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来源:毕业论文 时间:2018-07-26 10:00:04 阅读:

【www.bbjkw.net--毕业论文】

(1) [语言学论文]语言学专业毕业论文

  语言学方面的研究对于语言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语言学专业毕业论文,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论文摘要:
  世界的全球化趋势决定了语言交际的重要性。研究语言学对于外语教学,特别是以英语为目的语的外语教学就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立足于语言学的基础发展,着眼探讨其发展趋势,试图从其中把握其研究热点。
  1 语言学的发展
  语言学的前身应该可以被既定为历史比较语言学(Historical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追溯更早则称之古代语文学阶段。现代语言学是从索绪尔开始的,索绪尔开创了结构主义新时期,这一时期索绪尔(F.De.Saussure)著有《普通语言学教程》(The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结构主义中以美国结构主义影响最大,F.Boas, E.Sapir, L.Bloomfield 三者较为出名,他们创立了新结构主义学派——美国描述语言学,三者中以后者较为出名,所以美国语言学也叫“布龙非尔德主义”。
  1.1 美国的结构主义
  美国结构主义的研究方法主要分为四种:替换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分布分析法、直接成分分析法,其主要内容如下:
  (1)替换分析法(Substitutional Analysis),即用一个语言单位代换另一个语言单位是否得到新的事实。
  (2)对比分析法(Contrastive Analysis)是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语言单位,找出他们相同或不同部分从而确定单位性质。
  (3)分布分析法 (Distribution Analysis)为研究词位出现的位置,词类(实、虚)分布的位置。
  (4)直接成分分析法(Immediate constituent analysis)一个句子首先可切分成两个部分,切到词素为止。
  (5)序列分析法(String analysis)是把句子带有修饰或不带有修饰的基本单位、结构成分或基本单位、修饰成分。
  (6)转换分析法(Transformational analysis) 为把任何的结构看成核心句(Kernel sentence)的转换,所谓核心句是基本句型(SVO, SV等)其他是核心的拓展或是从核心句转换而来的。
  1.2 系统功能语言学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创始人 M.A.K. Halliday (韩礼德) 师从伦敦学派J.R.Firth(弗斯)。后来,我国的两名学者罗常培和王力,打破传统语言或结构主义的根本,把语法形式意义、语言用法等系统地有机地连结起来。
  1.3 转换生成语法
  20世纪50年代Chomsky 对美国结构语言提出挑战,创立了转换生成词法或形式语言学,提出研究重点人是如何从有限的语言单位创造出无限的语用句型。这一时期的发展共经历了五个阶段:经典理论时期、标准理论时期、扩充标准理论时期、修正式扩充标准理论时期、最简的解释理论时期。这个时期Chomsky提出了两个很重要的概念:深层和表层结构。这两个概念对“同形异义、异形同义”歧义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2 语言学的动态研究
  语用学 (Pragmatics) 即语言使用学,其主要研究问题包括:指示语 (Deixis)包含人称指示、时间指示、话语指示、承接指示;前提 (Presuposition), 语用推论, 以语言结为根据,靠逻辑推论语言的前提条件;语用含义(Implicative)话语含义, 给语法事实提供重要功能解释。
  2.1 语篇学
  语篇学是在句法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叫篇章语法或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上世纪70年代开始,语言学由静态到动态的大转变,由结构研究到功能研究。篇章语法主要解决篇章结构研究;篇章语义主要解决篇章意义连贯,研究篇章的层次。篇章的语用研究,重点探讨会话结构、话轮(说话顺序)邻近配对(前者说话的反应),也解决影响会话因素(心理因素、文化),篇章理论研究,研究篇章的产生。
  2.2 社会语言学
  社会于语言关系的科学,它是一门交叉科学。从社会变化与发展来研究语言变化,又由语言变化来研究社会的规律。其分为微观社会语言学与宏观社会语言学。微观是研究具体的语言与社会关系,如语言与性别、语言与民族等,也研究语言的细节,如语言世界、语言等。宏观主要是研究语言与社会中的地位和社会对语言的选择,如国际文化交流中采用哪几种语言、在本国推广哪几种语言、语言的推广和文字改革等等。
  3 我国语言学研究的热点
