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论文集锦]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来源:教育教学论文 时间:2018-05-15 09:21:57 阅读:

【www.bbjkw.net--教育教学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一:高中语文教学的论文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 思想。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 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 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今天为大家准备的是高中语文教学的论文,希望能满足大家的阅读需求。
  高中语文教学的论文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载体,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部分,有着丰富的精神资源。它能够陶冶人的心灵,熔铸人的精神,有利于青少年成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性情中人,体现出教育对人的终极关怀。在民族文化不断受到西方文化冲击的今天,加强文言文教学乃至母语教学,无疑有着积极意义。
  随着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教师们在文言文教学领域进行了很多新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相较现代文,文言文前进的脚步仍然迟缓,成效和付出还是很不成比例,文言文仍是广大老师头疼教而众多学子不愿学的“硬骨头”。
  在文言文的课堂上,我们常见的现象不外乎:教师从头到尾,逐字逐句的讲解,面面俱到,生怕学生不明白;学生埋头苦干,一字不落的记录,生怕漏掉一个词语的解释,往往来不及思考,个别不做记录的,则是一本资料书管到底。最后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学习进程慢,学习效果差。
  我校于20xx年3月全面铺开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提出了宾川四中“1234”课堂要求,即一个目标: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二种课型:自主课、展示课。三个转变:教师角色转变,由“师长”变为“学长”;学生角色转变,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教室功能转变,由“讲堂”变为“学堂”。四个环节:集体编写学案,自主合作探究;展示互动感悟,归纳反思提升。
  那么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在自主课和展示课中,采用何种教学方式,能够真正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果呢?
  一、巧妙导入,激发兴趣,让学生“想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在学生眼中枯燥无味的文言文,运用什么方式,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让他们产生“想学”的念头呢?虽然,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中,老师应该讲课堂的主权交给学生,但是初学一篇新的文章,相关的文学常识和背景知识的介绍还是不能少的,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导入新课的艺术是非常关键的。
  例如《荆轲刺秦王》一课,我是这样导入的。公元前228年,秦王政派其大将王翦攻打赵国,杀掉赵葱,最后攻克邯郸,俘虏赵王迁。王翦随机奉命率兵驻扎中山,准备向燕国进攻。燕国这时处于朝不保夕、危如累卵的困难境地。燕太子丹这时好像热锅上的蚂蚁,在秦军压境的危急时刻,不得不派人采取行刺这种恐怖政策。于是历史上有名的刺客荆轲出现了,那么他是怎样取得秦王的信任进而接近秦王行刺的呢?最后行刺是否成功了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荆轲刺秦王》,共同去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一刻。这样的导入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好奇求知心里,让学生想学这篇文言文。
  二、民主、平等、轻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爱学”。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一直以来,我们的文言文教学都采用以教师串讲为主的教学方法。不可否认,串讲有其可取之处,它可以让学生在教师逐字逐句地讲解中将文言字词一一梳理,并学会翻译。但是,也正是这种串讲的方法使文言文的课堂失去了魅力。用串讲的方式讲解文言文,使课堂的主体完全变成了老师,学生所能做的只有被动地接受,于是,文言课堂变得索然无味,文言的美感也荡然无存,只剩下单调的文言知识,使学生发出学古文难的慨叹,甚至有厌学的情绪,上课不认真听,不注重思考,长期下去就会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文言文教学。
  其实,我们老师并不需要如此的累,我们的文言文课堂也可以更有生机。实现的方法,就是改变我们的教学理念,创设一种民主、平等、轻松的教学环境,就能让学生大胆参与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应该尝试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真正想学文言文。
  我们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每组由5—6个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课程中,我们一般都是采取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在学习《过秦论》一文时,我们班有九个小组,那么每个小组一部分内容,根据分派内容的多少,确定给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时间,一般是10—15分钟,各个小组的同学聚集起来,一起学习本小组的内容,因为要评比哪个小组完成得更优秀,因此各个小组的学生都会积极地投入学习,这不仅能避免学生因为学习文言文打瞌睡,还能激起学生争强好胜的心,从而积极认真地去学习,整个课堂民主、轻松,且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三、重视“诵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能让学生“坚持学”。
  我们教材中所选文言文都是经过时间淘洗文质兼美的传世名作,往往比现代文更具使用和欣赏价值,因此接触它们的时候先大可不必忙着去肢解,去条分缕析,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先读,多读,目视其字,耳闻其音,心悟其情,从字、词、句到段、篇,从表面到深层含义,进行全面的感知。在反复诵读中,认知文字,感受声律,疏通文脉。诵读是学生的重要阅读实践,教师的任何讲解、分析,都不能代替学生自己对课文的体验、感受。现就以《师说》一文为例,简要谈谈诵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关键作用。
  第一步粗读。首先要求每个学生在上课时要能读通课文,这时的诵读要求可以放低,以不读错读音、不读错停顿为标准。通过这一遍诵读,字音字形解决了,句子大意也基本明了,对于文章学生有了初步的感知。第二步精读。在《师说》的课堂阅读环节,我首先拿出了一、二两段,要求男生和女生作为两个团体各选一段分别朗读,这一次诵读比第一次的粗读进步不少,同学们明显的读出了一定的节奏和感情。然后我要求男女生互换段落朗读,大家兴致盎然,读的居然更好了。第三步烂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前人的经验现在仍有借鉴意义,文言文要想读通读透,只靠课堂上两三遍的诵读几遍是不够的,还需要课下多花时间反复吟诵并配以同步或不同步的默写,以读助写,以写促读,建立读写一体化的学习流程。当然,在这样的良好氛围下,课堂不再是枯燥无味了。
  总之,学有法而教无定法,以上几点只是作为一个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的参考。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还应多探索,多思考,多总结。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二:中学语文教育论文

