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生活

来源:信息简报 时间:2018-06-28 10:00:02 阅读:

【www.bbjkw.net--信息简报】

一:[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导语:对于《品德与生活》这一科目,二年级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供各位参阅。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与提高,各行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我们的教育事业要想稳中求进,就要改革、创新、钻研、探索、积累,希望与挑战并存,这就要求我们提高教育质量和完善教师自身素质。根据课程特点,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二(3)班已经打过一个学期的交道,对学生情况有了大体的了解。学生活泼可爱,上进心、求知欲、对生活、学习兴趣都充满了激情,学生的主题作用能充分发挥,学习比较投入,师生配合默契,这些对提高教学质量都是良好的基础。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还需要加强培养,共同形成和谐、积极、热烈的学习氛围。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养成教育。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分为五个单元,有如下特点:
  1.教材在呈现形式上,从儿童视角出发,通过大量的图画、照片、学生作品等鲜活的样式,给孩子一个耳目一新的感觉。从儿童自身出发,运用儿童语言、对话、旁白、提示主题文字等形式,让儿童置身其中,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与启发性。
  2.教材在知识结构上,每个单元下设若干二级主题、三级主题,各活动主题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整体地为单元主题服务。每个单元内容结构呈树状分布。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本线索设置主题。
  3.教材在内容特点上,突出了学生的“生活性、活动性、启动性、开放性、”等特点。
  4.教材在实现教育目标上,各单元设计既有各自比较明确的设计意图和侧重点,具有发散性,自我性,又按照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的结构排列,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由近有远螺旋上升。能够较好地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综合的课程目标。
  5.在教材内容和组织形式上,注重了与高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衔接,注意了与其他课程的相互配合。
  三、教学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一)情感态度方面
  1.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然、诚实、求上进。
  (二)行为与习惯方面
  1.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2.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3.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4.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三)知识与技能方面
  1.掌握一些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2.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的自然、社会等有关的常识。
  3.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四)过程与方法方面
  1.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索活动。
  四、教学措施:
  1.充分体现教学的生活性,遵循儿童生活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和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体现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
  2.遵循教材开发性的特点,重视本课程面向儿童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教材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他生活空间的方法,使其教学寓于生活。
  3.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对儿童进行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价值观打下基础。
  4.积极鼓励儿童直接参与主题活动,游戏和其它实践活动,使儿童通过活动、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5.珍视儿童的生活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与学生和平相处,以诚相待,使学生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
  6.教学活动形式:
  搜集调查、讨论交流、合作探索,情景模拟,实践活动,游戏与欣赏,讲授与故事等形式。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2】
  一、全册教学内容
  1、我爱我的班集体——本单元设计了“集体生活真愉快”“班集体真温暖”“人人有长处,合作力量大”“我为集体添光彩”四个主题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在一年多集体生活的基础上,通过体验老师、同学间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能够进一步意识和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体验到共同生活的愉快;同时通过开展为集体做好事、为班级做贡献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
  2、我们的动物朋友——本单元设计了“我最喜欢的动物”“可爱的小动物”和“我们的好朋友”三个主题活动。以引导学生注意通过实际的调查、访问、饲养等活动发展爱护动物的情感和对生命的珍爱,并由此树立动物是人类好朋友的观念,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爱心和责任心。
  3、纸和环保——本单元围绕纸的问题设计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纸从哪里来”“保护森林,节约用纸”三个主题活动,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纸的来源,了解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奇妙的光——本单元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影子的探索开始,引导学生获得有关影子的知识,探索和认识光的一般特性,激发学生对光的浓厚好奇心和探索兴趣。
  5、我们都有一个家——本单元设计了“好大的一个家”“好壮丽的一个家”和“我们的家在哪里”三个主题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了解祖国主要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了解有关长江、黄河的基本知识,并为此而感到自豪。