  3.1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
  单以核心刊物《外国语》上发表有关系统功能语言学就有30多篇;《外语教育研究》上发表有10多篇;出版的重要著作有胡壮麟先生的《系统功能语法概念》于1989年在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语篇的衔接语连贯》;程琪龙的《系统功能语法导论》。论文集有湖南教育出版社的《语言系统与功能》;清华大学出版社的《语篇·语境》;任绍鲁的《语言·系统·结构》等等。系统功能的基本概念的引进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胡壮麟为首,系统功能的语法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系统功能语法的语言观于方法论;对系统功能语篇研究理论进行实践和补充。
  3.2 语用学的研究
  近年来,《外国语》在语用学发表文章达30多篇;《外语教学与研究》有10多篇;出版的专著主要有:何自然的《语用学概论》;何兆熊的《新编语用学概要》。语用学在90年代最现风光,也当之无愧地成为最核心的科目,其研究有三个特点:
  (1)在继续引导外国的方法的同时,通过对语言具体事实提出修正何补充。例如:何自然的《国外语言学的研究》。
  (2)对语用学的内涵进行了新的开拓。比如何自然的《语用模糊》、《情态动词的语用分析》由卫国的《现在完成时的语用含义》。
  (3)从翻番而论转入专题研究。把汉语与外语的研究联系起来。例如刘绍忠的《“清”字用法汉英对比》。
  3.3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
  《外国语》和《外语教学与研究》上共有10多篇;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特点主要表现在:(1)由宏观方法转入微观具体语言现象分析,例如:《委婉语社会语言研究》、《语言变化的社会因素》。
  (2)从解释的社会学角度转向心理学语言运作的社会心理机制。例如:王德青的《社会心理语言学科性质语研究对象》和素定芳的《委婉语研究》。
  3.4 话语分析研究
  《外国语》中有将近20多篇;《外语教学与研究》有10多篇。从80年代中期开始系统介绍西方话语分析基本概念与理论。90年代转入英汉对比分析。从话语口语转入语篇研究。近几年来,话语分析有交叉和重叠趋势。
  4 我国语言学研究的趋势
  (1)研究对象看,由微观转入宏观,语言本身系统转向跨学科研究,出现交叉学科,如跨文化交际学、国情语言学;由结构研究转入功能和应用研究,由静态到动态,如描写构词句法规则到句法结构的不同功能;单个词的意义到单词在特定环境中的意义;由单一语言研究转向多语言的对比研究,如对比语言学,包括双语对比、多语对比,包括同族语对比、非同族语对比,即有语言自身的对比,也有语言与文化的对比,如跨文化交际学。
  (2)研究方法看,由单层次和单角度,静态研究转入多层次、多角度、动态研究。
  (3)研究目的看,目标不断从窄到广,从肤浅到深度;从描写转向解释 Chomsky 试图从大脑的遗传基因来解释语言的事实;从理论的探讨转向应用价值分析,如计算机的发展离不开语言学,语用学的分析应用到法庭审讯中等。
  (4)发展趋势看,语言学研究有三个:①侧重宏观语言学,语言与心理、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文化的关系;②着眼认知语言,语言与大脑关系;③鼓励用科学技术研究,如《对学者个人差异研究》。

(2) [语言学论文]试论英语语言学的发展相关问题论文

  论文包括学年论文、 毕业论文、 学位论文、 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试论英语语言学的发展相关问题论文 ,欢迎阅读。
  [摘要]本文就英语语言学的发展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就其发展历史中涉及到重点内容展开论述,在分析英语语言学发展初期基础上,重点论述了英语语言学的现代发展阶段存在的问题,以及英语发展的全球化分析,希望对于今后英语语言学发展和研究起到一定作用。
  [关键词]英语;语言学;发展初期;现代发展阶段;全球化
  一、引言
  语言学的发展具有很长的历史,在这过程中,其已经基本能够涵盖到多个语种,在不断发展中还体现出各国语言的通用性方面,较为完善的内容体系已经较为系统的形成,不断丰富这语言学的大家庭,对于语言学发展过程中的框架以及相关模式则不断地进行丰富和发展。同样,在研究语言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一定不能忽视语言的发展的渊源和进程。特别是在语言的产生方面,历经了一系列的人们的探索和思考,对于其中的规律性问题进行认真的探讨和研究。在语言学中,英语语言则为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不仅具有很长的历史,另外,在借鉴其他语言学发展规律基础上,英语也具有一定的特点和规律。
  二、英语语言学发展初期
