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工业发展

来源:信息简报 时间:2018-07-24 15:00:04 阅读:

【www.bbjkw.net--信息简报】

工业发展篇1:工业的发展课件

  教案
  “工业的发展”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中国工业的巨大发展
  【教学难点】日趋合理的工业布局
  【教学手段】计算机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上一节我们从两个方面回顾了新中国工业的发展,提问:与旧中国相比,新中国工业在哪两个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总结)一是取得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二是建成了独立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讲述)新中国的工业,除了在工业门类和工业产值上取得了巨大发展以外,在工业的分布上也日趋合理。
  (板书)三、日趋合理的工业布局
  工业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布局问题,也就是在什么地方建设什么工业的问题。在选择工业位置时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如原料供应、产品销售、交通运输、市场、区域发展,甚至地形、气候等等,而且不同的工业对这些因素又有不同的要求。由于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工业布局对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工业布局合理,工业分布保持平衡就十分重要。
  (展示)动画“我国工业布局的变化”。请同学们注意分清两类工业中心:旧中国原有的和新中国新建的和两类重点建设地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和现在工业建设地区。
  (提问)旧中国原有的工业中心有哪几个?
  (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广州、沈阳、武汉、重庆)
  (展示)各旧工业中心的图片
  (提问)这样的布局是否合理,为什么?
  (不合理,只集中于少数城市,而且太偏重沿海地区,对全国特别是内地和农村发展不利。)
  (展示)各新建工业中心和乡镇企业的图片
  (展示)图片:中国工业布局的变化
  (提问)新中国工业发展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总结)工业中心大量增加,遍布全国各省区;工业发展由沿海指向内地;在一些工业集中分布地区形成区域性工业基地。这些变化,在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的基础上,促进了全国工业的发展,由沿海到内地,由城市到农村,使我国的工业布局日趋合理。
  引导学生读教材“日趋合理的工业布局”部分内容,加深学生对我国工业布局的了解,并转入对我国工业前景的展望。
  (展示)录像“主要的工业中心和乡镇企业的发展”
  (板书)四、迅速发展中的中国高新技术产业
  我国的高新技术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
  (板书)1.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是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经济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快,是构成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因素。
  (板书)2.高新技术产业的布局
  (讲述)高新技术产业要求布局在技术发达、知识密集、人才聚集的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倾向于依附大城市,呈点状分布。因其受经济基础及国家政策倾斜的影响。
  (展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布图
  (展示)重庆市高新技术开发区
  教师引导学生读阅读材料“中国硅谷——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并回答问题: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什么选择珠江三角洲、京津唐、沪宁杭等地区?
  因为这些地区工业基础好、科技力量雄厚、高层次知识性人才聚集、交通便利等因素。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板书)五、中国工业的前景
  我国的工业是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上发展起来的,尽管我国的工业发展成就十分巨大,但是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
  教师引导学生读表格,并回答提出的问题。
  (展示)表格:1999年中国、美国和世界部分工业产品的产量和人均产量的对比
  钢 发电量 水泥 电视机 糖 总量(万吨) 人均(千克) 总量(亿千瓦时) 人均(千瓦时) 总量(万吨) 人均(千克) 总量(万台) 人均(台/千人) 总量(万吨) 人均(千克) 中国 11559 92 11670 935 53600 429 3637 29 826 6 美国 10764 397 32122 11872 9481 350 1144 42 756 28 世界 72755 123 137457 2329 150760 255 13714 22 13308 22
  问题:
  1.把上表所列的我国的工业产品的总量和人均量与美国比较,哪些差距较大,哪些比较接近或已超过?
  2.把上表所列的我国工业产品的人均量与世界人均量比较,哪些差距较大,哪些比较接近或已超过?
  学生回答问题。
  (讲述并提问)由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从工业产品的生产总量来看,除发电量一项外,其他几项我国与美国并无太大差距,有些项目,如水泥产量还远远高于美国,可以说,我国许多工业产品产量都居世界前列。但是,若按人均量来计算,则各项均与美国有较大差距,与全世界平均状况相比,也只有电视机和水泥两项较为接近。
  那么,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
  (中国人口太多,与人口数量相比,工业规模还很不够。)
  (讲述)同学们分析得很好。作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工业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总体水平低,现代化程度差,科学技术上明显滞后,工业生产效率也较低,这里面除了技术和设备的原因以外,经营管理水平低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一些基础工业,如能源工业相对薄弱也成为制约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板书)差距:现代化技术、经营管理、人均产量
  (讲述)不过还应当看到,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是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当今世界正进人知识经济时代,这也是我国工业发展的大好时机,那么,要进一步发展我国工业,尽快赶上世界发达国家,我们应如何努力呢?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学生一般都能谈到发展高科技,也有的同学会针对前面提到的差距提出加强经营管理,控制人口,加强能源建设等。
  (讲述)同学们讨论得很好,你们有很多非常好的想法,许多都与国家政策是不谋而合的。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教材上提出的几个方面的发展方向。
  (展示)录像:工业前景
  (总结并板书)
  (讲述)对于我们整个国家来讲,以上三个方面是要努力做的。那么做为一个学生,我们又应当如何做呢?
