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市场调研报告]保健品市场调查报告

来源:调查报告 时间:2018-07-27 19:00:01 阅读:

【www.bbjkw.net--调查报告】

第一篇保健品市场调查报告:保健品市场调查报告2017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物品都被淘汰了额,但保健品却日益壮大,因为保健品和粮食一样,是人们身体的需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保健品市场调查报告,上公文站,发现学习。
  保健品市场调查报告一
  报告名称: 全国保健品市场研究报告
  调查地点: 全国
  调查方法: 综合分析
  调查时间: 20xx年
  调查机构: 夸克市场研究公司
  报告来源: 中国商务在线
  报告内容: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健康保健意识的增强,保健品市场从原 先的功能单一型发展到今天多元化保健,保健品功能层出不穷,种类也多种多样。在目前保健品市场受到绿色健康食品及保健食品化潮流的冲击下,探索新的发展方向是值得生产厂家的关注的。
  夸克公司在本篇研究报告中,通过综合公司历次有关保健品方面的研究,向读者描述保健品消费群体的特征及保健品市场的总体状况,为各生产厂家今后的产品开发提供决策参考。
  目前市场上保健品层出不穷,广义的保健品应该包括:保健类食品和保健类药品这两大 类。但我们这里着重研究的是狭义的保健品,即保健类药品(我们简称之为“保健品”)。我 们把狭义的保健品市场分为四类:洋参类、补钙类、美容类和机体调节类,这也是目前保健 品市场主要的四类产品。
  一类城市不同年龄消费者保健品消费趋势
  二类城市不同年龄消费者保健品消费趋势
  消费者消费保健品时关心的因素
  场环境及前景预测
  在医疗保健费用支出上,从19xx年起,一类城市(以上海为例)和二类城市(以杭州 为例)的年平均每人医疗保健费用支出都以超过30%的速度递增。
  无论是一类城市还是二类城市,保健品的消费比例都很高,均达到半数以上,“未购买 也未服用”的比例均不到三成(见表一)。可见保健品消费已趋向大众化,保健意识也有明 显提高,市场存在着巨大的潜力。据不完全统计,在上海地区,仅35—55岁女性的补钙产 品消费量就有近3亿元。与此同时,保健品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 电视广告是认知保健品的主要途径
  电视是消费者信息来源最多、最广泛的媒体。电视广告是以其媒体导向性强、直观等特 点,成为消费者最易接受的媒体广告形式。对于保健品的选择,电视广告中对症状的描述会 引导消费者结合自己本身的状况去选择,找到自己产品与消费者需求相吻合的契合点。在这 一点上,一类城市和二类城市是相同的。
  消费者行为特征分析:针对服用保健品的消费群体,我们就其家庭收入、性别比例、年龄构成、购买季节等因 素从消费能力、消费动机、消费心理以及消费的季节性等方面对一、二类城市进行了比较分析。
  消费能力:一类城市强于二类城市一类城市的保健品消费比例要高于二类城市,且消费 比例与收入基本呈递增关系。这与目前保健品市场价格偏高以及消费者的保健意识有关联。 从一、二类城市纵向比较,年收入18000元以下被访者服用过保健品的比例,一类城市明显 高于二类城市;收入较高者消费比例都处于较高位置,特别是上海地区家庭年收入达到60000 元以上的家庭消费比例高达79%。
  消费动机:一类城市“自我服用”,二类城市“馈赠亲友”一类和二类城市“购买过但 未服用过”的消费者是随年龄递增而下降的,而“服用过但未购买过”的曲线则是上扬的。消费者购买群体主要集中在年轻人,而服用的主要对象则主要集中在中老年 群体。由此可见,保健品消费主要是以“表达或传递感情”为目的。而这两类城市里曾经购 买或服用过的人群年龄分布是相对平均的,二类城市的消费者较一类城市来说相对年轻。
  从另一个角度说,我们就保健品的消费途径进行了调查,发现保健品的消费主要有以下 四种途径:即自我服用,馈赠亲友,给家人服用和送礼。除了“自我服用”之外,其他三种 方式均是为“传递或表达感情”,而一、二类城市又有些差异。一类城市自己服用的比例很 高,二类城市则更注重于感情联络。
  消费季节:冬季虽为旺季,但季节性开始淡化冬令进补是中国人的传统,因此冬季无疑 是保健品的销售旺季,这点依旧表现得很明显,夏季是最少服用保健品的季节。但同时也有 大部分的消费者对季节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在二类城市(如宁波)表现得尤为明显,这表明 现在保健品消费的季节性已经开始淡化。同时也从另一侧面说明,就保健意识而言,一类城 市高于二类城市。
