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清心寡欲]清心寡欲

来源:读书笔记 时间:2018-07-26 19:00:02 阅读:

【www.bbjkw.net--读书笔记】

清心寡欲篇(一):清心寡欲的句子


  1、在世如莲,净心素雅,不污不垢,淡看浮华。
  2、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3、不恋尘世浮华,不写红尘纷扰,不叹世道苍凉,不惹情思哀怨,闲看花开,静待花落,冷暖自知,干净如始。
  4、愿这一生,我都如一朵淡雅的莲,婉约细致,从容绽放,无证无求,轮回静守。
  5、尘世走一遭,繁华拜尽,众生苦乐,一如百年前。山寺有悬钟,一日一撞,心如止水,千年亦不变。
  6、红尘陌上,独自行走,绿萝拂过衣襟,青云打湿诺言。山和水可以两两相忘,日与月可以毫无瓜葛。那时候,只一个人的浮世清欢,一个人的细水长流。
  7、“无欲则刚”并非不允许人们有欲,而是要克制私欲。克制私欲,就能清心,淡泊守志;克制私欲就能刚锋永在,清节长存。
  8、我们虽然达不到至人,做不了神人,成不了圣人。但可以把清心寡欲,看淡一切当成是人生修为的最高境界。
  9、如果没有奢求,那么就没有失去,而有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所以一切顺其自然吧!
  10、愿天下的朋友,把什么看淡,淡一些可以,不要太过;泊,泊一点就成,不要泊的离谱。名利可以淡泊,情感则不能像一冲再冲的茶水,不留下一丝滋味,也不要浓的太过,又苦又涩。把握好寸尺之间,适时而已。
  11、我一直很喜欢的一种心态,叫做淡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稳定自己的心态,不受外在世界的影响,可以看开很多事情,少许多的烦恼,不以一时的“得”而过分的喜悦,也不会因为一时的“失”而烦恼,万物自有它自己的规律。
  12、只要你在业务上勤奋,你就会变得博学;只要你勤俭节约,你就会富裕;只要你清心寡欲,你就会健康;只要你行善积德,你就会心情畅快。只要你这么做了,至少会有取得这些成就的机会。
  13、一直崇尚的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圣人境界,甚至是“无欲则刚”的豁达心态,或者应该有着类似的意思,凡事是不要太计较得失,心情也就不会有太大起伏,但不知至今是学会了多少,参透了几许。
  14、我喜欢孤独,因为孤独也是一种享受,离开喧嚣的闹市,去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过着简朴清淡,清心寡欲的生活,别有一番风味。
  15、无论面对失败还是成功,都要保持一种恒定淡然的心态,不因一时的成功和失败而妄自菲薄,无论何时都保持一种豁达淡然的心态。
  16、学会在凡尘俗世里不计较纷纷扰扰,不介意别人不管是自私或是愚昧的攻击,因为“得到不一定能长久,失去也不一定不再有”,计较太多,在乎太多,也就苦恼得多。
  17、一杯水的重量其实是一样的,但是拿得时间越久,就会感觉越来越沉重。同样的道理,人在面对各种精神压力时如果不懂得放下,时间长了就会被压垮。修炼的人在修行中如果不能放下各种执着心和欲望,也永远无法修炼到自由自在的高深境界。
  18、有容乃大,无欲则刚。这无疑是让人有一颗包容之心。凡是有正确的目标,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我们再去追求,不要有太多的奢望,不该是你的不必强求。以减少心灵的负担和情感的包袱。
  19、人的生活越简单就越幸福,这个道理并不是人人都懂。世人在现实生活中如果随波逐流,只去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就要经常面对各种生活压力与精神压力,长期下去这样的精神负担将会使人苦不堪言。
  20、清心寡欲就会轻松自在,随遇而安就能自得其乐,放下就是解脱。做人其实不需要复杂的思想,只要具备了这项简单的智慧,其人生道路就远离了痛苦与忧伤。
  21、你可以选择追名逐利,或是清心寡欲。这些只是人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并不是你的获得或丢失。不过你的获得和丢失,都在于你的生活方式。
  22、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希望心能够正,欲望越少越好。孟子对欲望的理解,很值得现代人借鉴和推崇。老年人如能做到“清心寡欲”,就能在生活领域中的各个方面,抵制诱惑,节制自控,从而保持身心轻松,晚节清白,尽享天年。
  23、我问佛:“说我,羞我,辱我,骂我,侮我,欺我,骗我,害我,我将何以处之?”佛曰:“容他,凭他,随他,尽他,让他,由他,任他,帮他,再过几年看他。”人生难免要受些委屈和伤害,以其耿耿于怀郁郁寡欢,倒不如坦坦荡荡泰然处之。只有经受住狂风暴雨的洗礼,才能练就波澜不惊的淡定。
  24、获得与失去,她们像一对亲姐妹,若即若离,看似是对立面,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是啊,人生,又何处没有这对亲姐妹的身影?有一天,我终于明白了他们之间的关系。
  25、淡泊者心清,心清则志明;奢糜者心浊,心浊则淫乐。无淡泊无以清心寡欲,无奢华无以花天酒地,醉生梦死,故洁由淡泊污由奢。淡泊是高洁人生之源,奢华乃糜烂人生祸根。

