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电影观后感]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来源:观后感 时间:2018-06-05 10:00:02 阅读:

【www.bbjkw.net--观后感】

篇一:[唐山大地震观后感]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篇
  《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充分体现了唐山地震时的绝望和无奈,地震后的家庭浓浓的亲情。虽然我没有经历过灾难,影片却给我的心灵带来巨大的震撼。
  在1976年的一个傍晚,方大强一家四口,孪生儿子方达,女儿方登,还有妈妈元妮像往常一样,在家里过着平静而幸福的生活。元妮和大强把孩子们安顿好以后就回到卡车上,突然件天上闪过一片红光,大地震动起来。霎那间,房屋和建筑灰飞烟灭,无数家庭支离破碎,承受着失去亲人的痛苦。方达和方登被压在同一块石板下面,当救援人员问元妮就哪一位时,元妮哽咽着:“都救,两个都得救!"因为决定不了,救援人员要去救其他人,元妮一把拉住他的手轻轻地说:“救弟弟。”其实,这位母亲是万般无奈之下才作出这样痛苦的决定的,手心手背都是肉,元妮心怀内疚和痛苦守望心灵的废墟32年,这就是亲情。方登没有死,却恨了母亲32年,她多么不理解母亲的心啊!当她和自己的弟弟重逢后,她就开始恨自己:“他是我弟弟,他活着,多好啊!"
  只有23秒,却需要32年的时间抚慰一颗受伤的心。我想亲情应该是一种无私的爱,就像天下所有的母亲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就像张小娴说的那样,“每一位母亲,都是收起羽衣的仙女,为了自己深爱的孩子。”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2篇
  看过了《唐山大地震》,第一时间就只有一个感觉——想哭,想放声大哭。甚至哭着对爸爸说:“我想搬家,住在12楼太高了,地震来了,就跑不掉了。”真的,我害怕亲人离我而去,我无法想象失去了亲人的我该如何生活下去。但,待心情渐渐平静后,我在朦胧中慢慢领悟了这部电影所带给我们的真正内涵。
  从前的我,看惯了新闻中播报的一件件人员伤亡事件,内心早已麻木,每每看到这类事件,都已是波澜不惊。可是,当我真正目睹这一起地质灾害将无数人的生命瞬间夺走,将无数还在废墟下苦苦挣扎的人慢慢扼杀时,我被深深震撼了。
  “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这是剧中的老母亲时常说起的一句话,也是我们人生的真谛。
  看过这部影片的朋友,希望你们在感动、忧伤之余,更能够明白:人的生命何其脆弱,只要你还活着,就不要太在意世间的公平与不公,就要学会珍视你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就要学会珍惜你身边的每一个人······
  同时,我向所有已逝去的人表示深深的哀悼。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3篇
  《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故事很简单,记录了一家4口在地震前后的经历。父亲为救母亲葬身在倒塌的楼下,母亲为救砸在同一块楼板下的一对儿女作出人生最艰难的选择。“救弟弟”这三个字,让母亲忍受了32年的痛苦与折磨,也让压在楼板下的小女孩为此怨恨了自己的母亲32年。本以为已经死了的小女孩奇迹般的生还,并被好心人收养,然而已经记事的她,无法释怀母亲的做法,32年不回唐山认亲。
  2008年5.12汶川地震,震惊寰宇,在国外定居的姐姐方登听说祖国有难,只身前往做志愿者参加救援,身为企业老总的弟弟方达也带领员工参加了唐山救援队,在救援现场,姐弟相认,已经身为人母的方登看到一位地震中的母亲,不忍看到救援人员再次受伤,而忍痛锯断女儿双腿的一幕,终于理解了自己的母亲。
  全剧的高潮,在结尾片段,母亲得知女儿死而复生,内心的激动与感情的纠葛都被扮演母亲的徐帆演绎的出神入化,包饺子的双手,低垂的头和不敢正视女儿的眼神。最后,母亲对当年自己的决定给自己的亲生女儿下跪认错,此时的我再也无法控制早已湿润的眼睛,泪水夺眶而出。
  虽然自认为一直比较孝顺,但直到自己做了父亲才深知养儿方知报娘恩的深刻含义。我想,每一位父母都深爱着自己的子女,都会把无私的爱给予自己的孩子。哪位母亲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失去宝贵的生命,也许父母做的决定不一定都是正确的,也许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无数次和对自己严格要求的父母争吵时,会怀疑自己是否是他们亲生的!甚至在青春期的叛逆阶段,想过离家出走,想过断绝父子(女)关系。但是,不论我们如何不理解我们的父母。我们的父母最后都会宽容和原谅我们。
  大家都希望一个公平和谐的社会,那请我们想一想,我们对待自己的父母是否公平。我们小时,每年生日和过节,都希望收到父母买的生日礼物和新衣服,现在我们自己挣钱了,父母过生日和过节时,我们想过给他们买礼物么?
