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成本控制情况]成本控制情况

来源:信息简报 时间:2018-08-11 19:00:01 阅读:

【www.bbjkw.net--信息简报】

成本控制情况篇(一):浅谈企业成本控制的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完善,深化成本管理改革也日益成为一个突出而又迫切的问题。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全员对成本形成的全过程进行参与,全面控制,以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进行生产经营,从而使企业以最低的成本取得竞争优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
  关键词:企业;成本;全员控制
  一、成本控制的基本含义
  所谓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它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等六个环节。
  成本控制的过程是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计算、调节和监督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发现薄弱环节,挖掘内部潜力,寻找一切可能降低成本途径的过程。科学地组织实施成本控制,可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转变经营机制,全面提高企业素质,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生存、发展和壮大。成本控制的起点,或者说成本控制过程的平台就是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成本控制不从基础工作做起,成本控制的效果和成功可能性将受到大大影响。在成本控制过程中要制定两个标准价格,一是内部价格,即内部结算价格。二是外部价格,即在企业购销活动中与外部企业产生供应与销售的结算价格。标准价格是成本控制运行的基本保证。另外,质量是产品的灵魂,没有质量再低的成本也是徒劳的。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运行的基本保证,一是制度,二是文化,制度建设是根本,文化建设是补充。没有制度建设,就不能固化成本控制运行,就不能保证成本控制质量。成本控制中最重要的制度是定额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费用审报制度等。
  二、成本控制应注意的问题
  1.成本控制要对成本形成全过程进行全面控制
  产品成本形成的全过程,包括产品投产前的设计、工艺的确定以及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另外,还要考虑产品使用中的寿命周期成本。成本控制就是以产品成本形成的全过程为对象,结合生产经营各阶段的不同性质和特点进行有效的控制。
  2.成本控制要全员参与
  为了真正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充分发挥每个部门和广大职工控制成本、降低成本的积极性,这就必须对全体职工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实行奖惩制度,按企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和成本管理要求,确定成本责任层次和责任单位,以及他们的责权利关系,开展班组经济核算,建立一个纵横的群众性成本控制组织。对于各种定额、费用开支标准、成本目标和降低成本的措施,应广泛发动职工讨论,使其成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这样才能使成本控制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3.成本控制必须从各方面使用效果来衡量
  成本控制不能只是消极的将实际成本支出限制在成本标准范围内,它还负有对成本标准进行重新审定和修正的任务,使成本标准始终保持着积极先进的水平。
  4.成本控制的目的在于总结经验和教训
  成本控制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进而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迅速纠正工作中的缺点,以降低成本,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5.成本控制中必须有健全的管理制度
  成本控制与其他管理手段密切相连,开展成本控制必须做好相应的基础工作和其他准备工作,否则必将使成本控制流于一种形式。这就要求制定各种消耗定额、材料单价、内部转移价格以及费用预算的限额,要健全一整套完整的原始记录和考核报告,以及设置一整套完整的计量工具,要实行全面的计划管理,采用标准成本制度,要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奖惩制度。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成本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各尽其职,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入手,全员、全过程地参与成本控制。因此各部门在成本控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影响成本控制目标的因素分析
  确定成本控制目标,要将成本控制放到与企业经营活动、管理措施与战略选择的相互关系中考察。
  经济活动越复杂,成本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也就越复杂。这些关系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类:一是成本因经济活动而发生,降低消耗始终是对经济活动的基本要求。节约规律要求人们在实现特定目的过程中要尽可能降低成本。由于成本总额受到活动量的影响,降低成本的基本标志是降低单位成本。二是成本是经济活动的制约因素。就具体业务而言,业务经办人员往往不希望有较多的成本约束。较少的成本限制意味着较多的自由度,业务处理过程就变得相对容易和轻松。三是成本的代偿性特征决定了人们对成本有不同的判断标准。在成本变动不影响其他指标的前提下,人们总是追求低成本,以成本绝对额的高低为标准来判断成本控制措施。然而成本的变动必然会影响到其他指标的变动。成本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代替,往往使相互关联的成本构成要素之间发生此消彼长的变化,收益则随成本、收入的变化而变动。成本与各因素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得判断成本高低的标准由于视野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四、成本控制目标的确定