  (好好学习,掌握科学知识)
  三、日趋合理的工业布局
  四、迅速发展中的中国高新技术产业
  1.高新技术产业
  2.高新技术产业的布局
  五、中国工业的前景
  差距:现代化技术、经营管理、人均产量
  教案点评:
  本教案采用了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主动探索式的学习方法,较好贯彻了教学目标的实施,--结构严谨。在教学中,通过各种媒体手段运用,逐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我国工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面临的问题,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针对我国工业发展方向的思考,很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主动探索式的学习。
  从整个教学环节看注重对本节内容与前后节的联系、本课的重点、难点及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分析,根据初二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教学目标,教法、学法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教学过程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是成功的。充分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工业发展篇2: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工作汇报


  工业经济是县域经济的主体和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今天CN人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工作汇报,希望你会喜欢。
  篇一:
  近年来,我县坚持以“工业强县”发展战略,立足地方资源和产业特色,强化创新驱动,突出项目引建,打造工业园区产业聚集平台,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工业经济发展发展加速、后劲增强,成为县域经济的主要支撑,成绩喜人。20xx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3.2亿元,同比增长26.5%,增幅排在全市第2位;比20xx年增长2.1倍,年均增长30.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5.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翻番。
  一、坚持抓园区、搭平台,增强聚集发展能力。坚持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发展工业经济新的增长极来抓,加大力度推进惠东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和环大亚经济区惠东区发展。其中作为全省8个产业转移工业园区之一的惠东产业转移工业园区,至目前,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0.18亿元,累计签订入园合同项目98宗,涉及总投资201.95亿元,其中投产项目43宗,投资额82.3亿元。今年上半年,园区新增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8.8亿元;3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1.6亿元,同比增长31.8%;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6亿元,同比增长42.4%。环大亚湾惠东区域包含我县沿海以及白花共8镇,重点发展清洁能源、海洋生物、海洋保护等产业。目前,区内的白花长塘工业园区、中航谟岭工业园区,铁涌小屯工业园以及铁涌、黄埠、吉隆鞋业为主的女鞋生产基地等产业聚集园区建设扎实推进,成为我县域经济重要增长极。20xx年,8镇累计完成固定资投资138.7亿元,占全县比重62.1%。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5.8亿元,增长10.4%,占全县比重46.0%。
  二、坚持抓引资、建项目,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始终牢固树立“抓项目、抓发展”的意识,突出抓好项目引进和建设工作,不断增强发展后劲。一是全方位开展招商选资。实施“走出去”战略,先后广州、深圳、杭州等地举办多场招商选资推介会,组织参加广东-澳洲经贸合作交流会等,做到既招商,又交流;发挥与大亚湾联建机制,实施县区联动招商;组织招商队伍,开展有针性招商;发挥商会、产业资源等优势,开展产业链招商;联动外出乡贤、企业家以及世界500强、国企等,开展定向招商等方式,全方位抓好招商选资,20xx年,全县外引内联项目共104宗,合同投资总额236.49亿元。其中,内联项目92宗,合同利用资金234.93亿元,履约率83.70%;外资签约项目12宗,签约总额1.56亿元。20xx年在谈重点项目共8宗,预计投资额943.06亿元人民币。二是着力抓好生产性项目建设。通过建立和完善全县内资项目库和工业项目库,建立重点项目建设联席会议,落实县领导挂点推进签约项目落户建设,集中力量推进项目建设。突出抓好工业投资,20xx年以来在建、续建、新建的大型工业项目有飞泰科数字装备、鹏程彩印、洋林电子科技、华源轩家具生产基地等86宗,累计完成投资额为51.2亿元;铭源健体自行车、美万家家具、雨辰鞋厂、飞步鞋业等一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
