结构不优,层次不高。
  我市现有的民营企业,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即小型企业多,大型企业少,根据国家统计局标准,我市大型企业仅酒业和三宁化工两家,仅占全市规模企业的1.5%;粗放型的多,科技型的少,全市省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仅占规模企业的5.1%;面向本地的多,外向型的少,20xx年,全市出口企业17家,仅占规模企业的12.5%。民营经济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12.5∶37.26∶51.49。
  (三)管理水平提升缓慢。
  大多数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仍为家族式管理,没有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在企业财务管理上,多数私营企业业主既当老板,又当会计,财务管理混乱。在生产管理上,由于多数企业以来料加工为主,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产品质量不高,档次较低。
  (四)创业平台不完善。
  首先,我市适合小型企业创业发展的条件不具备。经济开发区、安福寺工业园、姚家港化工园主要引进投资较大的工业项目,落户园区的企业动辄征地数十亩甚至数百上千亩,厂房大多上万平方米,而对缺乏资金的小型创业者,没有提供合适的低门槛平台。我市对重点项目大多采取了扶持政策,有的甚至一企一策,而对小企业、小项目缺乏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其次,商业场所分散,聚集效应差。市内现有的农贸、建材、服装等专业市场规模较小、承载能力差、服务功能不完善。近几年,我市虽然对滨江夜市城等经营场所进行了规范,引进了妙尚等商业机构,但仍然难以满足需要。科技、物流、运输、商贸等新兴行业没有集中经营的平台,无法相互带动,形成规模效应。
  (五)对全民创业的研究、服务不够。
  迄今为止,我市尚未明确全民创业工作的主管部门,对全民创业的研究分析呈自发状态,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缺乏有说服力的权威数据。目前,省、宜昌市促进全民创业的扶持政策尚未出台实施,推动全民创业缺乏必要的政策激励和制度保障,我市全民创业仍然以民众自发创业为主,组织化程度不高。各地各部门都很重视建设大项目、大企业,而对全民创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缺乏深入研究和相应的对策,使很多创业者在起步阶段就失去创业信心,很难做大做强。同时,金融机构为了规避风险,常因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大量缩小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导致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融资贷款难,发展举步维艰。
  三、深入推进全民创业的思路与对策
  经过多年努力,我市民营经济已成为发展的主导力量,发展潜能巨大。截至目前,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3亿元。据测算,企业每增加8万元左右的投资,即可增加1个就业岗位,如果全市20%的居民储蓄能进入生产经营领域,就可增加1.3万个就业岗位。只要政策到位,引导合理,把这些资金引发、释放出来,转变为资本,就能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当前我市推进全民创业应抓好以下几个重点:
  (一)弘扬创业精神。
  全民创业要求每个人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方设法找事做,千方百计找钱赚。要明确开工厂、办企业是创业,打工、做劳务是创业,摆地摊、走街串巷也是创业。不管是谁,不论什么身份,都可以成为投资者、创业者;无论资金多少,财产多少,都可以投资创业;只要是对的发展有利,就提倡;只要能增加收入,增加就业岗位,都鼓励;只要通过合法的劳动富起来,都支持。农民要创业,市民也要创业;群众要创业,干部更要创业;年轻人要创业,老年人也可以创业,包括少年儿童从小就要进行创业光荣的教育。
  (二)把握创业方向。
  一是围绕支柱产业发展创业。当前,要围绕食品酿造、化工、纺织、机械电子四大支柱产业的发展,强化产业招商,激活民间投资,积极引进发展相关联企业,大力发展配套企业和延伸产业链项目,推动产业集群。
  二是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创业。在扩大优质粮棉油、畜特、水产等主导农产品生产的基础上,引导群众投资粮食、棉花、油脂、果蔬、水产五大农产品加工行业,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支持经济能人创办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组织,带领群众共同致富。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带领农民创业致富,采取农民出土地、多方筹资金、科技参股、合股经营的办法,共同创业。