  父母总会把好吃的留到孩子回家的时候吃,当我们在外面海吃大喝的时候,想过给家里的母亲带点回去么?
  我们有病时,父母请假抱着我们去医院跑上跑下,回到家,喂饭喂药。当父母终于被病痛折磨,病倒于床榻时,我们是否会像当年他们照顾我们一样去照顾好他们。
  你是否会因儿时的一件小事而记恨自己的父母至今呢?父母已经忘记了你成长过程中所有的过错,在他们的眼中,你是他们生命的延续,是他们的希望,但是不要因此而觉得自己了不起,因为没有他们,就没有你!
  感谢我的父母,赐予我生命,抚育我长大!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4篇
  一个偶然的机会,看了《唐山大地震》,虽然看过八天了,但是一些场景一幕幕萦绕心头,挥之不去,禁不住想写下来!在这里,我只想说说里面的情谊!
  《唐山大地震》讲述了一个“23秒、32年”的故事。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场7.8级大地震将唐山在23秒之内变成一片废墟。一个年轻的母亲在面对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的绝境下无奈选择了牺牲姐姐而救弟弟,这个决定改变了整个家庭的命运,让幸存者陷入一个震后32年的情感困境!
  地震是个特殊的时代背景,它牵连出了一串串催人泪下的故事。
  和弟弟被压在一块板下的方登听到了妈妈在两难选择下,选择了弟弟的时候的失落、悲伤和无奈,后来转化为怨恨!
  方达奶奶和姑来接方达去济南,李元妮依依不舍地送方达、婆婆和大姑上公交,公交车上大姑的一句话,改变了方达的命运!也让李元妮还有个相依为命的人!(看看人家的女儿在妈心目中的位置!)失魂落魄的李元妮目送渐行渐远的公交车,突然车停下了,接着从车上下来了一个独臂小男孩!此情此景,久久难忘......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篇二:[唐山大地震观后感]唐山大地震作文2000字(优秀篇)


  题记:一个关于爱,关于恨,关于希望与亲情的故事。
  34年前的那场惊天动地的地震,牵动了无数人的心,那五个可怕的字眼,唐山大地震,在我脑海中印得清清楚楚。我看到,大地在突然间变得天旋地转,天空由黑变红,然后由红变紫;我听到,那闪着等的大楼,发出“兹兹”的声音,仅仅是在几秒钟之内,一座高楼大厦,在顷刻间灰飞烟灭,成为一片渺无声息的废墟;我看到,地上水管破裂,水直冲天空;我看到大地开裂,人们的恐慌,还有那撕心裂肺的一声:“妈……”那声音,在我脑海中回荡了很久很久。
  雨,下着,下得那么凄凉,只看见许许多多的人躺在泥泞的地上,倒塌的废墟中,他们躺在血泊中,一些幸存的人们正在抢救,可他们也浑身是伤。
  元妮,丈夫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她的生命,在悲痛之余,她发现自己的两个孩子还活着,被一块石板压住了两头。可是,此时人们却发现石板无法抬起,砸了这儿一头,伤了另一头;砸了另一头,伤了这一头。两个只能救一个,母亲坚定说:“两个都得救!两个都得救啊!”可救援人员没有办法,最后母亲只能心痛地说:“救弟弟!”姐姐小方登在黑暗中清楚地听见这两个令人窒息的字眼,她绝望了,没想到,母亲选择了弟弟!可怜的小方登不仅要被沉重的石板压着,她幼小的心灵还要承受被母亲抛弃的痛苦,对她,无疑是最大的伤害。
  弟弟被救活了,一只胳膊却没了!