  三、坚持抓产业、调结构,增强工业发展实力。针对惠东工业“短板”问题,出台了《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实施意见》,组织实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三年攻坚行动,着重加强清洁能源、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农业深加工等“主导产业”培育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实力进一步提升。清洁能源产业已具规模,平海电厂20xx年产值达50多亿元,国电风电项目、国储石油项目加快建设,广控风电年内进入试运行阶段,惠州核电、华能LNG等项目启动建设,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京兰新源能汽车、斯堪维亚智能机器、深科达气动设备等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项目和派瑞特塑业、永明兴塑料包装、惠东县电子感光油墨等新材料项目,以及飞科泰科技、彩讯液晶电视等电子信息产业项目落户建设,有效地优化工业产业结构,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20xx年,全县先进制造业增加值22.1亿元,同比增长41.7%;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24.3亿元,同比增长92.9%。制鞋、制衣等民营传统产业优化升级。20xx年,全县制鞋、制衣等民营经济增加值257.5亿元,占全县经济总量比重58.5%。特别制鞋产业,今年上半年鞋产量达4.7亿双,产值达138亿元。农业深加工业产业进一步提升,全县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67家,其中列入国家级3家,省级以上12家,市级29家,东进农牧公司成为我县首家挂牌上市企业。20xx年全县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5.6亿元,同比增长20.4%。
  四、坚持抓创新、促升级,增强企业发展潜力。一是实施名企、名家、名品培育战略。在名企培育方面,组织实施了“个十百亿元企业成长计划”,建立亿元、十亿元、百元亿元产值企业成长梯队,进行重点培育;开展了小升规、个转企攻坚行动,助力企业成长发展。至20xx年,全县规上企业数增至247家,比20xx年增加73家;亿元企业数发展有54家,是20xx年的2倍;合计产值394.6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比重80.3%。20xx年,拟新上小升规、个转企企业120家和130家。在名家培育方面,通过强化人才引进和对接、邀请专家举办专题讲座、支持鼓励企业主参加MBA等教育培训、组织企业外出学习考察等,不断增强企业主素质,培育了一批优秀企业家。在名品培育方面,建立创品牌奖励制度,组织名质产品参加国内外不同类型展销会,加强与阿里巴巴、东京等电商平台合作对接,引导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创建“淘品牌”等,提升“惠东智制”知名度。至目前,全县发展有中国驰名商标3件,省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共19个,市级品牌55个。二是实施科技创新,提升企业创新驱动新优势。组织召开全县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会议,加快推进院士工作站、研发中心等建设。至目前,全县组建有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5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8个,省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3个,市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7个,省级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4个,有效地增强了产品研发水平。20xx年全县产品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发明专利申请量分别为1508、559、69件,分别增长27%、19%、25%。20xx年以来,三年累计申请专利3514项、获授权1028项。三是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促进两化融合发展。发挥财政杠杆作用,支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组织实施了一批技术改造项目,带动了工业投资增长。同时,积极实施“互联网+”战略,加快推进“机器换人”技术,推广使用工业机器人,深入推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扩大“两化”融合水平。20xx年,全县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11.8亿元,同比增长24.2%。今年以来,重点抓好惠州市特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海龙模具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等57家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带动企业扩产增效投入近20亿元;抓好澳达树熊、铂科磁材等企业“两化”融合贯标企业试点工作;并以格讯科技项目运营为突破口,引进一批智能制造服务项目,推动一批传统工业企业与信息技术企业交流对接,有效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形成智能制造服务发展新业态。
  五、坚持抓环境、优服务,增强经济发展活力。我县十分重视发展环境创建工作,在组织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和文明县城、卫生县城创建的同时,坚持把领导精力、资源配置、基础设施、招商服务等方面向工业经济发展集中,全力营造良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一是组织开展企业服务活动,每月6月份定为企业集中服务月活动,实行领导挂钩联系骨干企业活动,现场协调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尽最大努力减轻企业负担。二是优化行政审批服务,提升行政服务中心功能,深化网上办事大厅服务,简化审批项目和流程,实行行政网上联审联批、信息共享,真正实现“一站式”办事、“一口价”标准、“一窗口”收费和“一条龙”服务,促进行政审批提速增效。三是强化政策支撑。先后出台“惠东45条”、“四上企业奖励制度”、品牌创建奖励制度、技术改造实施意见以及在项目用地、招商引资、融资服务、人才引进和服务资源要素保障等系列政策措施,以最大限度发挥财政支持杠杆作用,助力企业发展。四是强化保障机制,健全政府部门组织推进工业发展工作网络体系,建立健全部门统筹协调职能机制、工业经济联席会议制度、责任分工制度、信息通报制度、督查巡查制度、考核评估制度等“六大机制”,夯实政府服务保障基础。
  当前,我县工业经济已进入增速换档、结构调整、动力转换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孕育新机遇。我们将坚持围绕“构建大平台、发展大产业、培育大企业”的思路,突出抓好园区设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成长,扎实推进互联网+、技术改造、转型升级等工作,加快推进环大亚湾新区、产业转移工业园区、惠州核电工业园区“三大发展平台”,加快清洁能源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鞋制衣传等传统产业以及特色农业产品深加工业等“六大产业”发展,致力打造“惠东智制”新品牌。