  一大批的思想理论家在文艺复兴中出现,他们都是集理论、思想和学术的大成,极大地推动了艺术和科学的革命,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则是其中显著代表,他作为英国著名的戏剧家和诗人,一系列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都是在这个阶段创作的,能够把文艺复兴阶段中的文化和思想进行有效的升华和总结,能够更加体现出在文艺复兴中的艺术成果。分析莎士比亚的作品,可以发现,其作品注重人物性格的有效刻画,通过质朴简单的语言能够表现出以技巧吸引读者的特点,总体具有比较朴素的文学风格,作品内容涉及到宫廷生活比较多,但是作品读者不仅仅包括宫廷皇室,也被社会各个阶层的民众所喜欢。莎士比亚能经常琢磨社会各个阶层的心理语言,并具有一定的社会生活,这样就造就了他的丰富的语言表达,在英语语言的写作和运用中能够进行合理的灵活应用和表达,使用语言的意向性更加合理。
  英国工业发展巨大影响变化的主要原因就是在17、18世纪的工业革命,表现出突出发展就是相应的航海技术,英国在当时的欧洲就航海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和长处。另外,当时最为先进的飞梭织布机也出现在英国,极大促进了英国纺织业的快速发展,英国国力在英国工业革命背景下极大提高,造就了强大的工业基础实例,在此基础上,大规模的殖民扩张成为英国的必然发展。在殖民扩张中,英国先后打败了原来的殖民老牌国家,比如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等,这种绝对优势在殖民扩张中非常明显,同时,进行国威宣扬,所到之处都要挂上英国国旗,对于当地人民进行完全的殖民统治,英语学习强迫实施,并取代当地的原有语言。
  民族独立运动在18世纪中期全世界范围内大力开展,各族人民有努力进行发展和独立革命,进行反抗殖民的压迫统治,造成不断缩小的英国殖民的情况。在这样的背景下,英语的运用范围自然也受到一定影响。比如,北美的民族独立运动表现得最为激烈,取得了巨大进步,各个国家都在积极进行自身的独立,并逐步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北美大陆尽管逐步退出了英国殖民,但是,并不会消失是与语言的使用,这是因为,经过长期的经济贸易和社会发展,北美各个领域中已经渗透到了英语的使用,并且给英语发展提供了进一步的空间。另外,在北美大陆之外,其他的英国殖民地以及自治领域也都有着相似的发展,比如印度、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英语也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而逐步转变为国际通用语言。此时,英语语言理论界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国际英语理论教育内的英语语言学探讨,其中的英国启蒙文学则是这个阶段的重要特色。另外,在这种启蒙文化的环境中,这个阶段的英语语言学并没形成自身的研究规范和科学体系。
  雪莱和拜伦则是在19世纪中英语研究中的重要代表性人物,在英语语言学方面具有重要的贡献,能有效帮助到相应的后续英语语言学的发展,并提供大量的理论基础。他们主要从文化教育领域进行语言的创造和提炼,特别有助于语言的社会教育方面进行分析,以便能够更好发挥作用。这种语言功能和社会发展的促进关系能够在此过程中得到体现,也就是说,语言能力的较深层次的发展则是通过社会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在19世纪中,大量英语的文学作品相应产生,相关的独特的艺术特色在上述文学作品中得到体现,不仅仅使得文学艺术得到极大发展,更加对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德国的语言学家博杜恩德库尔德内在进行探讨语言学的发展中,首次从应用语言学和纯粹语言学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这点对于今后的英语的全球化发展具有革命性作用。
  三、英语语言学的现代发展阶段探讨
  英语在二十世纪中得到蓬勃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非常多的国家被认为是学校的必修课程,二是英语已经成为科技交流和世界文化交流的主要工具。上述也说明了,在世界各国的文化和教学过程中,英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探讨了漫长的语言学发展过程,并把语言和言语进行创造性的区分,并能有效进行富豪区分,能够在研究语言学方面可以从历时性和共时性两个方面考虑,标志着现代语言学的形成。现代语言学的基础可以视为索绪尔的贡献,而语言学的研究通过乔姆斯基的《句法结构》而变得更加宽广,他拓宽了语言自身的特点,对于其他非语言因素日益重视。这时,一个全新的语言学的研究时期已经到了,语言学已经成为一门学科,具有一定的自身研究方法和涉及到的科学理论方法。
  在二十世纪的后期中,语言教学和语言学研究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1987年,美国学者查尔斯.弗里斯则强调语言学的研究过程应该通过语言教学的相关实验去进行,这点在他写的《英语作为外语的教和学》有着明显的体现。另外,有些学者和权威则认为语言交际能力有着重要的意思,这可以说明语言的基本功能的重要意义,能够表明语言则是一种交际性的语言学,应该去和社会相互联系。《论应用语言学的范围》则是由英国学者卡普兰所著,其中明确提出了现代语言学发展的重要观点,指出在进行语言学的研究过程中,应该积极把语言学的研究内容应用到其他相关学科,以及社会发展中,这样才能更好促进语言学研究的发展和创造。