  二、全册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并能了解班上同学的特点,对自己充满信心,与同学团结友爱。
  2、初步形成集体意识,在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的同时,认识到自己作为集体一员的责任,从而主动地用实际行动为集体增光。
  3、了解关于中国的基本知识,知道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并为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而感到自豪。
  4、能注意到身边发生的自然现象或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愿意用各种方法去学习和探索,在获得有益的知识和经验的同时,提高活动技能和能力。
  三、具体内容
  周 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第一周集体生活真愉快
  1、体验集体生活的愉快.
  2、能够与老师、同学共同学习、劳动、游戏,相处和睦;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3、懂得集体生活的规则及交往的相关知识。
  4、掌握同学之间解决矛盾冲突的办法,介绍自己及好朋友的方法与能力。
  第二周班集体真温暖1、感受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真情。
  2、养成与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好习惯。
  3、认识到集体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也要帮助别人。
  4、掌握交流集体生活感受的技能;帮助同学的相关技能。
  第三周人人有长处,合作力量大1、感受团结、合作的愉快;体验到合作的力量大。
  2、能与同学团结合作,共同做事。
  3、认识到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各人有特点,能力各不同。
  4、掌握要别人了解自己的方法;合作的技能和方法。
  第四周我为集体添光彩1、体会每个人的言行都会对集体荣誉产生影响;形成对集体的责任感。
  2、认识到集体中每个人的表现都会影响到整个集体;能用实际行动为集体争光彩。
  3、认识到集体的进步需要大家共同争取。
  第五周我最喜欢的动物1、喜欢动物、关爱动物的情感。
  2、珍爱生命,保护动物。
  3、了解一些动物的基本常识。
  4、知道动物能维持生态平衡,发展初步的生态意识。
  第六周
  可爱的小动物1、有爱心并精心饲养小动物,关爱小生命。
  2、初步学会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3、了解动物的特性,能正确喂养小动物,防止受到动物的伤害。
  4、培养观察能力,学写饲养日记,掌握饲养某种小动物的技巧。
  第七周我们的好朋友1、不伤害动物,自觉保护动物。
  2、珍爱生命,拒绝吃国家保护的动物,并学习努力劝阻他人的不良行为。
  3、懂得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为人类作出贡献。
  4、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保护动物的事情。
  第八周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1、感受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初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了解纸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第九周
  纸从哪里来1、体验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2、初步养成节约用纸的良好习惯。
  3、理解爱护树木对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作用。
  4、掌握调查、收集资料、数据统计等方法和技能。
  第十周
  保护森林,节约用纸
  1、体验参与节约用纸、保护环境实践活动的乐趣,培养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
  2、热爱自然,保护树木,爱护环境,提高环保的自觉意识。
  3、了解学校和社区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
  4、了解再生纸的制作过程。
  第十一周
  影子的探索1、对光有浓厚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
  2、会自己安排时间,坚持、主动地完成活动。
  3、能在生活中正确利用影子。
  4、探索影子的特点和光与影子的密切关系。
  第十二周
  我们来造彩虹1、对光的色彩有浓厚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
  2、坚持不懈、不怕失败进行探索的科学精神。
  3、认识太阳的七种颜色。
  4、学习一些制造彩虹的方法。
  第十三周
  太阳光的利用1、积极尝试在生活中更好地利用太阳光。
  2、学习避免光的伤害,学会保护自己。
  3、知道可以利用光丰富自己的生活,为人类的生活服务。
  4、了解光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第十四周
  好大的一个家1、感受到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感受我国民族文化我丰富多彩。
  2、初步形成尊重和团结少数民族的意识和行为,学会尊重不同的文化。
  3、知道我国共有56个民族;初步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
  4、了解少数民族聚居地、我国最南端与最北端城市的气温变化,东西两端城市相距较远等相关地理知识。
  第十五周
  好壮丽的一个家1、感受我国山河的壮美秀丽,体验家乡生活的愉快与幸福。
  2、爱自己生活的地方,爱祖国的山河。
  3、初步了解黄河和长江流域的一些名胜古迹,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
  4、了解长江和黄河的发源地和入口;知道我国的一些名胜古迹并对其有一定的了解。
  第十六周
  我们的家在哪里1、初步理解世界是我们更大的家,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大家园。
  2、与少数民族小朋友和外国小朋友和睦相处。
  3、学习与外国小朋友交往的礼仪。
  4、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相邻国家等简单地理知识。
  四、对本学期的期望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希望能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使他们能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和对待各种社会现象;用学过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行为,能够明辨是非,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风气,对日常生活中发生的问题有积极探索的兴趣,喜欢动手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1.小学品德的教学计划
2.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计划
3.关于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计划
4.初二思想品德上教学计划
5.小学品德教育教学计划
6.六下《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7.二年级上品德教学计划
8.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教学计划
9.四年级的品德教学计划
10.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计划三篇