  此时此刻,我好像看见了许许多多的孤儿无家可归的样子,面对亲人的抛弃,面对生死抉择,心灵的创伤远远超出了身上的疤,身上的痛,我想,那该是多么难受啊,他们的童年,一定被蒙上了一层阴影,那将是永远也忘不了的,就像方登所说的:“我不是记不起,我只是忘不掉!”因为忘不掉,所以,他们只能把所有的痛苦埋藏在内心深处,埋得很深很深。
  相对而言,我们的童年,不知比他们好上几千倍甚至几万倍。我们的童年里,有爸爸妈妈的细心照顾,我可以黏在妈妈的身边;有老师同学的热心帮助,我可以和他们一起玩耍;有爷爷奶奶的疼爱,我可以发发小脾气。我们的童年,就像是一场梦,梦里,有我们含着泪的微笑;童年,就像是一曲动听的钢琴演奏,音乐中,有我们银铃般的歌声。童年是快乐的,幸福的,无忧无虑的……。。
  小方登在死人堆里奇迹般的活了,她站了起来,她很无助,在雨中淋着的她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还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她并没有去找妈妈,已经记事的她无法释怀妈妈的所作所为。她,恨妈妈,恨妈妈选择了弟弟。她,选择离开,她要离开这儿。看到小方登那种绝望的眼神,我很心痛,虽然我知道她的妈妈也是迫不得已,可我的心真的很痛,为小方登而心痛。
  但是,幸运女神总是给眷顾可爱善良的人,这位小女孩幸运地被一队解放军夫妇收养了。
  直到08年汶川大地震,方登跑去前线支援,在抢救别人的过程中,她被一个母亲的行为所感动了,她终于理解了母亲当时的心情,慢慢放下了对妈妈的恨,她觉得弟弟还能活着,真好!而在灾区,她的弟弟方达,也在做志愿者支援,他们相遇并相认了,她回到了那个32年让她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的家,见到了白发苍苍的母亲。看到母亲为自己准备了“西红柿”,这是地震前母亲许诺给自己的。上学的书本,母亲也是买两套。母亲包饺子的双手,低垂着的头,不敢面对女儿的眼神,一幅幅画面在我脑海出现。我看到那位伟大的母亲激动得给自己的女儿跪下一直说不起,浓浓的亲情使方登渐渐地理解了母亲,明白了母亲的爱。
  “妈,对不起,我整整折磨了您32年!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这是结尾的时候给我震撼最大的一句话,也是最温暖人心的一句话,小小的一句对不起,虽然不能把所有的愧疚都表达出来,但是,有了这句话,母亲就已经满足了,对女儿的过错已经全部忘却,再多的怨恨都在这一刻被浓于水的血融化了!
  亲人,永远是亲人,不管发生什么事,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不管如何不理解父母的所作所为,但爸爸妈妈到最后总是会原谅,宽容我们。他们总能对我们做的错事既往不咎,只是希望我们能够努力,能够改正错误,而我们是否为爸爸妈妈想过?