  四、英语语言全球化发展
  则在英国殖民地的扩张背景下,全球化英语进程不断推进,在不列颠使用的本土语言随着不断扩张的英国殖民地发展,而在世界范围内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在英国的“日不落”帝国建立的同时,也将英语普及到了全世界的各个地方,英语在全球的使用量也正在相应的逐渐增加,可以将其视为在全世界范围内可以应用的国际语言。
  在20世纪之后,美国的强大崛起促进了英国全球化的发展速度,更加推广了英语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将英语的应用地位定位在全球通用的语言使用中,使得实用英语的人员正在逐渐增加,使用英语的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在研究英语的发展史过程中,可以明显感受到这种英语大潮的进程的加快,英语正在成为共用的国际语言。在这过程中,第一阶段中,英语适用范围在英国、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应用,英语随着英国殖民的不断扩张而在不断前进,从离开欧洲大陆逐步走向世界;在第二阶段中,英国殖民地不断扩大,殖民地需求非常之大,殖民地国土面积已经远远超过英国本土,这就要殖民地的人开始使用英语,并成为殖民地的主导语言,这里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逐渐的发展过程中,英语的使用人数已经远远超过英语为母语的人数,这样就使得英语的全球化应用奠定良好基础,不断扩展的殖民地起到重要作用,各个殖民地的官方语言则为英语,尽管后期,各个殖民地纷纷进行独立革命,但是,英语的官方语言的地位并没有任何动摇。在第三阶段中,英语在实际应用和交流中逐渐体现出不可替代的作用,自身具有非常强的基础,随着英语使用人数的不断增多,使用范围不断扩展,英语在人群中的传播速度不断加快,以及英、美国家的强大经济实力,越来越多的人想和发达国家进行合作和发展,这就要求一部分人主动开始学习英语,正是这种人们的自身需求使得英语发展成为全球性的一种统用语言。
  目前,在全世界来看,英语已经具有一定的普及基础,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已经超过六十多个,特别是上述的英联邦的殖民地国家更是如此。另外一些国家中,人们学习第二外语的首选则是英语,这当然和英美国家在全球的快速发展和强大的经济实力紧密相关,这将保证英语的广泛应用。
  五、结语
  通过上文的综述的英语语言学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出,研究语言并不是在周而复始的兜圈子,过程中并没有体现出一丝一毫的进度,语言的研究则应该是自行回转中的相应扩大直径的圆周性的,并呈现螺旋上升的回转方式,这也许能够更好描述语言学的发展过程。在语言学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的细化过程也会决定日益精细的学科设置,并且在发展中还会产生相关的众多的边缘学科,并且和语言学习成为有机的整体而相互影响,这将对于今后的现代科学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 [语言学论文]汉语言专业论文范文

  汉语言文字以其独特的结构和意义,记载了中国5000年的历史文化,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汉语言专业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汉语言专业论文范文
  《 汉语言文学教育问题及创新 》
  摘要:汉语言文学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学科,是其他学科教学的基础,通过对汉语言文学教育历史进行回顾,指出汉语言文学教学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技巧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创新策略,以提高目前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教学方法;教学创新
  汉语言文学对于大学教育来说有着重要意义。汉语言文学教育不仅要培养出语言学和文艺学方面的优秀人才,更要培养出具有民族气节、家国情怀的国家栋梁。但是,现在汉语言文学教育在教学水平和教学内容上存在着诸多问题。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对汉语言文学教育进行创新。
