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教育学定义]教育学的定义

来源:教育教学论文 时间:2018-06-23 15:00:01 阅读:

【www.bbjkw.net--教育教学论文】

教育学的定义一:教育学试题和答案

  导语:通过教育学试题,可以帮助大家巩固相关知识。下面是教育学试题和答案,欢迎大家阅读和参考。
  一 填空题 (每空分值为1分,共25个小题)
  1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学记》)
  2实用主义教育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杜威)
  3著名的教育史家孟禄是教育(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
  4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利托而诺)
  5(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是典型的教育目的上的个人本位论
  6要素主义教育思想是典型的教育目的上的(社会)本位论
  7在我国学校制度发展史上,我国颁布的最早的两个学制是(壬寅)和癸卯学制
  81990年,(世界全民教育大会)通过的宣言是《世界全民教育宣言》
  9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教育的客体
  10学生一方面有着(向师性)的特征,同时也有背师性的特征。
  12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其(《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率先提出了课程的概念。
  13按课程对学生学习的要求划分,可以把课程分为选修课与(必修课)。
  14就当前课程评价的趋势而论,(“目标取向评价”)正在被“主体取向评价”和“过程取向评价”所超越。
  15在教学方法分类中,演示法与(参观法)是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16目前占主导地位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
  17美国的(帕克赫斯特)于1920年正式施实了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道尔顿制
  18特朗普制教学组织形式的发明者是美国的教育学教授(特朗普)
  20第一个把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正式讲授的是(康德)
  21(杜崴)的代表性教育著作为《民主主义与教育》
  22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是(产婆术或者问答法)
  23法国成人教育专家(保罗·朗格朗)最早提出终身教育理论
  24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学制是(1922年学制或者任戌学制或者六三三学制)
  25人的(真正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彻底实现
  二 名词解释 (每题3分,共33小题)
  1教育的永恒性
  教育的永恒性指的是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也就存在。教育是永恒的社会历史范畴。永恒并不意味着不变,它指的是教育作为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现象的永恒,不是指教育内容和教育范畴的不变。
  2教育的有限性
  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是有限的,即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主导作用有条件的:一是教育符合社会的发展方向。二是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三是学校能够有效地协调与社会、家庭的影响,发挥共同的育人作用。四是教育必须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使得学生具有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3教育评价
  所谓教育评价是指以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教育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从而做出价值判断。组成教育评价系统的要素包括价值目标、人员组织、实施程序、方法技术与质量保证,其中价值目标包括价值、目标、指标三个基本因素;人员组织是对评价构成的规定,包括机构、角色、职能等基本因素;实施程序是对基本过程的规定,包括评价的方式、步骤和分工;方法技术是对评价的认知过程与工作方式的规定,它包括方法论、具体方法与操作技术三个层次;质量保证是对评价科学性的规定。
  4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⑴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在动物界不存在人类的这种活动。⑵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这要比动物通过遗传方式传递信息具有极大的优越性。⑶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是教育与其他社会活动的基础。
  5《学记》
  《学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的内容极为丰富与深刻。在教育作用与教育目的、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原则与方法、教师等诸多方面都作出了论述。《学记》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教育教学思想,为中国教育理论的发展树立了典范,其历史意义和理论价值十分显著。它的产生意味着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专门化的形成,是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良好开端。
  6教育规律
  是教育现象与其它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是我们进行教育活动的指南。
  7终身教育
  把教育看成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学校教育的结束不是学习的终止,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在他们的工作中不断进行新的学习以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对他们的新的需求。即提倡教育是一个从出生到生命终止不断进行的过程。
  8教师继续教育
  指教师取得教师资格后,继续接受的在职学习,是终身教育思想在教师岗位的体现。对现代教师来说,在职进修提高,即接受教师继续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9 教育内容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内容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给予学生的一切影响的总和。狭义的教育内容是指学校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技巧、思想、观点、信念、行为、习惯的总和。
  10课外活动
  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课外活动是学生在校活动的重要方面。
  11教育理论
  是在普通教育学理论体系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一门学科,它把教育中最一般的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或者说是研究教育中最一般性问题的科学。
  12科学教育
  以传授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为主的教育。它以发展学生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能力为目的,通过开发人的智力,学习自然科学知识,促进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和社会发展。
  13教师职业道德
  简称师德,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14教育目的
  概括的说,是指教育在人才培养上期望达到的目标或预期的结果,是一定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社会性质和方向作出规定,以期培养出与一定社会需要相一致的人。二是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即指明受教育者在知识、智力、品德、体质、审美等方面的发展,以期受教育者形成某种个性结构。