  篇二:
  深入探讨认真分析研究新形势下,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中宁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这是一项重要课题。对此,我们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十一五”时期中宁工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十一五”时期,中宁工业发展速度逐年加快,尤其是20xx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工业发展意识,审时度势,大力实施“兴工强县”战略,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发展方式转变,深化企业全面改革,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工业经济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全县工业经济整体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五年来,全县新上、技改、扩建工业项目80个,其中建成投产的项目66个。20xx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68.8亿元,比20xx年增长41.8%;实现工业增加值21.4亿元,比20xx年增长21.2%;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63.2亿元,比20xx年增长41.8%;实现工业增加值20.1亿元,比20xx年增长21.8%;20xx年1—6月份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3.8亿元,同比增长46.5%;实现工业增加值9亿元,同比增长30.1%(按可比价计算);实现销售收入29.05亿元,同比增长63%;工业品产销率为97%,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实现税金11588万元,同比增长18%;实现利润25090万元,同比增长2.1倍。预计到20xx年底,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84元,比20xx年增长22.1%,是2005年的3.7倍;实现工业增加值26亿元,比20xx年增长21.5%,是2005年的3.9倍;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8亿元,比20xx年增长23.4%,是2005年的4.3倍;实现工业增加值24亿元,比20xx年增长19.4%,是2005年的4.28倍。
  (二)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重点实施和培育发展壮大了隆基硅公司4800吨单晶硅、瀛海天祥公司100万吨水泥熟料、兴尔泰公司2×31500KVA电石炉、12万吨硫酸、天元公司7.2万吨金属锰、华夏特钢公司40万吨硫酸、30万吨镍铁、宁夏红、早康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使全县工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新材料、电力、农产品加工、建材、化工、冶金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宁夏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天元锰业有限公司、瀛海天祥公司、嘉盛公司等企业跻身于重点龙头企业行列,增强了对全县经济的支撑作用。预计到20xx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34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11家、过5亿元的企业3家、过10亿元的企业2家。
  (三)工业结构更趋优化。顺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重点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优化了工业结构,使全县工业结构由单一逐步走向多元化。以早康、恒兴、赢嘉、杞芽、兴宁公司为代表的一批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不仅为全县工业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而且引领了工业结构调整的趋向;积极引导县内电解铝、电石、金属锰、铁合金等高耗能企业,采取节能、降耗等技术改造,使企业由传统工艺向现代工艺转变;以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单晶硅项目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落户中宁,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增强了工业经济发展后劲;淘汰关停了污染严重、耗能高、工艺落后的8家小炼铁、7家小造纸企业和4条立窑生产线、两条电解金属锰生产线;产品结构也由单一的煤炭、电解铝、铁合金、水泥、枸杞干果等向碳化硅、金属锰、金属镁、单晶硅、枸杞果酒、枸杞茶、枸杞多糖、果汁等多样化方向发展。
  (四)主导产业特色明显。全县工业已初步形成了六大主导产业群:一是以宁夏红、早康、恒兴、杞芽、杞乡生物、兴宁公司为龙头,形成了枸杞果酒、枸杞原汁、枸杞豆奶粉、枸杞芽茶为主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群;二是以赛马公司、瀛海集团为龙头,形成了水泥生产、建材预制为主的建筑建材产业群;三是以兴尔泰、新世纪为龙头,形成了合成氨、硫酸钾、电石、枸杞专用肥为主的化工产业群;四是以秦毅集团、天元公司为龙头,形成了集电解铝、铁合金、金属镁、金属锰为主的冶金产业群;五是以中宁电厂、天能天昊公司为龙头,形成了煤炭开采、发电精洗煤、碳化硅为主的能源产业群;六是以隆基硅公司为龙头,形成了以单晶硅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群。