  消费心理:关心功效、价格、服用方便及口味保健品的服用者较为慎重,一、二类城市 中按说明书的要求服用的人群比例分别达到81%和80%,表明保健品的消费种类目前依然 是以药品保健为主,此类产品的说明书的内容对消费者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保健品市场调查报告二
  一、海南加华海产生物制药集团有限公司
  加华产品在海口三大连锁药店(广安堂、广安大、源安隆)均有卖,价钱统一。
  二、海南康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海南加华和海南康丽的销售渠道有会议销售、直销、传统营销、电子商务和旅游购物等,其中会议销售、传统营销和直销为主。
  三、加华和其它品牌的同类产品价格对比
  角鲨烯保健品在天猫的总体销量比较一般,销售排在前两位的是汤臣倍健和御坊堂,总体销量一般,最高销量124件/月(汤臣倍健)。加华鲨肝灵软胶囊的市场售价在这些品牌里面是偏上的。
  鲨鱼软骨胶囊价格对比
  鲨鱼软骨胶囊销售总体销售一般,排在前两位的是科力斯和康麦斯,,几乎所有品牌都打折促销。加华鲨鱼软骨胶囊的市场售价在这些品牌里面售价排在前列。
  目前市场上鲨鱼肝油婴幼儿的产品较多,而加华鲨鱼肝油胶丸适合老年、儿童,市场售价在这些品牌当中还是偏上的。
  海狗油胶囊价格对比
  海狗油胶囊在整个天猫的销售是非常好的,其原因有:一、功能的宣传;二:打折促销。销售排在前两名的是海王和康恩贝。加华海狗油胶囊的市场售价在这些品牌中还是偏上。
  海狗鞭丸胶囊价格对比
  海狗鞭胶囊在市场上比较少,可能跟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允许产品名称里包含海狗鞭字眼)有关。加华健生胶囊市场售价排在前列。
  总结:加华的产品与其它品牌的同类产品相比,市场售价总的来说还是属于比较高的,其原因有两:一、可能加华产品的定位比较高端;二、电子商务,因为网络销售在成本上比较低,导致售价会比实体店的药便宜。
  四、 舟山环境分析
  1、舟山是群岛城市,海洋产品丰富;
  2、游客以福建、江浙沪为主,有小部分来自安徽、河南;
  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老年人的保健意识持续增强。游客大部分是中老年人,这部分人的消费水平较高,而且都是以家庭消费为主;
  4、目前舟山未发现旅游购物有卖保健品,可以补充市场空白。

第二篇保健品市场调查报告:2015关于保健品市场调查报告


  随着我国肥胖者日众,减肥食品市场空间越来越大,无数商家竞相掘金。与此同时,市场的无序和混乱触目惊心:随意添加化学药物成分,胡乱进行广告宣染,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和经济利益,甚至危及百姓生命。今年,日本一女大学生因服用广州野马生物保健品公司生产的“天天素清脂胶囊”致死。由此,国内减肥保健食品市场不规范行为甚至开始被海外关注。
  数百亿的市场空间引发掘金热潮
  北京大学内分泌专家郭晓蕙教授介绍,尽管肥胖人群日益增多,但目前医学界并没有完全弄清肥胖的原因,也没找到一种能彻底根治肥胖的药物。这给减肥类保健食品留出了巨大的空间,引得众多企业争先恐后地到减肥品市场掘金。据统计,2004年减肥产品已占据全国保健品市场的半壁江山,年销售额近100亿元。目前全国肥胖者已超过9000万人,超重者约为2亿人,预计2010年减肥品消费额将达到600亿元。
  庞大的减肥群体给企业带来了巨额利润。目前市场上的减肥保健食品销售价从几元到几百元不等。遭到查处的“9块9”减肥茶,市场价不到10元,成本甚至低于2元,价差近5倍。减肥保健食品行业目前发展神速,全国已有900多家生产减肥保健食品的企业,占保健食品行业的一半左右,全国每年诞生30-40个专业减肥用品品牌,但同时也有20个左右的品牌被市场淘汰。
  减肥保健食品中添加禁用药物情况严重
  保健食品随意添加化学药物成分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由于食品企业缺乏正规医药企业的原料监督机制,这对消费者健康构成极大威胁。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启富介绍,很多消费者误服添加了化学药品成分的保健食品后,会引起身体不适,严重者会引发死亡。由于国内目前缺乏完备的食品副作用报告制度,受害者数据无法统计。但从重庆女孩刘燕梅、上海女孩王婷食用广州御芝堂生产“御芝堂清脂素”致死事件可看出,减肥食品滥用化学药物的危害。“御芝堂清脂素”就被查出含有各国均禁用的药物“芬氟拉明”。
