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石中学网站]紫石中学

来源:散文诗歌 时间:2018-08-12 15:00:03 阅读:

【www.bbjkw.net--散文诗歌】

一:[紫石中学]梁实秋的小说创作


  导语:梁实秋以文学批评和散文创作而著名,鲜为人知的是他还创作了一些小说。这些小说从题材上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自传性质的小说,一类是心理分析类小说,还有一类是社会写实类的小说。尽管这些小说反响平平,但同样具有鲜明的个性。
  众所周知,梁实秋是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其新人文主义的文学批评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别具一格,遂为一家之言,虽然有时论述比较偏颇,但观点视角新颖,越来越得到更多人的承认。相比较而言,他的散文作品影响广泛而深远,以《雅舍》为代表的这些散文,心态平正,语言幽默诙谐,深受人们的喜爱。除了文学批评和散文外,梁实秋还创作了一些小说,在最近出版的《梁实秋文集》第6卷《集外拾遗(一)》中一共收录了7篇。这7篇分别为《最初的一幕》、《一片狂言》、《苦雨凄风》、《公理》、《谜语》、《上海人到纽约》、《悲喜剧之一幕》,从创作时间上来看最早的写于1922年3月,最后的一篇发表于1933年的11月。这些小说作品虽然反响平平,多数是我们初次见到的,但同样具有鲜明的个性。
  纵观这些小说,假如从题材上来分类,我们可以得到一个较为明确的结果,小说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自传性质的小说,如《苦雨凄风》、《公理》。
  《苦雨凄风》主要描写了“我”即将离开祖国前与意中人的告别,属于传统的伤别离的主题,苦雨凄风之夕的告别描写真实而细腻,读来缠绵悱恻,具有一定的感染力,作品结构也相对完整。《公理》的故事地点发生在美国,主人公鲁与T君、H君驾车去丹佛,中途发生撞车事故,警察长不问青红皂白,拘留了T君。为解救 T君,万般无奈,鲁只有接受罚款和赔偿。作品对美国的“公理”进行了嘲讽,并流露了弱国子民悲惨处境的愤懑。
  这两篇小说都采用了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基本上都是以自己生活作为素材的。《苦雨凄风》实际上就是记述了女友程季淑为梁实秋的送别:“我到了上海之后,住在旅馆里。创造社的几位朋友天天来访,逼我给《创造周报》写点东西,辞不获已,写了一篇《苦雨凄风》,完全是季淑为我饯行时的忠实纪录,文中的陈淑即是程季淑。”[1]所以小说完全是现实生活的实录,自传性质一目了然。《公理》这篇小说所反映的内容虽然在梁实秋的所有回忆性散文中没有提及到,但我们从中可以发现很多现实的印记,尤其有意思的是小说中部分细节,我们都可以在他的回忆性散文中找到相应的记述。如主人公鲁的房间布置:“一幅他的情人赠他的绣画。”1923年9月梁实秋到珂泉,并在此学习生活一年,在多篇文章中曾提到珂泉居所中所挂的留美前季淑赠他的绣画《平湖秋月图》。小说中学美术的W君,现实中指的是在美国期间与他交往频繁的闻一多,如小说中“W君正在画一幅油画,穿着一件涂满油污的布袍,桌上一尊珐琅宝鼎里面正焚着浓馥的檀香”,这些内容在回忆性散文《谈闻一多》中都提到过,尤其“珐琅宝鼎”闻一多后来把它作为礼物赠给了梁实秋[2]。此外,小说的主题反映了对美国种族歧视的憎恶,宣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其实这也与作者当时在美国的心境比较一致。