  1.降低成本
  只要不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利润,降低成本始终是第一位的。降低成本以两种方式实现:一是在既定的经济规模、技术条件、质量标准条件下,通过降低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合理的组织管理等措施降低成本;二是改变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即改变企业生产要素的配置,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改进产品结构等措施,使成本降低。
  2.配合企业取得竞争优势
  企业管理中,战略的选择与实施是企业的根本利益之所在,战略的需要高于一切。成本控制首先要配合企业为取得竞争优势所进行的战略选择,要配合企业为实施各种战略对成本控制的需要,在企业战略许可的范围内,引导企业走向成本最低化。成本领先战略的核心思想是以成本竞争为中心,利用低成本优势在竞争中或者取得超过竞争对手的高额利润,或者以低成本为依托,通过价格竞争来扩大市场份额,最终扩大企业的利润,确立企业的竞争优势。
  3.在资源限制条件下,通过成本控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在企业不能无限制的取得所需的经济资源时,成本控制的基本作用不仅仅只表现在降低成本方面,还表现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成本控制降低有限资源的消耗,不仅降低了成本,还可以利用有限的经济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达到“节约增产”的目的。要使总体边际收益最大化,企业必须先使受限制的资源的边际收益最大化。此时的重点由降低成本转向可供利用的成本(资源)的使用。对于存在明显薄弱环节的企业,如何提高薄弱环节的生产效率,提高瓶颈资源的利用效率是成本控制过程需要重点关注的。
  4.在既定的企业战略模式下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
  单纯以成本最低为标准容易形成误区,以成本换效率有其可取之处。在某种情况下,具有战略意义的问题是通过增加成本以获取其他的竞争利益。成本一般不改变风险,但可以改变报酬。通过降低成本提高报酬,只是成本控制的一个方面;通过改变成本的构成、规模等,提高报酬,则是成本控制的另一方面。
  参考文献:
  [1]乐艳芬.试谈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变革[J].上海会计,1999(10).
  [2]焦跃华,袁 天.论成本控制目标[J].财务与会计,2000(5).
  [3]戈飞平.成本管理观念的更新与成本控制新思路[J].上海会计,1999(7).

成本控制情况篇(二):关于成本管理分析论文

  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一起来看看成本管理分析论文,仅供大家参考!谢谢!
  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的成本管理
  摘要:铁路客运专线是仅供旅客列车实用的铁路线路,分为高速和快速两类。铁路客运专列适用于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大、区域跨度大的国情,为跨区域的商务、旅游等人员流动提供了有利支撑。铁路客运专线得劲建设需要经过严格科学的可行性分析,同时要基于现有的铁路线路资源,实现投入产出的最大化。因此,铁路客运专线建设与一般新建铁路线路存在一定差异,其建设成本管理的影响因素也不同。本文通过分析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成本的组成及影响因素,探讨了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成本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铁路;客运专线;规划;控制
  一、铁路客运专线的主要用途及规划
  铁路客运专线是以高速和快速技术为支撑,实现大运量和高效能的旅客输送,从而为区域间经济、文化、旅游等活动的效益提升提供提供时间和空间基础。2016年全国铁路客运量27.7亿人次,其中动车组发送14.43亿人次,单日发送旅客最高达1442.7万人。这样的客运规模是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我国铁路客运专线规划布局为“四纵”和“四横”,以及其他几个中重要路段,根据经济发展阶段有序推进建设,促进了区域腾飞和协调发展,为未来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良好基础。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的重要意义包括:第一,实现客货分离,大幅提升铁路运输能力。
  在已有货运线路的基础上,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规划,新建或拆分实现客运和货运线路的分离,提升客运专线的速度从而匹配两种类型运输需求的发展规律。一般而言,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铁路线路类型从货运专列为主,发展到客货共线为主,到最后的客运专线为主。预计到2020年,我国铁路客运、货运的需求分别将达到40亿人次和40亿吨,但年均增长率上客运为7%,货运为4%,通过客运专线建设能够集中客运班列,提升客运速度,同时也释放出更多空间为货运需求增长提供保障。
  第二,客运专线能够提升经济核心的辐射能力和要素的流动速度。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发动机是区域核心的集聚作用和辐射作用,只有在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基础上,才能够实现更高效的要素集聚和扩散,区域内部以及区域周边的要素交换才能更加密集,从而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越。而其中人和关键物资的交换是关键要素,铁路客运专线能够大大加快人员的流动,从而为制造、商业、文化的集聚带来人口支撑。第三,客运专线建设能力和经验的积累,能够转化为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走出去的产品和服务。客运专线特别是高速客运专线已经成为各国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其经济价值对于任何一个制造国或者技术输出国而言都是巨大的吸引力。实践已经证明我国高速客运专线的建设能力已经转化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二、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成本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因素
