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大略翻译]荀子大略

来源: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18-08-05 19:00:02 阅读:

【www.bbjkw.net--经验交流材料】

荀子大略篇(一):孟子荀子名句译文

  篇一:孟子荀子名句译文
  《孟子》经典名句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
  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3、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孟子·梁惠王下》)
  4、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
  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8、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9、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
  10、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孟子·告子上》)
  11、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孟子·告子下》)
  1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梁惠王上》)
  13、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
  【译文】以武力征服人,人不是真正心服,而是力量不足,抵抗不住;以恩德服人,人的心中高兴,是真心实意的服从。
  14、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15、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
  【译文】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 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与天下人同乐,与天下人同忧,这样还不能称王天下的,从来还没有过的。
  16、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17、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孟子·离娄上》)
  【译文】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 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18、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孟子·尽心上》)
  19、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
  1
  20、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孟子·告子上》) 21、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
  22、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上》)
  23、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孟子·告子上》)
  【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24、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孟子·告子上》)
  【译文】高明的工匠教人手艺必定依照一定的规矩,学的人也就必定依照一定的规矩。
  2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26、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孟子·尽心上》)【译文】人不学而有的能力,是人的本能,不用考虑而知道的事情,是自身的意识(天赋的道德观念)。
  27、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孟子·尽心上》)
  28、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孟子·尽心下》)
  【译文】贤能的人,一定是自己先明白了再使人明白; 今天的人自己还在糊涂却硬要叫人明白。
  2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译文] (孟子说:)“一个人有了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会侮辱他;一个家有了自己毁坏的因素,别人才能毁坏它;一个国家自己有了被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30、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荀子名句及译文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
  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荀子·劝学》)
  2、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译文〕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指眼睛因为不能同时盯着两个东西(或两种事物),所以能看清一切事物(是因为专注所致);耳朵因为不能同时听取两种人的意见,所以能明辨是非。
  3、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4、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

荀子大略篇(二):教师节尊师名言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师”,总是受人尊敬,被人爱戴的。老师,是人类文化得以传承的功臣,他们的贡献巨大。小编收集了教师节尊师名言,欢迎阅读。

  1.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2. 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
  3. 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4. 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
  5. 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劝学》
  6. 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
  7. 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8.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经:途经.好其人:爱戴教授自己的人,虚心向他 们求教。隆礼:尊崇礼义)——《荀子.劝学》
  9. 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葛洪《勤求》
  10. 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荀子.大略》
  11.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12. 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
  13.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14.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宋〕李觏《广潜书》
  15. 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葛洪《勤求》
  16. 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荀子.大略》
  17.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荀子•劝学》
  18. 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葛洪《勤求》
  19.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20.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宋〕李觏《广潜书》
  21. 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22. 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
  23. 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劝学》
  2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25. 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
  26. 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荀子•大略》
  27. 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
  28.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29.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宋〕李觏《广潜书》
  30.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荀子大略篇(三):教师节的名言警句2015精选


  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葛洪《勤求》
  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荀子.大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宋〕李觏《广潜书》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斯大林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77729/

推荐访问:荀子大略翻译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