  三是围绕发展服务业创业。改造提升传统的商贸流通业,鼓励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网上销售、代理分销、厂商直销等新型流通和服务方式,构建现代物流体系。鼓励发展水陆运输、客货运代理等,多方位、多层次地开拓运输业务。发展新型服务业,鼓励民间资本投资通信、网络、传媒、咨询等信息服务业,保险、投资、融资租赁等现代金融业,会计、审计、评估、法律服务等中介服务业,房地产开发、经营、房屋中介等产业,旅游业、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卫生和社会福利业。鼓励城乡群众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围绕发展社区服务业,包括环境和公共设施建设、小区绿化、清洁卫生、文化娱乐、卫生保健、家政服务等,开发创业项目。
  (三)培育创业主体。
  一是发动党员干部,把潜在的创业主体变为现实的创业主体。和群众相比,干部信息渠道宽、社会关系广、管理能力强,创业的成功率更大一些。机关干部不仅要成为全民创业的引导者、组织者、服务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带头人。对干部创业的问题,与其态度暧昧,导向不明,犹抱琵琶半遮面,不如制定统一政策,开前门,堵后门,大张旗鼓支持干部创业。我认为,凡个人自愿申请离职创业的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均应支持,大胆放开,批准他们自主创业,并给予宽松的扶持政策。要充分发挥镇村干部“双带”作用,勇做带领农民创业致富的领路人、流通领域的经纪人、发展民营经济的带头人。要像张家桥村党支部书记施昌锦那样,积极创办经济实体,自身先富起来,并带领农民创业。
  二是发动营销人员、务工人员,把流动的创业主体变为稳定的创业主体。一要培育壮大营销员、经纪人队伍促进创业。不断提高经纪人队伍素质,提升层次,支持他们成立中介组织,联手闯市场,积极从事各种商贸代理或其他经济活动。二要以乡情、友情、诚信与在外能人广交朋友,引导他们回乡创业。促进能人回乡、企业回迁、资金回流。三要鼓励和扶持城镇下岗职工、待业青年不等不靠自主创业。充分利用国家给予下岗职工的优惠政策,鼓励他们自立自强,把政策优势转化为创业优势,不断提高进入市场的能力和创业致富的本领。
  三是发动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业主,把草根型的创业主体变为龙头型的创业主体。鼓励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参股、融资,鼓励企业加大投入,推进技改,大力推进“二次创业”,加快做大做强。进一步加强对私营个体业主的培训,不断提高私营业主的知识层次和经营管理水平。
  (四)构建全民创业的促进机制。
  一是构建创业平台。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以“一区四园”为主体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各类创业企业进区入园发展。各镇街道要充分利用现有存量用地、闲置厂房、专业化市场等适合创业的场所,因地制宜建设具有滚动孵化功能的创业园区。各类自主创业人员入驻各类创业孵化园区的,可适当享受房租补贴政策,如可暂定补贴标准为一年全免、二年减半、三年享受20%的补贴。
  二是强化创业培训。整合培训资源,针对各类人群开展免费创业培训,参加创业培训要贴近创业需求,剖析典型案件,推荐创业项目,传授相关知识,沟通各方渠道。既要开展知识教育,又要根据受训者的要求“开小灶”“上点菜”,切实提高培训效果。培训并结业的,优先推荐创业项目。做好创业培训跟踪服务。
  三是建立创业服务平台。建议成立创业指导中心,建立由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及政府工作人员共同组成的创业服务专兼职队伍,将创业服务不断延伸。创业指导中心要组建网站,免费为创业者收集、发布创业信息,三峡日报版、三峡网、电视台、人力资源市场要开设创业专栏。对已开业的创业者,相关部门要免费提供创业辅导,提高创业成功率。成立创业者协会或联谊会,发挥其在交流信息、跟踪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四是着力打造创业融资平台。建议设立创业扶持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扶持全民创业。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创业企业的贷款额度。加强对农民的创业扶持,积极拓宽农户小额信贷覆盖面。积极引导民间融资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健全完善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重点倾斜和鼓励科技型、外向型、吸纳下岗职工再就业型、农副产品加工型等企业发展。
  (五)营造创业氛围。
  建议采取以下方式加大对全民创业活动的宣传发动,迅速掀起创业热潮。
  一是开展一次创业项目推介活动。收集100个以上适合全民创业的短平快致富项目,深入街道、社区、农村广泛推介,搞好项目对接,落实帮扶措施。
  二是在电视台开辟“创业之路”专题电视节目。每1-2月举办一次创业项目选拔赛,通过自主报名、初赛复赛,产生3名优胜者进入电视现场决赛,经专家评委现场考评,每次产生冠军1名,奖励创业基金1万元,用于扶持其创业,并激励更多的劳动者参与创业活动。
  三是编印《创业指南》,将全民创业各项优惠政策、各部门各单位制定的具体工作措施、工作职责、优秀创业项目、创业典型经验等加以整理,编印成册,免费发给创业者使用。四是开展一次“创业之星”评选活动。通过制定评选办法,自下而上组织认真评选,在全市评选创业明星10名,创业示范户10户,以市委市政府名义进行表彰。五是设立“全民创业贡献奖”,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对全民创业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全民经纪人篇2:乡镇“一村一品”实施方案


