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的读书报告

来源:学校管理公文 时间:2020-03-27 07:02:05 阅读:

【www.bbjkw.net--学校管理公文】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会诊、报告、管理制度

一、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会诊制度

接到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报告后,要立即组织专家组进行会诊。

要严格按照卫生部制定的人禽流感和sars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在会诊结束后应提出书面会诊意见,如诊断为其它疾病或“其他不明原因疾病”,卫生行政部门应立即将专家组会诊意见逐级通知到原报告单位,由原报告单位订正报告。在各级专家组会诊的基础上,对报告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均应在发病后1个月内订正报告。

二、不明原因肺炎病报告制度

我院医务人员发现符合不明原因肺炎定义的病例后,应立即报告医疗机构相关部门,在12小时内组织本单院医生进行会诊和排查,仍不能明确诊断的,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注明“不明原因肺炎”并进行网络直报。于24小时内将填写完成的传染病报告卡寄出。

在日常疫情监测中,要每日主动监视和分析网上报告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数据,分析是否有同一时间、空间或特定职业的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发生。

三、不明原因肺炎管理制度

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时,应立即将病例收治入院,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治疗。乡镇、社区医疗机构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应立即将病人转至县级及以上医院。

医务人员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诊治时,要采取基本个人防护措施(如穿工作服、佩戴工作帽和医用防护口罩等)。发现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后,应立即采取呼吸道传染病隔离措施和相应的院内感染控制措施。

经专家组会诊,诊断为sars、人禽流感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或实验室确诊病例者,按照卫生部相应的防治工作方案开展处置工作。sars、人禽流感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转入南岳区卫生局指定医疗机构治疗。篇二: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诊断报告处理流程图示

附件1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诊断、报告、处理流程 篇三:读书报告-经口气管插管病人的口腔护理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

前言

气管内插管术是指将特制的气管导管,通过口腔或鼻腔插入患者气管内,进行有效的人工或机械通气,防止患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一种临床医疗技术。气管内插管术是气管内麻醉、心肺复苏或呼吸治疗的必要技术,且能够及时吸出气管内分泌物或异物,防止异物进入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是保持上呼吸道通畅的最可靠手段。气管插管术是急救工作中常用的重要抢救技术,是呼吸道管理中应用最广泛、最有效最快捷的手段之一,是医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对抢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气管插管是否及时直接关系着抢救的成功与否、患者能否安全转运及患者的预后情况。本文首先通过阐述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存在的口腔问题及由口腔插管引起的主要并发症表明了气管插管病人口腔护理的重要性。然后阐述了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方法,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采取有效地治疗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气管插管;口腔;护理

1.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存在的口腔问题

1.1??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感染的机会增加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由于不能进食,吞咽、咀嚼功能受限,口腔处于经常性开放状态,容易造成患者口腔黏膜干燥,唾液减少,口腔的自净作用和局部黏膜抵抗力减弱,,会使大量细菌在口腔内繁殖;危重患者经常使用的抗组胺药、解痉药、抗抑郁药、利尿药、镇静药以及大剂量的抗生素均造成口腔黏膜干燥[1];紧张和焦虑状态也使危重患者的口腔黏膜干燥[2]。机械通气患者往往病情危重、病程长、机体免疫力低下,增加了口腔感染的机会;皮质类固醇的使用导致患者口腔更易受感染[1];患者自身无法进行口腔清洁,经口插管也限制了护士为患者进行充分彻底的口腔护理操作;对那些既往口腔卫生状况差的患者或紧急气管插管的患者,其牙菌斑中的致病微生物更成为危重患者继发口腔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3]。另外,研究发现当患者病情危重时,其唾液的免疫功能也发生改变,包括唾液量和唾液中iga的改变,iga的减少容易导致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4,5]。上述原因导致了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感染的机会增加。

1.2??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咽部细菌定植

正常人口咽部菌群常包括可引起肺炎的致病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厌氧菌,但肠杆菌科细菌和假单胞菌等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 gnb) 分离率少于5%;住院病人口咽部菌群常发生改变,最突出的是gnb定植比例明显增加[ 6,7]; 口咽部gnb定植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且随着住院时间延长其变化更趋显著[8,9];国内文献报道老年卧床者口咽部菌株以gnb为最多[7,10]。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往往病情较重,机体防御功能常受到损害,极易出现口咽部细菌定植,尤其是gnb定植的概率明显增加。另外研究发现胃液碱化以及其他各种原因(如: 胃肠动力学改变、腹压增加、留置鼻胃管等)造成胃内细菌的逆向定植也是机械通气患者口咽部定植菌的主要来源[ 11,12]。