  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成本主要包括基建、轨道铺设、站点新建或改造、客运专列及相关设备采购。快速客运专线建设可以大范围采用原有的铁路线路,只要在关键交叉路段或站点进行变线控制即可将实现专列的提速,而高速客运专列则由于运输速度的大幅提升,对线路的走向、线路基础和轨道的质量等都有全新的要求,因此必须大规模新建轨道、控制系统以及站点。
  影响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成本的主要因素包括:一是客运专线的设计规格。客运专线的设计规格决定了轨道基础设施的最小曲线半径、坡度、岩土、用料、牵引电力等项目的标准。按照设计规格以及相应项目参数标准,进行实地勘验后确定的线路,就成为该客运专线建设成本评估的基础。我国客运专线建设区域跨度大、载客量规格高,而我国地貌特征包括了平原、丘陵、高原、江河湖泊等,专线各段的成本影响因素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不能用统一的基准价进行评估,而应当分段按照最新的价格基线或者实地考察后获取更加准确的造价基准数据。二是建设技术能力和经验。
  进行广域高速和快速客运专线的建设,需要以成熟的建设技术和设备为基础,包括桥梁、隧道、环保等多个方面。尤其是在我国地理环境复杂的背景下,与平原为主的地域相比,不确定因素对建设成本的影响非常明显。随着我国高速客运专线建设里程数和区域覆盖范围不断提升,建设技术能力和经验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在西部、东北这样地理环境特殊的区域,在实际建设中仍然存在很多难关需要去攻克。因此在做客运专线建设成本评估是,切勿一切都已经验而论,必须要具体项目具体分析。三是建设人力和原材料成本。铁路建设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是巨大的投资,在我国这样全国范围内进行高速和快速客运专线的建设规划下,其投入的人力、资金和原材料是天文数字,任何一个西方国家都没有过先例。
  在我国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还处于低位时,举全国之力进行大规模铁路客运专列建设是正确的选择。当然,做好建设过程中的要素成本管理也是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成本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四是建设过程中的成本管理效率。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成本管理贯穿始终,除了保证在勘测设计阶段的成本预算的科学性外,建设过程中的成本管理也十分关键,直接影响实际交付成本的偏离值。建造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包括施工现场管理、物料管理、工程计划管理等多个方面,高效的建设过程成本管理能够减少天气、意外、价格变化等因素对成本的影响,甚至能够通过创新管理提升建设效率,降低建设成本。
  三、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成本管理措施
  铁路客运专线建设项目的规划、可行性研究以及是审批一般都由国家中央层面统一管理,地方政府作为承建方和管理方,对项目的具体实施负责。本文认为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成本管理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经过充分科学的可行性分析和论证。
  铁路客运专线的建设不能仅仅从成本角度去考量,而应以铁路专线假设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入手,作为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的依据。只有能够最大程度优化区域内以及区域间的资源配置,满足当前以及未来较长时期的客运需求,能够激活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那么该建设规划就是可行的。不能为了某些集团或个人的利益而放松对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科学论证的严谨性和严肃性把握。具体而言,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成本评估的应将区域发展规划、城市规划等作为核心参照,建设成本评估的依据如路线、站点、规格等指标都应与发展规划匹配,并且作为刚性的影响因子。
  其次,落实充分的实地勘测和成本预估。铁路建设区域覆盖范围广,面对的地质、水文、气候、人文环境复杂,任何一个因素都会对建设成本产生影响。因此,必须在实地勘测和线路、站点的规划设计阶段,经过反复和交叉的测量、计算和试验论证,才能最终确定建设体量、投入要素规格的计算逻辑和结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任何一项成本数据有需要有依据材料作为支撑,并由相关责任人签字确认。最后,应建立统筹的建设成本管理机制。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尤其是高速专线建设,一般都是多段同时开工,但建设周期仍然较长,在建设过程中,不仅投入要素价格会发生变化,地理环境、气候也会对工程产生影响,此外技术发展带来的设备和工具更替也会影响建设成本。
  因此铁路客运专线建设过程中应当将工程、技术、规划、商务、财经等团队的核心人才纳如进来,建立统筹一体的成本管理团队。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能将成本管理责任归属进行分散,特别是定位到责任人时,应尽量避免因人员流动而导致无法跟踪回溯。此外,在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基础上,为实现成本的进一步降低,建设方还可以应用创新的商业模式,引进优质社会资源,例如联合优质民营企业进行联合建造运营。在本管理工具方面,可以探索通过运用信息和网络技术实现实时动态监控,特别是系统性的成本管理软件的应用上,应当与物联网技术、通信技术结合,实现成本数据以及影响因子变化的实时、远程采集,并能够进行自动化统计演算以及直观地呈现。
  参考文献:
  [1]郑志新.铁路客运专线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成本控制措施[J].科技视界,2017(5).
