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龙的传说故事]龙的传说故事

来源: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18-05-14 10:01:13 阅读:

【www.bbjkw.net--经验交流材料】

一:[龙的传说故事]龙的神话故事大全


  神话是远古时代的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龙的神话故事篇一:巧妹绣龙

  从前,东海渔岛上有个姑娘名叫巧妹。她从小爱绣花,天天绣,年年绣,越绣越爱绣,见啥绣啥。绣出红虾蹦蹦跳,带出青蟹横着爬,绣出鱼儿摇尾巴,真是绣活啦!
  有一年,海岛大旱,五月不下雨,六月不刮风,七月不见一丝云。火辣辣的太阳,晒得泥土龟裂,石头冒烟,水井乾了,禾苗枯了,巧妹绣的牡丹花也枯谢了。
  巧妹十分忧忠,饭吃不香,觉睡不安,人也消瘦了。母亲心疼地问她:“女儿呀!你有啥心事,快对我说吧!”
  巧妹抹着眼泪说:“你看,河水乾了,庄稼枯了;大人叹苦,小孩哭渴,谁不忧愁呢!”
  母亲叹了口气说:“老天降旱灾,凡人活受罚。这个月来,大家都到白龙溪去求雨,可是越求越旱,有啥办法呵!”
  巧妹说:“我想绣条龙,要是绣活了,让绣龙喷水化雨,那有多好呀!”
  母亲为了宽慰巧妹,顺口附和说:“巧妹呀!你就绣吧!”
  巧妹为难地说:“唉!可惜我从来没有看见过龙,怎么绣呵?”
  是呀!这龙是什么样于的呢?巧妹想呀想呀,就是想像不出。突然地想到白龙溪,既然大家都到那里去求雨,说不定那里真有龙哩!
  龙的神话故事篇二:龙女拜观音
  在观音菩萨身边,有一对童男童女,男的叫善财,女的叫龙女。
  龙女原是东海龙王的小女儿,生得眉清目秀,聪明伶俐,深得龙王的宠爱。一天,她听说人间玩鱼灯,异常热闹,就吵着要去观看。
  龙王捋捋龙须摇摇头说:“那里地荒人杂,可不是你龙公主去的地方呵!”龙女又是撒娇又是装哭,龙王总是不依。龙女嘟起小嘴巴:心里想道:你不让我去,我偏要去!好容易挨到三更天,便悄悄溜出水晶宫,变成一个十分好看的渔家少女,踏着蒙陇月色,来到闹鱼灯的地方。
  这是一个小渔镇,街上的鱼灯多极啦!有黄鱼灯、鳌角灯、章鱼灯、墨鱼灯、鲨鱼灯,还有龙虾灯、海蟹灯、扇贝灯、海螺灯、珊瑚灯……龙女东瞧瞧、西望望,越看越高兴,有时竟忘情地往人群里挤。不一会来到十字路口,这里更有趣哩!鱼灯叠鱼灯,灯山接灯山,五颜六色,光华璀璨。龙女似痴似呆地站在一座灯山前,看得出了神。
  谁知这时候从阁楼上泼下半杯冷茶来,不偏不倚正泼在龙女头上。
  龙女猛吃一惊,叫苦不已。原来变成少女的龙女,碰不得半滴水,一碰到水,就再也保不住少女模样了。
  龙女焦急万分,怕在大街上现出龙形,招来风雨冲塌灯会,于是不顾一切地挤出人群,狠命地向海边奔去。刚刚跑到海滩,突然“忽喇喇”一声,龙女变成一条很大很大的鱼,躺在海滩上动弹不得。
  正巧,海滩土来了一瘦一胖的两个捕鱼小子,看到这条光灿灿大鱼,一下子愣住了。