1.3??机械通气患者口腔分泌物(含定植菌)有误吸的危险

对于危重患者,误吸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惟一不同的是误吸量或程度的差异,低容量高压气囊和高容量低压气囊分别有80%和15%的患者发生误吸[13];机械通气患者即使保持适当的气囊内压,误吸同样发生[12];但如未及时定时监测气管导管气囊压力造成压力不足,未正确运用最小封闭压力以及不恰当气囊放气等原因,更易造成口咽部分泌物误吸;因此,定植在机械通气患者口咽部的细菌常通过误吸进入肺内,如肺部防御机制较弱,不能清除病原菌,则细菌在肺内定植而引起感染[12,14,15]。

2.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易产生的并发症

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往往病情危重,并发症多,治疗及护理难度大。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为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68%[16]病死率高达25%[17],是导致患者住院日延长、治疗费用增加及院内感染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虽然vap的诊断技术及抗生素的应用有所进展,但其相关死亡率并没有明显下降。vap的发病机制以内源性感染为主,其主要致病菌为自身菌群,通常认为口咽部定植菌误吸是机械通气并发医院内肺炎的重要机制和途径[18]。故保持良好口腔卫生状况是预防vap发生的重

要措施之一。

3.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

3.1操作前准备

3.1.1患者准备

(1) 评估神志及合作程度。清醒病人做好解释工作,确保病人配合;烦躁患者予以镇静处理;昏迷患者应备开口器。(2)体位一般取半卧位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

3.1.2操作者及环境准备

(1)检查患者的口腔气管以及气管插管的有无异常情况。(2)清除气管和口腔内的痰液。(3)无菌要求严格,操作者要彻底洗净双手,戴无菌手套及口罩,保持环境清洁及舒适。

3.1.3 口腔护理液的准备

在清洗前应检测患者口腔ph值,根据ph值选择不同的护理液。(1)0.9%氯化钠溶液为临床常用的口腔护理液,只能起到清洁口腔,稀释和机械冲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无杀菌作用。(2)过氧化氢也是临床常用的口腔护理液,有防腐、防臭作用。(3) 甲硝唑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副作用少、用药方便等优点,特别对口腔内的厌氧菌有明显的抗菌作用,经口气管插管病人的口腔用生理盐水冲洗后再用0. 05%甲硝唑液擦洗口腔,口臭发生率为4%,口腔感染率仅为2%[19]。

(4)洗必泰对口腔细菌有杀灭作用,可有效去除牙菌斑的作用。(5)口泰:口泰的主要成分是洗必泰、甲硝唑等。洗必泰带有阳性电荷,并逐渐释出产生抑菌作用;甲硝唑作用于厌氧菌的dna代谢过程,促使细菌死亡。且口泰口感好,病人易于接受,但口泰液不能抑制大肠杆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生长[20]。(6)碘伏对细菌、芽孢、病毒、原虫都有很强的杀菌效果,且不受ph值的影响。

3.2 操作方法

3.2.1 严防液体下漏至气管

赖玉莲[21]等报道认为,进行口腔护理时,应用气囊测压器检查气管导管气囊充气是否足够,充气不够者用测压器注入空气至25cmh2o,使气管导管与气管壁的腔隙处于密闭状态,以免液体下漏至气管。

3.2.2 防止气管导管移位

进行口腔护理时,导管脱出可导致急性缺氧。付燕[22]等报道,在做该项操作时,一定要保证患者能够密切配合,以防脱管和移位。操作前后应严格检查气管导管于门齿处的刻度,并做好记录,以防气管导管移位。

3.2.3 口腔清洗的方法

3.2.3.1 擦洗法

传统的0.9%氯化钠溶液棉球擦洗法虽然能有效擦去牙菌斑与污垢,但不够彻底,口腔内置留气管导管、牙垫,很难对牙内面、牙缝、舌下面、舌根部、咽喉部等死角部位的污垢进行有效清除。谢红英等[23]采用喉镜协助法在麻醉喉镜明视下用擦洗法进行口腔护理,可有效清除死角区域污垢,减少细菌繁殖,从而提高口腔护理质量。

