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教学故事]我的教学故事

来源:教育教学方案 时间:2018-05-08 14:23:58 阅读:

【www.bbjkw.net--教育教学方案】

我的教学故事篇1:我的教学故事


  我的教学故事一:

  作为一名年轻的老师,几年间我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也没有什么可以值得令人称颂的伟业。但其中所经历的酸甜苦辣足以令我回味终生。

  刚教学时,由于不当班主任的缘故,我不善于也不喜欢与学生交流,很长时间我都是上课即来,下课即走,从不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我认为老师与学生没有必要交流,除非他犯了错误。但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改变了我的想法。我班有一名男生,上课的反应很迟钝,学习虽极刻苦,但成绩很不理想。又由于他个人卫生较差,所以同学们都不愿与他交往,甚至没人愿意与他同桌。按常理说这样的学生应该很自卑,但他不,他极乐观,总是面带微笑,对任何人都很有礼貌,还从不怯与老师交谈。那时的我表情冷漠,学生们都很害怕我,上课也都是规规矩矩的,好象与我之间隔着很厚的墙。学生们的成绩不好也不差,我也对此熟视无睹,对于这样的学生就更不必细说了,我甚至从没叫他起来回答问题。但我经常觉得他好象是对我欲言又止,我并没在意。

  一次期中考试之后,我看了看学生的成绩,都很正常,但他的成绩引起了我的注意,他竟然得了高分,这对于他是绝对不可能的成绩,要知道他从没得过及格分。我很生气,因为我在平时极其强调并要求学生一定不能作弊,要真实。没想到他竟敢!我没细想马上把他叫到办公室。令我感到惊讶的是:他竟然面带微笑而来。我很生气,对他进行了严厉地批评,最后说:我多么希望这是你自己的真实成绩。他终于哭了。

  第二天一早,来到办公室,我看到有一封皱皱巴巴的纸条放在我的桌子上,打开一看,是他写的。他承认自己的成绩是抄来的。他说他喜欢语文,尽管他的成绩一直不好,但他希望我能叫他回答问题。他这样做是想引起我的注意,没想到我会这样生气,他感到很内疚。他说他一定会更加努力,不会让我失望的。纸条的最后写了一行小小的字,看样子是后来加上的:老师,其实你笑起来挺好看的,真的,我们都有点怕你,但也喜欢你,我听同学们也都这样说呢。我心里酸酸的,还有点甜甜的,我没想到在被我一直漠视冷落的角落里有着这样一双渴求老师关注的眼睛,虽然采取的方法有点幼稚;更没想到孩子们对我这个不称职的老师有着怎样的谅解和期待!从此我慢慢地尝试走近学生,与他们谈心交流,我发现他们其实都是很可爱的,他们的内心世界也是丰富多采的。有了思想上的交流和了解,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与日俱增。我与他们之间不再有隔阂,而是充满了希望和阳光!他更爱笑了,也知道讲卫生了,同学们也都愿意与他交朋友了。我在与学生们的交往中也找到了自信和乐趣。

  我的教学故事二:

  在暑假期间,我的女儿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了一次野外活动。为了培养她的能力,所需要的东西我都让她一个人去准备。第二天,我送她到学校时,我发现所有的同学都背着双肩书包,多数同学穿的是旅游鞋。而我的女儿只用手拎袋拿着她的物品,穿了双凉鞋。因为天气十分热,她也没带雨伞,回来后都被晒爆皮了,看着女儿狼狈的样子,我是又好笑又心疼。通过这次活动我让她反思了一下,让她知道今后如果有这样的活动将如何去准备。为了让她学会自理的能力,只能让她在实践中去学习。

  其实,人一出生就有自理的天性,比如刚出生就知道找母乳,学步时摔倒了知道自己要爬起来,看到大人穿鞋也想自己穿鞋,等等。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原本属于自己做的事,自己竟不做,或者不会做了。究其原因,一是父母娇惯,二是自己有了依赖性。父母对我们的态度要改变,我们自己也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自己会做的事,一定要自己做;自己不会做的事,要学着去做。如果事事依赖父母,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时间长了,不仅会让自己更懒惰,而且会让自己不知道如何应对生活。常听人抱怨,现在的孩子总是长不大,比如从小学到中学,不少学生必须有家长送接,甚至到大学还有家长要陪读。大学毕业找工作,父母还要陪孩子四处奔波。一时没工作,二十几岁的孩子可以安然在家“啃老”。在学校,老师对学生也不敢有丝毫放松,为了安全考虑,有的连课间自由活动都取消,更多的学校叫停了学生向往的春游,使学生接触校外社会生活的机会越来越少。如此环境之下,一些孩子的生活能力低下,有的甚至连基本的生活常识都不了解,更缺乏与他人的正常社交能力。一些学生习惯于生活在由师长安排好的轨道上,缺乏自主选择人生的意识和能力,对学习、学业以及未来的人生选择茫然,一旦家长安排或选择的人生道路发生变化,即无所适从,有的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有的学生缺乏基本的应变能力,以致毕业求职屡屡碰壁、受挫。这显然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孩子健康成长的人生轨迹。教育的过程即引领孩子社会化的过程。让孩子学会自立,学会正常的社会交往,成年后顺利步入社会生活,本是教育的基本目标和功能。如果在全社会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关注的环境下,家长与学校倾其心血培养出的学生却总是长不大,连自立自理意识和能力都不具备,这无疑是教育的一种失败。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呢?

  学会自理并不是一件很复杂的事,需要的就是努力尝试、不懈坚持。学校对大家来说,环境都是一样的,都没有了父母的照顾和“约束”,这是一个多么好的自我锻炼的机会啊。鞋带松了,自己系;铅笔用完了,自己削;积极参加集体劳动;自己的书包自己整理;自己的学习时间自己安排。“万事开头难”,刚开始时我们可能会笨手笨脚,也可能会被同学笑话,但能力是慢慢培养的,做好了这些小事,自理能力自然就逐渐提高了。

  没有自理意识和能力,谈何成才?时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深感社会竞争在加剧。这一信号应该给予广大家长及学校一个提示,即小心翼翼地包办教育很可能是费力不讨好,抱着的孩子长不大。这本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但却一直未见较大改观。不难想象,一个连自己的日常生活之事都处理不好的人,能自如地处理好职场中与上下级及同事的关系吗?能担当起在社会中做一个合格公民的角色吗?

  孩子自主自理的能力是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我们从国家、社会未来发展的角度,更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自立自理意识,让孩子在人生选择之中能够做出自主的判断,学会驾驭生活而不是一味依靠他人,在成人的基础上进而成才,因此,培养孩子的自主自理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2393/

推荐访问:我的教育教学故事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