  乡镇“一村一品”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快我镇“一村一品”发展,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我镇“东禽西菜、中部粮食”的发展思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人才、信息服务为支撑,以提高我镇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产业化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为主线,培育特色产业,坚持产业富村、科技兴村、企业带村、生态建村、人才强村、优化发展环境稳步增加农民收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北杜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市场导向原则,适应市场需求,重点发展商品率高,经济效益好的产品。
  (二)坚持科技创新原则,加快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的推广应用、普及适用技术,打造名牌产品。
  (三)坚持比较优势原则,充分发挥镇域资源优势,综合考虑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条件,推进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发展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
  (四)坚持农民自愿原则。充分调动农民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尊重农民意愿,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注重实效。
  (五)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抓好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农村商品经济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业者,农业科技人员组成的专业化队伍建设。
  三、目标任务
  依据目前我镇农业产业基础,经过调查摸底,XXXX年镇党委、镇政府决定率先从岱冲、官山、宋马、团山、继光村等5个产业基础条件较好的示范村抓起,着重从发展现代农业,提升产业水平,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开拓市场和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等方面进行示范,辐射带动全镇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一)抓建的5个示范村
  岱冲、官山、宋马、团山、继光
  (二)抓建6个推进村
  官桥、向东、黄华、祖农、龙桥、陆岗
  (三)抓建示范村,推进村的主导产业
  1 、岱冲村主导产业是茶叶、水产养殖。
  2、官山村主导产业苗茶叶。
  3、宋马村主导产业是蛋鸭、茶叶。
  4、团山村主导产业是蛋鸭养殖。
  5、继光村主导产业化粮食及加工。
  (四)示范村推进村的建设目标:
  1、示范村利用两年时间达到两个75%,即主导产业覆盖农户数达到总户数的75%,主导产业人均纯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5%。
  2、示范村推进村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较“十五”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主导产业收入提高10%。
  3、推进村利用两年时间达到两个60%,即主导产业覆盖农户数达到总户数的60%,主导产业人均纯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
  四、帮扶政策
  (一)对镇上确定的示范村、推进村由包片领导和驻村指导员驻村帮助研究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并进行全程技术指导,对镇上确定的示范村,优先推荐申报省级、区级“一村一品”发展示范村,争取省、市专项投资,对取得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年终由区、镇两级给予村干部及包抓干部以奖励。
  (二)从2017年起,镇上将设立“一村一品”发展专项资金,每年拿出一部分资金,围绕主导产业,按工作进度适时进行政策扶持。
  种植业:以优质粮,茶叶、设施蔬菜和杂粮作物为重点,从名优新特品种的引进,重大技术的示范推广,示范园建设,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申报,产品认定,人才培训和信息服务等环节进行指导、扶持。
  养殖业:以规模经营扩张和质量安全为重点,突出蛋养,从品种改良、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疫病防控,粪便无害化处理,饲草种植,饲料加工,无公害基地申报,人才培训和信息服务等环节进行指导,扶持。