二:[品德与生活]二年级的品德教学计划

  老师要多指导、多教育、多开展活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讨的兴趣。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的品德教学计划,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二年级的品德教学计划
  一、 指导思想
  《品德与生活》教材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材功能的转变。它不再是教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而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凭借的范例、话题,是与学生进行对话的文本,是引领学生进行生活的桥梁,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拐棍。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认真研读新教材,从整体上把握这套教材的设计理念、基本思路和特点。弄清每篇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用好新教材。
  二、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一年级的学校生活,新升二年级学生的自理能力有了提高,能做到关心集体,热爱学校,能自觉的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劳动习惯。但是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差,坚持性短,部分学生上课听讲走神,爱摆弄小东西,所以我们老师要多指导、多教育、多开展活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讨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三、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我在集体中成长”是在经过一年的班集体生活基础上,引导在丰富多彩的集体生活中,感受、体验、感谢老师、同学对自己的帮助,在完成集体的共同任务中,能以小主人翁的身份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对大家决定的事情努力去做,培养爱集体的感情和“主人翁”责任感。
  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二年级第一学期正值秋季,教材利用这一大好时机,把儿童带进金色秋天的大自然中观光,观察动、植物的变化,欣赏秋天多彩的叶、美丽的树、丰硕的果实,享受大自然带给人们的快乐,丰收带给人们的喜悦,使儿童由衷的热爱大自然,爱幸福生活,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第三单元“我们真棒”二年级儿童的心理发展很快,他们的心理发展是开发的。由于他们的经历很有限,内心时间不太复杂,做事、想问题都显得纯真、直率。这时候,引导他们初步懂得善待自己,善待老师、同学和伙伴,是极为重要的。教材选取富有童心的故事和事例,启发儿童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地对待同学,多发现同学的优点,学会赞美别人;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抓住机会发扬自己的长处;生活中遇到问题会自己解决。促使儿童心理活动和社会性的健康发展。
  四、教材分析:
  本册三个单元共12个主题,落实了课标四个方面内容要求:
  1、健康、安全地生活.
  (1)秋天天气凉了,要添加衣服;
  (2) (2)秋游出发前准备什么,出行安全,怎样防止丢失和掉队;
  (3)学做小雏鹰,要勇敢,不娇气;
  2、积极、愉快地生活.
  (1)快乐的暑假生活,我的心愿;
  (2)团团圆圆过中秋;
  (3)做个“快乐鸟”变烦恼为快乐;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1)当好值日生、我是个小小保结员、让我们的教室清洁又美丽;
  (2)“好书大家看”同学间的亲情;
  (3)“团团圆圆过中秋”家人间的亲情;
  4、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
  (1) “找秋天”、“神秘的月亮”发挥观察力、想象力;
  (2)“留住秋天”、“秋天的游戏”发挥想象力;
  (3)制作“感谢卡”、“我的成长包”、“树叶标本”等发挥动手动脑的能力。
  (一)目标的多维性 本课程为综合课程,教材中每一课都含有多重教育目标,要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习、忽略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培养的倾向,全面、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显性目标,还要关注贯穿于整个课程之中的隐性目标。
  (二)活动的有效性 教材的每一项活动都直接指向教学目标,是为学生实现教学目标去经历、体验而设计的,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为了体现活动的有效性,在教学中要明确每个活动的目的,要让全体学生真正走进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感知、感悟,提升自我。
  (三)学生的主体性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要改变过去“我讲你听”,“我问你答”,学生围着老师转的局面。教学中要真正尊重学生、依靠学生,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考虑其兴趣,研究其需要,充分调动他们内在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以达到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建构。
  (四)教师的指导性 只有在教师引导下,儿童才能不断发展和提高,教学中该导的不导,放任自流,不是课改的方向,教学应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是生活的翻版,教师应注意对儿童课上生存的问题进行筛选,对学习的反馈进行指导,引导儿童在多元价值中做出正确的合理的选择。
  (五)评价的发展性 “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评价理念。
  五、教学重点:重难点:
  1、教育学生注意坐、立、走姿势正确。
  2、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生活习惯。
  3、提高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教会学生自觉的进行锻炼、坚持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把身体练得棒棒的。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提高四个意识
  (1)目标意识:即活动的目的性。
  (2)主体意识:儿童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以达到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建构,改变学生围着老 师转的局面。
  (3)情感意识:以教师的真情实感调动学生的情感,注意通过学习活动挖掘儿童对生活的感受,丰富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形成对人、对事的正确态度。
  (4)诊断意识:即注意对儿童课上生成性问题的指导,以及学生对学习的反馈。
  2.做到四个尊重
  (1)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
  (2)尊重学生的选择。
  (3)尊重学生的人格。
  (4)尊重学生的个性。
  3.实现四个转变
  (1)由过去的灌输向积极地引导转变。
  (2)由问题的主考官向积极启发转变。
  (3)由课堂上的主宰者向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合作伙伴、朋友转变。
  (4)由道德行为的评判者向辅导者转变。
  4.体现四个互动
  (1)师生信息互动。
  (2)教材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现实的互动。
  (3)学习活动与实践活动的互动。
  (4)儿童个体的独立学习与儿童间合作的互动。
  七、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开学教育。
  第二周:我升入了二年级
  第三周:我们班里故事多
  第四周:让我们的教室更清洁
  第五周:向学生介绍一些课外知识
  第六周:开一次故事会
  第七周:好书大家看
  第八周:说话课
  第九周:秋天的收获
  第十周:秋游去
  第十一周:画画课
  第十二周:介绍课外知识
  第十三周:中秋与重阳
  第十四周:我棒你也棒
  第十五周:学做“小雄鹰”
  第十六周:做个“快乐鸟”
  第十七周:猜谜语比赛
  第十八周:画一幅画
  第十九周:冬天的景色
  第二十周:复习
  第二十一周:复习
  第二十二周:复习
  第二十三周:期末检测

