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教案设计]次北固山下教案

来源:教育教学方案 时间:2018-05-09 09:26:36 阅读:

【www.bbjkw.net--教育教学方案】

次北固山下教案篇1:诗词五首精品教案示例

次北固山下教案_诗词五首精品教案示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
  1.掌握文学常识及文言词语的含义。
  2.把握诗歌的意境,理解诗歌抒发的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分析、鉴赏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四)美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理解记忆佳作名句,体会诗词中所体现的自然美、情感美、意境美。
  二.学法引导
  1.放录音,学朗读,要熟读成诵。
  2.疏通文意,要求整体感悟,不求逐字逐句讲析。精妙之处要仔细玩味。
  3.进入诗词的意境,发挥想像,进行再创作,可以画画,可以扩展成故事或文章进行口述。
  4.诗讲知人论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诗词作者的情况以及创作的背景,安排学生课前搜集材料,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安排活动教学,可开展诵诗会或赛诗会之类活动,既激发学习的兴趣,又对一学期来学习古诗文情况进行测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理解诗歌意境(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特别是作者写作诗歌时的心情)。
  2.难点
  《观沧海》中诗人创造的意境,(从分析沧海的壮阔景观人手,进而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抒发的豪情壮志。)通过适当的讲析引导和学生的诵读,加强学生对《如梦令》《西江月》优美意境地把握。
  3.疑点
  教师点拨学生理解《观沧海》与《望岳》中诗人博大心灵与宇宙自然的和谐统一。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诗词朗读录音磁带及录音机。
  2.投影仪。
  3.学生制作名言警句的知识卡片,课堂交流。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参照课文注释,疏通文意。
  2.了解写作背景。
  3.在诵读中鉴赏,引导学生感知诗歌意境。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语
  中国古典诗词的滋力是无穷的,那种诗人心灵的震颤,与自然的融合,会深深打动每一个欣赏者的心,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从而提高人们的文学修养。《诗词五首》中选录的均是广为传诵的名篇,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受到美的熏陶。
  (一)明确目标
  1.文学常识三首及字词读音。
  2.理解前三首诗抒发的思想感情。
  3.读出诗歌的韵律,体会诗歌的意境。
  (二)整体感知
  1.放录音,学生朗读前三首诗,读准下列字音
  碣(jié) 澹(dàn) 竦(sǒng) 峙(zhì) 岱(dài) 眦(zì)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学习《观沧海》。
  (1)教师介绍作家思想及本诗写作的历史背景。
  这首诗,是曹操于汉末建安十二年(207)五月,出兵征乌桓(今辽宁省东部),七月出兵,九月胜利班师,征途中登上碣石山所作。
  (2)学生疏通诗句意思,注意,澹澹、竦峙。
  (3)给本诗划分层次
  第一层 前两句,登临地点和目的。
  第二层3一12海面景象尽收眼底。
  第三层1314,巧妙点出主旨。
  (4)诗歌均要以景抒情,曹操登上竭石山,看到了哪些景象?
  水波动荡,山岛屹立,气氛威严;岛上草木丛生,丰茂,生机勃勃;大海巨浪涌起,气势壮阔;吞吐日月星辰的磅礴气势。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海上波澜起浮,动荡的情景,抒发了诗人信心和豪情,令人振奋,显然是一个经验十足,沉稳老练的政治家风范。大海的博大,正象征了诗人的心灵,雄浑宏大的心灵与宇宙合一,包融一切。诗人作为大军事家,这次出征正是为了统一天下,因此他借大海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
  2.复习欣赏诗歌的一般步骤。
  3.学生自学《次北固山下》《望岳》。
  教师指点。
  (1)按节奏朗读。
  (2)《次北固山下》抒发的是一种远方游子思念故乡亲人的思想感情,请学生找出抒发这种感情的意象,深刻体会远方游子对家乡亲人那种深深的惦念。
  (3)《望岳》这首诗诗人描述了泰山出神入化的美景,全身心与之融为了一体,是诗人心灵与自然的融合。
  (四)总结、扩展
  这几首诗意境深远,诗人心灵超然物外,博大而深邃。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背诵前三首诗。
  2.预习《如梦令》《西江月》
  (六)板书还计
  第二课时
  导入 新课
  检查背诵。
  (-)明确目标
  1.掌握下列字词:争、怎。
  2.欣赏宋词优美的语言和意境。
  3.培养学生有语气地朗读。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体会语气并在书上划出断句的位置;学生朗读。
  2.文学常识。
  3.疏通文意,再现意境。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学习《如梦令》。
  (1)写作背景。
  这是李清照青年时期的作品,追述了一次夏日郊游的欢乐情景。
  (2)词人一日出游,心情如何?(愉快)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是愉快的心情,从常记沉醉二句可以看出。一个沉醉凝练地反映了一天的欢乐。