  (五)非公企业发展迅速。20xx年在全县3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到30家,占96.8%;完成工业总产值56.6亿元,比上年增长52.9%;完成增加值18亿元,比上年增长72%;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总产值、增加值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的89.5 %和 89 %;非公有制企业总产值、增加值占全县GDP的106%和33.7%.非公企业已成为中宁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和扩大就业、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20xx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68亿元,来自非公企业的各项税收1.55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27.3%。20xx年1-6月份,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0917万元,来自非公企业的各项税收达 11588万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28.3 %。预计到20xx年底,全县非公企业税收收入在全县财政收入的比重可达到32%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对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57%;全县非公企业从业人员达2.7万人。非公企业的快速发展,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快速发展。预计20xx年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可达34家,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到33家,占97.06% 。
  (六)园区建设进展顺利。科学规划了“一园四区”,将石空区定位为新材料循环经济示范区,瀛海区定位为建材区,宁新区定位为高新及物流区,红梧区定位为特色农产品加工区。加快园区水、电、路、土地平整等基础设施建设,共平整土地3万余亩,新修园区道路61.2公里,修建蓄水池5座,铺设上水管道42公里,栽植防风林带和道路绿化树木7万株,新建330KV、220KV、110KV变电所5座,园区功能进一步完善。4800吨单晶硅、100万吨彩钢、70万吨铝镁合金等重大项目落户园区。20xx年,工业园区入驻企业90家,完成工业总产值65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94.2%;预计到20xx年底,全县工业园区入驻企业可达92家,完成工业总产值80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95%;企业增加值24亿元,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92.3%。工业园区已成为产业集聚的承载区和工业发展的基地。
  (七)节能减排成效明显。20xx年全县地区综合能源消耗总量为197.8万吨标准煤,增长6.5%;全县单位GDP综合能耗为4.66吨标准煤,比20xx年的5.14吨标准煤下降9.33%;规模以上企业综合能源消耗总量148.9万吨标准煤,比20xx年增加1.5万吨标准煤,增长1%;每万元增加能耗为7.38吨标准煤,下降24.2%。20xx年单位GDP综合能耗比2005年的5.592吨标准煤下降16.67%,完成“十一五”期间节能降耗下降20%目标任务的83.5%。预计20xx年全县单位GDP综合能耗为4.4177吨标准煤,比2005年下降21%。狠抓了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淘汰落后产能。20xx年,化学富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削减2811吨和2334吨,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预计20xx年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更加明显。
  二、当前中宁工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工业结构不尽合理。从工业结构整体看,重工业比重大,轻工业比重小,重工业发展速度快,轻工业发展滞后,传统高载能企业多,高新科技企业少;劳动密集型企业多,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少;从产品结构看,产品结构单一,偏重于能源、基础性材料,初级原料加工企业多,深加工企业少,工业产品精深加工的少、附加值低;从资产结构看,工业企业优良资产少,资产变现难度大,致使企业无力进行技术改造,从而增大了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的难度,导致企业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低。
  (二)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不强。一是高新技术企业少,企业技术水平低,缺乏竞争力。优质名牌产品少、市场竞争力弱、科技含量低,自主创新和自主研发能力弱,品牌意识不强;二是传统产业比例大,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资源深度开发利用不够,加工转化能力还不强,附加值不高,与市场经济下的激烈竞争极不适应;三是工业企业总量还不大,牵动性强、带动力大的龙头企业少。工业企业数量不多、规模还不大、经济总量偏小,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不多。
  (三)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一些企业仍然处在家族式或家长式管理阶段,血缘、地缘、人缘管理代替了科学管理,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状况不透明,企业缺乏成本核算,给金融部门信用评估、发放贷款制造了障碍;一些企业还没有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企业经营管理落后,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方法和手段还没有得到充分运用;相当一部分企业法人处于粗放管理状态,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与企业发展相匹配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尚未建立,企业人才匮乏。