  非农产业:以农村服务、商贸流通为重点,从新产品开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劳动力资源转化组合,人才培训和市场供求信息服务等环节进行指导、扶持。
  (三)镇上将整合各类涉农建设资金,重点帮助示范村解决在通村道路、人畜饮水、沼气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农业建设项目、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和“阳光工程”将优先向示范村安排。
  五、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为“一村一品”的发展提供组织保障。为了确保“一村一品”顺利实施,镇政府成立发展“一村一品”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镇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同志担任,政府相关部门及各村书记、村委会主任为成员。各村也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将此项具体工作作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行动,以对党和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来认识,真正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完善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确保“一村一品”发展扎实推进。
  2、广泛宣传,营造“一村一品”发展的舆论氛围,各村要充分利用广播、板报、标语、召开群众会等形式,切实加大对“一村一品”的宣传力度,为“一村一品”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激发广大农民学先进,学典型的热情,增强广大农民的自主创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一村一品”工作的深入开展。
  3、强化督查,确保“一村一品”发展取得实效。党政办、农业服务中心要加大督查力度,定期不定期深入各村检查“一村一品”进展情况,今年底,镇上对各村建设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工作力度大,成效显著的村,将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拖沓,进度缓慢的村,将在全镇内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乡镇“一村一品”实施方案
  峡口镇目前来料加工发展现状经初步调查为:一级、二级加工经纪人57名,其中一级经纪人39人,二级经纪人13人,新增经纪人4人;年发放来料加工费达到5000万元,加工费超200万的经纪人有6人,参与加工人数7000人;加工产品包括服装、饰品、手套、羽毛球、竹制品等十多种类型;合新、王村、柴村、同桥、广渡、定村等村发展规模较好,峡新村后势强劲;镇组建有一支峡口镇来料加工经纪人协会,会员达39人。根据现有状况,现拟定峡口镇“一村一品”来料加工2012年-XXXX年发展实施方案。
  一、发展规划
  通过宣传引导、政策鼓励、技术支持等途径,力争到XXXX年底止,全镇发放来料加工费达到9000万元,来料加工经纪人队伍壮大到100人(含一级、二级经纪人)。通过对“来料加工优秀经纪人”、 “来料加工领头人”和“来料加工专业村”等的评选,培养出一批加工规模大、货源稳定、发放面广、具有模范带头作用的来料加工经纪人,建设有一批通过发展来料加工促进本村富余劳动力和闲散人员就业的经纪人多、从业人员多的专业村。
  二、工作措施
  (一)摸清底子,掌握基本情况。
  对全镇所有来料加工经纪人进行摸底调查,根据发放加工费数额将经纪人分为A、B、C、D等类别,具体划分为:A类经纪人—年发放加工费50万元以下;B类经纪人—年发放加工费50万元至100万元;C类经纪人—年发放加工费100万元至200万元;D类经纪人—年发放加工费200万元以上。加工费发放数额的认定为:一级经纪人以发货方提供的加工费发放清单为准,二级经纪人以一级经纪人发放工资单、并提供村委会出具证明为准。镇党委政府将针对不同类别的经纪人采取不同的鼓励扶持措施。
  (二)分类指导,积极壮大规模。
  要充分运用报纸、宣传单、户外电子屏、广播等方式,深入宣传市、镇、村三级对来料加工的扶持政策,充分调动我镇来料加工协会的作用,以“三活动一制度”的开展为深入推进特色加工专业村创建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吸引更多的群众加入到创业就业队伍。
  1、开展来料来样加工大比武活动。组织全镇各来料加工者开展来料加工技能大比武、创意作品展、技能培训、加工点观摩等活动,激发全民参与来料加工业的热情。
  2、开展来料加工培训活动。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一方面通过集中授课、加工基地实习、外出学习、入户指导等形式,开展来料加工实用技能培训,提高群众的技术水平;另一方面通过举办培训班、赴义乌考察、举行座谈会等形式,对经纪人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提升经纪人的执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每年培训人数不少于300人次。