  15教学
  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人类所积累的文明成果的一种认识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作用,以提高学生个体的生理、心理、思想、文化与技能等多方面素质。
  16教育评价
  所谓教育评价是指以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教育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从而做出价值判断。组成教育评价系统的要素包括价值目标、人员组织、实施程序、方法技术与质量保证,其中价值目标包括价值、目标、指标三个基本因素;人员组织是对评价构成的规定,包括机构、角色、职能等基本因素;实施程序是对基本过程的规定,包括评价的方式、步骤和分工;方法技术是对评价的认知过程与工作方式的规定,它包括方法论、具体方法与操作技术三个层次;质量保证是对评价科学性的规定。
  17 校本管理
  校本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的学校管理观:校本管理是以学校为主体的管理,学校管理目标和任务是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和需求来确定的,而不是上级或外部强加的。校本管理系统实质上是自组织管理系统。校本管理理念把学校看成是一个动态有序的结构,学校组织最初是处于无序态,通过学校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协同的作用形成有序的结构。学校组织具有自主和自控能力,它根据自身内部的需求主动同外界环境进行交换,使组织得以生存和发展。校本管理的三种主要模式:行政控制模式——校长决策,专业控制模式——教师决策,社区控制模式——家长、社区成员决策。
  18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
  非指导性教学是由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所倡导,是罗杰斯教育思想的核心。根据这种教学思想教学活动应把学生放在居中的位置上,把学生的“自我”看作教学的根本要求,所有的教学活动不仅要服从“自我”的需要,而且也要围绕着“自我”进行。 “非指导性教学”具有如下特点:1、在课堂中创造一种接受的气氛;2、围绕着发展个人的和小组的目标而进行;3、教师的角色应不断变化。这种教学方式对我国当前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有相当的指导意义。
  19课程
  “课程”作为一个教育学概念,首先涉及到对学校教育内容的组织。其次,课程也涉及到对预定的教育标准或目标、预期的教学结果的系统规定。再次,课程还涉及到对学校教学、教育活动的总体构思和初步设计。据此,可以将课程定义为:课程是对学校教育内容、标准和进程的总体安排。其最重要的特征是“计划性”或“方案性”即给教学、教育活动提供方案。作为方案,课程是学校各类教学、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或“蓝图”,各类教学、教育活动则是课程的实施或具体执行。
  20特朗普制
  特朗普制是本世纪50年代出现于美国的一种综合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它由教育学教授伊德特朗普创立。它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自学结合起来,以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统一的上课时间。首先,由优秀教师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大班进行集体教学,然后在15~20人组成的小班里开展研究讨论,最后由学生个人独立自学、研习、作业。这种形式把教学时间进行了划分,大班上课占40%,小班讨论占20%,个人自学占40%。
  21教育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后者是学校教育。
  22“遗传决定论”。
  ⑴“遗传决定论”是一种强调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的教育思想。⑵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有一定的作用,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前提。⑶从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我们反对“遗传决定论”的思想,认为它只看到了事情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其它的因素,是一种片面的观点。
  23德育
  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它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4教育过程
  教育过程是教育活动演进的历程。它是教授过程与学习过程的统一。
  25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所谓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就是说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和能动性。教育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的发展,但两者的发展并不同步。
  26 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机构和组织体系及其管理规则,教育制度依赖于一系列的规则。
  27个体的社会化
  个体的社会化是指在社会的教育和熏陶下,个体从自然人发展成社会人的过程,社会化过程贯穿于个人的一生。根据年龄分期,社会化分为童年社会化、青少年社会化和成人社会化。根据社会化的内容划分,它包括童年社会化和基本社会化。
  28教育美育
  教育美育指的是要使全部教育活动成为美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教育活动本身要努力做到审美化。教育美育要求教育者充分创造教育活动的形式美,同时努力发掘教育活动中所有美的要素作为美的资源。
  29讲授法
  讲授是以教师的语言为主要媒介,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表达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教育方法。这种方法源于古代教育,至今在教育中仍广泛应用。
  30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学校教育是一种正规的制度化的教育,是人类教育活动发展的一个高级阶段,也是人类社会文化发展高水平的标志和动力。
  31 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是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全部信息;它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具体言之有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等。
  32 教育的社会性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实践活动,它的发生和发展受社会发展规律的支配。一个社会的内部结构,主要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结构所决定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制约着社会政治、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也同样制约着教育的发展。与此同时,教育作为社会精神文化的传递和传播活动也与一定的社会文化存在有密切的联系。
  33学制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机构与组织系统及其运行规则。学校教育制度具体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种教育制度的主体。
  三 简答题(本大题每小题分值为8分,共31个小题)
  1. 学校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学校产生的条件是多方面的。⑴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⑵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⑶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⑷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培养本阶级的继承人,并强化对被统治阶级的思想统治。
  2.  什么是教育?