  [2]王恒宝.铁路设备管理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困境及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
  [3]刘连涛.关于加强铁路客运专线物资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3).
  [4]王青蕊.铁路制梁场建设取证生产成本控制技术方案[J].价值工程,2015(5).
  [5]陈帅,孙有望.铁路客运专线与城市交通的衔接及站点选址评价方法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6(10).
  钢铁行业成本管理研究
  摘要: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不断完善,人们对于“投入-产出”的研究愈加关注。成本在企业竞争中仍然占据重要位置,成本管理对于企业管理来说是一个长久不变的主题。如何在我国当前的供给侧改革这一政策背景下,提升我国钢铁行业的成本管理水平,使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成本管理方面的差距得到有效的缩小是当前的首要任务。本文分析了我国钢铁行业的成本管理现状,并结合当前供给侧改革这一热点问题,对我国钢铁行业的成本管理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索,最后通过沙钢集团在供给侧背景下的成本管理的改进案例,分析我国供给侧改革下钢铁行业的成本管理问题。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钢铁行业;成本管理
  一、引言
  2015年11月10日,习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的是调整当前我国的经济结构,优化供给侧各要素的配置,从质量和数量两个方面促进经济增长。我国经济发展在经历了量的增加和累积,当前供给侧改革则是要将过去量的积累转化为质的飞跃,要在整个经济发展中对钢铁行业产业结构优化改革,进而实现开源节流,增强国民经济发展动力,促进分配结构优化升级。供给侧改革对中国经济而言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将从根本上改变过去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提升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
  供给侧改革在以国外多年的实践作为基础的情况下,还具有较为完备的理论作为支撑。在成本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在供给结构方面,我国粗钢产能虽然过剩,但高端特殊钢却供给严重不足。目前我国钢铁行业生产中低端优特钢的企业居多,低端输送过快,然而高端钢却停滞不前,严重缺少高铁、汽车等行业用钢,中高端特钢也存在供给不足,大多数高端产品只能依靠进口来使国内的需求得到满足。因此,钢铁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十分必要。
  二、我国钢铁行业成本管理现状
  就目前钢铁行业现状来看,我国钢铁行业在成本管理方面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成本管理理念落后
  我国钢铁行业现代企业制度所建立的历史并不长久,从管理层面到实践方面仍存在着照抄照搬国外管理理念的问题,其发展受到我国传统管理模式的长期制约。我国传统的管理模式是以成本节约为主导的,片面的强调节约成本来规避可能发生的各项费用。然而,这样过分的强调节约成本,既无法将成本管理的理念落于实处,又无法与所在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结合起来,因此企业的长期战略优势难以发挥。从现代成本管理制度角度看,成本的降低对成本管理来说存在一定的条件和界限。
  在某些情况下,成本费用管制将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产品的质量有所降低,以至于对于企业的长期效益造成不好的影响,可谓是得不偿失。然而,现代市场经济对于优化资源的配置和高效管理的资本产出十分重视。由此可见,企业在注重产品生产成本降低的同时,更要关注产品在现代市场上效益创造。现代市场经济所说的降成本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所谓的相对成本的降低指的是通过提升生产技术来改善企业经济技术水平,以产生更大收益。要不断加强企业中全体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把降低成本的工作在各个部门当中进行合理分配,对产品的整个过程进行成本管理,使企业中每个员工都具有长期发展的战略性成本管理的观念。