  “这是什么鱼呀!怎么会搁在沙滩上呢?”胖小子胆子小,站得远远的说:“从来没有看过这种鱼,怕是不吉利,快走吧!”
  瘦小子胆子大,不肯离去,边拨弄着鱼边说:“不管它是什么鱼,扛到街上去卖,准能赚笔外快用用?”两人嘀咕了一阵,然后扛着鱼,上街叫卖去了。
  龙的神话故事篇三:锦线女龙
  在定海紫微地方,流传着一个“锦线女龙”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狭门山坳里,住着一户人家。家中母女两口,母亲韩氏,女儿姓郑名绣 花。郑绣花心地善良,勤劳聪明,描龙绣花,巧夺天工。她绣的凤好像会飞上天,她刺的花 能引来群群蜜蜂,她描的龙看上去隐隐会动。绣花姑娘在远近一带出了名,母女俩就靠帮人 刺绣苦度时光。
  有一年夏天,滴雨不见,庄稼枯死了,水井乾涸了。绣花心里着急呀!
  她想!人人都说龙会化雨,我何不绣条龙,或许真能降下甘霖解救旱情。于是她找出一 条白绢,穿银针,引彩线,一针针,一线线,认认真真地绣起龙来。绣呀绣呀,白天绣,夜 里绣,茶不喝,饭不思,一刻不停地绣。整整绣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绣出了一条色彩斑烂 的锦龙,橙角红须,黄鳞金爪,栩栩如生,真像活龙一样美!
  锦龙绣成了,绣花又好不容易从山沟里找来一盆清水,恭恭敬敬把锦龙放进水盆,供在 自己绣房的窗台上。绣花每日每夜守着它,祈祷锦龙早日降神雨。
  一天,母亲来到绣花房中,见女儿精疲力尽地伏在窗台上,想叫女儿上床休息。韩氏走 近窗台,猛见盆中锦龙张牙舞爪地在游动,吓得她啊地一声惊叫,绣花惊醒过来见母亲惊恐 万状地端着水盆要往窗外倒,慌忙伸手夺过水盆。母亲说:“盆里有妖怪!”说着又来夺水 盆。绣花不让,转身躲开,不料手上一滑,水盆掉到地上。只听得轰隆一声响,摔下水盆的 地方顿时变成了一个水潭,这就是现在的“洞底府龙潭”。
  绣花一见盆子砸,锦龙没了,一阵心痛,哇地一声哭喊,跳进水潭去捞锦龙。说也奇 怪,绣花在水潭里一阵翻滚,头上居然长出两只角来。眨眼间,潭里腾空飞出一条七色锦 龙。韩民一看着了慌,以为是妖怪抓走了女儿,就拚命地抓住龙爪不放。可是,龙越腾越 高,她一松手,只见龙爪上掉了一件东西,仔细一看,原来是女儿的绣花鞋。那鞋子不偏不 倚跌落在一株大树下。韩氏正想去拾,只听哗啦啦一声,槐树下涌出一口泉水井,这就是现 在的紫微詹家的槐树井。
  锦龙腾空而去,一直飞向大海。快到海边了,锦龙就地一滚,滚出一条河道来,河水哗 哗流向田野。母亲舍不得女儿,连哭带跑追向海边,一边追一边喊:“绣花回来呀!绮花回 来呀!”母亲一声喊,锦龙一回顽,河道就弯一弯。母亲喊女十三声,锦龙回头十三次,河 道弯了十三弯,这就是如今的墩头大浦十三湾。
  母亲喊到第十四声,只见锦龙纵身跃入大海。母亲想见女儿,一直爬上山岭尖呆呆地眺 望大海,这岭就是如今的紫微望海岭。 从那以后,紫微一带有潭有井,有泉有河,人们再也不愁久旱无雨了!
  因为锦龙是绣花姑娘变的,所以当地百姓都叫她“锦线女龙”。

