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诗词集锦]茶文化诗词

来源:散文诗歌 时间:2018-05-29 11:50:12 阅读:

【www.bbjkw.net--散文诗歌】

茶文化诗词篇(一):描写茶道的诗句

  品茶抒情,寄情于茶的诗句数不胜数。那么描写茶道的诗句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描写茶道的诗句,一起来看看。
  描写茶道的诗句
  1、品茗谈天地,赏花语人生。
  2、一天无空座,四时有香茶。
  3、香分花上露,水汲石中泉。
  4、宁可一日不食,不可一日无茶。
  5、竹炉汤沸邀清客,茗婉风生遣睡魔。
  6、玉碗光含仙掌露,金芽香带玉溪云。
  7、香茶一杯解乏力,吉语三句暖人心。
  8、山径摘花春酿酒,竹窗留月夜品茶。
  9、碧螺壶中香扑面,绿茶盏内味如春。
  10、龙井泉多奇味,武夷茶发异香。
  11、清泉烹雀舌,活水煮龙团。
  12、七度卢仝碗,三篇陆羽经。
  13、浅杯茶,满杯酒。
  14、莫干清凉世界,竹荫十里茶香。
  15、客来能解相如渴,火候闲评坡老诗。
  16、为公忙为私忙忙中偷闲喝碗茶去,做人苦做事苦苦中作乐拿付牌来。
  17、识得此中滋味,觅来无上清凉。
  18、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19、淡酒邀明月,香茶迎故人。
  20、忙什么喝我这雀舌茶百文一碗,走哪里听他摆龙门阵再饮三盅。
  21、来不请去不辞无束无拘方便地,烟自抽茶自酌说长说短自由天。
  22、空袭无常盅客茶资先付,官方有令国防秘密休谈。
  23、来路可数歇一刻知味,前途无量品一杯何妨。
  24、喜报捷音一壶春暖, 畅谈国事两腋生风。
  25、看水浒想喝大碗酒, 读红楼举杯思品茶。
  26、为品清香频入座,欢同知心细谈心。
  27、瓦罐煎茶烧树叶,石泉流水洗椰瓢。
  28、水流清影通茶灶,风递幽香入酒筵。
  29、柳井有泉好作饮, 君山无处不宜茶。
  30、壶在心中天在壶,心在壶中地在心。
  31、喝口清茶方解渴,吃些糕点又充饥。
  32、淡中有味茶偏好,清茗一杯情更真。
  33、茶敬客来茶当酒,云山云去云作车。
  24、酒醇饭香茶浓,花鲜月明人寿。
  35、酒醉英雄汉,茶引博士文。
  36、羹香怀帝德,茶色虑民灾。
  有关于茶道的诗句
  1、能冲刺刷一切的除了眼泪就是时间,以时间来推移感情,时间越长,冲突越淡,仿佛不断稀释的茶。
  2、吐丝心抽须,锯齿叶剪棱。白茶亦数品,玉磬尤精明。
  3、吟咏霜毛句,闲尝雪水茶。——白居易
  4、力拔山兮气盖势,时不利兮骓不逝,逝不骓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你面对眼前的大河,毅然投身乌江。
  5、兀兀醉翁情,欲借斗杓共酌杯。
  6、秀萃明湖游目客来过溪处,腴含古井怡情正及采茶时。
  7、像血红色茶花一样从体内留了出来。
  8、在又苦又甜的茶里,可以领悟到生活的本质和哲理。
  9、高山出好茶,名山出名茶,名茶在中华。
  10、见月连宵坐。闻风尽日眠。室香罗药气。笼暖焙茶烟。
  11、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
  12、当幻想和现实面对时,总是很痛苦的。要麽你被痛苦击倒,要麽你把痛苦踩在脚下。
  13、那些人

茶文化诗词篇(二):茶的诗句优雅


  诗句可以将茶优雅的一面表达出来,我们一起来品味一下吧!

