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娄山关朗诵配乐]忆秦娥娄山关朗诵

来源:演说演讲稿 时间:2018-06-01 19:00:01 阅读:

【www.bbjkw.net--演说演讲稿】

忆秦娥娄山关朗诵一:适合朗诵的长征诗歌

  导语:对于长征,我们应该都不陌生,那适合朗诵的长征诗歌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适合朗诵的长征诗歌,希望对你有帮助!
  1、清平乐·会昌 (毛泽东)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
  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
  2、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两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3、长征
  一部两万五千里的浩瀚史诗
  独版在二十世纪的中华大地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绝唱
  抄在了斯诺的美式笔记里
  让全人类的读者
  为之颤栗
  史诗因围剿的抑窒奋然起笔
  几万双草鞋的灵感奔涌如铁流决堤
  七百二十个日日夜夜
  展开了万水千山立体交叉的磅礴运思
  艰难险阻多项辐合惊心动魄
  力挽狂澜伏笔照应百感交集
  声东击西运筹帷幄回肠荡气
  霞光曙色彩线穿珠升华妙笔
  风潇潇马嘶嘶穿越雪山
  天苍苍地茫茫爬过草地
  路迢迢人急急意志如钢
  诗浩浩歌漫漫创造壮举
  造就了一种精神
  震惊了两个世纪
  把濒临绝境的旧中国
  走出了柳暗花明翻天覆地
  这条英雄的路啊
  还要我们继续
  坚定不移勇往直前
  一直走下去
  4、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5、长征(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适合朗诵的长征诗歌]相关文章:
1.适合少年朗诵的爱国诗歌
2.适合女生朗诵的古诗歌
3.适合中秋朗诵的诗歌
4.适合朗诵的诗歌女生
5.适合中秋朗诵的诗歌大全
6.适合朗诵的经典诗歌
7.适合朗诵的诗歌
8.适合女生朗诵的短诗歌
9.适合幼儿朗诵的爱国诗歌
10.适合女生朗诵的诗歌3篇

忆秦娥娄山关朗诵二:有关长征的诗歌


  引导语:长征路上,是二万五千里的奔波,也是二万五千里的意志。在这段艰难险阻的道路上,发生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让我们再一次感受那个火热的时代,革命的年华所述说的情感吧!
  《长征》——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清平乐·会昌》—— 毛泽东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
  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两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长征歌》
  十月里来秋风凉, 中央红军远征忙,
  星夜渡过雩都河, 古陂新田打胜仗。
  十一月里来走湖南, 宣临兰道一齐占,
  冲破两道封锁线, 赫得何键狗胆寒。
  十二月里来过汀江, 广西军阀大恐慌,
  四道封锁线都突破, 势如破竹谁敢挡。
  一月里来梅花香, 打进贵州过乌江,
  连占黔北十数县, 红军威名天下扬。
  二月里来到扎西, 部队改编好整齐,
  发展川南游击队, 扩大红军三千几。
  三月打回贵州省, 二次占领遵义城,
  打坍王家烈八个团, 消灭薛吴两师兵。
  四月里来向南进, 打了贵阳打昆明,
  巧妙渡过金沙江, 浩浩荡荡蜀中行。
  五月里来泸定桥, 刘文辉打得如飞跑,
  大渡河天险从容过, 十七个英雄姓名标。
  六月里来天气热, 夹金山上还积妇,
  一四两个方面军, 懋功取得大会合。
  七月进入川西北, 艰苦奋斗为那个,
  为了抗日救中国。 八月继续向前进,
  草地行军不怕冷, 草地从来无人过,
  无坚不摧是红军。 九月出发潘州城,
  陕甘支队东北行, 腊子口渭河安然过,
  打了步兵打骑兵。 二万五长征到陕北,
  南北红军大会合, 粉碎敌人新“围剿”,
  统一人民救中国!
 
  《长征》
  那条路从历史书中
  一直蜿蜒出来
  比黄河还要曲折十倍
  一支穿草鞋的队伍
  沿着那条路
  终于走进了铿锵的国歌
  那条路有巨大的根系
  那根系深埋在
  一些回忆录里
  许多老人多皱纹的脸上
  爬满了那些根系的痕迹
  那些根系是被草鞋踩出来的
  那些草鞋把雪山都踩化了
  把草地也踩成了公园
  把华夏的版图一块块踩红
  在那根系最狭窄的地方
  便有一种强大的思想
  从铁索上缓缓过渡
  一些枪声成为种子
  响亮地埋藏在那些思想的周围
  无数生命如树叶
  在那根系上发绿
  无数鲜血如花朵
  从那根系的底部冒出地面
  无数头颅如果实
  悬挂于那根系的顶梢
  顺着那繁茂的根系
  我熟悉了那些果实
  我咀嚼着那些果实
  便渐渐悟出
  一些小米怎样营养一个政党
  几条步枪怎样支撑一个军队
  我是从电影里才听到
  那个伟人在红楼上朗诵那句话的
  那是个真正的诗人
  那个诗人的那句诗
  使许多眼泪果核般落地
  于是
  那红楼下的旗杆
  就成了许多根系中
  最笔直的一根
  那条路算不上那诗人
  最长的一首诗
  那条路其实是一枚针
  把整个民族的坚毅和顽强
  紧紧地缝在了一起
 
