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东坡

来源: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18-05-28 09:39:19 阅读:

【www.bbjkw.net--经验交流材料】

游东坡篇一:陆游《游东坡》阅读答案


  《游东坡》是陆游的一篇文章。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陆游《游东坡》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游东坡
  [南宋]陆游
  十九日早,游东坡。自州门而东,冈垄高下,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东起一垄颇高,有屋三间。一龟头曰“居士亭”,亭下面南一堂颇雄,四壁皆画雪。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堂东大柳,传以为公手植。正南有桥,榜曰“小桥”,以“莫忘小桥流水”之句得名。其下初无渠涧,遇雨则有涓流耳。旧止片石布其上,近辄增广为木桥,覆以一屋,颇败人意。东一井曰“暗井”,取苏公诗中“走报暗井出”之句。泉寒熨齿,但不甚甘。又有“四望亭”,正与雪堂相直。在高阜上,览观江山,为一郡之最。
  (节选自《入蜀记》)
  【注释】东坡:苏轼被贬黄州时,开辟了一处荒地,名为东坡。龟头:形容垄头昂起,上建小亭,有如龟头。筇杖:竹枝。雪堂:苏轼在东坡建筇室时,天下大雪,于是在堂壁绘雪,题堂名为“雪堂”。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1)自州门而东 (2)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
  (3)亭下面南一堂颇雄 (4)为一郡之最
  2.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断3处)(3分)
  堂 中 有 苏 公 像 乌 帽 紫 裘 横 按 筇 杖 是 为 雪 堂。
  3.下列表示与文中画波浪线句意思相符的一项是()(3分)
  A.那上面有一座木桥,已经很旧了,还有一间破败的小屋,很不如人意。
  B.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扩建成木桥,还在桥上盖了一间小屋,很让人扫兴。
  C.那上面原先有一座木桥,桥上有一间小屋,现在已经破败,很不如人意。
  D.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又在旁边建了一座小桥,还在小桥上盖了一间小屋,很让人扫兴。
  4.根据选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4分)
  陆游游东坡,从居士亭开始,以“ ”为游览中心,踏访有纪念意义的景物,一直到“四望亭”,仿佛跟随苏轼的足迹而行。一路走来,他感慨良多,写下这篇游记,字里行间蕴含着对苏轼的 之情。
  《游东坡》阅读答案
  1.(4)(1)向东走(2)空而开阔(3)面向 (4)是
  2. (3)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
  3. (3分)B
  4.(4分)(1)雪堂(2)仰慕
  《游东坡》翻译
  对于苏轼,陆游一向怀有最高的敬意,这不仅仅是由于苏轼的杰出文学成就,也是由于苏轼崇高的人格精神。陆游曾称誉苏轼说:“公不以一身祸福,易其忧国之心。千载之下,生气凛然,忠臣烈士所当取法也。” ⑦ 他在入蜀途中对苏轼的流风遗韵极为留意,仅在《入蜀记》中提及苏轼的就有十二处之多,上引第一则就是其中之一。黄州是苏轼的贬谪之地,也是苏轼的文学事业首次大放异彩的地方,他的别号“东坡居士”就得名于黄州的一处地名。而今陆游亲临当年苏轼啸傲风月的地方,怎能不思潮澎湃呢?“东坡”、“雪堂”,自是当年苏轼的经行憩息之地。连“小桥”、“暗井”这种极为常见的地名,竟然也是得名于苏轼的名章迥句。陆游每到一处,即将所记诵的苏轼名句与眼前景象对照勘察,仿佛是随在苏轼的杖履之后一路经行,难怪他要感慨万千,流连忘返了。整段文字中充溢着对昔贤的景仰之情和对时代变迁的沧桑之感,读来娓娓动人。