  (二)成本统计数据不全面
  我国钢铁行业生产产品的过程十分复杂,生产产品的流程相对较长,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会出现许多副产品,其物流关系也比较复杂。要做好成本管理,就必须对生产中各个环节和每道程序进行及时的记录。其中,钢铁行业的主要成本管理在以下环节的统计数据不全面:
  1.原料成本
  我国采用的原材料——铁矿石大多是进口铁矿石。随着整个国际市场上的铁矿石价格不断上涨,我国钢铁行业的原材料成本难以降低。铁矿石价格的持续上涨,使得我国不少钢铁企业开始进行原料储备,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钢铁行业原材料储备金占用率的提升,加之很多因改进工艺而淘汰的原料开始积压,并长期占用库存,使得企业的运行成本高居不下。这些附加的储存成本和运行成本难以精确地统计,因此原料成本的统计数据并不全面。
  2.物流成本
  钢铁行业的生产流程很长,且各个生产阶段之间的各项物流非常频繁。运输过程不合理,出现车辆空载、搬运重复、流动路径不合理等情况将会使运输效率变低,并且增加许多不必要的物流成本。同时,由于车辆是否空载或载物不满难以确认、搬运重复数难以计量、流动路径不同,造成物流成本数据统计不全面。
  3.炼钢成本
  钢铁行业属于联合生产企业,钢铁行业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往往只关注生产工序的成本,而忽略了生产过程以及各生产环节的实际成本。钢铁行业属于多段生产的大型生产和管理模式,有着工序多、形式不一的特点。繁琐的过程造成企业无法全面进行统计的后果,企业根本无法得到每一道工序、每一个工厂甚至每一个锅炉的全面信息和数据。不能准确地记录各生产环节的实际成本,就使得炼钢成本核算不全面,造成成本管理失真的等况。
  4.能源成本
  钢铁企业的运作将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钢铁的生产需要每天24小时不间断的供水供电。因此,能源成本也是成本管理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钢铁行业属于一种高污染的行业,对于环境污染严重,因此,环境成本也应列入成本核算的范围内。不间断的供水供电量和无法估计的环境成本,使得钢铁行业的能源成本无法全面而清晰地统计。
  (三)成本核算方法陈旧
  许多规模较大、部门较多的钢铁企业,各部门逐步形成了一套自身的核算和奖励机制,使得各部门只是片面追求自身利益。由于各部门间的利益和企业的整体利益不同,造成企业整体的优势弱化,造成企业的成本管理缺乏系统性、连贯性。同时,我国一些小型的钢铁企业的成本管理意识不够,并且其成本管理仍处于手工核算的状态。现阶段我国钢铁行业成本管理的核算方法相对落后,只注重财务成本的核算而忽略管理成本核算,只注重生产成本核算而无视供应成本核算,该情况难以适应现代经济市场下的成本管理要求。
  三、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钢铁行业成本管理的改革思路
  (一)树立成本管理理念,提升成本控制能力
  现如今的国内市场中,钢铁行业中供大于求的现象十分显著。目前,在我国整个钢铁行业中存在着一种全面亏损的情况,企业生存压力巨大,国内外的经济市场环境复杂多变,因此,钢铁企业亟需转变现有的传统思维,提升成本管理的意识。其次,企业应制定好一个总的成本管理目标,并将这一整体目标逐级下分,分配给每个部门、每一个人,并将成本管理这一重要工作深入到每个员工的日常工作中,形成一项企业独有的文化,让员工从根本上意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对企业成本的管理,使成本支出得到有效的控制管理。企业还应定期培训公司的财务人员,让他们具有更加专业的成本控制能力以及更加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并能够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企业成本管理流程和方法进行改进,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成本管理效率和效果。
  (二)完善成本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控制监督