  (3)这一天的欢乐集中在归途中表现,归途中妙趣横生的画面有哪几幅?
  误入藕花深处,(迷路),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词人心情由沉醉到急切再到惬意,充分享受着这大自然的乐趣。
  (4)词中描写了一幅什么景象?用了哪些小事物?
  描写了江南山村月夜的图画:
  明月惊鹊、清风鸣蝉、稻花飘香、蛙声一片。
  (夜晚很静,以动与静,一幅丰收景象)
  星稀天外,点雨山前,路转溪头,忽见茅舍。
  (焦急和迷惑之后的欣喜,情趣横生)
  (5)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词人的心境。
  (四)总结、扩展
  宋词与唐诗一样,都是我国古典文学中不可企及的高峰,较之诗,词的形式更加灵活,内容更加广泛。
  (五)布置作业
  1.背诵
  2,完成课后练习三
  (六)板书设计
  [随堂练习]
  一、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碣石( ) 澹澹( ) 咏志( ) 岱宗( ) 决眦( )
  鸥鹭( ) 竦峙( )( ) 萧瑟()( ) 沧海( )
  二、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星汉灿烂( ) 2.会当凌绝顶( )
  3.水何澹澹( ) 4.造化钟神秀( )
  5.次北固山下( ) 6.一览众山小( )
  7.客路青山外( ) 8.以观沧海( )
  9.山岛竦峙( ) 10.阴阳隔昏晓( )
  三、诗词常识填空。
  1.《次北固山下》《望岳》都是律诗,每诗_______句,中间两联要求,例如《次北固山下》的第二联:_______,_______。诗中双句还应_______,例如《望岳》一诗的韵脚是_______。
  2.《观沧海》选自_______,作者是_______朝的_______,字_______,他的诗以见长。
  3.《如梦令》选自《_______》,作者是_______朝的_______,号_______,如梦令是这首词的_______。她的诗词以见长。
  4.《西江月》的作者是_______朝的,字_______,号_______,这首诗选自《_______》,《西江月》是这首词的。
  四、按要求默写课文中的诗句。
  1.《观沧海》中表现诗人奇特想像的句子是_______。
  2.《次北固山下》脍炙人口的写景诗句是_______。
  3.《望岳》一诗中,写泰山崇高雄奇的句子_______。
  4.在《如梦令》词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
  5.写出《西江月》中描写夏夜明月中农村美景的句子_______。
  五、请根据所提供的诗句,补写带春的诗句。
  1.好雨知时节,_______, 2.日出江花红胜火,_______
  3._______,一枝红杏出墙来。 4.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
  八.背景知识和课外阅读
  1.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令安徽省毫县)人。三国时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在东汉末年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169年)迎汉献帝安都于许昌,用汉献帝的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建安五年,在官渡击败袁绍,此后统一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联军击败于赤壁。曹操用人惟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精通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有《步出夏门行》《蒿里行》等篇。其散文亦清竣整洁。
  2.《步出夏门行》简介
  乐府旧题,又名《陇西行》。夏门,是洛阳的一个城门。曹操的《步出夏门行》是他在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时所作的一组诗。这组诗共分五部分,开头是序曲艳,下面是《观沧海》《冬十月》《河朔寒》《龟虽寿》四章。
  3.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的瑶湾。二十岁起,他结束了书斋生活,开始为时10年以上的壮游,先游吴越,再游齐赵,祖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壮丽河山不仅充实了他的生活,也扩大了他的视野和心胸,为他早期诗歌带来浪漫主义色彩。三十五到四十岁,十年长安困守。安史之乱酝酿时期,杜甫转入现实主义创作。他逐渐深入人民生活,看到人民痛苦,也看到统治阶级的罪恶,写下了《兵车行》《丽人行》《赴奉先咏怀》等现实主义杰作。四十五到四十八岁,安史之乱最剧烈的时期,人民灾难惨重,国家岌岌可危,诗人也历尽艰险,写下了三吏三别。最后杜甫到了成都西郊盖了一所草堂,在四川漂泊了七、八年,在湖北、湖南漂泊了两三年,770年冬,死在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舟上。
  4.李清照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她是诗词散文都很有成就的作家,和大学士赵明成结婚后,双方共同校勘古书,唱和诗词,生活比较美满。所以李清照前期词中描写她在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如《如梦令》靖康二年,她与赵明成相继避兵江南,她辗转流离于杭州,在孤苦生活中度了晚年。此时写出了更加动人的诗篇,如《菩萨蛮》《念奴娇》《声声慢》。
  5.辛弃疾
  辛弃疾(114O1207),字幼安,出生在金国建立初期的济南。辛弃疾在文艺创作上是以词作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他的《稼轩词》有词600多首,不但在数量上超过他前辈和同时的作家,在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上也是丰富多姿,别开生面的。

