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华佗的故事]华佗的故事

来源:常用文书 时间:2018-07-28 10:00:08 阅读:

【www.bbjkw.net--常用文书】

(1) [华佗的故事]华佗的故事


  刮骨疗伤
  千百年来,人们传说的华佗给关公"刮骨疗毒"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
  三国初期的时候,有一次,关羽到樊城去攻打曹操,右臂被毒箭射中。后来,伤口渐渐肿大,十分疼痛,不能动弹。经有名医生多方诊治,始终无效。一天,关羽和他的部将正在发愁。忽然,部下前来报告,说医生华佗要进见。关羽说:"请进帐来!"
  华佗进来后,关羽说:"您如果能把我的右臂治好,我是感谢不尽的。”
  华佗说;"我正是为治您的病才来的。办法倒是有,只是怕您忍受不了疼痛。"关羽听后笑了笑说:"我是一个久经沙场、出生入死的军人,千军万马尚且不怕,疼痛有什么了不起!"
  华伦说:"那就好了。您中的箭是乌头毒箭,现在毒已入骨。我准备在房梁上钉上一个铁环,把您的右臂伸进铁环中去,再把您的眼睛蒙上,然后给您动手术。"关羽说:"不用什么铁环,你就给我治吧!"
  翌日,关羽设宴犒劳华佗。饮宴完毕,关羽一边和谋士对弈,一边袒胸伸出右臂。华佗抽出消过毒的尖刀,割开关羽的胳膊,骨头已变成青色。他用刀"咔喳咔喳"地将骨头上的箭毒刮净,而后缝合复原,敷上药,包扎好。手术时,关羽疼痛难忍;手术后,关羽站起来对华伦说:"现在我的右臂不疼了,您真是妙手回春啊!"
  这是《三国演义》和湖北《襄阳府志》上有记载的,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一个虚构的故事,带有夸张成分。原本是颂扬关羽有毅力,能忍耐,同时也说明了华佗外科医术高明,博得人们的称赞和敬佩。他是我们外科医学的鼻祖。
  《三国演义》原文
  却说曹仁见关公落马,即引兵冲出城来;被关平一阵杀回,救关公归寨,拔出臂箭。原来箭头有药,毒已入骨,右臂青肿,不能运动。关平慌与众将商议曰:“父亲若损此臂,安能出敌?不如暂回荆州调理。”于是与众将入帐见关公。公问曰:“汝等来有何事?”众对曰:“某等因见君侯右臂损伤,恐临敌致怒,冲突不便。众议可暂班师回荆州调理。”公怒曰:“吾取樊城,只在目前;取了樊城,即当长驱大进,径到许都,剿灭操贼,以安汉室。岂可因小疮而误大事?汝等敢慢吾军心耶!”平等默然而退。众将见公不肯退兵,疮又不痊,只得四方访问名医。忽一日,有人从江东驾小舟而来,直至寨前。小校引见关平。平视其人:方巾阔服,臂挽青囊;自言姓名,乃沛国谯郡人,姓华,名佗,字元化。因闻关将军乃天下英雄,今中毒箭,特来医治。平曰:“莫非昔日医东吴周泰者乎?”佗曰:“然。”平大喜,即与众将同引华佗入帐见关公。时关公本是臂疼,恐慢军心,无可消遣,正与马良弈棋;闻有医者至,即召入。礼毕,赐坐。茶罢,佗请臂视之。公袒下衣袍,伸臂令佗看视。