3.2.3.2 冲洗法

可选用0.9%氯化钠溶液、碳酸氢钠、过氧化氢溶液等对口腔反复冲洗吸引,直到吸出液澄清为止。口腔冲洗时冲洗液与口腔充分接触,可增加口腔的湿润度以及牙面上的牙垢,但可能造成含有大量细菌的冲洗液进入气管导管气囊上部的间隙,容易导致吸入性肺炎。

3.2.3.3 擦洗+冲洗法

单纯的口腔擦洗法或口腔冲洗法,均不能对口腔进行彻底清洁,而擦拭能有效去除牙菌斑,再利用0.9%氯化钠溶液等冲洗,可有效减低患者口腔内细菌的聚集,提高口腔护理质量。

3.2.3.4 喉镜协助法

吴卸仙[24]采用麻醉喉镜明视下对口腔擦拭,护士能始终在明亮清楚的状态下彻底清洁口腔各个部位,包括咽喉深部,并能针对牙间隙、牙龈缘和臼齿内侧面用力擦拭,达到彻底清除牙菌斑的目的。麻醉喉镜既能替代开口器,又有压舌板的功能,使口腔护理更彻底、更有效。谢红英等[23]也采用两组对比的方法,结果显示,麻醉喉镜下进行口腔护理,能有效提高经口气管插管病人的口腔护理质量,减少口臭和口腔感染的发生。

3.2.4 口腔护理的频次

不同研究建议口腔护理的频次有2小时1次、4小时1次、8小时1次、12小时1次,各研究的口腔护理措施的实施标准不一,研究对象和样本量均有差异,

并未有统一的推荐标准。蒋玉梅等[25]研究发现,如果每天为患者做2次口腔护理,其口腔的菌落计数上午只有下午的5%左右,甚至更低,故支持8小时1次的观点。jones[26]等调查显示,60%的icu护土为气管插管患者进行口腔湿润1小时2次~4次,可以减轻其黏膜干燥,但口腔湿润只是口腔护理的一部分,建议口腔护理的次数每天为≧3次。国外研究对icu护士进行调查,大部分医院icu护士实施每日1次或2次的口腔护理。综合文献建议,推荐口腔清洁湿润2小时~4小时1次。

3.3 经口气管插管病人的口腔护理评价指标

准确地说,目前尚无行之有效的可评估经口气管插管病人口腔卫生状况的评价指标,现在临床只是借助非气管插管病人的口腔护理评价指标,以帮助护士了解插管病人的口腔卫生状况,从而确定哪些病人需要重点加强口腔护理,为评价口腔护理效果提供可行、有效的方 法。临床常采用fitch等[1]或munro[27]等的评价指标来评估病人的口腔卫生状况。fitch等的评分与护理干预效果呈正相关,包括牙菌斑、炎症、唾液量、出血、念珠菌病、脓性分泌物、牙垢、牙色素及龋齿。munro等的评价稍复杂,除需肉眼评价牙菌斑、炎症、出血、念珠菌 病、化脓、牙垢、牙色素、龋齿、唾液腺分泌状况外,还需进行口腔分泌物培养、唾液腺分泌量测定及免疫成分分析(iga和乳铁蛋白)。

3.4 注意事项

3.4.1 预防交叉感染

严格消毒隔离,预防交叉感染,仔细检查导管气囊内的压力,防止分泌物、冲洗液误吸入呼吸道,并注意固定导管,防止导管移位。

3.4.2 防止呛咳

进行操作时勿接近腭垂的部位,以免引起患者恶、呛咳的发生。当呛咳或恶心时,胸腔内压力增加,气囊与管壁间隙增大,分泌物下坠增加,有可能增加vap的发生率。

3.4.3 防止损伤

操作时要细心、耐心、有责任心,动作轻柔迅速,尽量减轻患者痛苦。操作完成后,抽去气囊增加的气体,以防压力过高导致黏膜糜烂、坏死;并妥善固定气管插管和牙垫,听诊双肺呼吸音,确认气管插管无移位。篇四: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诊断、报告、处理流程

附件1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诊断、报告、处理流程 篇五:民主主义与教育的读书报告