  教育有广义与狭义教育两种:广义的教育是指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改变人的身心素质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狭义的教育特指学校教育,是由专职机构的专职人员承担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系统性社会活动。
  3.如何理解“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理解。第一种是把人的发展和物种发展史联系起来,将它看成是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以及进化的过程。第二种是把人的发展和个体的发展联系起来,从而看成是一个人从胚胎到身体死亡的过程。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增进人的发展,因为教育的一切功能与价值都是通过培养人促进人的发展而得以实现和表征的。
  4.浅析当代中国教育制度的主要内容
  ⑴提出到本世纪末中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是“两基”、“两全”、“两重点”。⑵在教育结构上,确定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四种类型。⑶在办学体制上,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现状,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⑷改革高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⑸改革和完善投资体制,增加教育经费。
  5. 古代教育有哪些特点?
  ⑴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⑵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⑶教育与生产实际的脱离和对立。⑷文字的发展和典籍的出现丰富了教育内容。⑸教育方法崇尚呆读死记、强迫体罚和棍棒纪律。⑹官学和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⑺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的教学组织形式。
  6.如何理解教育科学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运用科学研究的原理和方法,探究教育活动规律及有效教育途径和方法的一种科学实践活动。其主要特点是:(1)目的性。(2)创造性。(3)历史继承性。(4)规范性。
  7.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只是相比较而言的,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这些条件包括教育自身的状况、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家庭环境的效应、社会发展状况等方面。教育自身的状况是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基础和前提。
  8.教学的任务有哪些?
  教学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为: ⑴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基础知识,训练学生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能力。⑵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科学的世界观及良好的道德品质。⑶发展受教育者身体,增强体质,使其健康成长。⑷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其心理素质。
  9.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原因?
  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一是学校教育能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二是学校教育能够为学生设计系统的教育影响。三是学校教育能指导学生选择、成长。四是学校教育有教师的科学指导。
  10简述新课程在培养目标上的几大特点
  第一,倡导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第二,关注每个学生生长;第三,着眼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具体回答时需要略展开)
  11简述现代社会教育的共同特征
  第一、不断提高普及教育,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第二、教育密切联系社会,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社会教育化、教育社会化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第三、学习内容极为丰富,教育内容具有开放性。第四、重视教育立法,教育具有法制性。第五、教育贯穿人的一生,教育呈现终身化。第六、重视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教育具有国际性。第七、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教育具有科学性。依靠教育科学指导教育实践,遵循规律成为现代教育活动的基本理念。
  12 简述班主任工作的特点
  第一,复杂性。班主任工作的复杂性首先表现在班主任工作对象的复杂性上。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构成班集体的数十名学生,而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复杂的个体。第二,动态适应性和创造性。教育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才达到培养人的目的,班主任组织的激发学生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和管理活动,必须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及个性特征,才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第三,情感性。教育对人的培养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组织管理,更应该有对学生心灵的激励。班主任以育人为己任,应该重视情感作用。第四,艰巨性。学生的教育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也不是直线前进,一帆风顺的,而是一个长期而反复的过程。第五,全面性。我国的教育方针规定了我们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创新型人才。班主任的存在就是为了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统筹协调中得以实现。第六,集体性与个别性。班主任是整个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引导者,班主任的工作就是要培养良好的班集体,但集体的存在也是为了个人能健康地成长,因此,班主任也不能忽视对每个学生个别教育。
  13简述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首先,政治制约着教育的诸多方面。表现在:一是政治通过行政干预、教育经费限制、思想控制等手段决定教育的领导权、指导思想。二是政治通过对接班人规格的预设、限定来决定教育受教育的权力。三是政治要决定、影响教育的体制、体系、分布、设置。四是政治影响着教育的目的、内容,以及方法、手段等方面,其中特别是对教育目的的规定尤其明显。五是政治通过行政干预和经济支持等手段有目的、有计划的规划、调控全国/地区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其次,教育又反作用于政治。表现在:一是教育可以宣传政治观点、制造政治舆论,直接服务于政治活动的需要。二是教育可以培养政治人才,为政治的继续提供人才贮备,间接地服务政治持续发展的需要。三是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政治变革、发展。
  14.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怎样处理 “五育”的关系?