佗曰:“此乃弩箭所伤,其中有乌头之药,直透入骨;若不早治,此臂无用矣。”公曰:“用何物治之?”佗曰:“某自有治法,但恐君侯惧耳。”公笑曰:“吾视死如归,有何惧哉?”佗曰:“当于静处立一标柱,上钉大环,请君侯将臂穿于环中,以绳系之,然后以被蒙其首。吾用尖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刮去骨上箭毒,用药敷之,以线缝其口,方可无事。但恐君侯惧耳。”公笑曰:“如此,容易!何用柱环?”令设酒席相待。斋公饮数杯酒毕,一面仍与马良弈棋,伸臂令佗割之。佗取尖刀在手,令一小校捧一大盆于臂下接血。佗曰:“某便下手,君侯勿惊。”公曰:“任汝医治,吾岂比世间俗子,惧痛者耶!”佗乃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须臾,血流盈盆。佗刮尽其毒,敷上药,以线缝之。公大笑而起,谓众将曰:“此臂伸舒如故,并无痛矣。先生真神医也!”佗曰:“某为医一生,未尝见此。君侯真天神也!”后人有诗曰:“治病须分内外科,世间妙艺苦无多。神威罕及惟关将,圣手能医说华佗。”
  关公箭疮既愈,设席款谢华佗。佗曰:“君侯箭疮虽治,然须爱护。切勿怒气伤触。过百日后,平复如旧矣。”关公以金百两酬之。佗曰:“某闻君侯高义,特来医治,岂望报乎!”坚辞不受,留药一帖,以敷疮口,辞别而去。
  华佗死因
  公元208年,曹操操纵朝政,自任丞相,总揽军政大权,遂要华佗尽弃旁务,长留府中,专做他的侍医。这对以医济世作为终身抱负的华佗来说,要他隔绝百姓,专门侍奉一个权贵,自然是不愿意的。何况,曹操早年为报父仇,讨伐徐州的陶谦,坑杀徐州百姓数万人,尸体壅塞,泗水为之不流,接着又连屠取虑、夏丘诸县,所过“鸡义亦尽,墟邑无复行人”。徐州是华佗后期行医和居住之地,与百姓休戚与共,内心岂不愤慨!因而决心离开曹操,便托故暂回家乡,一去不归。据《三国志》记载,华佗回家后,曹操曾经多次写信催他回来,还曾命令郡县官员将华佗遣送回来,但是华佗均以妻病为由而不从。曹操恼羞成怒,遂以验看为名,派出专使,将华佗押解许昌,严刑拷问。面对曹操的淫威,华佗坚贞不屈,矢志不移。曹操益怒,欲杀华佗。虽有谋士一再进谏,说明华佗医术高超,世间少有,天下人命所系重,望能予以宽容,但曹操一意孤行,竟下令在狱中处决。华佗临死,仍不忘济世救民,将已写好的《青囊经》取出,交狱吏说:“此书传世,可活苍生。”狱吏畏罪,不敢受书。华佗悲愤之余,只得将医书投入火中,一焚了之。后来,曹操的头风病几次发作,诸医束手,他仍无一丝悔意,还说,“佗能愈吾疾,然不为吾根治,想以此要挟,吾不杀他,病亦难愈。”直到这年冬天,曹操的爱子曹冲患病,诸医无术救治而死,这时曹操才悔恨地说:“吾悔杀华佗,才使此儿活活病死。”
  华佗被害至今已一千七百多年了,但人民还永远怀念他。江苏徐州有华佗纪念墓;沛县有华祖庙,庙里的一副对联,抒发了作者的情,总结了华佗的一生:
  “医者刳腹,实别开岐圣门庭,谁知狱吏庸才,致使遗书归一炬;
  士贵洁身,岂屑侍奸雄左右,独憾史臣曲笔,反将厌事谤千秋。”