  《长征》
  一部两万五千里的浩瀚史诗
  独版在二十世纪的中华大地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绝唱
  抄在了斯诺的美式笔记里
  让全人类的读者
  为之颤栗
  史诗因围剿的抑窒奋然起笔
  几万双草鞋的灵感奔涌如铁流决堤
  七百二十个日日夜夜
  展开了万水千山立体交叉的磅礴运思
  艰难险阻多项辐合惊心动魄
  力挽狂澜伏笔照应百感交集
  声东击西运筹帷幄回肠荡气
  霞光曙色彩线穿珠升华妙笔
  风潇潇马嘶嘶穿越雪山
  天苍苍地茫茫爬过草地

忆秦娥娄山关朗诵三:韶峰景区导游词(2)


  本碑文是杨向阳敬书。
  现在,请大家扶好护栏和我一起拾阶而上,进入碑林第二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地势陡升,艰难向上,正符合毛泽东由激进的知识青年到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杰出领袖的转变历程,这也是设计者将这段石阶设计得如此陡峭的含意。这一区共收录了毛泽东诗词17首,反映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巩固和发展及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战略转移。
  毛泽东曾自嘲自己为“山大王”,这位“山大王”在山里写的第一首诗说的是1928年8月反击国民党军队第二次“会剿”中的黄洋界保卫战。
  黄洋界哨口是井冈山的五大哨口之一。1928年7月初,朱德和毛泽东分别率红四军主力下山袭敌,山上守军不足一营。湘赣两省之敌以四个团的兵力,分两路对井冈山进行“会剿”,井冈山根据地面临第一次大危机。8月30日下午4日左右,敌人发起了最后的总攻,驻守在黄洋界的红军以仅有的一门迫击炮向敌人集结攻山的部队轰击。当时只有三发炮弹,不料前两发炮弹都因受潮没有打响,所幸的是,最后一发终于在敌群中炸开了。敌人以为是主力已经回山,连忙在半夜撤走了。
  9月8日,朱、毛率红四军主力回山,听说黄洋界保卫战取得了胜利,兴奋异常,写下了这首:
  《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主席写下了一场他未亲眼所见的战斗,他用《西江月》的词牌为这首词起了一个凝重而固化的名字——“井冈山”。
  30年代初,在上海的鲁迅辗转读到这首词,他对地下党员冯雪峰说:“颇有山大王的气概。”
  1934年1月,冯雪峰来到了江西中央苏区,把鲁迅的这个评价转告了毛泽东,毛泽东听后哈哈一笑,看来是“心领”了。
  这是人们知道的鲁迅对毛泽东诗词的唯一评论。
  清平乐•蒋桂战争(1929年秋)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蒋指南京国民党政府的蒋介石。桂,广西的简称,此处指当时的桂系军阀李宗仁、白崇禧。1929年春天,又爆发了蒋冯(冯玉祥)战争,毛泽东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开辟了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可是在蒋桂战争爆发以前,党内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看不到敌人的薄弱环节和革命的有利形势,产生悲观情绪,提出“红旗到底要打多久”的疑问。这首词生动地展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军阀混战的时代画面,歌颂了党领导人民创建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委婉地批评了党内存在的右倾机会主义思想和悲观情绪。毛主席曾戏称这首词是“马背上哼成的”。他说:“在马背上,人有的是时间,可以找到字和音节,可以思索。
  采桑子•重阳(1929年10月)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重阳为我国节气名,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1929年重阳节是公历10月11日,正值秋天,此词当与《清平乐•蒋桂战争》为同一时期。写的是重阳节令,但并不是单纯写重阳,而是借写重阳节赞美战地秋色胜似春光。
  如梦令•元旦(1930年1月)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如梦令•元旦》作于1930年1月,毛泽东重新担任红四军领导职务不久。这里的“元旦”是指农历正月初一。题写“元旦”,并不像过去的诗人那样写庆祝活动,而是专写军事行动,这是独树一帜的咏元旦诗词。
  1999年12月底,毛泽东在上杭召开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即著名的古田会议。红四军“九大”刚结束,部队就面临危机,赣闽粤三省敌军调动14个团,第二次“会剿”闽西苏区。为了粉碎敌人的“三省会剿”,红四军前委决定从福建向江西作战略性转移。红四军四个纵队从古田出发,北经连城、清流、归化,宁化,西越武夷山,去江西开展游击战争。这次战略性转移的胜利,宣告了敌人“三省会剿”的失败。
  本碑文为赖少其敬书。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广昌,县名,位于江西省东部。1930年2月,红军攻打敌人占据的赣中重镇吉安时曾经过这里。“广昌路上”是写红军在广昌路上行军的情形。全词景象壮美,境界幽深,表达出红军的英勇无畏。
  本词的另一块碑文是胡公石敬书(见碑亭)
  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1930年7月)