  (四)中小企业融资依然困难。工业企业基本上是依靠资源建立起来的,长期以来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资金支持,缺乏自身滚动发展能力。由于国家政策性银行股份制改革,银行抵押方式单一、且抵押物打折率过低、手续过于繁琐、担保体系不健全、企业信誉低下等因素影响,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十分突出,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财政扶持能力弱。个体、私营企业谋求向民间融资,缺乏中介组织,且利息远高于国家贷款利率,使企业难以承受。中小企业贷款难、担保难、融资难问题,是当前影响和制约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

工业发展篇3:2016年度工业经济情况工作汇报范文


  篇一:
  今年来,全县工业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工业发展“四百工程”为抓手,以湘商产业园建设为载体,在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宏观调控短期影响增强、节能减排政策日益趋紧、企业发展空间受限等不利局面,全县工业总体呈现出“经济总量稳步增长,发展速度逐步回升,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产业载体得以提升,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的态势。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抓调控,稳增长,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截止12月底,全县87家规模企业累计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140666万元,同比增长12.2%;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32.06亿元,同比增长9.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6.4亿元,同比增长13.1%;完成入库税金12627万元,同比增长4.38%;园区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24.11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的75.1%;工业用电量29426.81万千瓦时,同比增长5.5%;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4.3%。
  (二)抓机制,强保障,“四百工程”任务全面完成
  工业“四百工程”是“兴工强县”的助推剂。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根据市定目标任务,多次开会专题研究,并制定和出台了“四百工程”实施方案及奖惩机制,将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场及县直机关相关职能部门。市定我县新开工工业项目10个,新竣工工业项目10个,新招商工业项目13个,新入规模工业企业11家。到12月底,我县实际完成新开工工业项目11个,项目概算总投资8.4亿元,完成投资5.36亿元,资金到位率63.8%;完成新竣工工业项目12个,项目概算总投资5.95亿元,完成投资5.75亿元,资金到位率96.6%;签订正式招商引资项目13个,合同资金27.93亿元;完成新入规模工业企业12家。
  (三)抓机遇,赶进度,棚户区改造强力推进
  改制国有工业企业棚户区改造工作自启动来,我局高度重视,在棚户区改造工作指挥部的领导下,切实加强与有关部门协调与配合,成立了领导小组,分解了工作任务,组织精干力量逐户摸底核实并对相关政策进行宣传教育。截止目前,600余户的参建款全部收缴到位,立项、国土、规划等前期报批工作及项目区内的腾地拆迁工作全面完成,马上进入设计招标阶段。
  (四)抓安全,强对接,服务企业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先后4次组织召开政银企洽谈会,协助银信部门建立和完善对企业的信用评估体系,帮助企业落实贷款资金3.5亿元;二是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利用产品展示会、株洽会、中博会、商品出湘交易会,组织县内企业产品参展,签订订单合同13个,合同金额2.8亿元;三是结合“企业安全生产“三大”百日行动等相关专项行动,不断强化企业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全年共检查企业215厂次,整改安全隐患137处,确保了我县工业企业安全生产无事故。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工业产业发展水平低下。在产业机构上,虽然初步形成了水泥建材、机械制造、医药食品、服装鞋业、采掘加工、能源化工等支柱产业,但战略性新兴产业刚起步;在产品结构上,初级产品多,高新技术产品少,低附加值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从园区发展水平来看,园区规模较小,设施配套起点不高,企业布局分散,整体实力尚未形成,产业集聚化程度低;从企业层面来看,企业主体规模较小,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且仍处于产业低端环节;从规模工业增加值来看,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只占全市比重的7.1%。
  2、社会化服务平台尚未建立。面向工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服务发展严重滞后,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根基尚浅,法律服务、资产评估、知识产权、职业中介等服务体系建设尚未起步。
  3、停产关闭企业所占比重较大。受产业政策及市场疲软等诸多因素影响制约,全县停产关闭的规模工业企业占全县规模工业企业比重的40%,占全市停产关闭的规模工业企业比重的29.3%。
  4、生产要素制约突出。一是资金严重紧缺制约企业扩大生产。县内大多数中小企业普通规模偏小,市场稳定性差,资信等级不高,可抵押的担保物较少,致使银行贷款难度大,企业发展举步维艰。二是工业用地紧缺限制企业发展空间,受有限的可用地资源与紧缩的用地指标双重挤压,工业发展的土地供需矛盾日趋尖锐,致使项目落地难。三是劳动力短缺导致企业开工率普遍不高,企业产能受限。