  茶的优雅诗句
  1.茶亦醉人何必酒,
  书能香我无须花。
  2.最宜茶梦同圆,海上壶天容小隐;
  休得酒家借问,座中春色亦常留。
  3.为人忙,为己忙,忙里偷闲,吃杯茶去;
  谋食苦,谋衣苦,苦中取乐,拿壶酒来。
  4.香分花上露,
  水吸石中泉。
  5.开坛千里醉,
  上桌十里香。
  6.胸中有几千年历史,
  凭卢仝七碗茶引来。
  7.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来交易所,所易交来人。
  8.红透夕阳,如趁余辉停马足;
  茶烹活水,须从前路汲龙泉。
  9.汲来江水烹新茗,
  买尽青山当画屏。
  10.花笺茗碗香千载,
  云影波光活一楼。
  11.扫来竹叶烹茶叶,
  劈碎松根煮菜根。
  12.水汲龙脑液,
  茶烹雀舌春。
  13.竹雨松风琴韵,
  茶烟梧月书声。
  14.秋夜凉风夏时雨,
  石上清泉竹里茶。
  15.竹荫遮几琴易韵,
  茶烟透窗魂生香。
  16.松涛烹雪醒诗梦,
  竹院浮烟荡俗尘。
  17.九曲夷山采雀舌,
  一溪活水煮龙团。
  18.雀舌未经三月雨,
  龙芽新占一枝春。
  19.翠叶烟腾冰碗碧,
  绿芽光照玉瓯青。
  20.吸烟有害,花钱买病;
  饮茶有益,醒脑提神。
  21.泉从石出情宜冽,
  茶自峰生味更圆。
  22.一杯春露暂留客,
  两腋清风几欲仙。
  23.小天地,大场事,让我一席;
  论英雄,谈古今,喝它几杯。
  24.龙井茶香飘宇高,
  虎跑水溢满寰瀛。
  25.四方来客坐一阵无分你我,
  两头有路喝二杯各自东西。
  26.客至心常热,
  人走茶不凉。
  27.竹雨松风蕉叶影,
  茶烟琴韵读书声。
  28.一帘春影云拖地,
  半夜茶声月在天。
  29.石鼎煎香俗物尽洗,
  松涛烹雪诗梦初灵。
  30.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
  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
  31.山静无音水自喻,
  茗因有泉味更香。
  32.青山似欲留人住,
  香茗何妨为客尝。
  33.煮沸三江水,
  同饮五岳茶。
  34.一杯春露暂留客,
  两腋清风几欲仙。
  35.识得此中滋味,
  觅得无上清凉。
  拓展阅读
  饮茶起源
  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纪录,已经无法确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么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时代是有说法的。并且也可以找到证据显示,确实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饮茶的习惯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所以,很多人认为饮茶就是中国人首创的,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饮茶习惯、种植茶叶的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
  但是也有人能够找到证据指出,饮茶的习惯不仅仅是中国人发明的,在世界上的其他一些地方也是饮茶的发明地,例如印度、非洲等。1823年,一个英国侵略军的少校在印度发现了野生的大茶树,从而有人开始认定茶的发源地在印度,至少是也在印度。中国当然也有野生大茶树的记载,都集中在西南地区,记载中也包含了甘肃、湖南的个别地区。茶树是一种很古老的双子叶植物,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中国饮茶起源众说纷纭:追溯中国人饮茶的起源,有的认为起于上古,有的认为起于周,起于秦汉、三国、南北朝、唐代的说法也都有,造成众说纷纭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无“茶”字,而只有“荼”字的记载,直到茶经的作者陆羽,方将荼字减一画而写成“茶”,因此有茶起源于唐代的说法。其它则尚有起源于神农、起源于秦汉等说法。
  (一)时代起源说
  神农说
  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而中国饮茶起源于神农的说法也因民间传说而衍生出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茶是神农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而发现的,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
  西周说
  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它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并且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了。
  秦汉说
  现存最早较可靠的茶学资料是在汉代,以王褒撰的僮约为主要依据。此文撰于汉宣帝三年(公元前五十九年)正月十五日,是在茶经之前,茶学史上最重要的文献,其文内笔墨间说明了当时茶文化的发展状况。
  六朝说
  中国饮茶起于六朝的说法,有人认为起于“孙皓以茶代酒”,有人认为系“王肃茗饮”而始,日本、印度则流传饮茶系起于“达摩禅定”的说法。然而秦汉说具有史料证据确凿可考,因而削弱了六朝说的正确性。[3]?
  (二)功能起源说
  1.祭品说:这一说法认为茶与一些其它的植物最早是做为祭品用的,后来有人尝食发现食而无害,便“由祭品,而菜食,而药用”,最终成为饮料;
  2.药物说:这一说法认为茶“最初是作为药用进入人类社会的”。《神农本草经》中写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3.食物说:“古者民茹草饮水”,“民以食为天”,食在先符合人类社会的进化规律;
  4.同步说:最初利用茶的方式方法,可能是作为口嚼的食料,也可能作为烤煮的食物,同时也逐渐为药料饮用;
  5.交际说:《载敬堂集》载:“茶,或归于瑶草,或归于嘉木,为植物中珍品。稽古分名