  3、开展来料加工典型评选活动。每年10月份针对上一年度的来料加工情况进行调查汇总,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定期对经纪人的加工费发放量进行公示,评选出一批发展速度快、整体规模大、新进力量足的“来料加工优秀经纪人”、和组织发动有力的“来料加工专业村”。到XXXX年底评选出一批规模大、影响力深的“来料加工领头人”。
  4、制定出台来料加工奖励扶持制度。要挖掘来料加工潜在资源,调动民众参与来料加工的积极性,培育新增来料加工经纪人。对新增经纪人和评选出的三类先进给予相应的奖励政策。
  5、发挥协会组织力量。来料加工协会要积极关注市场走向、货源变动、扶持政策等,为遇到困难的会员提供帮助,为有意向加入来料加工队伍的潜在经纪人提供咨询服务,通过开展各类活动充分调动会员积极性。
  三、扶持政策
  来料加工的扶持政策根据行业特色,采用以奖代补的形式,通过评比先进,将资金补助给经纪人和集体组织。
  1、评比项目
  来料加工优秀经纪人、来料加工领头人、来料加工专业村和其他奖励。
  2、申报时间
  来料加工经纪人申报要求:每月的25日为申报时间(节假日除外),一级经纪人凭发货方提供的加工费发放单、汇款证明等材料为准,二级经纪人以一级经纪人发放工资单、并提供村委会出具证明为准。申报来料加工专业村须填报相关申报表交镇妇联。
  3、评比条件
  (1)来料加工优秀经纪人评选要求:A、B类经纪人,年发放加工费与前一年相比增加幅度达到40%;C、D类经纪人,年发放加工费与前一年相比增加幅度达到20%;当年发展二级经纪人数量达到5个,每年评选一次,评选名额5名。
  (2)来料加工领头人评选要求:到XXXX年止,达到D类经纪人标准或三年来的加工费发放数额增幅超过100%,并要求其下发展的二级经纪人数量超过8个;无来料加工经济纠纷,无不良诚信记录;在业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能够较好地带动周围群众参与来料加工的经纪人,评选名额5名。
  (3)来料加工专业村评选要求:组织发动有力,有具体发展来料加工措施,对本村来料加工有奖励扶持政策;村内常年在家人员中有60%以上从事来料加工且发放给从业人员的年来料加工费人均4000元以上的村;C、D类经纪人数量超过5个或新增经纪人数量超过5个;无来料加工经济纠纷,无虚假信息宣传,村内来料加工经纪人和加工人员无不良诚信记录;全年开展来料来样加工经纪人培训、学习活动不少于两次。
  (4)、其他奖励:对于当年新增经纪人,其规模达到B类经纪人标准的(包含B类)给予一次性奖励;对本镇来料来样加工协会,每年根据工作开展是否有力、活动组织是否到位等情况,给予奖励。
  3、奖励额度
  (1)来料加工优秀经纪人每人给予2000元奖励;来料加工领头人每人给予3000元奖励;来料加工专业村每村给予5000元奖励。
  (2)当年新增经纪人达到B类以上(包括B类)的每人给予2000元奖励。来料加工协会完成工作任务的每年给予3000元奖励。

全民经纪人篇3:工作总结与规划参考

  篇一:201X年科普工作总结
  201X年,长临河镇科协工作在县科协的精心指导下,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重视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求真务实、扎实工作,积极贯彻党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新农村建设要求为科协工作的总体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全面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201X年,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领导,制定工作措施
  今年以来,长临河镇始终把抓好科普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科普条例》和科普能力建设的工作重点。为确保全年科普工作的顺利进行,本镇年初就按照县科协下发的201X年工作要点,结合我镇科普工作实际制订了《201X年长临河镇科普工作计划》,并成立了科普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镇长任组长,镇农村经济文化服务中心、司法、计生、卫生、妇联等同志为成员,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任务和职责,并定期召开科普工作会议,商讨工作方法、解决工作难点。镇科协还发动辖区内有一技之长干部群众充实科普志愿者队伍。同时还把科普工作纳入到各村年度工作考核中,年初各村均成立了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和一支由教育、文化、卫生等不少于8人组成的科普志愿者队伍,并要求各村科普工作人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开展科普活动、加强科普画廊的管理和维护做好台帐记录等,确保了全年科普工作得到各级的重视和顺利开展。
  二、注重实效,开展系列科普活动
  在开展科普工作中,本镇注重从实际出发,针对实际需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使科普服务对象更加广泛化,提高科普工作的实效性,突显科技传播的社会魅力。
  1、、镇科协经常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深入基层为农民群众提供丰富实用的卫生保健知识和服务。不断加大了健康知识的宣传,全年为农民群众免费发放健康常识类科普资料共计2000多份。
