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句式]句式

来源:读书笔记 时间:2018-06-09 15:00:01 阅读:

【www.bbjkw.net--读书笔记】

一:[句式]高中文言文常见句式之判断句

  引导语:高中学文言文时要看懂文言文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判断及,那么应该怎样学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动词是字。因此文言文判断句的形式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常见的有如下几种形式。
  A、其基本形式是者也。
  B、也。
  C、者,。
  D、者也。
  E、用为作判断词表示判断
  F、借助于则皆乃非 悉、本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
  G、无标志词,而谓语对其主语有断定性。
  H、少数用是作判断句的句子。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句式在一句之中有时还错杂使用,不过还是判断句。
  A、者也。
  1、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荆轲刺秦王》)
  译:今天去了而不回来(好好复命)的是无用的人!
  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荆轲刺秦王》)
  译:事情不成功的原因,是我想活捉你,强迫你你同我们订下誓约来回报太子。
  3、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鸿门宴》)
  译:楚国的左君项伯这个人,是项羽的叔父。
  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译: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进出和意外变故。
  5、亚父者,范增也。(《鸿门宴》)
  译:亚父这个人,就是范增。
  6、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鸿门宴》)
  译:将来夺走项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
  7、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游褒禅山记》)
  译: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
  8、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游褒禅山记》)
  译:现在将华读为华实的华,大概是(因字同而产生的)读音上的错误。
  9、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
  译: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10、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
  译: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
  11、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译: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楚其真相的事,哪能说得完呢?
  B、也。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译: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当作东部的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
  2、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
  译: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3、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
  译:这是寡人的过错。
  4、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
  译:现在老了,不能干什么了。
  5、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译:我们还是回去吧。
  6、此天子气也。(《鸿门宴》)
  译:这是天子的云气。
  7、秦地可尽王也。(《鸿门宴》)
  译:就可以占领秦的全境称王了。
  8、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鸿门宴》)
  译:如今人家有了大功,却去进攻他,这是不合道义的。
  9、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译:此刻项庄拔剑起舞,他的目的是针对沛公。
  10、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译:鄙意以为大王不应该这么做。
  1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兰亭集序》)
  译: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举行祓禊活动。
  12、所谓前洞也。(《游褒禅山记》)
  译:这就叫前洞。
  13、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译: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14、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译: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
  15、有志矣,不随以止也。(《游褒禅山记》)
  译:有了志向,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
  16、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
  译:但到了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东西来帮助,也不能到达。
  17、此余之所得也。(《游褒禅山记》)
  译: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
  18、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游褒禅山记》)
  译: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援用资料的缘故。
  19、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荆轲刺秦王》)
  译:这正是我日日夜夜咬牙切齿捶胸顿足的事啊。
  20、毋从俱死也。(《鸿门宴》)
  译:不要跟跟着他们一块送死。
  21、固一世之雄也。(《赤壁赋》)
  译:本来是一世的英雄。
  2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赤壁赋》)
  译:这是造物者无穷无尽的宝藏。
  C、者,。
  1、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荆轲刺秦王》)
  译:我留下来的原因,是等待我的客人与他一块去。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
  译: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戴上白色的帽子和穿上白色的衣服来送荆轲。
  3、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荆轲刺秦王》)
  译:陪侍在殿上的大臣们,,不能带任何兵器。
  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译:不这么做,你们这些人就爱你过来都将被他所俘虏!
  5、客何为者?(《鸿门宴》)
  译:来人是干什么的?
  6、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游褒禅山记》)
  译: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
  D、者也。
  1、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译: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鸿门宴》)
  E、用为作判断词表示判断
  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译:如今人家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肉。
  2、於人为可讥。(《游褒禅山记》)
  翻译: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
  3、而在己为有悔。(《游褒禅山记》)
  译: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
  F、借助于则皆乃非 悉、本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
  1、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游褒禅山记》)
  译: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探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
  翻译: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
  3、非为织作迟。(《孔雀东南飞》)
  译:不是我织得慢。
  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赤壁赋》)
  翻译:这不是曹操的诗吗?
  5、苟非吾之所有,(《赤壁赋》)
  译:假如不是我的。
  G、无标志词,而谓语对其主语有断定性。
  1、君家妇难为!译:而是你家的媳妇难做啊!(《孔雀东南飞》)
  H、少数用是作判断句的句子。
  1、同是被逼迫。 译:我们都是被逼迫的。(《孔雀东南飞》)
  2、汝是大家子。 译:你是大户人家的公子。(《孔雀东南飞》)
[高中文言文常见句式之判断句]相关文章:
1.文言文常见的句式
2.高中文言文句式归类
3.高中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
4.高中文言文常见通假字
5.高中文言文作文
6.高中如何学好文言文
7.高中常用文言文虚词
8.高中文言文大全必背
9.高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10.高中文言文通假字总结