二:[龙的传说故事]龙的成语故事


  【成语】: 叶公好龙
  【拼音】: yè gōng hào lóng
  【解释】: 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有位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他家的屋梁上、柱子上和门窗上都雕刻着龙的图案,墙上也绘着龙。传说天上的真龙知道此事后很受感动,专程到叶公家里来,把头从窗口伸进屋子里,把尾巴横在客堂上。叶公看到后,吓得面无血色,魂不附体,抱头就跑。原来他并不是真正喜欢龙。他爱的是假龙,怕的是真龙。这个成语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一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它,甚至是畏惧它。
  【成语】:车水马龙
  【拼音】: chē shuǐ mǎ lóng
  【解释】: 车象流水,马象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成语故事】:
  汉光武帝刘秀去世后,太子刘庄即位,就是汉明帝。他为了纪念那些帮助光武帝中兴汉朝的功臣,命画师在南宫云台中画上他们的像。在这些功臣像中,却没有大功臣伏波将军马援的像。这是为什么?原来,皇后马氏是马援的女儿。明帝为了避免亲宠外戚的嫌疑,故意不画的。
  马皇后牢记父亲遭人嫉妒陷害、含冤而死的教训,处处虚心待人。马皇后那时没有亲生儿子,明帝立贾氏的儿子为太子,委托马皇后教养。马皇后把他当作亲生儿子一般,精心培养,母子十分亲热。明帝去世后,18岁的太子继皇位,就是汉章帝。马皇后被尊为皇太后。
  汉章帝根据一些大臣的建议,打算把马太后的兄弟封爵。马太后遵照光武帝生前的规定后妃家族不得封侯的制度,坚决反对。她说:从前外戚外出的情景,真是‘车如流水,马如游龙’,如此招摇,实在不好啊!
  后人把车如流水,马如游龙简略为成语车水马龙,形容车马不绝的热闹景象。
  【成语】: 画龙点睛
  【拼音】: huà lóng diǎn jīng
  【解释】: 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成语故事】:
  传说古时候有个画家叫张僧繇,他画龙画得特别好。
  有一次,他在金陵(现在南京)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巨龙,那龙画得活灵活现,非常逼真,只是都没有眼睛。人们问张僧繇:“为什么不把眼睛画出来。”他说:“眼睛可不能轻易画呀!一画了,龙就会腾空飞走的!”大家听了,谁也不信,都认为他在说大话。后来,经不起人们一再请求,张僧繇只好答应把龙的眼睛画出来。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刚刚点出第二条龙的眼睛,突然刮起了大风,顷刻间电闪雷鸣。两条巨龙转动着光芒四射的眼睛冲天而起,腾空而去。围观的人,个个看得目瞪口呆,对张僧繇更佩服了。
  成语“画龙点睛”就是从这个传说中来的。现在一般用来比喻写作、讲话时,在关键性的地方用上一两句精辟的语言来点明含义,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这种手法也称为“点睛”之笔。
  【成语】: 攀龙附凤
  【拼音】: pān lóng fù fèng
  【解释】: 指巴结投靠有权势的人以获取富贵。
  【成语故事】:
  “攀龙附凤”这则成语的“龙、凤”是形容有权势的人。比喻巴结或投靠有权势的人。
  这个成语来源于《汉书.叙转下》,午阳鼓刀,滕公厩驺,颖阴商贩,曲周庸夫,攀龙附凤,并乘天衢。
  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他的父母连名字都没有。刘邦原名季,意思是“老三”,直到做了皇帝,才改名为邦。
  刘邦三十岁时,当了秦朝沛县的一个乡村小吏——亭长。他为人豁达大度,胸怀开朗,做事很有气魄,很多人都和他合得来。当地的萧何、樊哙、夏侯婴等,都是他的好朋友。这些人后来都为刘邦建立汉朝出了大力。
  樊哙是刘邦的同乡,是个杀狗卖狗的。陈胜、吴广发动起义后,沛县县令惊恐万分,打算投起义之机响应陈胜,就派樊哙去召刘邦来相助。不料刘邦带了几百人来时,县令又反悔起来。于是,刘邦说服城里人杀了县令,带领二三千人马誓师起兵。
  夏侯婴与刘邦也早就有了交情。他原来是县衙里的马夫,每次奉命为过往使者赶车,回来时经过刘邦那里,总要与刘邦闲谈很长时间,直到日落西山才走。后来夏侯婴当了县吏,与刘邦交往更密切了。一天刘邦与他闹着玩,一不小心打伤了他。有人告刘邦身为亭长,动手打人,应当严惩,夏侯婴赶紧为他解释。不料,后来夏侯婴反以伪证罪被捕下狱,坐了一年多班房。后来刘邦在沛县起兵,他和樊哙主动参加,并担任部将。
  刘邦的势力逐渐发展后,有个名叫灌婴的人又来投奔他。灌婴是睢阳人,本为贩卖丝绸的小商人。此人后来也成为刘邦的心腹,领兵转战各地,立了不少战功。
  公元前208年,刘邦根据各路起义军开会的决定,带领人马西攻秦都咸阳。第二年初,刘邦大军兵临陈留,把营扎在城郊,当地有个名叫郦食其的小吏前来献计。郦食其对刘邦说,现在您兵不满万人,又缺乏训练,要西攻强秦,如进虎口。不如先攻取陈留,招兵买马,等兵强马壮后再打天下。郦食其还表示,他和陈留县令相好,愿意前去劝降;如县令不降,就把他杀了。
  刘邦采纳了郦食其的计谋。郦食其连夜进陈留城劝说县令,但那县令不肯起义。于是郦食其半夜割下他的头颅来见刘邦。第二天刘邦攻城时,把那县令的头颅高悬在竹竿上,结果守军开城门投降。在陈留,刘邦补充了大量粮食、武器和兵员。
  接着郦食其又推荐了他颇有智勇的弟弟郦商,郦商又给刘邦带来了四千人。刘邦就任命他为副将,带领这支队伍西攻开封。后来,刘邦又战胜项羽,在公元前202年即皇帝位,建立了西汉王朝。
  刘邦当皇帝后大封功臣,樊哙、夏侯婴、灌婴、郦商等人也先后被封为舞阳侯、当汝阴侯、颖阴侯和曲周侯。