  2、全面完成科普画廊等农村科普宣传设施的建设。今年,镇科协切实按照上级要求,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了全镇各村不少于3个科普栏建设,进一步拓展了各村的科普宣传阵地。并以各村行政主任为科普画廊管理的主要责任人,全面负责科普栏的管理和维护,确保版面内容整洁大方、定期更换,做到了至少每2月更换一次,在年终进行考核和奖励。同时还充分利用村内设施如远程教育平台、农家书屋、科普活动室等设施,帮助村民通过网络收集农业科技信息、收集和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加大了科技推广和科普知识宣传力度。
  3、、镇科协广泛听取农户、种植业、养殖业对农业科技知识的需求,积极鼓励和支持各村邀请专家前来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如:长临社区经常邀请市、县农技专家前来授课和辅导,提高了村民的科技意识和科技技能。一年来,共举办蔬菜种植学习班、妇XX生优育及养生保健讲座、农业实用技术和白山羊养殖技术培训班、法律知识和交通安全等培训班6期,参加人数达800多人次。又如白马、姚埠村今年也组织开展了各类讲座和实用技术培训达4次。如食品卫生知识讲座、交通安全知识讲座、香葱种植技术培训、林业养护培训、
  电脑知识培训、猪病防治技术培训等,总计参加培训人数达700多人次。
  这些活动的开展既得到了百姓的欢迎和积极参与,又扩大和增加了科普活动的内涵。使我镇的科普工作更具吸引力,让百姓在科普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和受益。
  三、通力合作,充分发挥科普工作站的作用
  镇科普工作站不但在平时积极配合镇科协参与和做好各类科普活动,并且根据农民的需求开展各类技术培训。为了充分发挥信息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助力器作用,倡导农村家庭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镇科协会同相关部门认真商讨制定了培训和宣传普及工作计划,并于6月中旬由分管镇长主持召开了各村行政主任动员会议,动员村干部、种养专业户、乡村医生、新型农民等接受信息化培训,使他们能更便捷、及时地接收、传递信息和更高效的开展工作。通过各部门的合作和有力的工作措施,超额完成了农村信息化普及培训400人的培训任务。新型农民培训年培训数为800人。通过培训均获得相关部门颁发的合格证书,有效提高了村民的整体素质。
  四、全面创建,发挥科普村带头作用
  201X年,我镇根据县科委的要求,全面动员18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开展创建科普村(居)工作。按照县科委下发的科普村居创建标准和时间节点,本镇按照实际情况认真及时地制定了《长临河镇科普村居创建实施方案》,并召开各村行政主任会议下发创建标准和进行动员。一年来,、镇科协通过指导和帮助各村开展科普活动和科技
  推广工作并对照标准进行认真评比,并将长临村、东红村、茶山村为201X年度科普村。这三个村在今年的科普村创建工作中各具特色,如:长临社区利用“双培双带”培训基地全年举办了4场次的科普讲座,并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目前出具规模,大棚面积400亩,亩均效益达2万元,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东红村则安排了5000元经费用于创建工作,先后订购图书500余册,完善科普图书室科普教育。并积极宣传先进、实用的科学技术。在今年水稻栽种培植期间,向广大农户详细解说了机插秧栽种和直播稻的区别,张贴水稻培管知识告示计2500余份,鼓励农户积极选择机插秧提高产量,使农户取得了较好的收成。又如,茶山村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的巨大推动作用,积极落实各项农业结构调优措施,利用山林资源优势,以完善的机制和提高科技含量为重点,积极发展附加值高、科技含量大、辐射力强的白山羊、柴鸡养殖等特色种养业,带动产业化经营,有效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在镇政府的支持下引进的安徽和诚有限公司,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养鸡场,鸡场占地面积500亩,年出栏肉鸡500万只,年产值5000多万元。
  通过开展科普村创建工作,全镇村民在科技文化知识上有了很大的提高,有力地促进了本镇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果。
  回顾201X年我镇的科协工作,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速度和上级领导的要求以及农民群众对普及
  科学知识的需求还有一定距离。因此,我们将进一步以提高村民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切实推进科普活动的社会化和群众化,努力为长临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服务。
  五、镇科协2011年工作思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会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不断增强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使我镇科协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切实做好创先争优活动。目前我镇正在扎实开展争创活动。要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学习宣传,把活动的精神实质与基层科技工作实际有机结合,在广大科技工作者中掀起争创活动的热潮。