  二是心理分析类小说,如《最初的一幕》、《一片狂言》、《谜语》。
  《最初的一幕》在文后注明本来是一部长篇小说《茧》的第一章,《茧》也是一部有始无终的作品,只写完此章后未能继续,于是当作短篇小说发表在《清华周刊》242期上。虽然作者说其有“独立性质”,但这样的说法显然有点牵强附会,整篇小说主要写了进入青春期的“我”情绪茫然、忧郁、对异性的关注。假如我们从传统意义方面来分析这篇作品,得到的结果可能是很失望的。整个小说只有一个情节:一个浣衣的女子使“我”感到心里产生了一种不可言喻的愉快,而这个情节仅占作品的八分之一,其余的主要采用了叙述和抒情的手法,叙事显得凌乱而无中心,完全是试笔阶段的一部比较幼稚的作品。
  《一片狂言》以“一个失意人的杂记”为副标题,主要描写了一个疯子的心理。小说叙述了三件事:夜遇死去的周三哥、与母亲的对话、给情人的书信。作品是否受过鲁迅《狂人日记》的影响,我们不得而知,但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和人物语言的荒诞不经,确实和《狂人日记》有几分形似,不过从反映生活深刻性和广泛性方面来说,这篇小说和《狂人日记》实在是相去甚远。
  《谜语》以漫画式的手法刻画了留美学生紫石精神崩溃的过程。紫石本是一个“极好静”的青年,一个初秋的晚上态度骤然改变,弹三国国歌、抽烟、单相思…… 最后被送进了疯人院。尽管我们没有在作者的其他作品中找到关于“紫石”的类似记载,但在散文《秋声之二:寂寞的黄昏》中有着与小说中非常接近的描写。先看小说:“我们寓所斜对门住着一个十一二岁的女孩子,满头披着金色的卷发,清晨提着书包在我们窗前走过,午后又走回来。有时她穿着轮鞋,在道旁来回游戏。她披着一件深蓝的外氅。紫石的注意有好几天完全集在这个孩子身上。”再看散文:“天天在这个时候,一个年方十一二岁的小女孩子从我窗前走过,走进我住所的斜对面。无论对谁讲,我爱这个孩子。她披着一件蓝袍,踏着轮鞋在我窗前晃来晃去。我想她一定觉得奇怪,为什么天天看见我在窗口靠着。”描写如此接近,因此某种意义上来说紫石是一种假托,本质上是作者寂寞自我的真实写照。作品主题作者在最后作了交代:“生活只是应该欺骗,这是一句谜语。”但是从小说本身来看,我们很难得出这样抽象的结论,所以主题确实是个“谜语”。
  《一片狂言》和《谜语》的主人公都是疯子。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疯子形象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文学现象。从鲁迅《狂人日记》、《长明灯》,到冰心的《疯人笔记》;从《雷雨》中最后发疯的蘩漪,到《财主的儿女们》中的蒋纯祖…… 狂人或疯子形象具有特殊的价值,“借助疯狂表现对传统价值的反叛,是中国表现主义作品主题表现的重要视角之一”。尽管很难下一个结论梁实秋是否受到表现主义的影响,但有一点是可以确认的,第一次比较系统地介绍克罗齐的表现文学观的胡梦华(1926年《小说月报》第17卷第10号《表现的鉴赏论