  近两年,中国销售到日本的保健食品已导致该国673人受害,3人死亡。这些产品中大多数是减肥保健食品。今年5月31日,日本一名女大学生因服用广州野马保健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天天素清脂胶囊”死亡,此胶囊同样含有禁用药物“芬氟拉明”。
  一家以生产减肥药品而闻名的企业,为了解减肥保健食品添加化学药物成分的情况,不久前在市场上购买了各地厂家生产的“轻松减肥胶囊”、“纤纤乐草本胶囊”、“秀美亭”等14种减肥保健食品,送到中国生物制品检定所和四川、重庆药检部门检测,结果显示这14种减肥保健食品均添加了化学药物“西布曲明”成分,有的厂家随意添加的药物严重超标。昆明达黎工贸有限公司生产的“丽达茯苓植物减肥胶囊”西布曲明含量甚至达到了102毫克。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宁光主任强调:“保健食品不能添加药物成分主要是其‘身份’不允许添加,而非添加的药物本身有问题。西布曲明作为国际公认的安全有效减肥药,其效果是显著的。但是,不能因为它安全有效就可以随意添加,例如鸦片,在医学正常使用范围内它是很好的麻醉药品,而一旦过量使用,它就成为毒品。目前国内比较畅销的减肥药品‘曲美’其主要成分就是西布曲明,‘曲美’每克西布曲明含量也仅是10毫克左右。这是在北京人民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8家医院经过1年时间对其安全剂量做出的权威认定,超过10毫克对人体带来的危害就大了。
  “西布曲明减肥的效果显著,引来不少减肥食品生产商竞相添加。但保健食品随意添加化学药物成分,一方面原料品质无法保证,另一方面也缺乏药品GMP机制的约束,消费者最终成了受害者。”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启富主任说。一些减肥食品添加了禁止使用的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可以增加代谢率,但会有心率增快、心慌等不良影响;有些添加某种中草药,清热、去湿,实质是“利尿”,通过“减水”使体重很快下降,表面看“减肥”效果很好,但容易引起电解质紊乱,影响糖分的代谢,甚至影响肾功能。还有的含有大黄类成分,使大便次数增多,减少身体水分而减重,停用后反弹迅速,并会扰乱人体平衡,产生贫血和胃肠道疾病,这些药物成分的副作用严重。
  虚假广告“忽悠”消费者
  为了争夺巨大市场利润,减肥保健食品成为了典型的“四三二一”产品:即四分利润、三分“吆喝”(广告)、二分流通、一分成本。
  虽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保健食品广告不得有表示产品功效的断言或者保证,但铺天盖地的广告把功效说得天花乱坠。减肥广告有“四大假”:一是虚假承诺。诸如“六小时见奇效,想不瘦都难”的广告语随处可见。二是创造模糊概念。“吸油基”在重庆媒体上宣传说“不是减肥产品,也不是泻药,是专门防止肚子凸起的奇妙物质”,但到底是什么消费者并不清楚。三是不断变换产品名称。如“魔变”原名“魔宇”,“全脂燃”原名“美态365”。四是随意修改广告词,夸大功效是减肥保健食品吸引消费者的法宝,90%以上的保健食品广告修改了审批内容。
  减肥保健食品中很少有品牌能持续旺销2-3年,许多品牌都是当年拼命打广告,吸引到几十万人就可以赚足了本。据了解,从今年3月份开始到8月份,“吸油基”代理商每月在重庆市场就投入200万左右的广告费,他们一开始就没有长久打算,基本不赚回头客的钱。减肥食品生产厂家极少直接推销产品,生产商一般以发包形式,找全国代理商,以不超过市场价的2.5折卖给当地代理商,由代理商去负责推广、销售。
  在渝、粤、沪、京等地调查发现,法规漏洞过大和监管乏力是导致减肥保健食品市场混乱的主因。业内人士和专家们呼吁,运动式的打击活动虽然立竿见影,但只能治标,需要建立监管的长效机制,才能真正规范减肥保健食品市场,保证产品品质,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法规漏洞制造监管空档

第三篇保健品市场调查报告:保健食品市场消费调查报告


  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生保健越来越受到重视,保健品成为近年来持续的消费热点之一。由于保健食品种类繁多、功能有别,加之一些经营者虚假夸大宣传,近年来成为消费者特别是老年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
    为贯彻落实中消协“新消费,我做主”年主题,调查了解消费者的真实消费需求与意愿,依法向消费者提供消费信息和咨询服务,提高消费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引导文明、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金华市消保委开展了保健食品市场消费调查。
