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古今异义]古今异义

来源: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18-06-09 19:00:03 阅读:

【www.bbjkw.net--经验交流材料】

古今异义篇1:《岳阳楼记》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及鉴赏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为重修岳阳楼写的。下面是文章的内容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岳阳楼记》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及鉴赏
  夫 1)予观夫巴陵胜状 那 2)夫环而攻之 发语词,不译 3)未几,夫鼾声起 丈夫 观 1)予观夫巴陵胜状 看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雄伟景象 极 1)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尽 2)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此乐何极 穷尽 3)感极而悲者矣 十分 去 1)去国怀乡 离开 2)西蜀之去南海 距离 3)委而去之 逃离,逃亡 或:1.而或长烟一空 有时 2.或以钱币乞之《伤仲永》有人 空:1.浊浪排空 天空 2.长烟一空 消散 通:1.政通人和 顺利 2 ,北通巫峡 通向
  词类活用
  1.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名词作状语,在……之前) 3.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后) 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名词作动词,作郡的长官) 5.忧谗畏讥(名词作动词,说别人坏话) 6.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
  古今异义
  1.气象万千(古义:事态 今义:天气变化) 2.微斯人:( 古义:如果没有 今义:微小)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景象;今:看) 4.横无际涯(古:广远;今:与“竖”相对) 5.浊浪排空(古:冲向天空;今:全部去除掉) 6.予观夫巴陵胜状(古:指示代词,表远指,相当于“那”;今:丈夫,夫人)
  通假字
  1.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托付) 2.百废具兴(通“俱”,全,都)
  本段诗词鉴赏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八百里洞庭湖,南接湘、资、沅、澧四水,北分松滋、太平等长江支流,烟波浩淼,湖山辉映,自古以 来就是令人神往的江山胜地;岳阳古称巴陵,位于洞庭湖与长江汇合之处,枕山带湖,为巴、蜀、荆、襄之要冲.北宋庆历六年(1046),一代名臣范仲淹应朋友之约,为重修的岳阳楼作记,千古名文《岳阳楼记》于是诞生.文章开头即切入正题,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以“庆历四年春”点明时间起笔,格调庄重雅正;说滕子京为“谪守”,已暗寓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设伏.下面仅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的导引.第2段,格调振起,情辞激昂.先总说“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设定下文写景范围.以下“衔远山,吞长江”寥寥数语,写尽洞庭湖之大观胜概.一“衔”一“吞”,何等的气势!“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言水波壮阔;“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概说阴晴变化,简练而又生动.前四句从空间角度,后两句从时间角度,写尽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一句承前启后,并回应前文“唐贤今人诗赋”一语.这句话既是谦虚,也暗含转机,经“然则”一转,引出新的意境,由单纯写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笔法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从而构出全文的主体.4两段是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两股奔涌跳跃的情感之流,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第3段以“若夫”起笔,意味深长.这是一个引发议论的词,又表明了虚拟的情调,而这种虚拟又是对无数实境的浓缩、提炼和升华,颇有典型意义.
  “若夫”以下描写了一种悲凉的情境,由天气的恶劣写到人心的凄楚.这里用四字短句,层层渲染,渐次铺叙.霪雨、阴风、浊浪构成了主景,不但使日星无光,山岳藏形,也使商旅不前;或又值暮色沉沉、“虎啸猿啼”之际,怎能不令过往的“迁客骚人”有“去国怀乡”之慨、“忧谗畏讥”之惧、“感极而悲”之情呢?第4段以“至若”领起,打开了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至若”尽管也是列举性的语气,但从音节上已变得高亢嘹亮,格调上已变得明快有力.
  下面的描写,虽然仍为四字短句,色调却为之一变,绘出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更有鸥鸟在自由翱翔,鱼儿在欢快游荡,连无知的水草兰花也充满活力.作者以极为简练的笔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图,读之如在眼前.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段的句式、节奏与上一段大体相仿,却也另有变奏.“而或”一句就进一步扩展了意境,增强了叠加咏叹的意味,把“喜洋洋”的气氛推向高潮,而“登斯楼也”的心境也变成了“宠辱偕忘”的超脱和“把酒临风”的挥洒自如.第5段是全篇的重心,以“嗟夫”开启,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仁人,就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进亦忧,退亦忧”.这似乎有悖于常理,有些不可思议.
  作者也就此拟出一问一答,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曲终奏雅,点明了全篇的主旨.“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结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悲凉慷慨,一往情深,令人感喟.文章最后标明写作时间,与篇首照应.《古文观止》的作者总评本文说:“岳阳楼大观,已被前人写尽.先生更不赘述,止将登楼者览物之情写出悲喜二意,只是翻出后文忧乐一段正论.”这一评语确实道出了本文的精神实质.

古今异义篇2:《河中石兽》总结 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


  古今:
  耳:古义:罢了。例句:渐沉渐深耳 今义:五官之一,用来听声音。
  物理:古义: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例句:尔辈不能究物理 ;今义:一种学科。物理学。
  并:古义:一起 。 例句:二石兽并沉焉。 今义:并列
  阅:古义:经历 例句:阅十余岁。 今义:阅读
  是:代词 ,此,这。 例句:是非木柿 。 今义:判断词 是
  盖:古义:发语词,因为。 例句: 盖石性坚重。 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但:古义:但,只。 例句: 但知其一。 今义:表转折 但是,却
  求:古义:寻找。例句:求石兽于水中。今义:请求、要求、追求
  已:古义:停止。例句:转转不已。今义:已经
  一词多义:
  去:岂有为暴涨携之去离去,距离
  西蜀之去南海 距离
  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被
  必于石下迎水外啮沙为坎穴 成为
  橘生于淮南则为橘 是
  为其来也 在
  临:临崩寄臣以大事。——诸葛亮《出师表》。靠近,逼近(多用于上对下,强对弱)
  临溪而渔。——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又
  东临碣石(山名),以观沧海。——曹操《观沧海》。到,至。
  执策而临之。——唐·韩愈《杂说》。 面对(上对下,尊对卑)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宋·欧阳修《醉翁亭记》。从高处往低处察看
  乃:乃石性坚重——《河中石兽》。而,又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是,就是,原来是。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竟然。
  屠乃奔倚其下。——《聊斋志异·狼三则》。于是;就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聊斋志异·狼三则》。刚刚,才,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
  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这样,如此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父亲)。——陆游《示儿》。你,你的
  通假:
  钯:通“耙”,耕地的农具。
  求之下流,固颠 . “颠”通“癫”,“疯狂”
  《河中石兽》重点词语
  1、 临.河干 2、山门圮.于河 3、并.沉焉 4、阅.十余岁 5、竟.不可得 6、棹.数小舟 7、究.物理 8、是.非木

古今异义篇3:河中石兽古今异义、特殊句式


  引导语:纪昀的《河中石兽》这篇文章中蕴含着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比如当我们考虑问题时,要从表到里分析原因,得出正确的解决根本方案等道理,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与领悟。
  河中石兽古今异义、特殊句式
  河中石兽
  朝代:清代
  作者:纪昀
  原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93070/

推荐访问:出师表古今异义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