(2) [华佗的故事]关于华佗的成语故事


  对症下药
  东汉末年,有一个杰出的医学家叫华佗,他的医术非常高明。有两个病人,一个叫李延,一个叫倪寻,都得了头痛发热病,找过很多医生也没治好,于是来找华佗。华佗经过细心诊断,给他们各开了一个药方。给李延开的药方是发散药,给倪寻开的药方是泻药。他们俩一看,心里就嘀咕起来:都是一样的病,怎么用药完全不同呀?便问华佗这是什么道理。
  华佗说:“吃药要看具体情况,你们症状相同,可是得病的原因却不同。倪寻的病是从内部伤食引起的,李延却是从外部受寒造成的。病因不同,当然用药就不能相同了。”
  两人听了,便放心服药,病果然很快好了。由这个故事产生了成语“对症下药”。“症”指病症。现在这成语的用法广泛得多。不光形容治病,凡是针对具体情况,具体问题,采取恰当措施和方法的,都可以用这个成语来比喻。相近的成语还有“有的放矢”。“的”是靶子;“矢”是箭。意思是要有目标地射箭。“对症下药”强调的是要根据客观情况采取有效方法;“有的放矢”强调的是办事要有目的性、针对性。
  华佗拜师
  是我国历史上着名的神医,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一生中医治病人无数,据说有让人起死回生的本领。
  华佗从小便喜好医学,喜欢翻看各种医药书籍,经常向大人们提许多连他们也弄不明白的医学问题。
  东汉末年,七岁的华佗听说一位姓蔡的医师医术十分高明,于是在征得父母的同意后,决定出门去拜蔡医生为师。
  来到蔡医师家中,行过见面礼后,华佗就规规矩矩地坐在那里静听医师的吩咐。
  由于蔡医师医术高明,前来拜师的人很多,蔡医师觉得应该收那些智力高、有悟性的孩子为徒,于是在招收之前,决定先考考他们。
  他把华佗叫到面前,指着家门口的一棵桑树,提了一个问题。
  “你瞧,这棵桑树最高枝条上的叶子,人够不着,怎么才能采下桑叶来?” “用梯子呗!”小华佗脱口而出。
  “可我家没梯子。” “那我就爬上去采。” “也不能爬,你就站在地上不动,但是必须想办法将枝头上的叶子采下来。” 华佗站在那里略加沉思,突然一拍脑门,喊了一声:“有了”,便去找了根长绳子,用绳子系上一块小石头,然后来到桑树底下,使劲用力往那最高的枝条上抛。
  绳子挂住了枝头,华佗稍一用力,最上面的枝头就垂下来了,华佗一伸手就把桑叶采了下来。
  蔡医生始终站在一旁观看,这时高兴地点点头,说:“很好,很好!” 蔡医师和华佗正要转身进屋,突然身后传来小孩子们高声的吵闹声。
  两人回头一看,原来庭院那边有两只山羊在斗架,斗得难解难分,几个孩子使劲在拉,可是怎么也拉不开。
  蔡医生于是对华佗说:“你去想想办法,叫那两只山羊不要再斗了。” 华佗并没有直接走向山羊,而是又回到桑树底下,在下面转了一圈,然后拔了一把鲜嫩嫩、绿油油的野草。
  只见华佗来到山羊面前,嘴里叫着“咩——咩——咩——”,同时把手中的草送到它们的嘴前。
  这时,山羊斗累了,肚子也饿了,见了绿油油的鲜草,自然是马上停止了战斗,扭过头来吃华佗手中的鲜草。
  小华佗顺势抚摸着山羊的头,面带着胜利的微笑望着站在庭院门口的蔡医师。