  (二)、整合资源,开展全民科学素质教育和科普宣传活动
  全面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按照方案总体要求,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抓好科普教育资源、科普人力资源、科普设施资源和各类媒体科普资源的整合,围绕各项重点任务开展实施活动。
  (三)、继续抓好农村信息化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对信息员和村队干部、党员、种养大户等重点人群的培训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认知度,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方便。
  篇二:关于全盟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调查
  一、关于全盟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发展状况、组合模式、
  主要措施和作用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简称农技协),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改革开放条件下产生的新生事物,是农村经济活动极具活力和凝聚力的技术经济合作组织,是科协在农村的重要依托力量,是农村科普的平台和载体,是农民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在政府引导和培育下组建的群众性技术交流组织,农技协以农村科技能人为核心,以专业生产技术为纽带,通过技术传播与信息交流)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农技协是广大农民针对所在苏木、乡、镇的自然、经济条件不同,为适应农村经济商品化、市场化和专业化生产的需要,在科技示范户、专业大户的带领下,同一专业生产的农户自发地组织起来,成立自己的专业技术合作组织。截止2008年12月末,全盟共有各级科协批准建立或在民政登记注册的农技协会266家。农技协的发展始终与我国农村、农业的改革和农民增收联系在一起。据中国科协2003年统计数据,全国农技协9.9万个,联系农户729.4万户。据农业部2003年的统计,全国比较规范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4万个,其中农技协占85%,据2003年中国科协对131个农技协的抽样调查,生产型占总数的32%,产销型占58%,产加销型占10%。农技协是农民的自发组织,产生于体制之外,基础薄弱。在市场宏观环境尚未成熟,各类市场要素尚不完备的条件下,农技协仍然保持了顽强的生命力和旺盛的活力,在“三农”工作中的重要意义逐渐凸显,显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深厚的发展潜力。
  (一)农技协的组合模式。
  一是“协会+经纪人+农民”模式。
  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加强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鼓励一批产业能人发挥其资金、信息和营销的优势,把从事同一农产品生产的农户组织起来,整体进入市场,增强了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其特点是协会会长既是种养大户又是经纪人,技术推广快,引带作用强,农民易于接受,生产经营机制灵活。这种模式的协会所占比例为30%左右。例如2007年获中国科协“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奖的“突泉溪柳大蒜协会”就是通过能人带动闯市场,种植大蒜是种植玉米效益的5—10倍。例如:扎旗生猪产业协会会长刘文操的带动下协会发展到3000人,2008年他出资100元万赊给会员。
  二是“协会+基地+农户”模式。
  由各苏木、乡、镇党委政府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和优势种养项目,以“名、优、特、新”农产品基地为载体,带动农户发展规范化、规模化生产,同时便于协调多方面的关系。这种模式的协会所占比例50%左右。例如:突泉县的脱水蔬菜基地、科右中旗的杂粮杂豆基地、前旗的水稻基地、扎旗的生猪养殖基地、阿尔山的鹿业养殖基地、乌市的奶牛养殖基地等。
  三是“协会+公司+农户”模式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农技协通过技术项目、产业基地、销售订单等与涉农企业达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带动农户从事产业化生产,推进产业化经营;或是由涉农企业结合自身产品开发、销售需要,自发地组建的技术研发、示范、推广为主要业务范畴的公益组织。其特点是农户利益通过确定最低收购价等形式得到保障,进一步密切企业与农户的关系,有效延长产业链条,生产潜力大,发展的后劲足。这种模式所占比例10%左右。例如:突泉县建设12家脱水蔬菜加工企业,企业产能达到3万吨。就近建生产基地,农产品就地加工增值。据前旗哈拉黑草原盛业有机水稻技术协会会长张思伟讲,协会自2005年创建以来,以发展成为“协会+公司+农户+市场”的产业化联合体,订单种植有机水稻5000多亩,会员发展到400多户。08年公司高于市场价1.15元/斤收购会员水稻,让农民得到了实惠。预计201X年会员发展到500户,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