  “五育”指的是全面发展教育所包括的几个方面: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在教育中,我们应当做到五育并举、相互贯通。在认识五育的关系上,我们应注意如下两点:一是各育应有相对的独立性与侧重点,二是现实中的教育应当是一体的,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专门的各育的活动。
  15新时期的教师要具备什么素质
  作为合格的教育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思想品德修养。具体言之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对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尊重与热爱学生集、集体协作精神、为人师表等。第二,知识结构。具体包括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第三,能力结构,具体包括组织教育和教学活动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等。
  16简述文化与教育的关系
  首先,社会文化影响着教育。一是文化作为教育的内容,影响教育内容的状态,影响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二是文化影响教育的模式、方法与手段等,特别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其教育的内容选取、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以及采取的方法手段等都有显著差异。
  其次,教育对文化的作用是巨大,既可以通过对文化的传递、发展、交流、整合,而促进文化的发展;也会因为教育不当而导致文化的扭曲、缺失,甚至中断。
  17你是如何理解教育目的的功能的?

教育学的定义二:教育学的试题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它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通过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研究来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教育学的试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一、选择题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教育问题B.教育现象C.教育事实D.教育规律
  2、教育学的研究任务在于()
  A.描述教育事实B.探讨教育问题
  C.分析教育现象D.揭示教育规律
  3、()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A.教育规律B.教育价值C.教育原则D.教育问题
  4、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A.《论语》B.《学记》C.《理想国》D.《大教学论》
  5、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记载在()
  A.《中庸》B.《礼记》C.《论语》D.《学记》
  6、西方最早的教育论著是()
  A.《论演说家的教育》B.《理想国》
  C.《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
  7、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学者了解和引进西方教育学主要是通过()
  A.美国B.德国C.法国D.日本
  8、下列教育家中()提出了“泛智主义”教育思想,主张“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
  A.裴斯泰洛齐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赞可夫
  9、“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洛克的《教育漫话》
  C.卢梭的《爱弥儿》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10、下列被尊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B.康德C.杜威D.夸美纽斯
  11、我国国内学者开始撰写教育学科方面的教育科学等著作,表现出有介绍,翻译转向以评述为主,联系中国教育时机来著述的特点,这发生在()
  A.19世纪末20世纪初B.20世纪头20年
  C.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D.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
  12、教育学被正式列入大学课程始于十八世纪()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
  A.卢梭C.康德B.裴斯泰洛齐D.赫尔巴特
  13、主张用理解和解释的方法进行教育研究的教育学流派是()。
  A.实验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学D.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14、制度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是美国教育家()。
  A.乌里B.鲍尔斯C.梅伊曼D.狄尔泰
  15、美国的()是批判教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A.乌里B.鲍尔斯C.梅伊曼D.狄尔泰
  16、以杜威为代表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B.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17、我国第一本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A.《新教育大纲》B.《教育概论》
  C.《教育过程》D.《现代教育原理》
  18、赫尔巴特的教育主张被称作()
  A.现代教育派B.传统教育派C.形势教育派D.实质教育派
  19、以杜威为代表所倡导的教育理论主张被称为()
  A.现代教育派B传统教育派C.形势教育派D.实质教育
  20、下列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A.凯洛夫的《教育学》
  B.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
  C.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
  D.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2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一语出自()
  A.《学记》B.《论语》C.五经四书D.《说文解字》
  22、教育学首次被作为独立的科学提出来是在()中。
  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卢梭的《爱弥儿》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3、人类近代史上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是()
  A.思孟学派的《学记》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卢梭的《爱弥儿》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4、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的出现。
  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卢梭的《爱弥儿》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5、普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
  A.幼儿教育B.中、小学教育C.高等教育D.职业技术教育
  26、于1933年出版,以前苏联()为主编的《教育学》对中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
  A.巴班斯基B.赞可夫C.凯洛夫D.申比寥夫
  27、下列教育家中,最早明确提出教育学的科学性问题的是()
  A.裴斯泰洛齐B.赫尔巴特C.夸美纽斯D.杜威
  二、简答题
  1、请联系实际,评述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
  2、试述教育学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试述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并谈一下你对它的认识。
  三、分析论述题
  试述教育学包含了哪些基本问题,并结合实际谈一下你对这些基本问题的认识。
  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选择题
  1、“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语出自()
  A.《论语》B.《学记》C.《孟子·尽心上》D.《劝学篇》
  2、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
  A.教师、学生、教材B.教师、学生、教学方法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
  3、人类的教育活动与所谓的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类的教育活动具有()。
  A.自然性B.社会性C.生产性D.适应性
  4、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起源说的是()。
  A.教育的劳动起源说B.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C.教育的心理起源说D.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5、在教育起源问题上,()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