二:[句式]选用句式教案

  【导语】选用句式的课主要是 教会学生能根据题目要求,恰当地选择句式。选择句式要达到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 小编为你收集了选用句式教案 ,供您参考和借鉴。
  教学思路
  一、 考点阐释:
  选用句式,是按照题目给定的语句形式要求造句。所选语句,除句式要求之外,还要求语意恰当,与语境谐合。
  二、 解法指导:选用句式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让学生了解句式的一般知识。从结构方面说,有单句、复句,整句、散句;从表达方面说,有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从成分方面说,有省略句、倒装句;从逻辑方面说,有主动句、被动句,肯定句、否定句等。
  2、要教会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和语言材料的隐含要求,恰当地选择句式,以达到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
  3、要尽可能地结合情境教学。如对象、场合等。
  三、 试题点拨:
  典型试题1:选用恰当的句式,把下面的语句加以组织,使话题统一,表意更集中,句子更紧凑。
  例句:武松、李逵、解珍和解保都是《水浒》里的英雄,《水浒》中有武松景阳岗打虎的故事,有李逵杀虎报仇的故事,有解珍、解保猎虎蒙冤入狱的故事。这些人物和故事,都是典型的艺术真实,不同于生活的真实。
  点拨 :此题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原文话题不统一《水浒》,武松、李逵等人物和故事,要选用一个句式,使话题统一。 参考答案:《水浒》里的武松、李逵、解珍、解保等打虎、杀虎、猎虎的故事,都是典型的艺术真实,不同于生活的真实。
  典型试题2:将下面的语句,按照不同的表达要求,加以组织,选择不同的句式,分别写一段话。
  例句:①新加坡的旅游业在全世界享有盛誉。②新加坡具有良好的旅游的天然条件。③新加坡的旅游部门工作认真、细致。 ④新加坡的旅游业与其他有关部门协调合作得很好。
  (1)强调天然条件:
  (2)强调工作认真、细致与合作:
  点拨:此题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原语言材料从大的层次关系看,是因果关系,其中“原因”复杂,有三个方面,可用“固然……但”来表达。(参考答案略)
  四、 命题趋势:纵观近年来句式的考查,不难看出,高考语文试题“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命题,呈现出以下趋势:
  第一、贴近生活,让考生有话可说,注意激活他们的思维。
  第二、呈开放性,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
  第三,语用的特点更加突出。
  五、 强化训练:
  1、选择下面衔接较好的一组句式:
  (1)我把老李找来,让他立即写报告,他写完报告马上把它交上去了。
  (2)我找来老李,老李立刻写报告,报告写完交上去来了。
  (3)古都西安,许多古建筑坐落在主要街区,肃穆的官府衙门,玲珑的楼台轩榭,色彩鲜明的回廊,风格独具的民居,……看到这些,你立刻会为它们凝重的文化底蕴所吸引。
  (4)古都西安的主要街区,坐落着许多古建筑,肃穆的官府衙门,玲珑的楼台轩榭,色彩鲜明的回廊,风格独具的民居,……看到这些,你立刻会为它们凝重的文化底蕴所吸引。
  A、(1)(3 ) B、(2)(4) C、(1)(4) D、(2)(3)
  2、依次填入下面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1)每逢深秋时节___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远眺群山环抱,___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1)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3)白云缭绕,层林叠翠
  (2)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4)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A(1)(3) B(1)(4) C(2)(3) D(2)(4)
  巩固练习
  3、下列各句括号内的两种表述,分别编为四组,表述全部恰当的是
  (1)阳光融化了河水,细雨润泽了山色,(a 柳枝被春风吹绿 b春风染绿了柳枝),造化的神功又一次使人们惊异了。
  (2)秋天,树叶黄了,枯了,快要脱落了。枯黄的叶子离开了枝头在风中飞舞着,(a它曾经有过的婆娑身影依然那么动人 b怀着对金秋时节无比眷念的心情离去)假如我是绿叶,我愿意很快地落在地上,尽情地拥抱这养育它的土地。
  A、(1)a(2)b B、(1)a(2)a C(1)b(2)a D(1)b(2) b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挡眼有石塑一尊,近似昨夜见到的神貌。___,皆先生手迹。___,罗池东侧有柑香亭,___,祠北有衣冠墓,这些名目,只要粗知柳宗元行迹,皆耳熟能详。
  (1)《荔子碑》《剑铭碑》镌于石塑底座
  (2)石塑底座镌《荔子碑》《剑铭碑》
  (3)罗池就在石塑背后不远处
  (4)石塑背后不远处是罗池
  (5)西侧乃柳侯祠
  (6)柳侯祠在罗池西侧
  A (2)(4)(5)      B(1)(3)(6)      C(1)(4)(5)      D(2)(3)(6)
  巩固练习
  5、下列选项中,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我们看到,上海的城市环境整洁美观,但相比之下农村给我们的印象仍是又脏又乱。我们认为上海__________。
  A 不仅应有良好的城市环境,而且农村的优美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B 不仅应有良好的城市环境,而且应该有优美的农村环境
  C 不仅有优美的农村环境,而且应该有良好的城市环境
  D 不仅应该有优美的农村环境,而且城市的良好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____。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做一首诗看。使比别类文学较严谨、较纯粹、较精微。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戏剧散文小说等等的佳妙也终不免有些隔 。____,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他们读小说和戏剧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____。
  (1)因为一切诗都要有文学的特质 (2)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 (3)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的人们 (4)爱好诗而不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 (5)就像看到架上的花而忘记花架 (6)就像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
  A (2)(4)(6)     B(1)(4)(5)      C(2)(3)(6)           D(1)(3)(5)