茶文化诗词篇(三):关于地域文化的论文

  地域文化专指先秦时期中华大地不同区域的文化。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关于地域文化的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近年来,中国对外国留学生的吸引力增强。研究表明,中国经济水平、经济潜力、科技水平、教育水平,及双边经贸关系、双边学历互认等因素对留学生来华有显着的促进作用,而其祖国与中国地理距离远、文化差异大等因素有显着的负面作用[1].因此,在来华留学生增多,但文化差异对其学习造成一定困扰的情况下,需要思考如何在国际汉语教学中应用、体现中国文化、地域文化,使其能更好地了解中国及当地社会,并能一定程度上融入当地中国人的生活。这对促进来华留学事业的发展,使留学生知华友华,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国际汉语教学中杭州地域文化的应用需求
  近年来,浙江省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发展迅速。根据浙江省教育厅统计,2015 年上半年全省高校外国留学生共计 17039 人,同比增长 16.45%,其中长期生 14745 人,同比增长14.51%,占总人数的 86. 54%; 攻读学位的外国留学生8113 人,同比增长18.8%,占总人数的47.61%.从分高校统计数据来看,由于在杭高校数量相对较多,这其中相当一部分外国留学生都在杭州学习、生活。
  杭州市高度重视城市国际化工作,成立了城市国际化推进工作委员会,印发了推进教育国际化行动计划,出台了《杭州市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行动纲要( 2015-2017年) 》。《杭州市推进教育国际化行动计划》指出,要“加强华文教育基地建设,进一步吸引各国华裔青少年来杭游学,增进其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从世界各大高等教育强国的发展经验来看,教育国际化常常成为对城市国际化有着长远、深度影响的助推器。研究表明,国际大都市创建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而且与世界互动,在全球范围寻求各种资源,进行科技、教育、文化、经济的交流[2].纽约、伦敦、东京、巴黎、波士顿、洛杉矶、旧金山、新加坡等高度国际化的城市,同时也在附近集聚了国际化的高等教育产业。
  站在我国及浙江省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的整体布局中来看,杭州在建设国际化城市的过程中,在杭高校都是吸纳来自各国人才的重要蓄水池。而充分利用世界各国留学生来杭州学习的机会,在国际汉语教学中应用杭州地域文化因素,引导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杭州地域文化,既能使其更好地适应杭州生活,也能实现中国文化、杭州地域文化的国际传播。利用留学生来杭州学习、生活的机会,在国际汉语教学中实现杭州地域文化的国际传播,是提升杭州国际知名度的一项有力举措,可以推动杭州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杭州特点的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
  这两个方面的情况,为我们在来华留学生国际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体现中国文化、杭州地域文化,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和需求。
  二、国际汉语教学中杭州地域文化的应用实践
  ( 一) 文化地理
  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北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也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西湖、大运河两大世界文化遗产。良渚文化距今有 5000 多年。自秦设县以来,杭州已有2200 多年的建城史,五代吴越国和南宋在此定都。元朝时,杭州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赞为“这座城的庄严和秀丽,的确是世界其他城市所无法比拟的”[3].杭州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中的工艺和民间艺术之都[4],有着丰富的文化地理资源。这也是吸引留学生来杭州留学的重要因素。