  一、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招生质量、师资力量、社会风气及学科本身的问题,汉语言文学教育水平不容乐观。如今,选择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少,生源质量越来越得不到保证。一方面,不多的师资力量被名校垄断;另一方面,许多学校招不到学生,教师又面临着无课可上的窘境[1],继而无法在教学中与时俱进。导致了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授课水平持续下降,其表现主要有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
  (一)教学方法枯燥乏味
  由于汉语言文学教育强烈的文科性质,使得阅读在教学中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在课堂上对大量的文字资料照本宣科,使得教学过程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导致学生对教师存在的必要性产生质疑。许多教师在上课之前都要求学生首先阅读著作,导致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们都在日复一日地阅读[2]。这样的教学方法理所当然地会产生问题,学生需要极大的兴趣支撑才能在本专业的学习中继续下去。文学艺术和语言学本来是非常具有魅力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发挥这种魅力,才能保证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基本活力。但许多教师在这一点上并没有下太多功夫,在课堂上对教材内容过于依赖,对于文学艺术普遍缺乏自己的理解,难以把握学生的兴趣点[3]。教师不重视教学方法的探讨和创新,许多教师讲授的内容许多年都没有变化。教学时只是对书本内容逐句进行讲解,没有创新,教学效率十分低下。有的课程在开设了一个学期甚至两个学期之后,学生对该门课程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仍然达不到理想的标准。学生学习许多课程都是浅尝辄止,走马观花。这样的教学是不可能有效的[4]。
  (二)教学内容过于陈旧
  我国的汉语言文学教材多年以来始终缺乏变化,许多课程使用的教材甚至是几十年前编订的。部分教师以为文学史和文学理论都是已经确定的,不会再发生什么变化,只要照着书本研究前辈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成果就算是完成了任务,对于国际文学界的变革毫不清楚。相比于语言学教育,文艺学尤其是最应该与时俱进的文学理论更加落后。不少学校的文学理论教材中皆是上世纪六、七十年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模型,对国际文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没有涉及,不利于具有理论研究能力人才的培养。汉语言文学教育多年来倾向于研究历史,而忽视了当今文学的发展[5]。许多学校的当代文学史课程只到上世纪末或本世纪初的几十年。以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只能根据个人兴趣对当代国际文学界进行了解。对于新的文学形式,如网络文学,大多数人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其流行原因和形成机制缺乏思考。甚至现今活跃在文坛上的严肃文学作家在大学中文系也缺乏知名度。当今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水平令人担忧。不少中文专业的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看的仍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流行的较为通俗的文学。言诗则是席慕容、汪国真,言小说则是《平凡的世界》,对于今天的文坛流行趋势缺乏了解。教学内容过于陈旧,使学生找不到接触新鲜世界的窗口。
  (三)教学过程缺乏交流
  大学教育不同于中学教育,本就倡导开放性、灵活性,要让大学生在一个充满人文气息和学术氛围的地方学习,但是汉语言文学教育的现状则是大部分教师的授课方式与中学语文教师没有区别,甚至还不如中学教师上课生动有趣。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堂上学生发言很不积极,许多教师甚至不给学生提问和发言的机会。这种情况导致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二、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创新
  (一)教育理念的创新
  要创新汉语言文学教育,首先要先做到理念的创新。汉语言文学教育不是照本宣科,学生也不是靠背课文和背知识点就能被培养为人才[6]。要做到教育理念的创新,首先要致力于培养和提升中文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知识储备。文化素养是区别一个受过汉语言文学教育的人和未受过汉语言文学教育的人的主要方法。对于有家学渊源的学生来说,汉语言文学的基础教育可通过家庭教育完成。对于大多数汉语言文学本科生来说,不可能所有人在中学阶段就已经完成了文学启蒙。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接受教育的学生不仅包括文学爱好者,也包括文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在课堂实践中,必须要兼顾这两种类型的学生,给予他们各自合适的教学资源,推荐阅读各类经典和流行作品,提高语言文化素养。其次,要对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核心加以把握。授课教师必须要想明白中文系培养的是什么样的人才,教师希望在课程结束之后学生得到什么样的知识、能力或技巧。中文系的教育理念应当是在培养具有较高读写能力的应用人才的同时,寻找有理论研究能力的人才,这二者缺一不可[7]。