一、 杜威生平

(一) 杜威生活时代的社会背景

杜威生活时代的社会背景概括来说主要包括三方面:美国社会的整体转型;传统教育弊端的暴露;进步教育运动的兴起。

南北战争之后,美国开始走上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道路,社会处于整体转型之中。伴随工业化、城市化的到来,社会上出现了很多前所未有的问题,于是轰轰烈烈的进步主义改革席卷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教育改革不可避免地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1861—1865年的美国南北战争,不仅实现了国家的统一,扩大了国内商品市场,而且在法律上废除了奴隶制,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统一为国家的进一步发展赢得了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加之美洲大陆丰富的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政府的政治经济支持、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所有这些为此后进行的全国范围内的工业革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扫清了资本主义前进道路上的障碍。这个时期,反映资产阶级利己主义的世界观逐渐盛行。资产阶级的哲学家们便更多地强调尘世生活,强调直接的、现实的利益,并开始为使资产阶级获得成功的手段和方法作论证。就当时来说,实用主义适应了这种新变化,是最符合资产阶级需要的哲学。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迫切要求教育能培养出灵活适应急剧变化的现代生活的创造型人才。而在教育领域里,学校的制度、课程、教学方法还是沿袭欧洲旧传统,形式主义占统治地位,束缚了对人的创造性的培养。传统教育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时代呼唤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式的诞生,教育改革势在必行。20世纪初期的进步教育运动以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为杜威教育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实践经验,同时对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构建起着重要作用。为美国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指明了新的方向,开辟了新的道路,在美国教育史上具有突出重要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对推动美国现代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 杜威的家庭背景与成长经历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

杜威于1859年10月20日生于美国佛蒙特州风景秀丽的农业小镇柏灵顿镇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一名杂货商人,酷爱读书。杜威少年时代受宗教影响比较大,由于母亲是一位虔诚的公理会教徒,杜威幼年便受母亲影响,11岁加入了公理会教会,成为一名基督徒,宗教熏陶除带来道德感情上的影响外,宗教的教义宣传也使他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公理会是基督教新教之一派。它的宗教教义式比较自由,每个教堂独立自主,没有教区会议,有联合会组织。公理会在基督教盛行的国家都有它的踪迹,在美国北部势力比较大。)童年的杜威是一个羞涩的孩子,与他善于交际的兄长戴维斯一起生活。虽然兄弟俩都不喜欢学校,但他们都酷爱读书和思考。杜威幼年平凡无奇。他在当地小学和中学修业。由于学校陈腐,他的学业平平常常,但他阅读了大量的课外读物。他们通过派送报纸来赚钱买书。在佛蒙特州大学图书馆他节约了大量的书籍。在读书之余,兄弟二人经常到香普兰湖和格林山去探险,勇于探索的精神使他们充满活力。他们通过、常都在那里露营和垂钓。每年暑期都在外祖父的农场度过。杜威思想中特有的对自然的强烈敬畏感想必也源自他们早年的这些经历。

1875年,杜威进入佛蒙特州立大学接受大学教育。该校讲授基础文科科目,也讲些新知

识,如达尔文的进化论、孔德的社会学说、英国的经验主义理论以及德国理性主义哲学之类。像在中小学时代一样,他从课外活动和广泛阅读中得到了一些可贵的启发,并且开始对哲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杜威在这里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和思想倾向。

在密执安大学期间(1884年-1894年),在密执安校长安吉尔的号召鼓舞下,杜威去探索普通学校学生求学的方法,不断了解中小学的实际,在经常接触实际中他明确认识到中小学课程内容贫乏,当时流行的赫尔巴特五段教学法机械呆板,与他童年学习时的枯燥情况类似,顿然产生了教改的要求,他在该校教授心理学和哲学,在讲课时竭力与中小学教改结合阐述,有简单的课程理论讲授者,变为教育革新的酝酿者。杜威建立了第一个教育哲学讲座,提出了工具主义(实用主义)哲学理论,创立了机能心理学派,为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构建奠定了理论基础。-----(教育改革)酝酿阶段。

1894年杜威任芝加哥大学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系主任,开始了他教育改革的尝试阶段。杜威一生的教育活动主要从1896年创立芝加哥初等实验学校(杜威学校)开始的,该校以他的哲学和心理学为根据,着手教育创新,他把以粉笔和口讲为形式的课堂改变为儿童由活动而求知的课堂,把儿童静坐听讲的课堂改变成儿童为活动而随时移位的课堂。在八年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杜威将实用主义哲学、机能心理学与教育学相结合,开创了新的研究领域,为其实用主义思想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实践基础。由于在实验学校的资金和管理等问题上,与芝加哥大学校长存在严重分歧,杜威与1904年愤然辞职。

延续和发展。-----完善、成熟阶段。

1952年杜威患肺炎症在纽约去世。他一生专著36种,论文815篇,在世界几十个国家中,这些专著有近百种译本流传。杜威的贡献就在于他对实用主义哲学进行了总结并使之大众化,把实用主义哲学积极地运用到教育上,将教育改革作为延续和发展民主主义社会的途径。以民主主义教育思想改造了美国旧教育,建立了美国新教育。他的思想深刻影响了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并对当时的好多国家的教育改革产生影响。

