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桀纣的意思]桀纣

来源: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18-08-13 19:00:01 阅读:

【www.bbjkw.net--经验交流材料】

桀纣篇1:曾彦彦《谈慎独》阅读答案

桀纣_曾彦彦《谈慎独》阅读答案


  做阅读题不要急着去做题。做题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第一遍速读,从题目入手,思考题目主要想记叙什么,说明什么物,议论什么等,然后进入正文作浏览,了解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
  谈慎独
  曾彦彦
  ①何谓“慎独”?《大学》有言: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中庸》也有表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两部儒家典籍都不约而同提及的一个君子品行

桀纣篇2:《大学》全文及翻译

  《大学》一书,文辞简约,内涵深刻,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今人如何做人、做事、立业等均有启迪意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大学》全文及翻译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大学》全文及翻译
  第一章
  【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第二章
  【原文】
  《康诰》曰:“克明德。”《太甲》曰:“顾

桀纣篇3:家训 弟子规

桀纣_家训 弟子规


  引导语:李毓秀的《弟子规》,会给我们讲解哪些国学家训呢?我们阅读下文理解不“自暴自弃”与“人皆可以为尧舜”之间的关系。
  家训,是家庭教育的智慧,教子治家的秘法,端正门风、光大门楣的宝典。中国历史上辉煌的传世家族背后,都有一部家训宝典;其家族的优秀文化基因,主要储存在其家训里。
  家长国学堂,我们今天学习李毓秀的《弟子规62》,理解不“自暴自弃”与“人皆可以为尧舜”之间的关系。
  勿自暴,勿自弃。
  圣与贤,可驯致。
  [疏译]
  不要自己败坏自己,不要自己抛弃自己;
  圣贤境界并不遥远,努力即可逐渐达到。
  [解读]
  《弟子规》8章360句1080字,今天这两句,是最后一章“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结句,也是《弟子规》全文的收尾。
  《弟子规》如何来收尾呢?励志!类似于我们现在遍地的励志文章,它从正反两个方面对“弟子”们作激励。
  “勿自暴,勿自弃”,是从反面入手,提醒人们要珍惜自我,不可自暴自弃。
  “自暴自弃”,出自《孟子·离娄上》:“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用我们现在的话说:自己败坏自己的人,不能和他一起说什么;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能和他一起做什么。言不合礼义,叫做自己败坏自己;自己不能控制自己去依仁、循义行事,叫做自己抛弃自己。仁是人们安放自我的精神家园,义是人们遵循依从的正确道路。一个人自暴自弃,相当于空着好好的家园不去居住,舍弃正正的道路不去行走,可悲啊!
  换成更通俗的话说:自暴,就是破罐子破摔,自我毁灭;自弃,就是随波逐流,自我放弃。
  人是万物之灵长,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宝贵而神奇,具有无限的可能性,怎么能不好好珍惜、有所作为呢?即便人生路上充满艰难险阻,也不应自暴自弃,而应拼命扛起命运之闸,推开光明之门。
  傅雷先生曾经在《约翰·克利斯朵夫》一书的《译者献词》里写过一段话,特别适于我们激励自己与命运抗争:
  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所以在你要战胜外来的敌人之前,先得战胜你内在的敌人;你不必害怕沉沦堕落,只消你能不断的自拔与更新。
  “圣与贤,可驯致”,是从正面落笔,勉励人们圣贤境界并非遥不可及,“人皆可以为尧舜”,可以通过自我努力渐渐达到。
  “人皆可以为尧舜”,出自《孟子·告子下》:“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子服桀之服,诵桀之言,行禁之行,是桀而已矣。”
  换成现在的话说:尧舜之道,并不复杂,不过“孝悌”二字罢了。你如果穿着尧舜般的衣服,说着尧舜般的话,做着尧舜般的事情,你本身已经是尧舜了。你如果穿着桀纣般的衣服,说着桀纣般的话,做着桀纣般的事情,你本身已经是桀纣了。
  孟子的话,与《弟子规》全文的主旨——孔子所言“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并无二致,或者说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告诉我们:圣贤境界,并非高不可攀,而是可以通过一个人的日常修行,作点点滴滴的积累提升,渐渐向圣贤的境界靠拢,最后一跃而为圣贤之人。
  儒家圣贤的成长之路就是最好的例子。儒家有五圣、十哲、七十二贤人,从至圣孔子、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亚圣孟子而下,哪一个是生而为圣?都不是。孔子本人,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其他人也类似,都是通过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在仁义之路上一步步艰难修行,才最终成为圣贤。他们的人生,最生动地说明了只要不自暴自弃,而是笃志有所作为,“人皆可以为尧舜”。
  学到这里,我们是不是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人一旦想有所作为,往往立志高远。事实上,从古到今能成为圣贤的人寥寥可数。既然如此,我们的人生目标不妨现实一点,不必强求自己非成为圣人不可。其实,能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让自己成为一个好人,成为一个于家于国有用之人,已经非常成功,非常幸福。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89641/

推荐访问:桀纣的意思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