  小伙伴们立即对眼前这个陌生的同龄人佩服不已,纷纷鼓掌叫好。
  站在远处的蔡医师连连点头,口中喃喃地说道:“孺子可教,孺子可教。” 小华佗凭借自己的聪明机智征服了蔡医师,使他欣然同意收自己为弟子。
  勤奋好学的华佗在蔡医师的点拨下,医术突飞猛进,最终成为一代名医。
  亲爱的宝宝,我们一起来猜谜语吧: 个儿不算大,帮着人看家,身子用铁打,辫子门上挂。
  (打一用具)【谜底:锁】 兄弟几个人,各进一道门,哪个进错了,看了笑死人。
  (打一物)【谜底:扣子】 身细头尖鼻子大,一根线儿拴住它,帮助妈妈缝衣裳,帮助姐姐来绣花。
  中华医神
  华佗(141~208),安徽省毫县人,东汉外科医生。他首创了“麻沸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麻醉技术进行手术的医生,成为我国古代医学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
  华佗7岁死了父亲,哥哥被抓去充军,一去不返,音信全无。家庭十分贫困,只有小华佗和母亲相依为命。
  华佗从小爱好读书,富有钻研精神,对医学饶有兴趣。在母亲的教育下,小华佗立志不图官位,愿为良医,以救民济世为本。
  后来,母亲得了一种奇怪的病,忽冷忽热,周身疼痛,皮肉肿胀。华佗请来很有名气的大夫治病,也不见成效。母亲病故前对华佗说:“孩子,记住你的父母都是被这种古怪的病折磨死的。我希望你早日学成医术,好让百姓少受疾病之苦!”
  母亲的去世激发了华佗发愤学医、普济众生的决心。他来到城里,要拜父亲的生前好友蔡医生为师学医。蔡医生开始不想收华佗为徒,可是一想,华佗父亲生前是自己的老朋友,朋友一死,转眼不认人,也太不讲情义了。
  所以,他想考考华佗,如果他是一块做医生的料,就收;不行,就不收。
  蔡医生主意已定。他见几位徒弟正在院子里采桑叶,而最高处枝条上的桑叶够不着,便向华佗说:“一你能设法把最高的桑叶采下来吗?”华佗说:“能。”他叫人取了根绳子,拴上块小石子,只一抛,绳子抛过枝条,树枝被压下来,桑叶就采到了。蔡医生又看见两只山羊在斗架,眼都斗红了,谁也拉个开,就说:“华佗,你能把这两只山羊拉开吗?”华佗又说:“能。”
  只见他拔来两把鲜草,放在羊的旁边,斗架的羊早就斗饿了,一见鲜草,忙着抢草吃,自然散开不斗了。
  蔡医生见华佗如此聪明,就收他为徒。后来华佗跟随师父刻苦钻研,注重实践,终于成为被人拥戴的一代名医。
  华佗根据医道,自编了一套“五禽戏”体操,教人用来锻炼身体。不少人练了很有效果。华佗一位表弟长期做“五禽戏”体操,年老时,耳聪目明,牙齿坚固,为同龄人所羡慕。
  毕佗一生刚直不阿,不求虚名。有一次,华佗替曹操治好了偏头痛病,深得曹操赏识。曹操要他留在曹府,给他优厚的报酬。华佗在曹府做了一段时间的侍医,但他身在曹府,却心在民间,总想为老百姓多解除疾病之苦。
  有一次,华佗借故妻子有病,回家探望。回家后,不愿再去曹府。曹操知道后,以欺骗的罪名把华佗杀了。曹操成了有罪之人,而华佗一直被后人传颂。