二、 《民主主义与教育》的主要内容:

《民主主义与教育》共二十六章,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为一至六章,主要讲述教育性质。杜威在这一部分中介绍了教育的产生并通过对前人教育理论以及现实学校教育的批判提出了自己对教育和学校的看法。在这一部分中我们要注意以下两点:

1、杜威批判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如“预备说”、“展开说”、“ 形式训练说”,指出保守的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是经验持续不断的改造”。

2、教育在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传统的学校教育与实际生活已经越来越分裂,基于这种情况杜威提出了“学校即社会”这一重要论点。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为七至十七章,主要讲述教育过程。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杜威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出了自己对民主主义、教育目的、课程、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看法,其中要着重注意以下七点:

1、杜威对民主主义的认识。民主主义社会是突破阶级限制、种族限制、国界限制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大家自由而平等地交往,共同促进社会的进步。同样,民主主义的教育也是打破阶级、种族和国家的屏障,大家相互沟通、相互影响,共同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2、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教育无目的并不是说任由教育盲目发展,而是反对外在的、终极的、静止的目的。他认为“教育始终有一个当前的目的”,这种目的“必须根据受教育者的特定个人的固有活动和需要”,必须“能转化为与受教育者的活动进行合作的方法”并且是具有综合性的。

3、对于课程,杜威认为传统的课程超出儿童的经验范围与能力,不能吸引儿童的兴趣,他提出活动课程论,认为应从儿童的实际生活出发创建以经验为载体的课程,把园艺、烹饪、缝纫、印刷、纺织等各种活动作为课程引进学校。

4、在教材和教学方法上,杜威强调了教材和方法的统一性,反对将教材和教学方法割裂的观点。他认为教材应该从老师的角度和学生的角度来分别理解,不能混为一谈。同时,教材应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社会性。相应的,教学方法应依据教材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式,要在一般方法的指导下形成个人的方法。

5、对于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杜威强调要从儿童的兴趣和认知能力出发,发挥儿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并不代表他否定教师的作用,相反他强化了教师的作用。他认为教师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领导者,是教学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和参与者,是学生心智的研究者,是师生互动的交往者。在教学过程中从儿童的兴趣和能力出发,为儿童设置真实的情景、引导儿童产生问题、指导儿童根据资料作为解决问题的假设、组织活动让儿童在活动中去验证

并得出结论。

6、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杜威认为教学的方法也适用于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应在一般方法的指导下结合自身特点来运用。同时,在学习中应该持有直接性、虚心、专心和责任心的态度。

7、杜威强调地理和历史课程的重要性。指出应该把在活动中获得的个人直接经验与整个历史长河和广阔的自然空间相连接,纵横延伸,扩充活动的意义。

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为十八至二十三章,主要讲述教育价值。杜威强调教育价值的整体性,批判现实教育中存在的多种二元论。关于教育价值,杜威反对在各个科目中排除价值的等级和次序,他认为教育的唯一最终价值正是生活的过程本身,各种科目和活动是这一整体的组成部分。在这个基础上,杜威反对将劳动与闲暇、知识科目与实用科目、自然科目与社会科目、个人与世界、教育与职业彼此割裂与对立。

第四部分

第四部分为二十四到二十六章,主要讲述教育哲学。杜威从哲学的角度批判了认识论和道德论中的二元对立,提出在教育中应将知识的获得与实际环境中的活动相联系、将道德的培养与儿童的活动相联系,让儿童通过直接经验去体味真善美和假恶丑,然后能真正理解各种美好的道德并付诸实际行动。

三、《民主主义与教育》的主要教育思想

(一)教育目的观

在本书第八章和第九章中,杜威在批判传统教育目的的基础上提出并阐述了他的教育目的观。

1、对传统教育目的的批判

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杜威曾批判当时流行的各种教育目的论,如生活预备说、官能训练说、发展天性说、社会效能说。