  实施成本控制的首要前提是要完善企业的会计管理制度,因此,企业要想有效地提升成本管理的效果,就应该把成本管理的理论与企业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建立起一种完备的管理制度和程序,健全成本管理体系。企业应结合产品制造等环节,从产业价值链的方向规范企业的成本核算管理,找出增值小甚至不增值的产品,去除成本与价值不匹配的产品,从而使成本有效的降低。企业必须要对目标责任制进行整合和完善,将目标成本自上而下一级一级的进行分解,把成本指标与绩效考核体系以及科学的奖惩制度三者融合起来,并将目标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不同进行科学的比较,才能使目标成本有效执行。
  (三)创新成本管理方法,优化企业作业流程
  企业应建立起“降本增效,向成本要效益”的管理观念,确定成本管理的目标,将成本管理的理论逐步扩展到全面的多层次的管理中去,并且有效地对企业运行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企业的财务人员和成本管理人员应明确公司的业务流程和价值链,进而保证全面的成本核算,与此同时要充分分析额外成本出现的动因,找出成本管理应注意的关键点,对成本核算的模式进行规范,对成本管理的方法在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进一步实现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变过程。
  四、沙钢集团成本管理案例分析
  (一)供给侧改革前沙钢集团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钢铁行业都是运用粗放式的管理模式,沙钢也是一样,并不注重管理。在企业的长期运作过程中,沙钢集团堆积了不少已经淘汰的、难以再利用的废弃原材料,如此便使得企业库管员的管理复杂,使得仓库保管费用高居不下,造成了资金和空间的占用,使得额外成本增加。
  沙钢集团对于物流成本的管理一直很松散,在沙钢工作的调度人员一直无法实时掌握码头和料场的全部情况,只能凭借以往的经验来调度运输,出现轮船闲置或者空运的情况,如此便在无形中增加不许多额外的成本。废钢废料的利用率严重不足,废水废气的排放量也十分不合理,如此一来,造成利用率低下、原材料浪费以及对环境的污染,都使得沙钢集团的额外成本不断增加。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变化越来越频繁,铁矿石的采购价格以及钢材产品的销售价格也随即波动,沙钢集团采用以前的“计划价”成本管理制度,造成企业无法看到真实的市场情况,仍然生产有些已经亏损的产品。
  (二)供给侧改革下沙钢集团成本管理的突破
  在成本控制方面,沙钢集团努力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其中录入的全厂管理人员的人数只占职工总人数的5%左右,并且董事局的副总都是五六人在一间办公室工作。在成本管理的目标上,沙钢自上而下逐级进行目标的制定,有效的把一个目标具体化到各个部门,甚至各个员工中去,并建立起有效的考核机制,在完成目标的前提下进行奖励,使目标责任制得到有效的体现。
  沙钢集团机修总厂的负责人提议:采用检修派工,取消外包团队,使所有费用支出都由本企业掌控,如此一来每年将有2000万的用工成本得到节约。同时,沙钢集团董事长沈文荣看到了企业成本管理数据不全面的问题,开始严格控制库存,并在公司内部提出严抓成本管理的要求。因为中国其他钢厂的生产线都很长,使得成本管理的数据无法全面估计,数据漏洞百出,但是沙钢率先运用短流程,在能够避免难以控制的额外数据的同时又能赚很多钱,建造同等规模的工厂,沙钢的投入的资金仅是同行的三分之一。
  目前沙钢正在努力做大做优现代化物流行业,物流行业的加强为钢铁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等产品的运输提供了方便,也降低了产品运输成本。为了解决成本统计数据不全面的问题,计算机应用中心上线了一套“快速成本核算系统”,最后将成本考量的指标与计划成本、库存成本和当前的市场成本这三个价格成本与销售价格结合起来,从而准确地判断出企业赢利还是亏损。另外,沙钢对原油落后的生产线进行了快速改造,也大大降低了成本。车间的考核制度必须进一步改善:考核周期由原来的一个月一次,缩短为一周一次。这样一来,每周沙钢在召开成本分析大会的时候,就可以对各个车间的各项指标进行严格的控制,并督促各车间使其不能连续两周超出考核指标。通过这个考核制度的管理,沙钢半年内从车间有盈有亏的情况,变成全面盈利的状态。通过这一举措,沙钢的企业内部制造成本得到严格控制,为实现沙钢的最大利润做出重要贡献。由此可见,优化企业作业流程对于钢铁企业这种流程长的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刘玉梅.企业成本管理与决策[J].中外企业家,2015(18).
  [2]董丽.美国未来钢铁业发展趋势[M].现代材料动态,2014.

成本控制情况篇(三):成本控制论文内容

  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对于成本控制的论文应该怎么写?一起来看看!