(3) [华佗的故事]华佗与麻沸散的故事原文

  导语:我国古代名医华佗曾创制麻沸散,并成功地用之于外科大手术中。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华佗与麻沸散的故事原文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华佗与麻沸散的故事原文
  华佗是我国东汉时期的名医,他最早发明了xx,当时的药名叫麻沸散。
  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你争我夺,战争连续不断,经常打仗;再加天灾人祸,军队和老百姓受伤得病的很多。这一带当时属谯郡(今亳县),归曹操管辖,打仗多在长江两岸,这里是后方,因而伤病员大都运到这里。华佗是有名的外科医生,当然都要请他去治疗。
  华佗是惜贫怜苦、有求必应的人,不管是兵是民,只要找到他,他都给医治。经他治好的病伤员,有锯腿的,有截手的,有剖腹的,有缝补的,啥样的伤病都有。可是,那时没有xx,每当进行剖腹、截肢等大的手术时,病伤员忍受不了手术的痛苦,有的晕厥了,有的痉挛了,呼爹喊娘的惨状真使人目不忍睹啊!
  华佗看了也很心疼,咋办呢?为了治他们的病,为了救他们的命,只有咬着牙、含着泪为他们精心治疗。伤病员看到华佗那种不怕脏、不怕累,认真为人治病的精神,无不感动地流下泪来。
  华佗为了减轻伤病员的痛苦,想了许多办法,做了不少试验,总是收不到预期的效果,一次一次地失败了。但华佗并不灰心,在治疗中继续摸索和试验,他定要悟出个减轻病者痛苦的办法来。
  有一次,华佗为一个患烂肠的病人剖腹开刀,由于病情严重,肠道坏死太多,前后忙了几个时辰,才把手术做好,病人得救了。手术做好后,华伦却累得筋疲力尽。为了解除疲劳,他便叫老婆打了一斤酒,炒了两个菜,自斟自饮地喝了起来。谁知,华伦因劳累过度又加上空腹多饮了几杯,一下子喝了个大醉,弄得人事不知。他老婆可吓坏了!她知道华佗是个谨慎的人,从来没有喝醉过,今天为什么突然喝醉了呢?莫非他是得了什么急症?!她当时很害怕,就用扎银针的办法进行抢救。人中穴、百会穴、足三里都扎了,可是华佗仍没有什么反应,好像失去了知觉似的。他老婆看了更是着急,随手摸摸脉搏,按按心窝,跳动的还都正常,这才放了心,知道他是真的喝醉了。
  过了两个时辰,华佗醒了过来。他老婆就把刚才他醉后给他扎针的经过讲了一遍,华佗听了甚为惊奇!为什么给我扎针我不知道呢?难道说,喝醉酒能使人麻醉失去知觉吗?
  第二天,华佗就对他老婆说:“今天我再喝醉酒试验一下,你再给我扎针,看看我有没有感觉?”试验结果,开始扎针时还是没知觉,后来肌肉打哆嗦,最后才知道有点痛了。就这样,又反复地试验多次,得出结论,酒也有麻醉人的作用。华佗后来给人动手术时,就叫病人先喝些酒来减轻痛苦。可是由于手术时间长,刀口大,流血多,光用酒来麻醉还是不能解决问题。
  有一次,华佗到乡下行医,碰到一个奇怪的病症:病者牙关紧闭,瞪着眼,口吐白沫,睡在地上不动弹。华佗上前看看神态,按按脉搏,摸摸额头体温,一切正常;又问问病者过去有过什么疾病?病者家里的人说:“他身体非常健壮,什么疾病都没有,就是今天他误吃了几朵臭麻子花(又名洋金花),才得了这种病症的。”
  华佗从病者家人的介绍中,得到了一些线索,他说道:“快找些臭麻子花拿来我看!”
  病者的家人就连忙把一棵连花带果的臭麻子花送到华佗面前,华佗接过臭麻子花闻了闻,看了看,又摘朵花放在嘴里尝了尝,顿时觉得头晕目眩,满嘴发麻:“啊,好大的毒性呀!”
  华佗摸清了病人得病的原因,就对症下药,用清凉解毒的办法把病者救了过来。华佗临走时什么也没要,就要了一捆连花带果的臭麻子花。
  华佗把臭麻子花背到家,高兴地对老婆子说:“这回我找到能麻醉人的药物了。”
  他老婆一看说:“嘿,我还以为你得了什么宝贝呢,原来是臭麻子花!有什么稀罕,这东西我娘家庄前屋后到处都是。”
  华佗说:“那好呀,你赶快到你娘家去,尽快地再多收一些臭麻子花来,让我配制xx。”
  他老婆听了把嘴一撇说:“你今个试验,明个配制,也不知你哪一天能把xx配制好!”
  华佗听了笑笑说:“‘世上无难事,就怕有心人。’只要我不死,就一定要把xx配制出来。”
  从那天起,华佗开始对臭麻子花进行试验,他先尝叶,后尝花,然后再把果根嚼。试验结果,臭麻子果的效力最好。华伦又到处走访了好多医生,收集了一些有麻醉性的药物,经过多次不同配方泡制,终于把xx试制成功了!最后他又把xx和热酒配制,麻醉效果更好。因此,华佗就给它起个名字——麻沸散。
  华佗制成麻沸散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各地,“有了麻沸散,治病如神仙”,这话可一点也不假。华佗自从制成麻沸散以后,不论是开刀,还是剖腹,他先让病人喝麻沸散,失去知觉后,再开刀动手术,这样病人就减少了痛苦。手术动好后,在刀口上敷些金疮膏,病人的伤口就愈合得快多了。真是妙手回春呀!直到现在,这一带的人们都很怀念华佗,都说他是神医。只可惜,华佗没有把他的麻沸散配方流传下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64599/

推荐访问:关于华佗的故事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