  在我们因为爸爸妈妈做的菜不合胃口发脾气的时候,你是否想到爸爸妈妈每天的辛苦工作?我还记得又一次爸爸妈妈因为工作回来要晚一些,让我和姐姐先做好饭,等他们回来再烧菜,而我和姐姐为了给爸爸妈妈一个惊喜,给他们减少一些负担,我们、用家里的一些蔬菜,做好了饭,只等爸爸妈妈回来就开饭了。1小时以后,爸爸妈妈终于回来了,而因为是夏天,天气很热,爸爸妈妈满头是汗,累得很。我帮爸爸妈妈递上一块毛巾,他们擦完脸之后感觉精神很多了,又看见一桌的菜,还一直说我和姐姐很乖,我心里甜甜的。
  其实,让爸爸妈妈开心很简单,只是简简单单的一桌菜,在他们累的时候帮他们敲敲背,递上一块毛巾,送上一杯水,一个小小的举动都能让他们感到很开心。
  所以,我们要孝顺一点,多为爸爸妈妈想一点,在和他们拌嘴的时候站在他们的立场上想一想,这是我们所应该做的事情。不是吗?
  地震的可怕,夺去了许许多多的生命,难道生命就那么脆弱无比吗?
  有人说,生命像玻璃,一撞即碎,不可复原。而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并且没有第二次,所以说生命很可贵,我们一定要珍惜爱护它,什么都可以没有,生命不能没有,没有了生命等于没有了一切,就算很富有有什么用呢?生命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也是金钱所买不回来的。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真的没有了,玻璃撞碎了,谁又能够再让它复原呢?生命一旦破碎,谁又来替你平复呢?我们应该去努力爱护身边的每一个生命,每一个生命都是伟大的,值得尊敬的,又是脆弱的,需要我们的保护。
  我们在自然的灾害面前,人类显得多么渺小;而在团结起来的人们面前,灾难又显得多么不堪一击。虽然灾难无情,而亲情是永远也改变不了的关系,就像铁链把我们连在一起,在中国的土地上,大家都是亲人,这是怎么也无法抹去的血缘,大家的身体里都流淌着中华的血液,每个人都是中国这条龙的一片鳞,只要我们团结起来,就阻挡不了我们向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如果每个人都承担起一点责任,每个人都勇敢,坚强起来,我们一定能够把困难打倒,胜利最终是属于我们的。

篇三:[唐山大地震观后感]2016精选《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以小说《余震》为基础改编的《唐山大地震》也是改编电影的典范之作,影片聚焦在32年人们心中留下的伤痕,虽然只是娓娓道来,却更加值得观众去久久回味。下面是语文网为大家提供的观后感,希望你喜欢。

  篇1:《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上周六,我们一家在南国金光华影院看了一场创票房新纪录的电影《唐山大地震》。这是一部描述地震后一个家庭悲欢离合的故事,整个影片大悲大喜大爱,牵动着观者对人性、人生、亲情的思考,也达到了催人泪下的良好社会效益。正像王菲演唱的主题曲“23秒32年,耳朵塞满了孤独;我听不见幸福,挖开记忆的那捧土,就像经历一场没有麻醉的手术……”整部电影故事情节感人至深,值得一看。如下是本人观看后的三点感受。
  观感之一:印象最深的是李元妮三十二年对“幸福”的坚守。她在失去丈夫方大强之后,三十多年未婚,如同把自己钉在十字架惩罚自己,不再追求个人的任何欲望的享受,不接受其他男人的情感。她那两句台词“哪个男人能用命对我好啊?!”“我这辈子就给他当媳妇,一点都不亏!”,令很多性思想前卫、老公守着还移情别恋、红杏出墙的的婆娘们汗颜,经典话语成为当今社会看待爱情及选择伴侣的标准,中国传统的爱情观在本片中达到升华。
  32年来元妮一直贞节守寡,我相信也没有人会指责她如此“封建”、违反人性,我们不妨认为是封建社会的从一而终。她认为丈夫拿命对自己好,自己就要一辈子做她的女人,这不是在倡导男权主义,应在更普范意义上理解报恩。我觉得作为一个女人,生活在她最美好的瞬间停止了,她愿意永远记住那一瞬间。不是她在意外面的流言蜚语,不去过好日子,而是她根本不在乎那些,因为元妮是守着心灵的幸福过日子。