  四是“支部+协会+农民党员”模式。
  通过在协会中成立党支部或农民党员在协会任职等措施,实现支部、群众、协会、农民党员在生产经营中的有机结合。此种模式是2005年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的“自选动作”。例如:科右前旗索伦镇农畜土特产品购销协会,按照“支部+协会+农民党员”的模式,立足服务“三农”,实现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目前协会会员达512人,团体成员(肉食加工企业)4个,购销大户6个。协会成立后,强化服务手段。每年组织会员到外地考察、参加推介会、洽谈会,向会员发布市场信息等。2004年,大连中谷公司客商孙士彬慕名来索伦考察乳花芸豆市场,面对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无序市场,无获而返;2006年,协会成立后再次与孙先生联系,孙与协会签订3000吨芸豆收购合同,而且价格比2004年高0.20元/斤,农民受益达120多万元。
  五是“协会+股份合作+农户”模式。
  由协会负责统筹协调,农户的资金、技术、专利、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资料入股参与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风险共担、利益均沾,按劳取酬,按股分红。社员既是农民又是工人,还是股东,其特点带有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是发展方向。例如:受中国科协“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奖励的“阿尔山白狼鹿业协会”既组织农民养殖又进行加工销售。
  (二)农技协的主要措施。
  一是因地制宜,引导、培育和促进产业形成。
  项目引导,产业带动。扎旗音德尔镇养殖协会集中1000亩土地,建设高标准集种、养、沼气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其中500亩为协会会员种植反季蔬菜,另外500亩引进山东寿光蔬菜种植能手做为示范区。基地引导,科技助力。突泉县突泉镇蔬菜协会一方面做为脱水蔬菜厂的生产基地,一方面引进高产品种进行改良,使年收获一季的甘蓝菜,年收获二季,复种指数100%。 会员领导,致富引带。例如:受中国科协“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奖励的科普带头人王贵臣带领农民种植食用菌。培训会员提供菌棒,使受益农民的效益增加5—10倍。
  二是强化技术服务、科普宣传、成果转化。
  农技协是基层科协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品牌平台,根据所生产经营的品种进行种养技术、标准的培训,进行项目、品种引进和成果转化,以提高所经营品种的市场竞争力。例如:扎旗音德尔镇蔬菜协会引进山东寿光蔬菜种植技术并进行示范推广来提高本地种菜效益。
  三是创造品牌,提高产品的档次。
  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促进农产品流通,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加强产品注册商标、绿色和有机农产品认证及产品质量认证。内蒙古二龙屯有机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已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ISO14001:2004国际环境管理体系”、“中国有机食品”、“国际食品安全(HACCP)”四大认证。涌现出一批象“岭南香”、“绿雨”“太合”等绿色、认证农产品。
  四是积极招商引资,做强做大。
  协会或龙头企业,通过参加推介会、博览会等形式进行宣传本地资源优势,招商引资。例如:突泉县的脱水蔬菜加工、生猪屠宰场和鹅业加工等就是通过协会招商引资的成果。
  (三)农技协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一是充分发挥农技协“桥梁”作用,普及先进实用技术。 农技协组织会员参加全国科普日、科普大集、科普宣教活动,利用科普大篷车,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科普乌兰牧骑进行技术培训、巡回宣讲、现场指导等形式,每年培训农牧民30多万人次,农技协都走上前台,唱主角,搞展览,赠产品、发资料,推技术,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扩大了
  农技协的影响。
  二是充分发挥农技协“平台”作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农技协通过组织农民开展技术交流,技术培训和技物结合等服务活动。使最新的农业科技成果以最便捷的方式、最低成本、最短时限、最高效的途径传递到农民手中,成为最稳定的“转化”阵地。据统计,近年来通过协会或龙头企业组织引进和推广科技成果如:高产绒山羊,气吸式精量播种,稻田养蟹,绒山羊同期发情多胎多羔技术,袋料食用菌,菌床养猪等,增强了农牧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36506/

推荐访问:全民经纪人系统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