清心寡欲篇(二):清心寡欲的佛经


  普门品、 药师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都是可以让人清心寡欲的佛经,朋友们有空可以看一下。
  现在人思维模式出现的最大问题,就是认为大脑可以解决一切。用我们聪明知识就可以。包括许多人学佛,也是搞大脑思维。如果你用思维来理解佛法,哪怕你懂了所有的佛经,然后解决不了烦恼。
  法华经说的,佛的境界,连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用千万劫的时间去思维,都无法思维透彻。为什么,佛法不是思维出来的,佛法是一种生命体验。修道人内心自性的流露。
  比如从养生一块。你懂得许多养生知识,一定就身体健康吗?有的人特别注重养生,花很多钱买各种营养品。乃至有些人吃素,都要吃五种颜色。根据我观察,对这个身体爱惜过度的人,往往都是不健康的。
  首先讲第一个问题,身体有自己的运作系统,他不被大脑所转。比如你吃了米饭进去,他就消化吸收,大脑控制不了的。心脏要跳,大脑也控制不了。
  第二个问题,比如小孩晚上要早睡早起,他吸收天地能量就比较充足,身体就健康。但有的小孩,晚上一直哭闹,白天就睡觉。这只能说是业障,不是你大脑能处理的。大人晚上也要早睡,但有人就容易失眠,你想要睡,但身体却不听你的。
  在养生上,不要迷信补品。在治病上,不要迷信特效药。有些药吃了马上见效,这些药对人体都很很大的损伤。人的病能好,是人体有自动的恢复系统。而特效药则是调动人体的肾精,肾精是用来养命的,少了,人的寿命就短了。
  如果要谈到养生,我常跟人讲,养生起码要达到两点:第一,要清心寡欲,《黄帝内经》讲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一般人都以为,人的营养来自食物。其实人吃少量的东西,却能有大量的劳动,不是食物。人时刻都在吸收天气和地气。就像人体的穴位,就是开关,他就是跟宇宙能量沟通的出口。许多人为什么很会吃,有很会饿。是因为他和宇宙能量沟通的出口许多都堵塞了。只能通过食物来补充能量。
  人在清心寡欲时,身体自然就清净,就少病,否则你要搞营养,这都是向外求法。都是外道了。人在清心寡欲时,人体自然能跟天地沟通,慢慢的净化自身。因为这个身体,本来就是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能生万法。就是身体本来是没有病,人的欲望多了,病就多了。
  第二点,你要养生,就不能触犯天条。有些东西没有触犯法律,不代表不触犯天条。就像杀猪不犯法,但犯了天条。你做了杀盗淫妄,没有触犯到法律,乃至你用法律漏洞来赚钱,不犯法,但一样犯天条。这样子你身体就容易生病了。
  人体内的五脏,就是带着五种能量,仁义礼智信。这些是无形的能量。他对人体的健康起到了超过一半的作用。所以,每个人都吃的一样。但高矮胖瘦,寿夭穷通不同,就是业障和福德不同的缘故。不是吃出来的缘故。

清心寡欲篇(三):关于清心寡欲的佛经名句


  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照见五蕴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
  舍利子
  是诸法空相 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 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 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 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 亦无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 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
  菩提萨陲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心无 碍 无 碍故 无有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 究竟涅盘
  三世诸佛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无上咒
  是无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即说咒曰 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娑婆诃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62699/

推荐访问:如何清心寡欲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