  观感之二:感触最深的是“救弟弟”这三个字能穿越时空。整个影片故事中,中国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通过不同角度体现了出来,折射出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重男轻女的观念。
  地震之夜睡觉前,姐弟俩都要吃西红柿,最后仅有的一个元妮给了儿子,却没有给一旁受委屈的女儿。地震引起房子倒塌,预制板压着姐弟俩,援救只能撬一头救一个,母亲当然希望两个孩子都能留下——“两个都得救!”,但是,残酷的现实却要让母亲选择只能留下一个!一个是女儿,一个是儿子,都是心头肉,那一刻母亲到底该如何选择?为了延续方家烟火,元妮呢喃的说出了“救弟弟”!震后,济南的奶奶想接孙子回去,对话中,奶奶就只知道儿子没了,孙子少了一条胳膊,对孙女的“离世”连提都没提……这三个片段只是这部电影的小细节,但却能着实体现中国人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
  我想,女孩吃不到最后一个西红柿不是因为她是姐姐,那是因为她是女孩。“救弟弟”那三个字在观众中听来这应该符合情理,也是元妮的无奈选择,可是在小女孩的耳朵里那三个字就是炸弹,炸毁了她以前所认知的一切,生命的价值与亲情如同草芥。你看,当听到“救弟弟”这三个字后,埋在废墟下那张布满黑灰的脸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几岁的小女孩无助的从眼睛里流出了悲伤与绝望的泪水,让人如此心酸……
  本影片关于救儿子还是救女儿中的故事还是符合中国人传统的正常思维的,如果元妮说出“救姐姐”反而不正常了。其实,现实社会中知识越高越重男轻女、官越大越重男轻女、钱越多越重男轻女是不经的事实。是啊!重男轻女思想,母亲在哭喊着放弃女孩生命的那一刻起,现代人的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被突袭的灾难无限放大了,包括《余震》的原作者张翎、《唐山大地震》导演冯小刚、本影片主人公李元妮以及所有的观众,潜意识中归根结底都是来自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来自于几千年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
  观感之三:每一个艺术作品都不可能完美,《唐山大地震》也是,也有美玉之璞。看完之后感觉电影片名有待推敲,不应该叫《唐山大地震》,叫《方达一家的故事》可能更合适。作为一部灾难片,不足5分钟的地震特效一晃而过,本人感觉镜头时长与景致不够过瘾,技术水准无法与好莱坞灾难大片相比。另外,作为一部时间跨度长达32年的亲情片,情感主线在整部影片中缺乏鲜活生动细腻的情感表达,本人感觉剧情倒像是东拉西扯的电视剧套路。
  影片中还有多处表现不够精细及严谨,根据本人细心观察,有几处是剧情、时间、道具与当时的常理不相符。首先,88年董桂兰带文职干部军衔就不对了,经查证,92年中央军委才决定为全军文职干部配发与现役军官相同的制式服装。其次,是生活小常识,李元妮的电话是否能通话,其实是由电话线决定的,和电池一点儿关系也没有,谁听说过没电池就不响的电话?再次,90年工商银行的存折不是红皮的,那一本是九十年代末的样式,我家存有一本九十年代初的工行存折,是蓝色软皮的,上面印有人民储蓄的标志。最后就是关于方达的服饰与驾照问题:kappa是02年才进入我国市场的,我觉得方达90年左右蹬车、96年回家穿kappa的T恤和羽绒服应该是在地摊买的山寨货;还有根据9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证管理办法》,残一肢的方达是不可能申领到驾照的,所以我觉得方达应该是属于无证驾驶。