  三、20xx年工作打算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兴工强县道路,着力实施园城融合战略,按照“扩量与提质并举、成型与转型并进”的理念,围绕“平台、产业、项目、企业、生态”五个方面,做好“空间拓展、招商引资、创新发展、节能降耗”四项重点工作,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竞争力,夯实工业经济龙头地位。
  (二)工作重点。
  1、着力加快平台建设。以湘商产业园区建设为契机,按照产城融合、园城互动的园区发展理念,做好“快”、“实”、“新”三字文章,进一步强化集约发展意识,强化投资强度和经济密度,多渠道节约发展空间。进一步理顺园区建设管理机制,确保园区建设快速推进。进一步加快标准化厂房建设和空间软环境建设,在现代物流、科研服务、信息咨询等产业发展上取得突破,初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备、设施齐全的园区发展体系,确保园区承载能力快速提升。进一步加大引资争项力度,确保企业入园数量明显增加,园区签约项目快速建设。
  2、着力推进项目建设。重点围绕产业政策与信贷、技术改造与创新、财税政策的协调和衔接、生产要素的保障和配置、国家扶持发展项目争取和实施等关键环节,突出抓好油茶产业博览园、石膏矿深加工、风力发电、长阳铺新能源专业园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努力帮助在建项目快完工,尽快产生经济效益;努力促成签约项目快开工,尽快培育工业增量;努力搞好意向项目的跟踪服务,尽快促成项目落地。
  3、着力抓好政策扶持。充分发挥政策资金的撬动作用,用活用好工业发展专项资金,激励企业技改扩能、释放产能和品牌创新、挖潜增效,重点扶持一批小微型企业快速成长,不断壮大规模,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坚持“一事一议”、“一厂一策”议事规则,对制约重点项目入驻和重点企业发展的事项特事特办。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部门办事流程,最大限度地压缩项目审批和手续办理时限,提高办事效率。
  4、着力强化生产调度。一是加强规模企业申报。做好全县工业企业的摸底工作及企业相关思想工作,确保该入规的企业一家不漏。二是加强与部门的协调沟通。重点加强与统计税务、电力、园区等相关部门及企业的协调配合。三是定期召开工业经济形势分析会,及时有效地进行预测和预警。
  5、着力主攻招商引资。改变招商方式,进一步拓宽信息搜集和发布渠道,充分利用湘商、邵商人脉资源广、信息渠道畅、回家创业多等优势,着力引进与我县产业关联度高,与资源配置衔接度强、与产业链条相匹配的项目。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服务企业、善待企业,确保项目落地生根,企业安心发展。
  6、着力推行优质服务。继续推行“帮扶领导督办服务、责任部门全程服务、审批部门一站式服务、主管部门上门服务、中介机构代理服务”等五个服务工作机制,坚持“三大例会”工作制度,注重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创建中小企业窗口服务平台和小微型企业孵化基地,通过整合资源,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提供便捷高效的社会服务。
  篇二:
  尊敬的袁市长、各位领导: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紧紧围绕滨江生态新城区建设,坚定目标,克难攻坚,乘势而上,工业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业经济发展概况
  近年来,我区始终坚持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克服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等多种困难,着力打造电气电缆、铝及铝制品、机械装备、电子材料、生化医药和钢琴制造等六大支柱产业,新型工业发展提速增效。世界500强企业——韩国LS集团重组乐星红旗和乐星湖开后,可生产全亚洲最长的海底电缆,发展势头强劲。三峡药业硫酸新霉素产能稳居世界第一,新产品土霉素钙获全国唯一生产批文并成功完成试生产。环高乐器钢琴生产畅销海内外,正在努力打造全国最大的钢琴生产基地。凯普松电子、长江铝业成功上市。20xx年,湖北点军工业园区由国家级园区宜昌高新区托管,成为一区六园之一电子信息产业园。
  目前,我区有规模工业企业数20家,其中,年产值过亿元企业10家,年税收过千万元企业4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7家。
  截止20xx年,我区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71.59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64倍,年均增长21.3%,规模工业增加值25.09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92倍,年均增长30.5%。
  二、今年工业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今年1-9月,全区完成工业产值68.47亿元,同比增长17.1%;完成规模工业产值58.6亿元,同比增长8.3%;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6.7%,掉市级考核目标2.3个百分点;新增小进规企业4家。预计全年可完成规模工业产值78亿元,同比增长9%,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9%,净增规模以上企业3家,完成考核目标2家的150%。可以完成市政府全年目标考核任务。
  今年重点工业项目进展情况:东方微磁48台进口设备已全部到位,正在进行最后一批17台设备调试,困扰企业的晶元成品率问题有望解决,预计年底可正式投产;华泰商品砼主体工程已完工,完成投资7000万元,9月底已完成销售1400万元,今年可申报企业小进规;三峡制药生物产业园(氨基酸)项目已建成完工,西坝厂区11月将逐步搬迁至新厂区。土霉素钙项目已完成备案,目前正在进行施工报建;电子信息产业园已落户工业项目16个,将于近期开工建设。惠科液晶电视及LED背光源项目总投资30亿元,分两期建设5年建成,将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区域性液晶显示中心,世界最大的背光源研发制造基地。