三:[品德与生活]德育是可以教育的故事

  导语:现代教育,在注重学生素质提高的同时,却忽视了基础的核心教育——德育教育。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德育是可以教育的故事,欢迎阅读参考。
  德育是可以教育的故事
  德育小故事:凳子的故事与小学德育教育
  在一篇文章中曾读到过这样一段话:我们的德育在哪里?在思榀课上吗?那只是一门功课,学生要的是“分”。在班会上吗?那是比较班级管理!~班主任大都在“例行公事”。在每年有数的几次“爱国主义教育”、“xxx纪念日活动”上吗?那是学校领导的教育政绩!可以说我们根本或者基本上没有“德育”,我们的德育事实上只是说说而已。文章对当前的学校德育提出可严重质疑,也让我们不得不去反思:课程改革后我们的德育教育,出路到底在哪里?
  后来,在一所县直小学的某一年级班听课时,我遇到了这样一件小事:上课的是一位年轻的女老师,讲的是一节语文课。教师教态大方,和蔼可亲,课堂气氛十分融洽。其中有一个学生在站起来回答问题时,本来插到凳子下面的两条小腿把登子带歪了。这位女教师刚好站在他身边,发现后请轻轻地把凳子往后挪了挪,凳子因此没有歪倒。我暗自夸奖这位教师真有心。当这个学生又站起来回答问题时,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了:凳子又被他的小腿带歪了,而且老师也没有再注意到。就在我刚刚想帮他把凳子往后挪一挪的一刹那,坐在这个学生右侧一个小男孩“抢”在我前头,悄悄地而又迅速地把即将歪倒的凳子扶正,又悄悄地坐了回去,继续认真听课,就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
  这个小男孩的举动给了我很大的震撼。我想:在这节课上,这个小男孩不但学到了一些知识,而且接受了一次实实在在的德育教育。虽说一个学生、一件小事不能说明全部问题,但至少从这件小事中,我们可以对课改中的德育教育做出一些反思。
  一、德育教育实实处处都在。
  上面的这件小事并不发生在思课上,也不发生在教师对学生专门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它发生在一个谁都没有注意的情况之下,如果不是它确实让我感到意外,可能不会有人再知道这件事。但是即使没有人知道,这个小男孩在这节课上所受到的德育教育仍然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所以说,德育教育并不一定在专门的思品课上,在教师专门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时候。它存在于学生的课堂上、学习中、生活中、存在于学生所活动的每一个角落。本次课改,把《思想品德》改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应该说也是把德育教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活动紧密相连的理念的体现。
  二、德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
  以往,我们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似乎总是喊得那么高、那么远,而实际并未在学生身上产生十分理想的教育效果。学生在小学里接受的是爱祖国、爱人民的教育,到大学里却要再学习—如何讲究卫生、礼貌待人。这种德育教育内容上的颠倒使得我们的德育效果打了明显的折扣。文中的这个小男孩并没有做什么值得大肆宣扬的事情,他只是帮同学扶了一下凳子,事情似乎太小了。但是,它所体现出来的德育效果却是真实可见的。从这件小事上可以看出,这个小男孩对于“乐于助人”这一德育要求已经有了比较准确的理解,而且在不知不觉中付诸于行动。
  三、教师的榜样作用在德育教育中十分重要
  在本堂课上,这位女教师在不知不觉中为学生树立了一个德育教育的楷模形象。教师一个不经意的动作起到了比不厌其烦的、枯燥的说教更加有效的教育作用。也许在我们的德育教育中所缺的,并不是什么方法、耐心、观念等,而是教师的榜样。想想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的那些诸如诚实守信、尊敬他人、拾金不昧等要求,再想想我们在学生面前所表现出的一些如体罚学生、爱慕虚荣、追名诼利、弄虚作假等行为,就能理解我们为什么开展了那么多的德育活动,进行了那么多的德育教育,而结果却收效甚微;也就能理解为什么一个六七岁的小学生在老师的榜样作用下所表现出的如此积极的道德意识。这就是榜样的力量一如春雨一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我们目前的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多一些“帮同学扶正凳子”的德育教育。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20543/

推荐访问:小学品德与生活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