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全文及译文txt]道德经全文及译文txt下载

来源:信息简报 时间:2018-08-05 10:00:03 阅读:

【www.bbjkw.net--信息简报】

篇一:[道德经全文及译文txt下载]道德经全文原版及译文

  生而为人,我们一定要有最基本的道德。以下是道德经的全文及译文,一起看看吧。
  道德经全文原版及译文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取道于寻常可取之道,其道非恒久之道;取名于寻常可取之名,其名非恒久之名。取名于无名,就好比天地未判之初始;取名于有名,乃是万物化生之根本。所以,通常要无所趋求,以便观想那无以名状的微妙;时常又要有所趋求,以便观想那成名化物的极限。这两方面是同一行为体的不同显现,同样深及于行为体的幽深内殿。在这同样深及幽深的两者之间作不断深入的循环运行,就是一切行为运作的微妙法门。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于是就有了令人嫌恶的丑;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于是就有了反面的不善。所以,"有"与"无"相互突显,"难"与"易"相互促成,"长"与"短"相互显现,"高"与"下"相依而存,"音"与"声"相互陪衬,"前"与"后"相互照应——这些"名"相反而相成,迁延不居而不独立自足。因此,圣人从事于无所成名的事务,施行无须仗名立言的劝教,坦荡迎候万物的涌现与流变而不抵触畏避,生养了一切并不拘系自有,做成了什么并不执为仗恃,成就了事业并不矜居功名。就是因为他不矜居功名,所以他不会消逝。
  第三章
  不尚

篇二:[道德经全文及译文txt下载]老子的道德经全文与译文

  导语:老子的《道德经》全文,有时间各位可以一一品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老子的道德经全文与译文,供各位参考,希望对大家有用。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1]。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道可以说,但不是通常所说的道。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
  可以说他是无,因为他在天地创始之前;也可以说他是有,因为他是万物的母亲。
  所以,从虚无的角度,可以揣摩他的奥妙。从实有的角度,可以看到他的踪迹。
  实有与虚无只是说法不同,两者实际上同出一源。这种同一,就叫做玄秘。玄秘而又玄秘啊!宇宙间万般奥妙的源头。
  【老子·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
  1 天下的人都知道以美为美,这就是丑了。都知道以善为善,这就是恶了。
  2 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难和易是相互促成的,长和短互为比较,高和下互为方向,声响和 回音相呼应,前边与后边相伴随。
  3 所以,圣人从事的事业,是排除一切人为努力的事业;圣人施行的教化,是超乎一切言语 之外的教化。 他兴起万物却不自以为大,生养而不据为己有,施予而不自恃其能,成了也不自居其功。他不自居其功,其功却永恒不灭。
  【老子·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
  不崇尚贤能之辈,方能使世人停止争斗。不看重珍奇财宝,方能使世人不去偷窃。不诱发邪情私欲,方能使世人平静安稳。
  所以,圣人掌管万民,是使他们心里谦卑,腹里饱足,血气淡化,筋骨强壮。人们常常处于不求知、无所欲的状态,那么,即使有卖弄智慧的人,也不能胡作非为了。遵从无为之道,则没有不太平之理。
  【老子·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1]。
  【译文】:
  道,空虚无形,其大能却无穷无尽,渊远深奥啊,像是万物的祖宗。放弃自以为是的锐气,摆脱纷纭万象的迷惑,和于你生命的光中,认同你尘土的本相,你 便能在幽幽之中,看到他那似有似无的存在。我不知道有谁产生他,他先于一切有形之帝。
  【老子·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译文】:
  天地不理会世上所谓的仁义,在其看来,万物是祭神用的稻草狗。圣人也不理会世 上所谓的仁义,在他眼里,百姓是祭神用的稻草狗。
  天地之间,不正像一个冶炼的风箱吗?虚静而不穷尽,越动而风越多。
  话多有失,辞不达意,还是适可而止为妙。
  【老子·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译文】:
  幽悠无形之神,永生不死,是宇宙最深远的母体。这个母体的门户,便是天地的根源。冥冥之中,似非而是,延绵不绝,用之不尽。
  【老子·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译文】: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因为它不自贪自益其生,所以能长生。
  同理,圣人把自己置于最后,他反而在前;把自身置之度外,他反而长存。这不正是由于他无私,反而成全了他的私吗?
  【老子·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
  最高的善像水一样。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处身于众人所厌恶的地方,所以跟道很相近。
  居身,安于卑下;存心,宁静深沉;交往,有诚有爱;言语,信实可靠;为政,天下归 顺;做事,大有能力;行动,合乎时宜。唯有不争不竞,方能无过无失。
  【老子·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译文】:
  抓在手里冒尖儿流,自满自溢,不如罢了吧。
  千锤百炼的锋芒,也长不了的。
  金玉满堂,你能守多久呢?
  富贵而骄,是自取灾祸啊!
  大功成了,名份有了,自己便隐去,这正是上天之道。
  【老子·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鉴,能如疵乎?
  爱国治民,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之蓄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译文】:
  谁能使灵魂与真道合一,毫无离隙呢?
  谁能使血气变得柔顺,像婴儿一样呢?
  谁能洗净内心的杂念,透亮如明镜呢?
  爱民掌权,谁能舍己顺道、无为而治呢?
  运用心智,谁能因应天意、如雌随雄呢?
  明白通达,谁能超越人智、摆脱知识呢?
  那创造并养育这个世界的,他创造养育并不强行占有,他无所不为却不自恃其能,他是万 物之主而不任意宰制。这真是深不可测的恩德啊!
  【老子·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译文】:
  三十根辐条集中在车轴穿过的圆木上,圆木有空的地方,才对车有用处(可行走)。
  揉合黏土制成器皿,上面有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用处(能容纳)。
  为房屋安窗户,窗户有空的地方,才对房屋有用处(取光亮)。
  有形者对人们有利益,是由于无形者的功用啊。
  【老子·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译文】: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睛昏花,变幻的音响使人耳朵发聋,丰腴的美食使人口味败 坏,驰骋打猎令人心意狂荡,珍奇财宝令人行为不轨。
  所以圣人掌管万民,是给他们内在的充实,不是给他们外在的愉悦。据此而取舍。
  【老子·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译文】:
  得宠和受辱都会内心不安,最大的祸患是看重肉身性命。
  为什么说得宠和受辱都会内心不安呢?宠是来自上面的,得到时吃惊,失去时也吃惊,所 以说得宠和受辱都会内心不安。
  为什么说最大的祸患是看重肉身性命呢?我有大祸患之忧虑,是因为我有肉身性命要保全;及至我把肉身性命置之度外,我还有什么祸患可忧虑呢?
  所以,舍弃肉身性命去为天下的人,堪为普天下的寄托;舍弃肉身性命去爱天下的人,堪得普天下的信靠。
  【老子·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1],故混而为一。其上不