  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中学语文教育论文,欢迎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的新思考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文精神、新思考
  在中国传统的教学中,语文课一直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而中学语文,是人生学习阶段特别重要的一门学科。人生的学习,有限时学习和终生学习。限时学习,一般是从小学、中学、大学近16年的时间。22_23岁大学毕业到社会谋生、其品质如何,对社会有利或是有害,取决于在学校受到的培养深浅,育人树人的效果是好是差。而这16年的学习,中学阶段是其关键,而中学语文教学是其关键之关键!
  众所周知,一个12—13岁的小孩,上完小学,仅仅是启蒙、脱盲,他的心智未开,还需进一步开发,培育、打造,中学正好承担了这一承先启后的重任。现将我的教育体会谈谈我对中学语文教育的认识,并请教于方家。
  一、语文教学中的“真”
  选进中学教学中的文章,都是作者的真情流露。如教材中选鲁迅的《友邦惊诧论》、《祝福》等,使师生一同感受到鲁迅对当局镇压学生请愿的血腥场面;一同感受到“祥林嫂”的悲惨命运。这艺术的真实,有着憾人心魄的力量,当我上这两篇课文时,我预先必须吃透文章的含意,与作者一同愤怒,一同流泪。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流动的血脉、激情、爱憎;多年来。我坚持使每一堂课,每一篇文章力求让学生受到感染、熏陶,沉浸到作品的氛围中去,在教学相长的同时,能使学生安心,从容、活泼、严肃、庄重、摒弃邪恶的东西,朝着真理正义之路前行。
  教师要懂得如何对待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不是一句空话。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先做到,把自己融人到学生的集体活动之中,善于发现他们的所思、所想,及时为他们修枝剪叶,打预防针,使他们在各种诱惑面前,能辩别真伪,具备相应的抵抗力。而中学语文大量优秀的作品,是树造人的灵魂最好的精神食粮。
  我时常用古代先贤做人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要求他们要做诚实的人,坚强的人,思想品德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利益人民的人”。我每学期都要将一些座佑铭写在学习园地刊头,如“石可破也,不可夺其坚;丹可磨也,不可夺其赤”,“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生于优患,死于安乐”,“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启发学生谈理想、志向、兴趣、爱好,鼓励他们大胆地展示自我,看重自己。
  语文课教材的“真”,还表现在古今中外千百年来人间真情之“真”,浩然正气之“真”。当我为学生讲解李密的《陈情表》我为作品中主人翁的“孝心”深深感动,学生也被我的真情感染,默默地体会作品中的人间至深真情!当我与学生一起朗读邱吉尔《关于希特勒人侵苏联的广播演讲》时,我联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灾难,人类面临灭顶之灾之时,英国首相邱吉尔这篇演讲,不仅号召英国人民起来抗击战争恶魔,教育类论文而且将正义之声传遍全球,。全世界各国人民听到这充满浩然正气的声音,纷纷奋起抗击纳粹的人侵。正义之声终于迎来胜利之歌!
  二、语文教学中的“善”
  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充满了人问的“善”。 中外作品中有很多“善”的东西能教育人、感化人、净化人的心灵,能使人逐渐弃恶从善。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学生会在不经意中养成善良的品格。如古文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老吾老,幼吾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格言,为做人准则、标准,会使学生朝崇高的人生境界去努力。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这辛勤耕耘,心血的浇灌,将会获得收获的喜悦,你难道会看轻她么!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揭露人间丑恶的东西。如先秦散文中的周厉王,《水浒》中的镇关西,《捕蛇者说》的悍吏,以及中外作品中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善与恶的对比,都是作者艺术的真实再现,都是对真、善、美的呼唤,对假、丑、恶的鞭挞,当教师与学生一道溶入作品的情景中,难道不是经历了一次次灵魂的洗礼么!当我们一道面对社会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假、丑、恶,难道又不是历史的再现?难道不激起革锢鼎新,激浊扬清的斗志么!人类正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中发展前进,无数的正义之士留下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成就了历代作家的创作素材,为人类留下了多少正义的光辉篇章!
  三、语文教材中的“美”
  中小学语文教材,可以说,篇篇是语言的艺术珍品。文章的结构美、语文美、形式美、意境美、人物的心灵美以及一种崇高、悲壮之美……。如我给学生朗诵郭沫诺的诗歌《天上的街市》时,诗人营造的天上美景,追求美好人生的愿望,夏天晴朗的夜空,繁星,飘渺的流星,淡淡的银河,为人们描绘了神思遐想的神话传说,不正是人们渴望的理想蓝图么!那一首首唐诗、宋词、元曲,正是古代先贤智慧的结晶!先秦散文、汉赋、明清小品,令人百读不厌,你可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心灵的启迪,陶冶,如入宝山,决不会空手而归。每当我带领学生邀游于其间,那身心盼陕乐,岂是山珍海味能比的么,岂是语言形容出的么!学生每日三餐,是长身;每天上课是长智。因此,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人文社会知识,必须永葆一颗美好的心灵,才能培育好你的学生,引领他们健康成长。
  因此,中小学语文教育就要注重育人,就是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与想象,对人类、自然、宇宙的关怀,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并由此焕发出内在与外在的激情,生命的活力,不屈不挠的意志力,永不停息的精神探求,永不满足于现状的批判与创造的欲求。在他今后的人生长河中,他或许也会用不同的文体,记载他的喜、怒、哀、乐或创作出不朽的文艺作品!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28218/

推荐访问:高中语文教学论文集锦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