三:[句式]关于文言文常用句式的案例分析

  文言常用句式,是指与现代汉语里相应的在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的句式,以及一些成为定型的习惯格式。今天,小编跟大家分享的是文言文常用句式案例分析,一起来看看吧!
  (一)判断句的格式
  文言文里的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而是径直用名词或名词短语作谓语表示判断,并往往借助于一些助词、语气词、副词来表示或加强判断的语气。主要格式有以下几种:
  1.主语后用助词者表提顿,谓语后用语气词也煞尾。如: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2.只在主语后用者表提顿。如:
  ①粟者,民之所种。(《论贵粟疏>)
  3.只在谓语后用也煞尾。如:
  ①此世所以不传也。(《石钟山记))
  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4.者~也都不用。如:
  ①此人力士。(《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5.谓语前用副词乃即必则等加强肯定语气。如:
  ①臣乃市井鼓刀屠者。(《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鸿门宴》)
  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6.用副词非表否定判断。如:
  ①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
  ②拾视之,非字而画。(《促织》)
  (二)被动句的格式
  文言里的被动句,常借助于一定的介词、助词、助动词来造成被动的格式。
  1.用介词为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如:
  ①炮台悉为逆据。(《三元里抗英》)
  ②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五蠹》)
  2.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如:
  ①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
  3.用介词被表被动,被的宾语往往省略。如:
  ①内一人说是西洋兵头,亦被杀死。(《三元里抗英》)
  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
  4.用助动词见表被动。如:
  ①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5.用为所的格式表被动
  为是介词,引进行为的主动者。所是助词,置于动词之前。如:
  ①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赤壁之战》
  6.用见于的格式表被动。见是助动词:于是介词,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如: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壁归。(《廉颇蔺相如列传》)
  7.意念上的被动。
  动词本身用于被动意义,不借助于任何表示被动的词语。这种被动要根据文意来判断。如:
  ①举孝康,不行。(《张衡传》)──举孝廉,被举荐为孝糜。
  ②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拜为上卿,被封为上卿。
  ③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函谷举,函各关被攻下。
  (三)特殊的双宾语
  文言里有两种特殊的双宾语,不能按一般的双宾语理解。
  1.使动双宾语。
  动词和近宾之间是使动关系。如:
  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负秦,使秦负。负秦曲,使秦负曲,使秦国担负理亏的责任。
  ②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论积贮疏》)──归之,使之归。归之农,使之归农。
  2.为动双宾语。
  动词和近宾之间是为动关系。如:
  ①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冯谖客孟尝君>)──为(wéi),动词,这里是准备的意思。为之,为(w苗)之为(wéi),替他准备。为之驾,为(wèi)之为(wéi)驾,给他准备车马。
  ②君子疾夫舍日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为,找。为之辞,替它找个借口。
  (四)句子成分的特殊顺序
  文言里有几种语序,和现代汉语里相应句式的语序不同。
  1.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如:
  ①大王来何操?(《鸿门宴》)──此为作动词的宾语前置。