  篇2:《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电影《唐山大地震》,今天在全国同步上映。我在第一时间,走进影院观看了该影片。
  此前,我看过有关该影片的报道,心里装了一些印象资料:
  电影:《唐山大地震》是冯小刚导演的作品。是华谊兄弟公司投资最大的影片。投资花在有关唐山大地震的23秒镜头。故事演绎的是从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到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三十二年之间的故事。故事有三个看点:“23秒地震场面”,这是汇集了好莱坞、韩国、日本和欧洲专业人士智慧的制作;“感动”的情节无处不在;“一反常态的故事架构”,片名叫“大地震”,实际讲述的是大地震过后,唐山重建和人们心灵重建的故事。
  23秒;32年;24万遇难者;冲击5亿票房。这就是看前,电影《唐山大地震》的一组数字。
  我看后,有几点深刻印象:
  第一、这是一部灾难警示片。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时隔32年,相距是如此之近。唐山大地震死难者24万!汶川大地震死难者超过了10万!32年,这是多么短暂的历史瞬间,又有多少人,在一生中同时经历了这两次心灵的重创。时隔32年,灾难重现!今后又会经过多少年,遭遇到同样悲惨的天灾人祸!如何应对灾难?如何防范和避免伤亡?居安思危,当自省自警。
  第二、影片的重头戏在震后的32年。唐山大地震死难同胞24万!该有多少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这样悲惨的事件留下的影响是深远的。影片仅用了“23秒”的时间,把大地震发生的瞬间,造成的惨不忍睹的画面,如强心针一般注入了观众的体内。唐山,一座城市瞬间成为了一片废墟。昔日熙熙攘攘的人流,幸福欢乐的生活,一下子“没了”!城市的废墟呈现在众人眼前,唐山人心理遭受的冲击,却深深烙在了心灵深处。影片围绕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反映了32年来唐山城市的重建和唐山人心灵重建的过程。
  第三、《唐山大地震》震撼与感动并在。无论是唐山大地震,还是汶川大地震画面的重现,还是女主角方登与母亲元妮冰释前嫌的场面,都让我们抑制不住的热泪盈眶。在残酷的地震面前,人性和大爱得到了集中展示。深刻的主题,入木三分的刻画,令人震撼,叫人反思。
  第四、《唐山大地震》,一个家庭悲欢离合的故事。讲述的是地震发生后,一对龙凤胎姐弟方登和方达被压在同一块楼板之下。在营救他俩时,必须撬起楼板。一旦撬起楼板,就势必要救一个,死一个。在生死关头,让他们的母亲元妮做选择,救谁放弃谁。万般无奈之下,母亲做出了痛苦的选择。救儿子方达,牺牲女儿方登。女儿听到了母亲的选择,记在了心里。女儿后来被救出后,母亲以为她死了,就放在已经死亡的丈夫身边,背起受伤的儿子去了医院。女儿被雨水浇醒后,隐瞒了实情成为孤儿,被一对部队夫妻收养。32年间,母亲一直思念丈夫和女儿,尤其为自己做出的选择愧疚不堪。女儿呢,一直满怀对母亲的怨恨,不肯回到唐山认亲。直到自己做了母亲,直到汶川大地震的救援现场,亲眼目睹一个母亲痛苦的抉择,加之巧遇弟弟,才知道了母亲32年的痛苦思念。母女的相认和释怨,意味着心灵大厦的重建完成。
  第五、《唐山大地震》,一部反映唐山人自强不惜的励志片。在地震中肢残的方达,虽然没有考上大学,但依然斗志旺盛,通过努力奋斗,成了一名成功的创业者。饱受心灵委屈的方登,面对辍学早孕和被抛弃等打击,依然矢志不移,终于获得了幸福。他们的奋斗史,是唐山人自谦不惜的一个缩影。影片中唐山的每一个10年,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的唐山已经成为美丽发达的新都市。
  第六、《唐山大地震》是一部改革开放30年的纪录片。从方登给爸爸手腕上画手表,到方登手上戴名表。从棚户屋,到高楼大厦,别墅洋房。从服装的变化,到就业观念的变化,无不反映着一个时代进步的踪迹。只要是80年前出生的人,都会从影片中看到亲切熟悉的生活画面。
