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厘岛历史介绍】巴厘岛的介绍

来源:酒店工作总结 时间:2019-04-14 20:31:10 阅读:

【www.bbjkw.net--酒店工作总结】

巴厘岛(Bali),行政上称为巴厘省,是印度尼西亚33个一级行政区之一,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面积约5623平方千米,人口约247 万。下面是五度学习网www.wudu001.com分享的巴厘岛介绍。供大家参考!

 巴厘岛的介绍

  巴厘岛(Bali),行政上称为巴厘省,是印度尼西亚33个一级行政区之一,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面积约5623平方千米,人口约247 万。地势东高西低,山脉横贯,有10余座火山锥,东部的阿贡火山海拔3140米,是全岛最高峰。日照充足,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约1500毫米,干季约6 个月。巴厘岛距该国首都雅加达1000多公里,与爪哇岛之间仅有3.2公里宽海峡相隔,巴厘省省会设于岛上南部的丹帕沙。巴厘岛是印度尼西亚唯一信奉印度教的地区。80%的人信奉印度教。通行印尼语和英语,普通话在景点及购物点一般也通行。

  巴厘岛(Bali)是印度尼西亚岛屿,位于小巽他群岛西端,大致呈菱形,主轴为东西走向。面积约5623平方千米,人口约247 万。地势东高西低,山脉横贯,有10余座火山锥,东部的阿贡火山海拔3140米,是全岛最高峰。日照充足,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约1500毫米,干季约6 个月。经济发达,人口密度仅次于爪哇,居全国第二位。居民主要是巴厘人,信奉印度教,以庙宇建筑、雕刻、绘画、音乐、纺织、歌舞和风景闻名于世。为世界旅游胜地之一。土地垦殖率65%以上,出产稻米、玉米、木薯、椰子、咖啡、烟叶、花生、甘蓝、洋葱、水果与棕油等。牛、咖啡与椰干为主要出口产品。巴厘岛东侧的龙目海峡是亚澳两大陆一部分典型动物的分界线,在生物学上有特殊意义。

  

印度尼西亚巴厘岛

 

  印度尼西亚巴厘岛(4)  巴厘岛还是印度尼西亚著名的旅游区,是爪哇以东小巽他群岛中的一个岛屿,面积约5560多平方公里,人口约280万。巴厘西距首都雅加达约1千多公里,与首都雅加达所在的爪哇岛隔海相望,相距仅1.6公里。 该岛由于地处热带,且受海洋的影响,气候温和多雨,土壤十分肥沃,四季绿水青山,万花烂漫,林木参天。巴厘人生性爱花,处处用花来装饰,因此,该岛有“花之岛”之称,并享有“南海乐园”、“神仙岛”的美誉。岛上大部分为山地,全岛山脉纵横,地势东高西低,有四、五座锥形完整的火山峰,其中阿贡火山(巴厘峰)海拔3142米,是岛上的最高点,附近有曾于963年喷发过的巴都尔活火山。岛上沙努尔、努沙·杜尔和库达等处的海滩,是该岛景色最美的海滨浴场,这里沙细滩阔、海水湛蓝清澈。每年来此游览的各国游客络绎不绝。

  巴厘岛因历史上受印度文化宗教的影响,居民大都信奉印度教,是印尼唯一信仰印度教的地方。但这里的印度教同印度本土上的印度教不大相同,是印度教的教义和巴厘岛风俗习惯的结合,称为巴厘印度教。居民主要供奉三大天神(梵天、毗湿奴、湿婆神)和佛教的释迦牟尼,还祭拜太阳神、水神、火神、风神等。教徒家里都设有家庙,家族组成的社区有神庙,村有村庙,全岛有庙宇125000多座,因此,该岛又有“千寺之岛”之美称。神庙中最为著名的当属拥有千年历史的百沙基陵庙,陵庙建在称为“世界的肚脐”的阿贡火山山坡上,以专祀这座间歇喷发的火山之神。陵庙的层级石雕建筑,与柬埔寨吴哥窟相同。[1]

  巴厘人是由多种南岛移民,于约公元前2500年的史前时代混血所组成。一般相信,大约在公元前300年时的青铜器时代,巴厘岛已有非常进步的文化;现在仍在使用的农田灌溉组织(Subak),和灌溉系统就是沿袭自当时。

  虽然考古发现大约公元一世纪的印度教遗物,但在十一世纪以前,佛教的影响多于印度教。公元670年,中国唐朝义净和尚也曾提到,在他往印度取经的路程中,曾到过一个佛教国家“巴厘”。

  大约公元十世纪时,印度文明影响全东南亚,经过爪哇岛传入巴厘岛,提供后来巴厘文学、艺术、社会组织,和政治的雏形。十三世纪时,信奉印度教的爪哇人开始统治巴厘;公元1515年伊斯兰教(回教)入侵爪哇,促使了大批印度教的僧侣、贵族、军人、工匠,和艺术家逃亡巴厘,造成十六世纪巴厘的黄金时代。

  也就在这个时候,来自欧洲的白人开始拜访巴厘。在荷兰探险家们的形容中,巴厘异教徒的神秘色彩、富足的社会文化和温暖的气候,令荷兰人既好奇又心动,幻想着只要将荷兰的文明和商业带进巴厘,就可引导巴厘人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巴厘岛图册

 

  巴厘岛图册(3)  公元1908年,荷兰的国旗终于插遍了全印度尼西亚和巴厘岛,巴厘的贵族们在几次为尊严而自杀的普普坦仪式中,结束了贵族统治的时代。荷兰人统治了巴厘34年,接着在二次大战时日本人又占据了三年;直到公元1949年,在联合国的干涉下,荷兰才退出印度尼西亚,岛民温和的巴厘,自然成为独立后印度尼西亚的一省。

  在爪哇岛佛教王国夏连特拉王朝时代,佛教及印度教开始传入巴厘岛。爱尔·卡首次将巴厘岛与爪哇岛统一,其后经过新柯沙里王朝,1343年爪哇岛印度教王国麻诺巴歇再次统一两地,印度教开始大规模进入巴厘岛,并和原来的佛教进行融合。1515年伊斯兰王国淡目兴起并取代麻诺巴歇,于是很多印度教精英逃往巴厘岛,由此开始印度教文明的繁荣。1550年巴图仍贡建立了第一个巴厘岛王国。

  1588年西方人第一次来到岛上,据说3个荷兰航海家船只失事后到达岛上,后来能够搭船回国时却只有1人愿意回去,由此也可见巴厘岛的魅力。其后进入荷兰殖民时期。在很长一个时期,殖民者只专注于爪哇岛和苏门达腊的资源掠夺(香料,木材等)和海上贸易,并未将巴厘岛纳入进来。一直到20世纪初,荷兰人决定征服该岛,巴厘岛土著在抗争无效之后,选择大规模集体自杀,1906年登巴萨王室贵族几乎全部自杀于荷兰军队面前(现在登巴萨市政广场的纪念碑即是纪念此事件)。自杀事件经新闻传到欧洲后引发震动,迫使殖民者实行较人道的统治,巴厘岛的传统文化特色也由此能够保持下来。[2]

更多相关内容: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