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地球的 千里眼]感知地球的千里眼阅读答案

来源: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18-05-18 09:24:33 阅读:

【www.bbjkw.net--经验交流材料】

感知地球的千里眼阅读答案篇1:六年级语文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题是语文题型中最为常见的,也是要时常练习的。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六年级语文阅读题及答案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六年级语文阅读题及答案 例1
  阅读《神奇的电子书包》,回答问题:
  提起书包,没有一个人会不动心的,因为它曾经伴随我们度过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令人遗憾的是,眼下孩子对书包却有一种畏惧感。据说有人称过中学生的书包,大都在10公斤到20公斤左右。沉重的书包压弯了学生的脊背,也压痛了父母的心。
  有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别急,在E时代,已经问世的电子书包将舒展父母们的眉头。据了解,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在调试一种电子书包。这种书包相当于16开本书本大小,厚度约1厘米,重量仅700克,内存IMB。第一批准备试用的200台电子书包,分4个班,将分别在北京、上海、大连和深圳4个城市试用。
  这些书包如果做得秀气些,它完全可以放在口袋里。虽然不起眼,却可以从小学用到大学毕业,读研、读博还都可以用,一用就是几十年。所有的作业都可以在这本书里完成。想要更新内容,只要拿张盘往里一输就成。这样,课堂上再也看不到堆积如山的课本、作业本,连钢笔、铅笔等文具都不用带了,一本16开本的电子书包将代替这一切。
  在新加坡,电子书包的发展要更快一些。它实际上是一个贮存、记载和阅读信息、资料的电子装置,上面设有若干电子卡插槽,学生可以插入课本卡、作业卡和字典卡等,还能与互联网连接收发电子邮件,可以和地球上任何一个地区的学生交流学习心得。显然,电子书包的出现,预示着一场全球性的教育革命。
  但是要普及这种产品,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严格地说,就技术而言,它比掌上电脑还简单,并非什么高精尖产品。它惟一的缺点是价格还嫌太贵,现在的售价在1500至1600元,相当于一个学生高中三年的书费,还难以在全国推广普及,要把它的价格降到1000元以下,也并非什么难事。手机刚出来不也是一两万元吗?现在也不过千把元了。
  另一方面,传统的纸质教材不利于环保。我国在校的学生超过3.2亿,如果平均每个学生的课本为20本,每年达到128亿册,而学生所用的作业本姑且每学期每门课按6本计算,将达到240亿册,课本和作业本加起来将达到360亿册。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啊!为此每年将砍掉多少森林。显然电子书包的出现将改变这种状况,为我们多留下几片森林,为子孙多留下一些绿色。
  秤砣虽小压千斤。别看电子书包小,其产生的影响却不可忽视。它不仅给中国的教育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还会对社会的很多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
  1、选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由第二、三段我们可以看出,其"神奇"的特点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析第二段"重量仅700克"一句中加点字"仅"的表达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四段中说"电子书包的出现,预示着一场全球性的教育革命"的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话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第五段看,电子书包的普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电子书包必将被普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第六段中加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何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选文,谈谈电子书包的使用有哪些意义?(至少写三点)(3分)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7、假如你是电子书包的设计者,结合你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你还想使电子书包具有什么功能?请简要谈谈你的想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电子书包;体积小、重量轻、容量大。
  2、答案:强调了电子书包的重量之轻,使说明文语言更准确。
  3、答案:电子书包还能与互联网连接收发电子邮件,可以和地球上任何一个地区的学生交流学习心得。
  4、答案:现在的价格还很贵,它比掌上电脑还简单,并非什么高精尖产品
  5、答案: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传统的纸质教材不利于环保
  6、答案:①有利于环保 ②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 ③有利于教育方式的改革 ④有利于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答出三点即可)
  六年级语文阅读题及答案 例2
  2角5分的奖励
  我家附近有一个熟肉铺,有时我到铺里买些烤猪肉之类的食品,带回家当午饭。
  我从来不用铺子里给的纸盒和塑料袋,而总是拿着一个方塑料盒去买食品,这样回到家后也省得再把盒子里的食品腾到碟子里。
  一天,我让老板娘给我割了一块肉。她微笑着对我说:“七块两毛五。”当我拿出钱包取钱时,她用赞许的语气说:“给七块钱吧!两毛五就算了。我想鼓励人们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也真希望每个人都能像你这样。”像学生得到校长的表扬一样,我高兴得发狂。并且我得到了一份小小的环境保护奖——她给了我两角五分的折扣。
  你可能会说:两角五分算得了什么!可是我却很激动。回到家后,我就忍不住向人们夸耀我得到的这份奖金。我先给在国外的儿子通了电话,把这件事告诉了他。我又向别人讲了又讲。家人对我的行为都迷惑不解。是啊,两角五分的奖金有什么特别呢?
  政治家总是在讲“热爱祖国”,在我看来,“热爱祖国”还是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热爱的具体体现是:节约能源、减少生活垃圾、不污染环境。
  在我们所有污染环境的罪过中,最容易避免的就是塑料袋。我小的时候,大人们总是带着手工编制的竹篓到集市上买东西,豆腐和猪肉都包在绿色的荷叶里,它们最后都回到大地母亲的怀抱里。我还记得著名诗人余光中的几句诗,这几句诗是我的孩子还小的时候我教给他们的。
  让我们用肥大的荷叶/包裹起皎洁的月光带回家/把它夹在一本唐诗书里/压得平平展展,像思念亲爱的人那样
  真的,用来做包装的荷叶是多么美啊!我们还用竹叶来包米饭团。有时我们还可以看到山民们用中空的竹筒盛装米饭。
  可是,我们现在使用的塑料袋和过去用的包装物是多么的不同啊!这也是我上集市时总带着塑料盒的原因。当然,保护环境的行为会给自己带来一些不便,但是这些不便不过是我们热爱祖国所付出的代价而已!常常有卖主问我为什么不要塑料袋时,旁边的人会代我解释:她要保护环境!
  我对他们的理解表示衷心的感谢。还有那两角五分的奖金,在我一生获得的奖金中,它是最宝贵的!
  1.按要求写词语。(2分)
  写近义词:赞许——( ) 写反义词:增强——( )
  夸耀——( ) 保护——( )
  2.给加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4分)
  (1)算:A 作罢,不再计较 B计算数目 C当做、认做,值
  给7块钱吧!2角5分就算了。( )
  你可能会说:2角5分算得了什么?( )
  (2)腾:A奔跑或跳跃 B空出来,挪移 C升到空中
  省得再把盒子里的食品腾到碟子里。( )
  万马奔腾。 ( )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含义,完成填空或画线题。(8分)
  (1)这“2角5分”是对“我” 这样做的奖赏,是对“我”具有 意识的肯定。
  (2)“在我们所有污染环境的罪过中,最容易避免的就是塑料袋。”日常生活中,人们污染环境的罪过还有 、 等。
  (3)“可是,我们现在使用的塑料袋和过去用的包装物是多么不同啊!”“过去用的包装物”在短文中指的是 、 等。使用它们的好处是 。作者至今还记得并在文中引用余光中的诗,表达了她对过去那些包装物 的感情。
  4.作者写这篇文章是要表达怎样的意愿?请用“ ”画出原文中的语句。(2分)
  5.环境保护其实是容易做到的,但我们身边的人常常做不到,请你写一句警示语告诫大家注意保护环境。(4分)
  《2角5分的奖励》参考答案
  1.赞扬 炫耀 减弱 破坏(这是考查学生对词义的掌握情况)
  2.(1)AC (2)BA (这是对词语在具体的语境中的意思的考查)
  3.(1)拿方塑料盒买食品,不用塑料袋 保护环境 (2)排放污水 乱排工
[六年级语文阅读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1.《春之怀古》阅读题及答案
2.《家徽》阅读题及答案
3.《界河》阅读题及答案
4.精选现代阅读题答案
5.《枯竹》阅读题答案
6.蜡烛阅读题答案
7.角神阅读题答案
8.《夹竹桃》阅读题答案
9.信阅读题答案
10.小鸟阅读题答案