  主要做法是:一是坚定工业发展决心,确保经济平稳增长。面对今年整体经济形势下滑的形势,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工业企业的发展,主要领导多次走访区内重点企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问题。把推进工业强区战略,把不断壮大工业总量,推动转型升级增效,做强做大工业支撑作为加快全区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定期组织召开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会,完善区领导联系工业企业制度,鼓励市场前景较好的企业开足马力生产,有困难企业坚定发展信心,发展规模受限企业加大内部挖潜,技改创新,完成全年目标考核任务。二是注重市场主体培育,提升工业经济总量。推动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做优,鼓励乐星红旗、三峡制药、龙腾红旗、中南精密等公司加大技改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实现产值翻番。着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筛选成长性良好的企业加以重点扶持,引导企业规范良性发展。先后扶持了富江南食品、楚汉风、凯帝农机、慧龙科技、多能模板、福沃特、三峡钢球等进入了规模企业,这些企业将为我区今后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三是依托工业发展平台,全面优化产业结构。宜昌高新区托管湖北点军工业园后,各项建设进展较快,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性强、附加值高的节能环保项目相继落户,将成为点军工业发展新的增长极,极大优化我区产业结构,促进工业转型升级。东土科技、惠科电子、龙腾红旗等一批电子信息产业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其中惠科电子落户将带动8家关联企业落户工业园区。四是突破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企业科技创新。以东方微磁公司为核心发展磁电子芯片产品下游产业链。公司磁敏感元器件研发项目已纳入国家“973”计划的备选项目。以和达利公司为引领发展芳纶蜂窝复合材料研发生产,填补国内航空填充材料的空白。公司研发项目已获国家发改委支持。五是创新服务企业,优化发展环境。积极争取各级政府产业资金,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20xx年共争取中小企业发展资金280万元。20xx年,为乐星红旗争取市政府电改资金600万元,目前正在进行架线施工,年底可完成主体工程,春节前全部完工。为长江铝业争取生产调度资金1000万元,用于逐步恢复产能;龙腾红旗争取生产调度资金400万元稳定现有生产,谋划搬迁建设;慧龙科技争取生产调度资金400万元缓解流动资金压力,拓展海外市场。搭建政银企交流平台,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担保公司、小贷公司采取多种方式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20xx年至今,小贷公司、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1.6亿元。
  三、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大。结构调整任务艰巨,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中小企业融资门槛高,成本高,发展困难。二是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传统性产业和高耗能产业在我区占比较大,新兴产业形成规模尚需时日。电解铝、化成箔均不属国家鼓励发展产业;红光港机主导产品大型港机市场严重过剩,已减员分流,下步将搬迁并逐步退出市场;塑编企业产品滞销积压严重。三是园区外缺乏工业用地。工业园区由高新区整体托管,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园,主要引进电子信息类项目,按照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的原则,园区外无工业新增用地,电子信息类别以外的项目将难以进入点军,本地优势企业也缺乏拓展空间。四是新区建设导致搬迁企业多。龙腾红旗、红光港机、楚汉风科技、三峡塑业等规模以上骨干企业均被迫搬迁,造成工业减量因素增多。
  四、今后发展思路、目标和措施
  发展思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及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点军大开发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始终坚持工业强区,重点发展新兴产业;始终坚持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都市工业;始终坚持服务理念,推进园区配套建设;始终坚持生态优先,严格执行准入制度。
  目标和措施:20xx年实现规模工业产值85亿元。到“十三五”末,“一区三片”格局进一步强化,产业配套和聚集功能进一步增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300亿元。(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园150亿元,机电产业园80亿元,都市产业园70亿元。)
  围绕目标,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优化区域布局,始终坚持工业必须向园区集中的基本原则。优化园区布局,完善园区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优化企业自身布局,使企业更好适应市场,取得更大效益。
  二是优化产业布局。做精紫阳片区都市工业,做强谭家河片区韩资机电产业,做大工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做实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坚持环保优先、科技优先,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三是进一步优化政策保障。研究制定产业调整的具体方案和相关政策,严格落实全市人才引进的相关政策。加强与经信、科技等职能部门联系,积极争取项目扶持和资金扶持。
  四是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坚持“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理念,大力实施中小型企业成长工程,创新企业服务机制,提升干部工作能力,推进全区重点项目建设及重点企业快速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58912/

推荐访问: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