三:[龙的传说故事]打鼓龙的故事


  打鼓龙是从乡下来的。他的肚子很大,每走一步路,前脚抬起来的时候,就会打在自己的大肚子上,发出冬冬冬的声音,很响。
  大家都不太喜欢打鼓龙,因为,城里已经很吵了,再加上这么响的鼓声,听了心里就烦。
  打鼓龙很想到乐队去打鼓,可是,他只能走路的时候打鼓。一个乐队里,演奏的时候,如果老是走来走去,那是不行的。
  打鼓龙还想去做邮递员,因为他特别喜欢走路。可是,邮电局长说:“很多邮件必须在中午送的,你这么一边打鼓一边送邮件,不是吵了大家午睡吗?走吧,走吧,这个工作你不行的。”
  打鼓龙到处找不到工作,很伤心,在路上一边走,一边打鼓,一边哭。
  这时候,一个小乌龟正在过马路,要去上幼儿园。可是,他走得那么慢,路上的车子你也让,我也让,马上就堵了。
  打鼓龙赶紧把小乌龟放在自己的背上,一边打着鼓,一边走过了马路,又快又安全。
  打鼓龙想:哎,对了,以后,我来送小朋友们上幼儿园吧。
  打鼓龙就这样,找到了一份他合适的工作。
  每天早上7点半,打鼓龙就一面打着鼓,挨家挨户把要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接来,放在自己的背上,送到幼儿园去。晚上,再一路打着鼓,把小朋友送回家。
  小朋友们坐在打鼓龙的背上,听着一路的打鼓声,也觉得特别神气。
  时间长了,走路的人和开车的人,只要一听到打鼓龙的鼓声,就知道那是有小朋友的地方,走路、开车,都特别小心。那些爸爸妈妈们,只要一听到鼓声,心里就特别亲切,因为,他们的孩子总是和鼓声在一起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27486/

推荐访问:关于龙的传说故事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