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秋水寒]绕船月明江水寒

来源:信息简报 时间:2018-06-28 19:00:02 阅读:

【www.bbjkw.net--信息简报】

绕船月明江水寒篇一:《琵琶行》(并序)对照翻译(2)


  从此,门前冷落,王孙公子很少来,年老了,无可奈何就嫁作了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商人爱钱如命,哪知夫妻离别之苦,上个月,就到浮梁那个地方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他走了,撇下我孤孤单单守着空船头,只有那明月罩船身,冷冰冰江水伴忧愁。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深夜里,忽然梦见当年的风流事,梦中哭啼,泪洗脂粉纵横流。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听她弹琵琶,就使我叹息不已, 听她讲了她的身世,更使我感慨万分。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和她同是流落在天涯的异乡人,偶然相逢,便可倾谈心事,又何必早已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我从去年便离开了长安帝京,降官抱病住在这浔阳古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浔阳地方偏僻,没有音乐欣赏,一年到头我没听到管弦之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我的住宅挨着湓江,地面潮湿,房屋周围芦苇苦竹遍地丛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要问在那里朝朝暮暮听到的是什么?只有那啼血杜鹃的悲啼和猿猴的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每当春江花朝、秋江月夜的佳晨良宵,我常常取出酒来,自斟自饮杯不停。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时而也传来了山歌和牧笛的声音,但杂乱而繁碎,难以入耳不堪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今夜听到你弹奏的琵琶乐曲,我如同听了仙乐,耳朵顿时变得亮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请你不要推辞,坐下再给我弹奏一曲,我为你按照曲调写首歌词《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她听了我的话深受感动,站了好久没言语,坐回原处,上紧丝弦,旋律变得更繁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情调凄凉悲伤,与刚才奏过的迥然不同,周围所有的人听后都伤心得捂着脸哭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若问这中间数谁流下的眼泪最多,江州司马啊,泪水把青衫全都沾湿。

绕船月明江水寒篇二:关于描写月亮诗句

  月亮自古以来都是人们歌颂和赞美的对象,人们通过描写月亮,寄托自己的感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描写月亮诗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描写月亮诗句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曹操《短歌行》
  月明星稀,乌雀南飞——曹操《短歌行》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梦游天姥吟留别》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白居易〈琵琶行〉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白居易〈琵琶行〉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冥》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今宵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
  举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洒》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杜甫《咏怀古迹》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关汉卿〈窦娥冤?滚绣球〉
  愁,愁老父破碎的月光满怀愁,愁老母零乱的白发满怀——潘洗尘〈饮九月九的洒〉
  饮九月九的洒/饮一缕绵绵的乡愁/饮一轮明明灭灭的新月(同上)
  月亮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朱淑真《生查子》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和月。——欧阳修《天一词 玉楼春》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赤壁赋》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风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近水楼台易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俞文豹《清夜录》
  人逢喜事精神爽,敢教日月换新天。——《七律?到韶山》
  月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战国策?秦策》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识。——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洲韩判官》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月儿弯弯照九洲,几家欢乐几家愁。——吴歌《京本通俗小说》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大漠沙似雪,燕山月如钩。——李贺《马》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松桃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白居易《春题湖上》
  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张煌言《入武林》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梅花》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于良史《春山夜月》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陆游《游山西村》
  中秋夜月任陶情,月照波中分外明。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月愁来明月愁。——罗隐《自遣》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铛。
  金马玉堂三学士,清风明月两闲人。——欧阳修《会老堂口号》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晏几道《鹧鸪天》
  又闻子规啼,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霞。——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谁为含愁凭独观,更散明月照流黄。——宋之问《独不见》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咏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人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贾岛《寄韩潮州愈》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高山早行》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忆秦娥》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曹植《白马篇》

绕船月明江水寒篇三:鉴赏古诗词中的虚与实的方法

  虚和实原本是一对哲学范畴,在它的影响下,美学领域的虚实理论得以形成。在我国古代的艺术创作和艺术评论中,虚实理论得到了广泛地运用。
  宗白华先生在《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一文中对中国的戏曲、绘画、书法、建筑、印章、舞蹈等艺术形式中的虚和实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索。中国的古典文学,特别是中国的古典诗词中,存在着大量的虚和实结合的现象。
  古人评论虚实,有云: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这样的评论很经典。仔细分析,文学中的虚实与其他作用于视觉听觉的艺术形式中的虚实虽然有相通之处,但却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古典诗词中的虚实,与其他艺术形式中的虚实究竟有何不同?古典诗词中的虚和实之间又有何种关系?笔者想就这些问题作个肤浅的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一、虚实与情景的关系
  人们在分析艺术作品虚和实的关系时,常说:“虚由实生,实仗虚行,以实为本,以虚为用。”这一现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李白的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诗形式上是写景,但这景中却包含了诗人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深情厚意,是抒情。写景是实,抒情是虚。这实际上是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的写法。又如朱熹的《水口行舟》:“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水多。”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是实景;诗人在绘景叙事中蕴含了人生的哲理: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的,青山绿树总是永恒的,一切美好的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抑。这是虚。这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借景抒情,叙事寓理的写法。再如李忱的诗《瀑布》:“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诗中描写了雄伟壮观而最终历尽坎坷奔向大海的瀑布形象,这是客观的景物,是实;而诗人在这首诗中寄托了自己的思想:—个人,决不可满足于现状,要志存高远,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是言志,是虚。这实际上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托物言志的写法。以上几例,作者把主观上的情、志、理依托于客观的景物之上,“化景物为情思”。从表达的内容看,是情和景的关系;从表现手法看,是虚和实的关系。
  二、古典诗词中的虚与绘画艺术中的空白艺术的关系
  空白手法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如八大山人画的一条生动的鱼,齐白石画的对虾,纸上别无他物,但我们却能感到满眼碧波。这都是运用了空白的手法,画面虽空灵却有韵味。艺术家通过画面上的物象启示观众,充分调动观赏者的想像,重现艺术的美好境界。我国的古典诗词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读者在鉴赏中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通过想像补充画面内容,从而获得审美的体验。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实写作者和童子的对话,而诗人“问”的内容省去了,隐者是什么样子也没有介绍。但我们可以想像得出隐者出没于高山云海之中,濯足于山涧小溪之旁……这种以实写虚的手法,也可以称之为诗歌中的空白艺术。我国的古典诗歌,语言精练,言简意丰,有许多诗歌都运用了这种空白艺术,特别是以白描手法写景叙事的诗更是如此。虚实结合,从而达到虚实相生的效果。
  三、虚实与烘托手法的关系
  诗人在描写景物的时候,有时正面描写景物的特征即可以传神,但当有的景物的特征难以正面表达,或诗人着意追求一种委婉含蓄的美时,他们会采取侧面描写的方法,进行烘托或暗示,从而达到表现景物的目的。例如古人写女人美貌,常说羞花闭月、沉鱼落雁。虽然没有对其美貌作正面的描写,但却能引起人们丰富的想像,从而引起审美的体验。如《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21781/

推荐访问:月明秋水寒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