感知地球的千里眼阅读答案篇2: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题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题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1)(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2)(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3)(A纷纷;B刷刷;C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在语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
  (1)( ) (2)( ) (3)( )
  2.解释下列词语。
  销声匿迹:
  翩然:
  3.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
  A.物候现象 B.气候变化 C.物候规律 D.四季景色变化
  4.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5.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6.作者为什么说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7.(1)段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这样写好在哪里?
  8.本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实际指什么?这样命题好不好?为什么?
  9.揣摩本文重要句子的含义。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次第”是什么意思?
  (2)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三个例子说明什么道理?
  针对第二段回答问题
  1、解释“据以安排农事”这句话的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两组反义词语写在下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将这段文字分为三层。
  4、这段文字中有三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表示拟人的三个词语写在下面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6、是否能将“赶快种谷子”后边的句号改为分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A.能,因为这三句都是拟人句式,内容上没有什么区别。( )
  B.不能。因为杏花、桃花是植物,而布谷鸟是动物,两种不同类型的物候现象不宜合在一个句子里说。( )
  C.不能。因为前者说的是春天的物候现象,后者说的是夏季的物候现象。( )
  D.能。因为三句都是在说明物候现象与农事的关系,杏花、桃花和布谷鸟又是同一类事物。( )
  7本段说明的对象是( )
  A.大自然的语言是指杏花开了,桃花开了,布谷鸟唱歌了这类自然现象。
  B.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C.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决定农事的安排。
  D.要注意观察气候与自然现象的关系。
  8、本段扣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举了哪三个例子说明自然现象与气候的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段的说明顺序是( )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10、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回答问题。
  ①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能将“赶快种谷子”后面的句号改成分号吗?为什么?
  (二)
  读课文“物候观测使用。。。。。农业更大的丰收。”这部分回答问题
  1、找出选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
  2、 选文中说“那年春初种的花生受到低温损害”,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 选文“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那些因素呢?”在文中有何作用?
  4、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作者是按怎样的说明顺序来介绍这些因素的?
  5、根据选文概括物候学研究的几点意义。
  6、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至1750年10年平均同1921年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7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9天。就是说,春天提前9天。
  “前者”和“后者”各指什么?
  7、、自己收集几则民间谚语,反映大自然的物候现象方面的,写在下面。
  (三)
  经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经度之所以发生影响,是离海洋远近的关系。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1)这段文字说明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第______句,这段文字是按__________顺序解说事理的。
  (3)用大连和北京、济南和烟台相比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说明方法。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36800/

推荐访问:感知地球的 千里眼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