二:[紫石中学]长征手抄报图片大全高中

  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下文是高中的长征手抄报资料内容图片大全,欢迎大家阅读!
  长征手抄报图片大全高中篇1:关于长征的作文
  我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从小父亲就给我讲红军长征的故事,那些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无数动人的故事,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成为不断激励我前进的不竭动力。
  还在我刚上幼儿园时,父亲就找来一些红军长征的连环画让我看,我边认字边记住了不少红军的故事,还在幼儿园讲给小朋友听。上小学时,经常出差的父亲只要一回家,就关心我的学习,每当看到我的作业本上打满“√”和考试成绩优良时,就讲一个故事作为奖励,我记得讲得最多、印象最深的还是红军长征的故事。
  小时候我对长征精神的理解虽然还比较肤浅,但还是认真地照着红军的样子去做,用长征精神激励自己。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我用红军“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故事鞭策自己,攻克了学习上一个个“拦路虎”,使自己各门功课成绩在班级都名列前茅;在他人需要帮助时,我用红军“一袋干粮”、“七十六粒粮食”等故事激励自己,主动为他人排忧解难,体味助人的快乐;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我用红军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教育自己,从而自觉牺牲个人利益,主动关心集体利益,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我为三峡工程捐款和为城市建设献一计的事迹还被多家媒体宣传,为此,受到学校的奖励,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
  步入大学校园后,当时学校正在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我作为组织培养的重点对象,听了几次党的创新理论讲座,利用课余时间重温了《红军长征六十周年纪念文集》、《红军长征故事选》等书籍,在脑海里一直思考着这样的问题:在那种人类历史上罕见的艰苦条件下,红军长征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在用血肉之躯铺就的前进路上,为什么那么多的人能够义无反顾、前仆后继?那是因为有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坚定的革命信念作为精神支柱。有了认识上的升华,使我更增强了对党的无比信赖,更坚定了永远跟党走的决心。为了把更多的同学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我和另外几名学生党员还开办了“知心话儿对党说”的网页,定期在网上与同学们交流,宣传党的知识,成为学校党建工作的一个亮点。
  随着阅历的增加,那些听了上百遍的长征的故事依然感人,用血与火凝成的长征精神依然鲜活,她好像融化在我的血液中,成为我执著的信念和追求。在大学毕业即将面临工作分配时,摆在我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融入市场经济大潮,做一个在商海中搏击的“弄潮儿”;一条是投笔从戎,当一名新时期有为的军人,把青春和知识毫无保留地贡献给国防建设。我是军人的后代,理应做一名红军精神的传人,为此,我选择了从军之路。尽管从军之路很艰辛,一穿上军装就投入紧张的训练,磨破了手脚,晒黑了皮肤,但我挺住了,半年的艰苦训练,使我以军政考核全优的成绩成为一名合格的武警战士。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之际,我随父母走进了“重走长征路”的行列,亲眼目睹了草地的神秘、雪山的险峻;亲耳聆听了大渡河的涛声、川主寺镇的传说;亲手触摸了泸定桥冰冷的铁索、“红军树”累累的弹痕,从而品味到什么是真正的伟大、圣洁、崇高和永恒。也使我再一次强烈地感到:一个民族和国家,必有一种精神和信念。她在人们的内心里蕴藏,外化成为一种能量、她像看不见的火光,如地球深久涌动的岩浆,历经千万年而不泯,为天地人间提供不竭的热能。这就是长征故事给我的启迪,就是长征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薪火不熄,代代相传。