次北固山下教案篇2:钱塘湖春行的教案

次北固山下教案_钱塘湖春行的教案

  教学目标:
  1.准确朗读并默写。
  2.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和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和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教学过程:
  导语设计: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和杜甫的《春望》。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剩下两首。学习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去饱览西湖早春景色。
  一、指导学习《钱塘湖春行》。
  1.作者情况和写作背景(多媒体显示)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著有《白氏长庆集》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在杭州做过几年地方官,兴修水利,巩固堤坝,官声极好。他在闲暇时喜欢游山玩水,西湖的“白沙堤”是他最喜欢的地方。这首诗就是他在杭州任上写的。
  2.诵读全诗
  (1)听录音把握文章重点字词。同时,注意断句,七言诗的节拍有“XX/XX/XX/X,XX/XX/X/XX.”。。如: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学生集体朗读
  3.研习文章
  (1)学生快速浏览,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意。
  指导:
  首联:写行程。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
  颔联:写景。早莺、新燕。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一片生机勃勃之势。
  颈联:写景。乱花、浅草。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
  尾联:“行不足”,陶醉、流连忘返之情。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
  (2)探究学习
  ①诗中两联各写了那些内容?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早春的景色?
  ②哪些诗句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③文中为什么说是“几处”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明确:
  ①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争暖树 啄春泥
  ②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③诗人对周围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莺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从这莺和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可以想像出,过不多久,姹紫嫣红开遍,草长莺飞的景色就会到来。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景:明媚春光
  行至|远眺:天容水态
  |近观:早,新,争,啄  莺燕新来
  ↓乱,浅,渐欲,才能 花草向荣
  白沙堤 行不足———————————情:游兴未尽
  案例分析:《钱塘湖春行》长教版-八年级(上)中的一篇诗歌。
  古诗的教学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古诗的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于是,我尝试用“自主、质疑”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古诗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在《钱塘湖春行》这一课的教学当中,我先用古代美女——西施,和宋代大文豪苏轼的一句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来进行导入,首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指导学生朗读古诗词,在朗读中积累。在讲解的过程中,我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我在旁边加以点拨和引导,让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遇到不懂的问题他们大胆的提出,然后我再让同学们帮助解决,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课堂的民主氛围。通过让学生寻找春天特有的景物,来理解诗的“春意”,通过寻找关键词,来体现诗歌的灵魂。
  一、课前准备体现“自主”学习。课前布置学生查询古诗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交给学生学习的任务,让他们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并要求他们利用所收集到的资料在课堂互相交流。在这个教学环节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新大纲十分重视口头交际能力的培养,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各种各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所以,不用旧模式老师介绍,而让学生介绍自己搜集来的资料,效果更好。学生在介绍白居易和写作背景时,便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及听说能力,明白了题目的意思,又为理解古诗的内容做好准备。
  二、质疑讨论见民主。这个环节中,训练学生理解古诗的方法,培养合作精神。先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划出不懂的字词,提出疑问后,再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多让学生交流、评议。整首诗重点字词的理解到整首诗意思的理解,完全是让学生自读自悟出来的。而我只起到组织、指导、点拨的作用,帮助学生总结出理解重点字词的几种方法:联系诗句、结合生活实际、问别人……看来,人本主义教学观十分正确:“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
  三、想象诵读悟深意。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培养学生的热大自然的情感。在视听情景中,让学生展开想象,各抒己见,体会感情,受到白居易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情感的感染和教育,同时学到了有语气朗诵古诗的方法,那就是要入情入境、大胆想象当时意境。这个环节还要发展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朗读和背诵在诗的教学中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这首诗节奏鲜明,韵律和谐,情感丰富,语句简炼,琅琅上口。古诗的这些特点都要让学生欣赏、体会。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所以,我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品味。
  四、迁移运用积累诗文。课后作业体现自主性,拓展学生诗文学习的范围。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
  1、通过学习这首诗,对诗中描写的景物都有了了解,那么同学们回去把自己脑海中所想象的美丽的西湖早春图描画出来,下节课我们看看那些同学画得最有创造性。
  2、背诵这首诗。我们都知道:发展教学是一个开放系统,学生参与活动不应只局限于课堂与课本,而应该课内外结合。这个作业就是要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及古诗的积累。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2787/

推荐访问:次北固山下教案设计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