游东坡篇二:杨万里《野菊》赏析及试题


  引言:杨万里大多以描写自然景物见长,《野菊》就是其中一首代表作。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杨万里《野菊》赏析及练习题,欢迎大家阅读!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 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
  【作品赏析】
  野菊花是似菊而小的黄色小花,与菊花相比,它并不太引人注目。但诗人却给了它诗情画意,让它在诗坛上占一席之位。
  诗的前半用先抑后扬的笔法写。“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屈原《离骚》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所指的秋菊是菊而不是野菊。重阳有赏菊的习俗,两句写野菊在世默默无闻,既未被文人采用以登上文坛,更未受世俗钟爱。“况”字使次句的语气紧连首句,有更进一层的意思。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两句,既写形态又写精神,对野菊的姿色、芳香和品性作了生动的描绘。“在野”与“在庭”相对。因不为人赏识,便任其在野自生自灭。不似一般之菊在庭院中有人着意栽培。这也许是野菊的憾事,但诗人却把这看成是快事,因为它可以避免栽培人的束缚剪裁与观菊者的诸多采摘,即不受人们的干扰,因而显得幽闲自若,别有丰彩。以至于诗人面对着它,“任是无情也动心”,情不自禁地要采来观赏——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半山碧”写出野菊生长、繁衍的旺盛,也表现野菊的生活环境是在野外山上。“已晚”写时间,“便忙”写情状。诗人旅途之中到了傍晚,本该忙于归宿,但山中野菊的丰姿与妙香,逗得诗人即使在匆忙之中也要去折取一枝来加以观赏,诗写至此,已流露出对野菊的浓厚兴趣,而尾联更以写野菊花的自豪感来进一步表达对它的赞美: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陶渊明酷爱菊花,于宅边东篱下种菊颇多,还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这两句是说,野菊花一定冷笑那些篱边的黄菊——它们正向陶渊明一类的诗人邀宠,以取得诗人吟赏的荣光。言下之意,诗人们的眼光只向着庭菊,并不转向野菊;而野菊自有不邀宠争光的品行,对那些邀宠争光的庭菊不屑一顾,惟以冷笑置之。
  在无人看重的情况下,幽闲自得,不减妙香,不慕赏识,有意将它与菊花对比,并倾注了自己的关切赞美之情。这也许另有所指。诗写得脱俗、婉转、流畅,给人很深的印象。在大量的咏菊诗中,这是颇有独创性的。
  【试题练习】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
  (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3分)
  (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分)
  【解析】第(1)题考查对诗歌中形象的把握情况。赏析诗歌中的形象,首先要立足诗歌内容,然后再结合诗中的文字。第(2)题考查诗句的赏析。其实对诗句的赏析,也要体现在对诗句中具体的字赏析。第(3)题是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和内容的理解与把握。野菊的形象隐含了诗人不媚俗邀宠,不孤芳自赏,且狂放不羁的情怀。
  答案参考:
  (1)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2)修辞:对偶、借代 炼字:“逢”“忙” 色彩:“碧”“黄” 情感:喜爱之情
  示例:从色彩方面赏析,“半山碧”与“一枝黄”色彩互相映衬,半山碧绿更衬托出一枝野菊的清幽高雅。画面优美,寄意幽远。
  (3)采菊东篱下 率性自然 超凡脱俗
  【拓展阅读】
  杨万里简介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州人(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

游东坡篇三:游东坡 南宋 陆游


  东坡是苏轼被贬黄州时,开辟了一处荒地,名为东坡。那么陆游写相关的诗《游东坡》,我们一起来学习。
  
  游东坡
  [南宋]陆游
  十九日早,游东坡。自州门而东,冈垄高下,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东起一垄颇高,有屋三间。一龟头曰“居士亭”,亭下面南一堂颇雄,四壁皆画雪。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堂东大柳,传以为公手植。正南有桥,榜曰“小桥”,以“莫忘小桥流水”之句得名。其下初无渠涧,遇雨则有涓流耳。旧止片石布其上,近辄增广为木桥,覆以一屋,颇败人意。东一井曰“暗井”,取苏公诗中“走报暗井出”之句。泉寒熨齿,但不甚甘。又有“四望亭”,正与雪堂相直。在高阜上,览观江山,为一郡之最。
  (节选自《入蜀记》)
  翻译
  十九日早晨,在东坡游玩。从州门向东,冈垄高低,到苏东坡则地势平旷开朗。东起一块高地很高,有三间屋子。一处垄头昂起,称为“居士亭”,亭下面向南一间屋子很雄伟,四壁都画雪。堂中有苏东坡像,戴着黑帽穿着紫皮大衣,横按竹杖,这就是雪堂。堂屋东面有一棵大柳树,传说认为是东坡亲手种植。正南面有座桥,上面写“小桥”,因“莫忘小桥流水”的句子命名。其下最初没有渠道,遇到下雨就有涓涓的细流淌出。原来只是一块石头放在它上面,最近就增加修了一座木桥,上面盖了一所屋子,很有些衰败感觉。东面有一口井,称为“暗井”,出自苏东坡诗中“走报暗井出”的句子。泉水冰凉使牙齿感到寒冷,只是不很甜。又有一座“四望亭”,正与雪堂相对。在高山上,纵观山河,是一郡中(风景)最好的地方。
  【注释】
  东坡:苏轼被贬黄州时,开辟了一处荒地,名为东坡。
  龟头:形容垄头昂起,上建小亭,有如龟头。
  筇杖:竹枝。
  雪堂:苏轼在东坡建筇室时,天下大雪,于是在堂壁绘雪,题堂名为“雪堂”。
  练习题
  14.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1)自州门而东 (2)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
  (3)亭下面南一堂颇雄 (4)为一郡之最
  15.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断3处)(3分)
  堂 中 有 苏 公 像 乌 帽 紫 裘 横 按 筇 杖 是 为 雪 堂。
  16.下列表示与文中画波浪线句意思相符的一项是()(3分)
  A.那上面有一座木桥,已经很旧了,还有一间破败的小屋,很不如人意。
  B.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扩建成木桥,还在桥上盖了一间小屋,很让人扫兴。
  C.那上面原先有一座木桥,桥上有一间小屋,现在已经破败,很不如人意。
  D.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又在旁边建了一座小桥,还在小桥上盖了一间小屋,很让人扫兴。
  17.根据选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4分)
  陆游游东坡,从居士亭开始,以“ ”为游览中心,踏访有纪念意义的景物,一直到“四望亭”,仿佛跟随苏轼的足迹而行。一路走来,他感慨良多,写下这篇游记,字里行间蕴含着对苏轼的 之情。
  参考答案:
  14.(4)(1)向东走(2)空而开阔(3)面向 (4)是
  15. (3)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
  16. (3分)B
  17.(4分)(1)雪堂(2)仰慕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54602/

推荐访问: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