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贾谊传]贾谊传

来源:信息简报 时间:2018-07-29 15:00:03 阅读:

【www.bbjkw.net--信息简报】

第一篇贾谊传:王安石--《贾生》


  引导语:贾生,即贾谊,是西汉初年政论家、文学家,下面是小编收集王安石的《贾生》,我们通过下文的原文翻译赏析,了解相关的信息吧。
  《贾生》
  作者:王安石
  原文:
  一时谋议略施行,
  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
  古来何啻万公卿。
  赏析:
  此诗咏贾谊,通篇发议论,但所持观点与李商隐的诗明显有别。诗的前两句“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一写贾谊,一写文帝。“谋议”,谋略、建议,诗中指贾谊的治国安民之方;“略”,此处有“大体上”之意;“薄”,指轻视,与表示推服器重之“重”相对。这两句是反诘句,意为贾谊所献的“谋议”,大体上都能获得施行,谁能说文帝轻视贾谊呢?以贾谊进言与文帝纳言相对照,承班固《汉书·贾谊传》中之“赞”词:“追观孝文玄默躬行以移风俗,谊之所陈略施行矣”,与前人写贾谊怀才不遇之作唱反调。后两句“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一写爵位高的“公卿”,一写君王。“自”,含有空自之意;“何啻”,系以反问的语气表示不止;“万”,此处非实指,而只是极言其多;“公卿”,泛指达官贵人。这两句也构成了一个反诘句,意为: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达官贵人,尽管他们的官爵职位很高,但其言论都被君王废弃了。弦外之音是贾谊比那些达官贵人更为幸运。此诗采用两个反诘句,寓答于反问之中,以贾谊的“谋议略施行”与身居高位的达官贵人“言尽废”相对照,以文帝采纳贾谊的“谋议”,古来君王废弃众多地位显赫的达官贵人的言论相对照,突出贾谊超群的才能与汉文帝的爱惜贤才。王安石早年就有题为《贾生》的诗:“汉有洛阳子,少年明是非。所论多感慨,自信肯依违。死者若可作,今人谁与归。应须蹈东海,不若涕沾衣。”李壁注释此诗:“言(鲁)仲连蹈东海,不若谊仕汉,切于救时。”王安石的《贾生》不像李商隐的《贾生》那般讽文帝悼贾生,反而赞文帝褒贾生。这是因为王安石受到宋神宗的殊遇,依托他推行新法,他也就有了新的体验,认为贾谊只是遭到周勃、灌婴等人的谗毁而未能如愿以偿而已。
  李商隐与王安石的同题诗《贾生》,虽然都是咏贾谊,但各自的着眼点不同,笔法相异,主要在于两位诗人的思想有别,他们根据各自的思想对同一人物发表独特的见解,前者欲抑先扬,以古讽今,笔锋犀利而含蓄,后者褒贬分明,对比强烈。
 
  王安石的《贾生》和李商隐的《贾生》这两首诗的观点有何不同?为什么?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
  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王安石《贾生》
  李商隐与王安石的同题诗《贾生》,虽然都是咏贾谊,但各自的着眼点不同,笔法相异,主要在于两位诗人的思想有别.他们根据各自的思想对同一人物发表独特的见解,前者运用了欲抑先扬的表现手法,以古讽今,笔锋犀利而含蓄;后者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褒贬分明,对比强烈.
  李诗的前两句,从正面下笔.写贾谊的才能无与伦比,汉文帝好像极为爱惜贤才,特地将贾谊从放逐地长沙召回至“宣室”访问.这似乎表明汉文帝求贤若渴,同时,衬托出贾谊的才能超群不凡.这两句是“扬”,为下文的“抑”张本.结句分别以“不问”与“问”、“苍生”与“鬼神”相对照,表明文帝不是关心国计民生的大事,以治国安民之方求教于贾谊,而是问他些毫无道理的鬼神之事,由上文的“扬”转而为“抑”,显示出了文帝的昏庸与贾谊的不遇.李商隐不把贾谊的此次被征召视为幸遇殊宠,而是借题发挥,以古讽今.
  王诗通篇发议论,但所持观点与李商隐的诗明显有别.两句是反诘句,意为贾谊所献的“谋议”,大体上都能获得施行,谁能说文帝轻视贾谊呢?与前人写贾谊怀才不遇之作唱反调.后两句也构成了一个反诘句,意为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达官贵人,尽管他们的官爵职位很高,但其言论都被君王废弃了,弦外之音是贾谊比那些达官贵人更为幸运.此诗采用两个反诘句,寓答于反问之中,以贾谊的“谋议略施行”与身居高位的达官贵人“言尽废”相对照,以文帝采纳贾谊的“谋议”,古来君王废弃众多地位显赫的达官贵人的言论相对照,突出贾谊超群的才能与汉文帝的爱惜贤才.

第二篇贾谊传:关于厝火积薪的成语故事介绍

  1 、厝火积薪的故事
  西汉时贾谊博学广识,敢于言事,很有参政才能,因此汉文帝颇为赏识,将他破格提升为太中大夫。
  贾谊具有敏锐的政治眼光和文人的慷慨意气。当时正是西汉王朝草创之初,北方匈奴不断侵扰,国内情形也不安定,汉高祖分封的同姓诸侯王力量很大,他们割据一方,不听中央号令,擅自发展自己的实力,有些诸侯王还流露出觊觎[jì yú]帝位的野心。
  贾谊洞察到这些潜在的危险,向汉文帝上了一道《治安策》。针对国内形势,他列举了济北王刘兴居的叛乱,淮南王刘长的谋反,吴王刘濞[bì]的不遵法纪,暗中扩充*队,图谋不轨的事实,提出了自己的治理主张,并且恳切地提醒汉文帝说:“将火种放在堆积的木柴下而安睡在上面,眼下火尚未燃烧起来,就认为很平安。当前的天下形势,跟这没有什么两样!”
  意思是火势一旦爆发,局面将很难收拾,防患必须在未然前。
  汉文帝看了贾谊的上书,被深深地打动了。于是采纳了贾谊的一些意见,下令削减诸侯王的势力,以加强中央集权。
  但是贾谊年轻气盛,锋芒毕露,谈及国家的隐患,往往态度激愤,于是遭到朝中老臣的妒忌排斥。汉文帝一时也听信了老臣们的非议,将贾谊贬为长沙王太傅,不再让他参与朝政。
  后来,“厝火积薪”这一典故,用来形容隐伏的祸患。
  2、 厝火积薪的材料
  【注音】cuò huǒ jī xīn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解释】厝:放置;薪:柴草。把火放到柴堆下面。比喻潜伏着很大危险。
  【用法】作宾语、定语;比喻隐藏极大的祸患
  【近义词】盲人瞎马、朝不保夕、危在旦夕
  【年代】古代
  3 、厝火积薪的点评
  当我们发现一件事情存在弊端的时候,我们应该及时的解决掉这些隐患,因为一直拖延或是坐视不理,只会让这些隐患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比如说学习,如果我们没有做好每天的预习和复习工作,等到期末考试的时候,就要承担更多的压力咯。所以我们一定要及时解决问题哦!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66473/

推荐访问:汉书贾谊传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