  (二)教学手段的创新
  汉语言文学在教学手段创新上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是文学艺术本就是一门具有很大魅力的学科,只要能让学生初步领略其魅力,就算是达成教学目标后,接下来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继续探索。而劣势是汉语言文学教育充满了大量的文字资料,要想获得足够的阅读量,必须静下心来专心阅读,对于缺乏定力的学生来说,这个过程未免太过枯燥乏味。创新教学手段可以从脱离书本开始,甚至让教学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和课堂,要营造多面立体的教学氛围,在教学手段上多想多试,总结经验和教训,力求营造一个生动有活力的课堂。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汉语言文学的理论是十分抽象的,想要了解它们,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比如,在讲解小说时,试图让学生模仿作家的小说创作技巧进行创作,这就能使学生对这位作家的风格产生更加清晰的认识。比如,以余华的“零度叙事”为例,可以让学生亲身实践零度叙事的写作技巧,以便对作家的水平和自己的文学素养有一个更加清晰、直观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进行分组探讨,提高课堂活力。
  总之,汉语言教育身负前承中华传统文化、后接时代文明成果的重大任务,必须要尽快改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转变教学理念。目前的汉语言文学教育面临着教学方法枯燥、教学内容陈旧、教学过程缺乏交流的严重问题。要想进行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创新,要从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创新入手,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多年的教学工作实践表明,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革新是必要的,这个专业在革新的过程中既有优势,也存在劣势。身为汉语言文学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正确地认识教育现状,努力创新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姚锦莲.面向新课改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之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4.
  [2]马兵.台湾与大陆大学本科课程体系比较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
  [3]刘颖.基于现代教育思想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分析[J].科技资讯,2014(32):154.
  [4]彭小银.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中国现代文学导读》教学设计[D].广州:暨南大学,2012.
  [5]杨军.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课探究式教学研究:以“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为例[J].商洛学院学报,2014(5):92-96.
  [6]孙小彬,高文丹,吕勇兵.从高师院校教学现状看教学新理念的价值:以吕梁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J].吕梁学院学报,2011(6):72-75.
  [7]张煦.浅议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理念与实践[J].科技经济市场,2015(12):218.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lunwen161482/

推荐访问:英语语言学论文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