  今天,奥斯卡影城的各个放映厅都在放映《唐山大地震》,每隔40分钟就有一场。我不关心票房,只是在思考这类影片的真正价值。它让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目前的影视作品,多是娱乐类。这个娱乐之中又分搞笑、枪击、武打等等。一味的娱乐,且不说千影一面,过目即忘。久而久之,还会让人沉湎于娱乐和搞笑之中,忘记了威胁和危险的存在,失去了应有的警惕和应变力。一次大地震,让所有人都惊醒了,有了“灾难意识”。地震是天灾,那么会不会有人祸带来的灾难呢?答案是肯定的。近来也一窝蜂的拍了不少战争和“特务”题材的影片,这些都是拿历史的素材来消遣。为什么就不能拍一些,假想的现代战争灾难的大片。假想一些敌人入侵,全国上下如何动员,普通百姓如何应对。战争就像魔影,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周边事态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迫切需要能够引起启发和思考的大制作,来唤醒那些沉睡的心灵,教导大家应对不测的常识。
  篇3:《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周六,我和彦,依旧是新东安,我们静静的看完冯小刚导演的《唐山大地震》,现场唏嘘一片。
  与其说是唐山大地震,不如说是震后受伤的心灵,如何在人生的轨道上历练成熟,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救赎。
  因为地震,徐帆失去了相爱至深的丈夫,还必须面临救儿子或者救女儿的残忍抉择,最终选择了牺牲女儿救儿子后的心灵创伤,那是一辈子的内疚和痛楚。
  因为地震,被埋在废墟下年幼的女儿听到母亲选择“救弟弟”,被抛弃的万念俱灰,从尸体堆里爬出,绝口不提自己的身世,埋藏的是一辈子的伤痛不安。她没有安全感,她早孕,她退学,她做了个单身妈妈,而后离开家许多年,最终嫁给了一个外国人逃避到了国外。
  如果没有汶川地震,如果没有再一次亲身经历惨痛的回忆,如果没有看到当年被救出的失去了一只胳膊的弟弟,女儿可能永远都不会再有去寻找母亲的勇气。
  终于,在23秒的地震改变了一切后的第32年,母女重逢。
  多么可悲,在分离了32年之后,却发现母亲,其实是爱自己的,她用她的生命在爱着她,日复一日的思念她,她从来都没离开过母亲的惦念。
  很多时候,总是感觉不到母亲的爱,纵然没有经历过灾害伤痛,又有多少人不是心怀创伤,觉得母亲不爱自己呢?而事实上,就是因为太爱对方,所以不能容忍一丝丝的瑕疵,多么强大的心灵都会变得像易碎的玻璃,一个不小心就变得支离破碎。只不过,母亲之爱是毫无条件毫无保留的,无论孩子带着多少的怨恨,母亲始终在原地,默默的等待孩子的归来。
  我不知道一个母亲的心有多么强大,我也不知道一个母亲在面临伤害的时候会如何疗伤,我不知道一个母亲平静的外表之下掩藏着多少深邃如海洋般的爱,我更不知道一个母亲,在面临生死抉择时刻内心深处会想些什么,我不知道一个柔弱的女子做了母亲后会变得如何坚韧不拔,我不知道一个伤心的母亲会如何度过漫漫长夜,我不知道一个失去了伴侣的母亲孤寂的日子如何排解,我不知道一个母亲在面对怨恨自己的孩子时候心里有什么样的震动,一切的一切,我不能体会,更不能想象
  可是,看完唐山大地震,我对母爱,女儿和母亲的纠结,生与死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它将最最平凡的人间亲情展现在你的眼前,却给了你的心灵前所未有的震撼。无论生与死,母亲和孩子之间,没有什么值得伤痛的纠缠,只要在一起,好好活着,就好。
  真的,不需要说什么,就这样默默的相望,相守,就好。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86315/

推荐访问:唐山大地震电影观后感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