  在使用杭州文化地理作为国际汉语教学资源的问题上,可以根据留学生自身的文化差异、汉语水平差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法。首先,文化实践活动组织过程中,介绍杭州文化地理知识时,可以根据留学生汉语水平,并结合汉语课堂教学的内容,在文化实践活动的情景中讲解汉语及其体现的文化内涵。如,杭州的“杭”字,取自“大禹舍舟登船”,古义为“方舟”、“船”等等,体现了杭州的历史根源。
  初次来到杭州的留学生,对“杭”字是什么意思,常常很感兴趣。针对这样的情况,根据其汉语程度,选择合适的语言媒介,介绍杭州从良渚文化以来,源远流长的水文化,可以帮助其理解城市深层的文化底蕴,建立对杭州的最初印象。
  其次,顺应留学生对中国手工艺的兴趣,介绍以茶艺、丝绸工艺等为代表的杭州地域文化。杭州茶文化历史悠久,据传陆羽在余杭径山撰写《茶经》[5].《茶经》里写到,“杭州临安、於潜两县生天目山,与舒州同; 钱塘生天竺、灵隐二寺; 睦州,生桐庐县山谷; ……与衡州同”,是杭州茶文化的历史见证。杭州有西湖龙井、径山毛峰、千岛玉叶、雪水云绿、天目青顶等茶叶品种,历史上留下了“从来佳茗似佳人”( 苏轼)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陆游) ,“徘徊龙井上,云气起晴画。烹煎黄金芽,三咽不忍漱”( 虞集) ,“问山得路宜晴后,汲水烹茶正雨前”( 乾隆) 等与茶有关的诗句。在留学生文化实践中,留学生对杭州茶农采茶、制茶、售茶的生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饶有兴致地观看制茶机工作场景,惊叹从天然树叶变为绿茶的神奇过程。同时,也可以择取关于杭州茶文化的诗句,选择其中留学生能理解、接受的部分,配上适当的解释,介绍给留学生。
  杭州丝绸文化同样历史悠久。早在良渚文化时期,先人就已经养蚕缫丝。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杭州春望》中写道,“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清代厉鹗记载,“杭东城,机杼之声”[6].明、清在杭州也设置了织造机构。
  留学生对杭州的丝绸也非常感兴趣,回国要给亲人、朋友带礼物时,茶叶、丝绸常常成为他们的首选。参观位于玉皇山麓的中国丝绸博物馆时,其所展示的种桑、养蚕、缫丝、纺丝、染色等过程,给留学生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各个朝代的丝绸制品,也显示了杭州在古代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地位。
  通过亲身体验丝绸印染工艺,在手绢上染出亲手设计的图案的方式,留学生们非常直观、真切地体会了杭州的丝绸文化。第三,开展跨文化对话时,既要站稳立场,又要尊重对方文化背景,需要从文化接受的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文化传播活动,形成良好的文化互动。比如对佛教文化背景的留学生可以较多地介绍杭州的灵隐寺、净寺、径山茶会等佛教文化,而对伊斯兰文化背景的留学生则可推荐凤凰寺这样的伊斯兰文化遗存等。
  ( 二) 共读文学中的杭州
  杭州不仅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地理景观荟萃,同时历史上许多文学作品的情境就在杭州。穿越历史与文字的障碍,带领来杭州求学的留学生们与文学中的杭州相遇,其实也是为他们打开了一扇认识更有历史深度和人文底蕴的杭州的窗。
  在历史小说方面,张慧禾认为,“在今存宋元话本中,杭州因其重要的政治和经济地位,成为宋元话本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小说场景……受明代中后期话本集整理刊行的影响……杭州不但出现了以地域命名的西湖小说,明清两代长篇章回小说和文言小说也与杭州密切相联”[7].在这两个时期的小说中,可以选择部分与上文所述的杭州自然、人文地理资源密切相关,适合留学生接受的文学资源,用留学生可以阅读、理解的方式,进行介绍、呈现。比如“三言”中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俞仲举题诗遇上皇》、《卖油郎独占花魁》,“二拍”中的《神偷寄兴一枝梅侠盗惯行三昧戏》等等作品,经过本地化地选择、处理后,可以提供针对留学生的鲜活的国际传播内容。