    据了解,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方式,利用报纸、微信等媒体广泛宣传,向不特定消费者开展调查,据反馈共有830名消费者接受了本次问卷调查,受访消费者包括企业员工、企业管理人员、私营业主、农民、公务员、在校师生、离退休人员、无职业者。其中男性占45.9%,女性占54.1%。
    基于调查问卷的数据,金华市消保委形成如下报告:
    (一)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理解
    有32.27%的受访消费者认为保健品是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或备案的食品,不能治病,但有保健功能,对人体无害;27.27%的受访者认为能调节人体机能;19.09%的受访者认为保健品只是带“保健食品”标志的食品;10%认为有保健功能,但对部分人体有危害;5%的受访者认为保健品不过是商家骗人的把戏;也有4.55%的受访者认为保健品能治疗疾病;还有1.82%认为保健品可以代替药品。
    由统计数据可知,绝大多数的消费者对保健品的属性有比较客观、理性的认知,只有6.37%消费者认为保健品具有治疗疾病的功能甚至可以替代药品。
    (二)消费者了解保健食品相关信息的途径
    受访消费者通过电视、报纸广告等渠道获得保健食品相关信息的占30.37%,亲戚朋友口传方式获得保健食品相关信息的占19.43%,通过网络搜索的方式获得保健食品相关信息的占15.79%,听从药店推荐的占15.38%,厂家或销售人员推销介绍的渠道占13.77%,通过“专家”讲座方式了解的占5.26%。
    由上可知,虽然消费者了解保健食品相关信息的途径具有多样性,但绝大多数消费者缺乏对保健食品相关知识的学习和了解,不能自主识别保健食品的良莠,不能掌握保健食品的功用,选购保健食品大多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三)消费者购买保健食品的用途
    受访消费者中占48.27%的购买目的是给老人食用,有28.32%是为了送人,中青年食用的占13.01%,儿童食用的占10.4%。老人购买和食用保健食品居多。
    (四)影响消费者选购的主要因素
    对受访消费者选购保健品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多个方面,其中品牌因素占18.84%,质量因素占18.01%,功效占16.9%,价格占14.39%,是否具有保健食品标志占12.19%,医生或专家推荐因素占8.31%,是否提供健康咨询占4.16%,广告宣传因素占3.32%,是否有名人代言因素占1.94%,其他因素占1.94%。
    可见,对消费者选购保健食品行为产生主要影响的前三大因素依次是品牌、质量、功效,价格因素占第四位。针对是否有必要购买保健食品的问题,38.46%的受访者回答是“老人想要买,只能随老人心愿。”
    (五)消费者购买保健品的主要类型
    受访消费者中有23.24%选择购买补充维生素类保健品,购买提高免疫力、抗氧化类的占15.29%,改善睡眠类占10.09%,注重骨骼、关节健康的占8.26%,排毒、减肥类的占7.34%,注重心脑血管健康的占5.81%,用于缓解视力疲劳的占5.5%,用于儿童、青少年成长的占6.73%,用于孕妇健康的占4.59%,用于女性内分泌调节的占3.67%,注重抗肿瘤的占3.67%,美容类的占2.45%,其他类的占3.36%。
    调查数据反映出消费者最大的购买偏好是补充维生素类保健品。
    (六)消费者在购买保健品时遇到的主要问题
    受访消费者表示,购买保健品时遇到最多的是夸大功能、虚假宣传问题,占50.42%,声称可代替药品的占13.75%,欺诈消费者的占11.25%,假冒伪劣问题占9.58%,认为遇到保健品消费纠纷维权困难的占8.33%,其他问题占2.92%,也有3.75%的消费者表示没遇到什么问题。
    (七)消费者曾遭遇的诱导或欺骗性推销手段
    受访消费者反映,在选购保健品时曾遭遇到各种形式的诱导或欺骗性推销手段,其中以免费健康讲座或免费体检名义推销的最多,占22.5%,销售人员“献殷勤”的占12.75%,虚假广告轰炸的占11.68%,以促销或赠送小礼品为诱饵的占11.46%,商家巧舌如簧骗人推销的占11.04%,在电台、电视台开设栏目,借助媒体信誉的占9.55%,以捏造“疗效故事”为诱饵的占7.86%,以组织参观活动等名义推销的占7.64%,宣称不用开刀吃药的占5.1%,其他类占0.42%。
    (八)老年消费者购买保健品被骗的主要原因
