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符号近义词_让历史文化符号融入棚户区改造中

来源:话题作文 时间:2019-03-22 05:30:03 阅读:

【www.bbjkw.net--话题作文】

让历史文化符号融入棚户区改造中

  走进成武县城,绵延数公里的古城棚户区改造工程让人震撼,而废墟上一座座岿然矗立的历史古建筑更彰显出这座千年古城的魅力和古韵,厚重的历史文化符号深深地镌刻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让历史文化资源融入棚户区改造中,成武成功探索出了一条在文物保护中进行城市建设、在城市建设中保护历史文物的新路子。

  民主决策 科学规划

  城市发展既需要破旧立新,也需要文化传承,人居环境需要改善,历史古建也需要保护。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成武县把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规划纳入到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立足长远,突出特色,体现品位,通盘考虑,科学规划。

  棚户区改造前,成武县政府专门邀请专家、学者召开听证会,吸纳民意,民主决策,通过规划的控制和引导作用,将文化遗产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总体格局中,制定科学的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

  废墟中屹立的成武县衙遗址、始筑于战国时期的护城大堤、清代吕氏民居、许氏民居,民国时期国民女子中学、文革时期的红旗剧院等大批历史古建筑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成武县围绕古迹遗址规划设计,古迹遗址区域内规划设计出绿地、公园,严禁建设高层建筑。并且还将新石器时代的大台遗址、小台遗址、护城大堤、元代的文庙棂星门、清代的成武县衙和吕氏民居、民国时期的女子中学、文革时期的红旗剧院等古建筑将被修缮复原,成为北部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古建筑不仅为北部新城建设增加了历史厚重感,也留住了时代的记忆。

  “九女湖、伯乐相马、披星戴月、废寝忘食等历史文化故事将融入到城市建设中,让市民留得住历史记忆,使成武城更具文化特色和品味。”成武县委书记崔学民如是说。

  通过科学规划,成武县找到了棚户区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最佳结合点,引导城市科学发展和文化遗产的永续利用,实现了文化遗产与经济建设、城市文化建设、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

  利剑高悬 依法保护

  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成武县将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纳入法制轨道,依据《文物保护法》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利剑高悬,使文化遗产依法保护有理、有节、有据,有效遏制和查处城市建设过程中拆毁、破坏文化遗产环境风貌的行为,较好地保护了文化遗产。

  在全县棚改拆迁会议上,新上任的县委书记崔学民提出,古城街历史建筑即便现在得不到修复,但必须要保存现状,不能再破坏,谁破坏了就追究谁的责任。为完好保留这些历史古建筑,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成武县专门成立了由文化部门、公安机关和下属单位组成的文物保护小组,24小时坚守在现场,以防老建筑在拆迁过程中被误伤。

  为确保每一处历史古迹保护万无一失,县委副书记韩耀辉带领文体局、拆迁指挥部等相关负责人到成武县衙遗址等古建筑巡视,对每个点、每间房、每棵树都进行了安排部署,并责成负责拆迁的人员不可越雷池半步。与此同时,县文物管理所全体出动,给每一处古建筑都安上了写有“历史古建,严禁拆除,违者追责”,对每一棵古木均系上了“历史古木,严禁损毁,违者追责”的警示牌。

  一群众为栽植树木,毁坏了北护城堤。文物执法队在巡查中发现后,与公安部门联合,迅速开展侦查,很快破获了此案。对破坏者予以行政拘留,并责成其恢复原貌。

  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成武县坚持保护和修缮并重,专门成立了由一名县委常委挂帅、分管副县长参与的古建筑保护修缮指挥部,并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拨付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古建筑的修缮。目前,各古建筑的修缮保护方案即将完成。9月底前,将全部完成这批历史古建筑的修缮工作

  营造氛围 全民参与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只有唤起各阶层人士的保护意识、责任意识、监督意识,才能形成保护历史古迹人人有责的社会风气。为使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浑然一体、交相辉映,成武县在加大保护力度的同时,积极营造氛围,形成了全民参与的良好格局。

  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成武县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妥善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理顺了管理体制,明确工作职责,文化、规划、建设、旅游、环保等许多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建立了定期的工作通报制度,及时协调解决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努力引导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朝着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

  成武县还通过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教育。通过宣传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提高干部群众对文物保护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通过宣传城区改造建设和文物保护的具体规划,让普通群众对历史文化内涵有了更深的了解,激发了市民热爱家乡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抓好文化保护工作的基础工程。通过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把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工作置于全社会的监督和支持之下,形成了人人爱护历史文化遗产,人人关心历史文化遗产的良好风气氛围。

  积极主动 恪尽职守

  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成武县的古建筑保护的如此完好,有政府的强有力的支持,但更多的是文物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主动和恪尽职守。

  随着棚户区改造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对历史文化资源保护造成更大的冲击。也就是说,稍有放松或稍有滞后,都将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拆迁伊始,成武县文化体育局专门抽调精干力量,充实文物管理队伍,发挥主力军作用,及时进驻拆迁工地,一方面保护留存下来的古迹,一方面收捡拆迁群众遗留下来的“文物”,真正做到了文物无缝隙地保护和收藏。

  每天,这些文管工作人员像破烂王一样,走进即将拆迁的院落里,搜寻带有历史烙印的物品。房屋不拆迁,他们捡拾的脚步就不停止。拆迁前,他们从“虎口”中捡拾了四千多件民俗文物。分管文物工作的文体局党组成员申成新说“人家都说我们是拾破烂的,他们捡的能换钱,我们捡的是以后花钱买不到的。”在成武县文物管理所里,有青砖青瓦、古旧农具、家具、厨具,酒具、茶具、学习教学用具,生产工具,各种票据和毕业证、煤球证、自行车证等证件,有上世纪80年代的书画、草编、条编、服饰,比如老虎帽,虎头鞋等。文管所所长郭立自豪地说“我们捡拾的民俗文物,够建一个非常大的民俗博物馆”。

  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成武县成功保护了古代护城大堤,保护了清代县衙建筑18间、吕氏民居17间、许氏民居8间,民国时期建筑23间、建国后建筑18间,清代黄槐1棵、国槐3棵、柏树13棵,宋、元、明、清石碑30余块。

  老城古迹记录的是城市过往史,棚户区改造是城市发展创造的新阶段,两者共同构成城市的整体,并不是有你无我的“相互厮杀”。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成武县正确处理保护与建设的关系,有效制止建设性破坏,积极抢救历史文化遗产,兼顾古迹保护和利用,凸显本地文化特色而进行现代城市建设,展现出城市的独特魅力,成功地探索出在保护中建设、在建设中保护的新路子。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zuowen257283/

推荐访问:棚户区改造历史 中国文化符号 中括号符号 集合中的符号 数学中的符号 水井与符号文化 图纸中的符号 加载中的符号 棚户区改造中的问题 棚户区改造中的耕地 中国历史中的秦朝文化 云南棚户区改造中案例 电路图中的符号大全 方框中打钩符号 框中打勾符号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 杨中棚户区改造 棚户区改造中征收案例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