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也有很多作家写下了描写杭州的美文。例如诗歌方面,研究者指出,“忧伤又悠长的‘雨巷’成为书写杭州的一大成功意象……有别于古典杭城的明媚秀丽,却突显了江南都城的细腻、绵长、蕴藉的精神气质”[8].故乡杭州的精神内蕴,被戴望舒用现代诗歌的形式,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来。作为现代汉语运用的典范之作,《雨巷》不仅是中国人学习母语所熟知的文学经典,同时也可以成为留学生学习、体会汉语魅力的生动范例。因为,诗的情感是他们所熟悉的,诗中的场景传统的小巷、诗人的故迹,在杭州犹存,是留学生们生活其中的,可以身临其境地去体会,而诗的文字又是亲近而利于他们掌握的。
  在散文创作上,钟敬文的散文集《西湖漫拾》、《湖上散记》,就是其在杭州期间出版的。描写杭州的《西湖的雪景》收入到了郁达夫所编的《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9].在钟敬文的笔下,冬日的杭州“舟穿过西泠桥,缓泛里西湖中,孤山和对面诸山及上下的楼亭、房屋,都白了头,在风雪中兀立着”.对于有着一定汉语基础的留学生来说,要读懂这些描写杭州的美文选段,难度主要集中在个别书面语如“兀立”等上。俞平伯与杭州有着深厚的家族渊源,其在散文作品中表现了多生活侧面的杭州。相较而言,虽然俞平伯文中也有对留学生而言较难的书面语存在,但是如果选取其中的杭州日常生活描写片段,对留学生而言,则会有更好的接受效果。如《清河坊》写了与家人逛街、购物的场景,《城站》回忆了从上海坐夜行快车抵家的情形。《湖楼小撷》所表现的居住俞楼的生活场景,在今天游览孤山时读来,则给人以一种穿越历史而来的心灵冲击感。结合留学生阅读经验和能力,及其对杭州的直观了解,在此基础上补充文中所涉及的较难的书面语,就能将留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带向更高的层次。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体现了行知结合的学习态度。来华留学生的汉语学习、专业学习,也需要秉持这样的态度。一定的汉语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是留学生用汉语在中国学习和生活的基础。而对中国文化、地域文化的了解与熟悉,则更有利于其深入中国人生活,领悟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建构起自身更加丰富、深邃的语言生活,更能顺利地与中国开展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参考文献:
  [1]宋华盛,刘莉。 外国学生缘何来华留学---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J]. 高等教育研究,2014( 11) :31 -38.
  [2]易高峰,刘莉,蒋莉莉。 国际大都市与世界一流大学的互动发展---以纽约市为例[J]. 教育发展研究,2009( 23) :71 -75.
  [3]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游记[M]. 北京: 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
  [4]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杭州[M]. 杭州: 杭州出版社,2012.
  [5]胡新光。 杭州茶叶发展史略[J]. 中国茶叶加工,1997( 3) :45- 48.
  [6]余同元。 明清江南早期工业化社会的形成与发展[J]. 史学月刊,2007( 11) :53 -61.
  [7]张慧禾。 古代杭州小说研究[D]. 杭州: 浙江大学,2007.
  [8]陈力君。 现代文学中杭州形象的解读与反思[J]. 中国文学研究,2006( 3) :74 -78.
  [9]郁达夫编选。 中国新文学大系( 散文二集 1917 -1927) [M].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zuowen63310/

推荐访问:茶文化诗词集锦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