篇三:[道德经全文及译文txt下载]权威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以下小编为你收集了权威道德经全文及译文,希望给你带来一些借鉴的作用。
  第一章
  道可道(可以语言交流的道),
  非常道(非真正意义上的道);
  名可名(可以明确定义的名),
  非常名(非真正意义上的名)。
  无名天地之始(天地在开始时并无名称),
  有名万物之母(名只是为了万物的归属)。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因此常用无意识以发现其奥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常用有意识以归属其范围)。
  两者同出异名(两种思维模式同出自一个地方但概念却不相同),
  同谓玄之又玄(这就是玄之又玄的玄关窍)。
  众妙之门(它是打开一切奥妙的不二法门)。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天下皆知美之所以为美),
  斯恶已(是因为丑恶的心灵在作崇);
  皆知善之为善(皆知善之所以为善),
  斯不善已(是因为不善的意念在作怪)。
  故有无相生(因此而产生了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长短相形)、
  高下相倾(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音声相和)、
  前后相随(前后相随等各种患得患失的主观意识)。
  是以圣人(但是圣人),
  处无为之事(处于无区别心之无为境界),
  行不言之教(教化众生于不言之中),
  万物作焉而不辞(顺应万物的发展规律而不横加干涉)。
  生而不有(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
  为而不恃(竭尽全力而不自恃已能),
  功成而弗居(功成业就而不居功自傲)。
  夫为弗居(正因为他不居功自傲),
  是以不去(所以他不会失去什么)。
  第三章
  不尚贤(不刻意招贤),
  使民不争(使民众不去争名);
  不贵难得之货(不稀罕难得之货),
  使民不为盗(使民众不为盗)。
  不见可欲(不见引发欲望的根源),
  使心不乱(就不会产生动乱的动机)。
  是以圣人之治(所以圣人的治理方法是):
  虚其心、实其腹(普及虚心、养身的道理),
  弱其智、强其骨(宣传弱智、强骨的好处),【注:弱者道之用】
  常使民无知无欲(常使人民深刻感悟无知无欲的益处),
  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使那些自作聪明的人无用武之地)。
  为无为(以无为的境界处理政务),
  则无不治(国家就没有治理不好的理由)。
  第四章
  道冲(道似一个器皿),
  似万物之宗(好像万物的根源),
  渊兮(它浩瀚无边啊),
  而用之或不盈(永远取之不尽)。
  挫其锐(压制锋芒),
  解其纷(解脱纷扰);
  和其光(和顺光辉),
  同其尘(混同尘垢)。
  湛兮(高深莫测啊),
  似若存(好像无处不在)。
  吾不知谁之子(我虽然不知它的来源),
  象帝之先(但它却先于上帝)。
  第五章
  天地不仁(天地超越仁的概念),
  以万物为刍狗(任凭万物像草狗那样自生自灭);
  圣人不仁(圣人超越仁的概念),
  以百姓为刍狗(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天地之间(天地之间的一切生命),
  其犹橐龠乎(犹如风箱一样),
  虚而不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76764/

推荐访问:道德经全文及译文txt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