  ②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此为作介词的宾语间置。
  2.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如:
  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张衡传))──句中用了表否定的副词未,是否定句,宾语之是代词。置于谓语动词有之前。
  ②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道理同上。
  3.宾语前置,用助词之是等置于前置的宾语和谓语之间。如:
  ①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苻救赵》)
  ②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4.定语以者字短语的形式置于中心词之后。
  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可以加助词之,也可不加。如: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②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冯谖客孟尝君>)
  (五)句子成分的省略
  文言句子里有一些组成成分,习惯上常常省略,译成现代汉语时需要补充。
  1.兼语省略。
  省略的兼语必须是已见于上文,或者是从内容上看没有必要说出来的。如:
  ①召入,使拜夫人。((左忠毅公逸事>)──召(之)入,使(之)拜夫人。
  ②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拜(相如)为上卿。
  以上二例省略的兼语都是已见于上文的。
  2.动词的代词宾语省略。
  这种省略有两个条件:一、省略的宾语必须是可以用代词充当的,即可以从上文看出来的。二、后边有于或以组成的介词结构作补语。如:
  ①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追(之)于宇下。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告(之)以事。
  3.部分介词的宾语往往省略。
  省略的宾语必须是从上文可以看出来,能够用代词充当的。如:
  ①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怵然为戒,怵然为之戒,小心翼翼地因此警惕起来。视为止,视为之止,目光因此集中。行为迟,行为之迟,行动因此迟缓。
  ②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与谋,与之谋,同他商量。
  ③左右以告。(《冯谖客孟尝君》)──以告,以之告,把情况告诉(孟尝君)。
  ④毋从俱死也。(《鸿门宴》)──从俱死,从之俱死,跟着他一起去死。
  ⑤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张衡宴》)──因以讽谏,因之以讽谏,通过它来委婉地劝谏(朝廷)。
  4.介词于以往往省略。如:
  ①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赤壁之战))──逼兵势,逼于兵势,被兵势所逼。
  ②又试之鸡。(《促织》)──试之鸡,试之以鸡,用鸡去试验它。
  (六)习惯句式
  所谓习惯句式,是指那些结构比较固定的句式。
  1.不亦乎?
  在这个格式中,亦起加强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可译为不是吗不也吗。如:
  ①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察今》)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论语。学而》)
  2.无乃乎?
  表对某种情况的估计或对某件事情的认识,带有反问兼感叹的语气。无乃可译为恐怕只怕。如反问的语气较重。也可译为莫不是。如:
  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教之战》)
  ②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句末的语气词用与,反问的语气较强一些。
  3.得无乎?
  表测度。得无可译为恐怕也许。如果询问的语气稍重一些,可译为莫不是该不会等。如:
  ①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记王忠肃公翱事》)──也许。
  ②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莫非,莫不是。
  ③日食饮得无衰乎?(《触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92381/

推荐访问:文言文句式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