    老年消费者选购保健品容易上当受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占比14.58%的受访消费者认为老年人大多身体不好,有渴望健康的强烈诉求,有25%的受访者认为老年人极易被经营者虚假、夸大的保健食品功效宣传所吸引,有12.17%的受访者认为老年人容易被推销人员捏造的“特效治疗故事”所诱惑,有11.52%的受访者认为老人会因经营者刻意组织的亲情活动感到“温暖”以致放松警惕,有11.3%的受访者认为老年人辨别能力不足,9.78%的受访者认为老年人经不起推销人员巧舌如簧的劝说,8.48%的受访者认为存在保健食品市场监管还不够到位的因素,7.17%的受访者认为保健品市场良莠不齐让人难以把握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九)消费者认为目前保健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有36.53%受访消费者认为目前保健品市场存在虚假、夸大功能宣传的问题,认为价格虚高的占18.39%,以假充真,以次充好问题占14.51%,认为推销手法很像传销的占12.44%,宣传治疗效果的占10.88%,标识不明问题占7.25%。
    (十)消费者对完善保健品市场监管的建议
    有15.01%的受访者建议国家完善保健食品生产销售的法律法规,加强对保健品市场和生产销售企业违法行为的制约和规范;有14.26%的受访者建议政府进一步严格保健食品生产准入的门槛,提升保健食品的品质和生产销售企业的信用;有13.51%的受访者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对保健食品质量检测,打击假冒伪劣产品,避免鱼目混珠;有13.51%的受访者建议政府部门加强对保健品广告的监管,打击违法虚假夸大的广告;有12.01%的受访者建议政府强化对保健食品的登记备案管理,让保健食品可追根溯源;有11.26%的受访者认为消费者组织及有关部门应加大保健品经营者的消费维权信息公示力度,让守信获得市场,让失信失去市场;有10.87%的受访者认为应完善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的信用监管制度,让信用可阅,信息可查;有9.57%的受访者建议社会各界共同行动起来加强消费教育,引导理性消费。
    消费提示
    (一)分清界限。保健食品系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保健食品是食品,不是药品。可能具有一定的功能,但不具有治疗功效。如有疾病,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二)了解产品。购买前,仔细查看产品包装信息是否标注齐全,包括厂名、厂址、联系电话、生产日期、有效期限等;详细阅读使用说明书,弄清产品的作用机理、适用范围、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禁忌等。相关产品信息可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 www.sfda.gov.cn)查询。
    (三)仔细辨别。根据规定,保健食品广告内容不得含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不得声称或者暗示广告商品为保障健康所必需;不得与药品、其他保健食品进行比较;不得利用广告代言人作推荐、证明。保健食品广告应当显著标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选购保健食品要认准产品包装上的保健食品标志(小蓝帽)及“健”字批准文号(应当是“卫食健字号”、或“国食健字号”,而非“药准字号”)。
    (四)理性对待。一定要根据食用者的自身情况选择购买适宜的产品,不选贵的、只买对的。理性面对各种形式的促销活动,不盲目、不跟风。谨防不法商家以免费试用、赠送产品等伎俩诱骗消费。谨防经营者以免费体检、免费健康讲座、组织参观或亲情活动等手法向消费者推销不需要、不适合的产品。
    (五)保存票据。如果需要,建议到规模较大、较为规范的商家购买保健品,不向无固定经营场所、事后难以找到责任承担人的流动商贩或临时讲座销售处购买。注意索要并妥善保存购物凭证,核对凭证记载内容是否与实际相符,所盖公章字样与经营者名称是否一致。不可轻信口头承诺,否则难以举证。
    如发现经营者有违法经营行为或遇消费纠纷,可及时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消保委举报投诉。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64084/

推荐访问:保健品市场调研报告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