(1)对生活预备说的批判

预备说的代表人物是斯宾塞。该学说把教育看作为将来的生活做准备。他们往往消极理解儿童的未成熟状态,认为这仅仅是缺乏,该学说把生长看作填补未成熟的人和成熟的人之间的空缺的东西,而教育也只是一种预备成人生活的种种职责和权利的过程。杜威认为,这种把教育看作预备的观念是对生长持了消极态度,会产生不良后果。第一,这种观点丧失动力,它抛弃了儿童已有的潜能和力量,而在模糊的机会中寻找动力;第二,人们的注意力和精力全用于在模糊的机会中找寻动力这种情况助长了犹豫不决和拖延;第三,这种观点用传统一般的期望和要求替代了受教育者个人的特殊的能力的标准,以模糊不定的观念——预期青年在遥远的未来的成就替代了以个人的优点和缺点为基础的严格的和明确的判断,这是它最失败的地方;最后一个不良后果是这种预备的原则使人不得不极大地求助于利用外来的快乐和痛苦的动机去实现那个遥远的“预期的未来”。杜威认为,“把教育看作为将来做准备,错误不在强调为未来的需要做预备,而在于把预备将来作为现在努力的主要动力。”

(2)对官能训练说的批判

以洛克为代表的把教育理解为训练官能的学说认为我们的心智已经有一定数量现成的能力,只是未加训练,它坚持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不断地和分阶段地反复练习形成个人注意、观察、记忆、抽象和概括的能力。杜威对此进行了抨击,他指出,我们并没有这种假定存在的而且彼此分割的心力,我们所与生俱来的只是原始的本能冲动或倾向,同时该学说所强调的心智的专门教育过分强调训练狭隘和特殊的技能,牺牲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适应性,限制了学生的多方面成长和发展。

(3)对发展天性说的批判

杜威批判了卢梭提出的教育目的——发展天性。杜威认为对于这个理论的真理和谬误的论述,没有一个人胜过卢梭。卢梭的主张对改变儿童的利益的态度有很大的影响,但是自然或天赋的能力仅提供一切教育中的起发动作用和限制作用的力量而不提供教育目的,我们应做的是提供一种环境使儿童的天赋能力得到更好的利用。

(4)对社会效能说的批判

杜威批判了把实现社会效能作为教育目的的教育家,或则使受教育者胜任职业的要求,或则使受教育者成为公民或士兵的教育家。杜威肯定这种效能有可取的一面;无奈一般人在理解上常常失之偏狭而不能照顾全面,以致志在就业者缺乏文化修养,志在善良公民者缺乏广大眼界,每每以本国利益当先而不恤邻邦,这些缺点只有到民主社会才得合理解决。另外,有的人把精神修养当作教育目的,杜威说这是特殊阶级脱离生产而崇尚心灵享乐的产物,这种目的同样是偏颇的。

2、杜威的教育目的观

在“教育的目的”这一章节的开篇,杜威即指出:“我们探索教育目的时,并不要到教育过程以外去寻找一个目的,使教育服从这个目的。”(p113)在后面的论述中,他又提到:“教育本身并无目的。只是人,即家长和教师等才有目的;教育这个抽象概念并无目的。”(p118)“如果要在教育之外另立一个任何目的,例如给它一个目标和标准,便会剥夺教育过程中的许多意义,并导致我们在处理儿童问题时依赖虚构的和外在的刺激”(《我的教育信条》),这种从外面强加的目的是固定的、呆板的,不能启发一个更自由、更平衡的活动,以致会使教师和学生的工作都变成机械的和奴隶性的。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积极的发展过程,教育目的就是寓于教育过程之中,教育活动之中的,而“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他还有“教育的目的就是继续不断生长的能力”等教育目的观论述。

由于杜威这种关于教育目的观的独特表述而被很多人误读为“教育无目的论”。实际上,杜威的这些论述是对旧教育中脱离儿童的由成人决定教育目的的传统教育思想进行的纠正,而非根本放弃教育目的。在杜威的心目中,教育是有目的的,这与他的民主主义社会理想是一致的,他曾说:“教育的目的——民主国家尤其如此——是要养成配做社会的良好分子的公民;祥言之,就是使社会各分子能够承受社会的过去或现在的各种经验,不但被动的吸收,还须每个人同时做一个发射的中心,使他所承受的及发射的都贡献到别的公民的心里去,也来加入社会的活动。”他还在“教育目的”这一章里提出了良好教育目的应具备的三个特征(p119)鉴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杜威的教育不仅有目的,而且目的是十分明确的。教育是促进儿童的生长,为民主主义社会培养所需要的公民,并使他们过上富有成效和本身有意义的生活。杜威力图通过个人的发展来促进社会的进步,从而使两者结合起来。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459003/

推荐访问:傲慢与偏见读书报告 论十大关系读书报告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