  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
  这首词作于从汀州向长沙的进军途中。1930年7月前后,形势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红军,因此党内滋生了盲目乐观的情绪,并决定调集红军去攻打大城市,以李立三为首的中央主要领导便是这种盲动情绪的代表。毛泽东同志从组织上服从了中央决议,带领红军从汀州向长沙行动。但他的思想上是不同意的,一路做说服工作,最终改变了计划,避免了失败。由于这些原因,这首词含蓄婉曲见长,感情浓烈,悲壮慷慨、气魄雄伟,具有催人奋进的力量。
  本碑文为谢稚柳敬书。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1931年春)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这首词着重写的是井冈战役,是反第一次大“围剿”中关键性的战役。
  1930年12月,国民党政府在南昌召开会议,任命江西省政府主席鲁涤平为总司令,十八师师长张辉瓒为前线总指挥,调集七个师十万兵力,采用“分兵合击”的办法,分八个纵队,三个作战区,由北向南推进,企图将中央红军消灭在吉安东固地区。当时红军采用“诱敌深入”、“打歼灭战”的办法,终于在1930年12月26日,包围张辉瓒所部于龙冈,张本人被活捉。这首词当写于反第一次大“围剿“之后,第二次反“围剿”开始之前。
  本碑文由顾廷龙敬书。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1931年夏)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国民党蒋介石在第一次大围剿失败后,又任命何应钦为总司令,率兵二十万,向中央苏区发动大规模进攻,采用“稳打稳扎,步步为营,紧紧包围”战术,红军三万余人在毛泽东亲自指挥下,采取积极防御和打歼灭战方针,二十五天后,敌军被诱入埋伏圈,敌军王钰全师被歼,接着转入进攻,攻克广昌,直打到福建建宁。十五天中,走七百里,打五个仗,歼敌三万余,缴枪二万支,痛快淋漓地打破了“围剿”的战斗历程。
  本碑文由王颂余敬书。
  菩萨蛮•大柏地(1933年夏)
  赤橙黄绿红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这首词是1933年夏天毛泽东重过大柏地时所做。1929年2月,毛泽东曾率军经过大柏地,一举歼灭尾随其后的国民党军刘士毅部约八百余人,这次重过大柏地,有感而作此词。词中描写了大柏地的景物,体现了诗人宽慰的乐观情怀。
  本碑文由楚图南敬书。
  十六字令三首(1934年到1935年)
  其一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其二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其三
  山,剌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这三首词创作于1934年至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开始长征,经过福建、贵州、云南、四川、甘肃等省。所经之地,高山峻岭占多数。据不完全统计,有十八座大山。这三首小令写于长征行军之中,虽非同期之作,但内容互有联系,而且都是写山,所以诗人将它们放在一起,通过描写大山险峻,表现了红军不畏艰险的英雄气概,展示了诗人广阔胸怀和不屈不挠的旺盛斗志。
  本碑文的背面是肖娴敬书。
  忆秦娥•娄山关(1935年2月)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这首词是主席在沉寂三年后重掌兵权时写的第一首作品。
  为了这首词,毛泽东后来专门作注说,此词的写作大背景是“万里长征,千回百转,顺利少于困难不知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
  娄山关,坐落在遵义城北娄山关的最高峰上面,当年袭取娄山关一战,维系着中央红军的生死命脉,红军是拂晓时分开始向这座防守遵义的天险要塞进发的。战斗打响后,红军经过反复的冲锋,来往的肉搏战,一直到傍晚时分,才把敌人完全击溃,占领了娄山关关口。所以这里没有写战斗胜利的喜悦,全词甚至没有一个字写胜利本身,因为前进中不知要越过多少雄关漫道,迎接多少悲壮的挑战。
  本碑文的背面是金意庵敬书。
  七律•长征(1935年10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词虽然只有五十六个字,且有一年的跨度,但记录的时空内涵,却有着世界历史上最罕见的沉重和遥远。
  红军冲破国民党重兵的追堵,跨越雪山草地的险阻,经受饥寒伤痛的折磨,战胜党内分裂的危机,演出了一幕幕悲壮传奇的故事。红军会师的时候,全部红军加起来才剩两万多人,还不到红军鼎盛时期的十分之一。
  长征,也让毛泽东多次流下了眼泪。
  到延安后,他曾对妻子贺子珍说:“我这个人平时不落泪,共有三种情况下落了泪:一是听不得穷苦百姓的哭声,看到他们流泪,我忍不住也要流泪;二是跟我的警卫员,我舍不得他们离开,有的牺牲了,我难过得流泪;三是在贵州,听说你受了伤,要不行了,我掉了泪。”
  1935年9 月,在甘肃通谓的军队干部会议上,毛泽东说:“我写了首诗,读给你们听听,不知行不行。”接着毛泽东便朗读了这首诗,全军士气大振,行军战斗18天,会师吴起镇,至此,震惊中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沁园春•雪》(1936年2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81522/

推荐访问:忆秦娥娄山关朗诵配乐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