  A.生物起源说B.神话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
  6、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其所具有的根本属性是()
  A.社会性B.历史性C.阶级性D.民族性
  7、有关教育本质的问题最早是由()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
  A.美国教育学者B.英国教育学者
  C.前苏联教育学者D.我国教育学者
  8、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共同特点是都否认了()。
  A.教育的社会性B.教育的自然性
  C.教育的阶级性D.教育的生产性
  9、教育生物起源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教育学家()
  A.沛西·能B.孟禄C.高尔顿D.达尔文
  10、在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教育起源问题并将其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来认识的是()
  A.神话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
  1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属于()
  A.原始社会的教育B.古代社会的教育
  C.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D.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
  12、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儿童日常生活中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主张这一观点的是教育的()
  A.心理起源说B.劳动起源说
  C.神话起源说D.生物起源说
  13、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A.孔子B.许慎C.朱熹D.孟子
  14.“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一语出自()
  A.《学记》B.五经四书C.《论语》D.《说文解字》
  15、认为教育的本质是社会性、阶级性、生产性、科学性、艺术性等各种属性的统一的观点属于教育本质的()
  A.上层建筑说B.生产力说C.多质说D.本质规定说
  16、下列认为教育之所以是教育在于它自身的专门特点,并试图从教育自身的矛盾特殊性来揭示教育本质的学说是()
  A.上层建筑说B.生产力说C.多质说D.本质规定说
  二、简答题
  1、试述80年代以来我国理论界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并说明对教育本质的探讨有何重要意义。
  2、教育的历史发展分为那几个时期?各个时期的教育有什么特点?
  3、试列举中西方历史上有关教育的代表性定义并谈一下你对这些不同教育定义的看法。
  三、分析论述题
  试论述教育的起源并谈一下你对各种不同教育起源说的认识。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选择题
  1、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是由()决定的。
  A.文化传统B.受教育者的需求C.生产力发展水平D.教育的规模
  2、“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思想的提出是在党的()
  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
  3、从根本上来说,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最终是由()决定的。
  A.政治制度B.经济发展水平C.文化传统D.人口数量
  4、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主张实际上是把()相隔离了。
  A.教育与生活B.教育与经济
  C.教育与政治D.教育与生产劳动
  5、一个地区的人们平均文化程度越高,人口出生率就越低,这体现了教育的()。
  A.人口功能B.政治功能
  C.经济功能D.文化功能
  6、以下对于文化传统与教育发展的关系的述说不正确的是()
  A.文化传统影响和制约着教育内容的选择
  B.文化传统影响和制约着教育目的的确定
  C.文化传统直接决定着教育的性质
  D.文化传统影响和制约着教育改革的政策
  7、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文化传统
  8、社会对教育事业的需求程度最终取决于()
  A.生产力水平B.社会制度C.文化背景D.科技水平
  9、以下对于人口状况与教育发展的关系的述说不正确的是()
  A.人口数量是影响教育规模和投资的最终决定因素
  B.人口就业结构制约着教育的内部结构
  C.人口的地域分布制约着学校布局和办学形式
  D.教育的发展可以改善人口素质
  10、在同一社会文化共同体内将文化从这一代传到另一代,教育的这种功能称之为()
  A.传递—保存文化功能B.传播—丰富文化功能
  C.选择—提升文化功能D.创造—更新文化功能
  11、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是实现()
  A.教育观念现代化
  B.人的现代化
  C.教育条件现代化
  D.教育内容现代化
  12、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
  A.教育观念的现代化B.教育内容的现代化
  C.教育管理的现代化D.教师素质的现代化
  13、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
  A.人口环境B.自然环境C.政治制度D.社会生产
  14、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是()
  A.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B.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C.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D.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15、教育现代化的内在特征表现在()
  A.重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B.逐步形成一个多样、开放的大系统
  C.在教学上,表现出革命性、灵活性、和个性化
  D.教育民主化和教育主体性
  16、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时间是()
  A.1995年3月
  B.1995年5月
  C.1987年5月
  D.1989年6月
  17、确立我国教育战略地位的理论依据是()
  A.“三个代表”B.”三个面向”C.马克思主义原理D.邓小平理论
  二、简答题
  简述教育对社会文化的选择功能。
  三、分析论述题
  运用现代教育功能的原理说明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教育学的定义三:教育学心理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的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教育学心理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单选题
  1. 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C )。A.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 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B ) 。
  A. 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3.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C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 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 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 D)。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5.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A)。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6. 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B)。 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7. 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A)。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8.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B )。 A.1985年 B.1986年 C.1987年 D.1988年
  9. 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D ) 。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10. 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A )。
  A.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11. 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A )。 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
  12. 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 C)。