  长征手抄报图片大全高中篇2:长征中红军击落过敌人6架飞机
  在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中,国x党军共投入200多架飞机参加战斗。从红6军团西征为中央红军探路拉开长征序幕到长征结束,敌机一路咬着不放。尽管红军没有专门的防空武器,但依靠简陋的步枪、机枪等轻武器,依然在战斗中击落了6架敌机。
  先遣部队击落首架敌机
  1934年9月7日,当长征先遣部队红6军团前卫部队挺进到广西全县时,被一架桂系空军AVPO-637号侦察机发现。由于红军没有任何防空武器,这架飞机的飞行员十分狂妄,按下机头一阵俯冲扫射,打死打伤十几名红军战士。愤怒的红军指挥员立即组织前卫连步、机枪手在敌机再次俯冲时集火射击。一轮密集开火后,敌机油箱被击中,拖着长长的烟火栽到了附近的稻田里,飞行员在出逃时被击毙。这是红军长征途中击落的第1架国x党军飞机。
  湘江战役中击落第二架敌机
  1934年11月24日,红军在突破敌第四道封锁线时,遭敌薛岳、何健、白崇禧的包围攻击,与优势敌军在湘江两岸展开了惨烈的大血战。蒋x调其中央空军第3中队从南昌起飞实施增援,对攻势猛烈的红军进行空中轰炸。担任预备队的红1军团第2师一边疏散隐蔽,一边对敌机集火齐射,击落敌709号战斗机,飞行员谢廷藩、魏德跳伞后被红军俘虏。国x党中央空军为掩饰这次空中损失和飞行员的被俘,对外宣称第三中队飞行员谢廷藩、魏德在“剿共”中“壮烈殉难”,使二人成为国x党中央空军在“剿共”作战中首次“殉难”的活“烈士”。
  用改装“高射机枪”击落第三架敌机
  遵义会议后,红军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采取高度机动灵活的运动战方针,实施了四渡赤水作战,牵着蒋x“围剿”大军的鼻子打盘旋战。红军作战行动的变化,完全打乱了蒋x的预期部署,于是频繁派出飞机进行空中侦察,企图发现新线索和红军主力确切位置。
  1935年3月,中央红军由黔北名镇茅台三渡赤水。3月18日,国x党空军3架侦察、轰炸机寻踪觅迹而至,轮番攻击、骚扰中央纵队驻地。中革军委警卫营营长杨梅生立即指挥防空连用4挺重机枪改装的“高射机枪”,对准从云层里钻出的敌机猛烈射击,敌飞行员还没搞清是怎么回事,就被打了个“倒栽葱”,连人带机拖着长烟钻进了茅台镇附近的赤水河里。
  据时任警卫营防空连连长叶荫庭后来回忆:“在我军土‘高射机枪’的猛烈射击下,随着‘轰’的一声巨响,茅台城下闪出一道火光,随即升起一团浓烟。另外两架敌机见势不妙,夹起尾巴,哀鸣着逃走了。”
  第四架敌机是红军长征中缴获的唯一一架敌机
  1935年6月,红一、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使蒋x十分惊恐,急令国x党空军出动,进行高密度的空中侦察,寻找消灭红军的机会。7月17日,国x党空军第3中队副队长朱嘉鸿和飞行员郭诗东驾驶303号侦察机飞临四川黑水上空,发现了正在行进中的红四方面军后续部队。为洗刷第3中队曾被红军用步枪击落飞机的耻辱,他们按下机头实施俯冲,对准红军队伍就是一阵扫射。在他们进行第二次俯冲扫射时,遭到红军地面密集火力的射击。红军战士又一次用落后的步枪击中敌机尾部,失去平衡的敌机在空中摇摆,最后勉强迫降,被红军缴获,朱、郭二人在逃跑中被红军击毙。这是红军在长征中缴获的唯一一架敌机。
  第五架敌机被击中后撞山 机毁人亡
  1935年8月3日,红一方面军主力和红四方面军一部正在毛儿盖地区集结并准备北上,被执行空中巡逻任务的国x党空军第5中队队长王伯岳驾驶的601号飞机和另外2架飞机发现。3架敌机满载炸弹先后向下俯冲,进行扫射轰炸,红军则以密集枪弹回击。王伯岳驾驶的601号飞机被多处击中,失去控制,撞向附近的迁流水山,机毁人亡。其余2架敌机见势不妙,逃之夭夭。
  血泊中击落第六架敌机
  1935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为了打开通往天全、芦山的道路,发起了天(全)芦(山)名(山)雅(安)邛(崃)大(邑)战役。11月7日,红军左纵队攻占大川场,右纵队攻克金汤镇、紫石关和大岗山后,继续向天全攻击。此时,敌机分批增援,对红军实施大面积轰炸。红军由于来不及疏散隐蔽,很多战士倒在血泊中,攻势受阻。危急时刻,红军在敌机轰炸掀起的尘土和烟雾中一齐对空射击,1架敌机当场被击中起火,冒着浓烟从空中坠落,其余敌机见状狼狈逃窜。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zuowen187763/

推荐访问:紫石中学网站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