  A. 是同时的 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D. 说不清楚
  13.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C )。
  A.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 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14. 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B ) 。 A.并不重要的时期 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C.没有效果的时期 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15.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B)。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16. 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B)。 A.赫尔巴特 B.瓦·根舍因 C.怀特海 D.克伯屈
  17. 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C )。
  A. 坚持人文教育为主 B.坚持科学教育为主 C.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 D.要看情况而定
  18.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B )。 A.主体 B.客体 C.教的主体 D.学的主体
  19.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B )。
  A. 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20.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C )。 A.杜威 B.怀特海 C.布鲁纳 D.克伯屈
  二、多选题
  1.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分是(ACD )。
  A. 认知领域 B.日常生活领域 C.情感领域 D.动作技能 E.安全领域
  2. 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C )。
  A. 内容的丰富 B.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控制权 C.课程结构的更新 D.为课程改革提供物质基础 E.课程改革由受教育者完成
  3. 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包括( ABCD)。 A.幼儿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E.学历教育
  4. 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育内容,这“三艺是指( BCD) 。 A.四书 B.文法 C.修辞 D.辩证法 E.论语
  5. 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是(ADE )。
  A. 家庭教育 B.道德教育 C.班级教育 D.学校教育 E.社会教育
  6. 反映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说法的是(BCDE )。 A.方法科学 B.家长对孩子期望偏高 C.片面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文化学习 D.不能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 E.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分支
  7. 结合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特殊性,组织教师进修时,一般是(ABD )。
  A. 以业余为主 B.以自学为主 C.以长期为主 D.以短期为主 E.以国外学习为主
  8.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少年儿童社会权利是( ACDE)。
  A. 无歧视原则 B.提早自立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D.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E.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9. 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的是 (BCDE )。
  A. 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 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C.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 D.重视能力的培养 E.重视个别差异
  10. 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ABE ) A.核心课程 B.融合课程 C.潜在课程 D.活动课程 E.广域课程
  三、名词解释
  1. 教育:解释之一: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 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 所需要的人的活动。解释之二: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改变人的身心素质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这是广义的教育;但广义的定义外延过大,在现代社会,学校教育构成现代教育的主要形式,而学校教育是由专职机构的专职人员承担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系统性社会活动。
  2. 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3. 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三个方面。
  4. 课外活动: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5. 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四、简答题
  1. 科技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 (2)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 (3)科学技术改变了教育技术。
  2. 为什么学校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教学为主
  (1)以教学为主是由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 (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3)教学为主是由教学自身特点决定的; (4)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学校工作必须要以教学为主,如我国建国以来教育实践能说明这一点。
  3. 请说明教育目的同培养目标的关系。
  首先,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而培养目标是根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其次,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实现。
  4. 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五、论述题
  1. 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1、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2、有利于强化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3、有利于净化教育行业风气,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4、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2. 如何理解教育的经济功能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
  (2)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 (3)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它能够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 (4)教育还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
[教育学心理试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1.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3.教育学升本试题及答案
4.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5.心理学试题与答案
6.学前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7.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
8.心理学基本试题及答案
9.心理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10.大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13639/

推荐访问:文化教育学定义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