  工程项目全过程精细化成本控制分析
  [摘要]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成本控制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之一,其成效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最终的经济效益产出。尽管我国工程项目整体成本控制水平较以往有所提升,但在实际工程建设中依然存在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等问题,这也反映出了部分工程项目管理成本控制过于粗放,不够重视细节,直接影响了建设工程的投资效益。精细化管理理念的不断成熟为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基于此,文章通过对闽南印务中心工程项目建设采用的全过程精细化成本控制的管理,进行成本控制的探讨,并提出了一系列观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闽南印务中心工程项目;全过程;精细化;成本控制
  1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概述
  工程项目成本主要是指项目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全部生产费用的总和,主要包括人工费、材料费、工程费等。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它是建筑企业及建设方按照事先设定的成本管理目标,在满足工程项目质量、进度、造价等要求的前提下,通过技术、管理、经济等多方措施,对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投资造价费用进行协调、控制的综合管理活动。[1]
  2工程项目实施精细化成本控制的必要性
  一直以来,由于建筑行业市场长期遗留的客观问题,但很多建设管理方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都存在粗放式管理现象。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工程项目建设规模及复杂程度不断提升,且行业市场竞争变得愈来愈激烈,建筑项目利润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建筑企业要想提升自身竞争实力,在市场上占得先机,就必须加强成本管控,将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模式转变为精细化管理模式,这样建筑企业才能从项目当中获得更大的利润及投资价值。建筑工程项目实施精细化成本控制,也就意味着成本控制工作更注重于细节,并且能够将各阶段成本控制关键要素关联起来。[2]以项目整体成本控制目标为导向,并将成本控制任务逐层分解到各个阶段,把握各阶段的关键环节及影响因素,以实现针对性、精细化的控制。
  3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通病
  尽管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方面已经获得了一定成果及经验,但在部分环节上还是暴露了一定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设计阶段。部分建设单位在工程项目设计前,未能充分落实相关调研工作,未与建设各方特别是使用方进行有效的沟通。由于调研工作深度不够,使得造价人员无法充分了解工程实际状况,容易出现漏项。同时,设计单位对成本控制重视程度不够,偏向于常规设计方案,但却忽视了工程造价成本的问题。在针对建设方具体使用要求等,优化设计方面较为薄弱,初步设计及概算评审均未发挥造价控制作用。②施工阶段。部分施工单位现场管理、经营管理能力有所不足,无法实现生产资源优化配置,导致施工现场管理较为紊乱,存在人力浪费、材料浪费的情况,更无法通过采用新技术等办法,提高生产效率,导致整体造价水平上升。施工成本管理往往与现场施工环境脱节,导致成本控制效果不佳。③竣工阶段。部分施工单位为了提升自身效益,会采取不正当手段,如增加工程量、不平衡报价、混淆定额套用等来抬高工程造价。另外,建设方与施工方在工程结算上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时,会造成结算拖延,使得工程造价无法及时确认。
  4工程项目全过程精细化成本控制具体分析
  下文以笔者负责管理的集团闽南印务中心工程建设项目为例,着重分析了工程项目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及竣工阶段的精细化成本控制。闽南印务工程为厂房及配套办公生产大楼。总建筑面积为11222m2,四层框架结构建筑,整体高度为12.1m。另配套厂区道路、物流场地、门卫等辅助用房。
  4.1设计阶段
  客观上来看,项目前期规划设计对项目整体成本影响最大(70%~80%)。因此,设计阶段成本控制也是项目建设过程中成本控制最为关键的环节。在设计任务书编制过程中,我方与专业工艺咨询单位合作,共同编制任务书。在全面收集设计资料的同时,还要求主管领导、技术核心人员及一线工作人员对设计任务书进行综合性探讨,核实设计需求。确定好设计任务后,建设单位以公开招标的方式来筛选优质设计单位。设计方案评审前,由单位内部构建独立评审委员会,以综合评估方法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估。经过初步评审,建设单位选定甲设计院中标,但也对初步设计方案共提出了专业修改意见46条。我方在设定成本设计控制指标时,实施限额设计。以初步设计概算评审书为导向,初步设计上报概算为2500.47万元,经过评审后概算为2351.26万元,共计核减149.21万元。据具体印刷设备及配套设备生产需求、办公使用需求等,对各功能区、房间等进行专项配额限定,严格控制超额设计,保证整体建造成本不会超过初步设计概算额。为进一步加强设计单位监管,避免出现技术设计漏洞。我方以分阶段设计审核的方式对设计工作进行监管,并将生产使用单位的意见及时反馈于设计人员。通过多次优化,大幅度提升了设计图纸质量。在设计工作开始时,要求造价人员同步跟进施工图概算编制,从而为设计单位提供参考,保证限额设计满足使用要求。当阶段性设计工作完成后,造价人员及时编制施工图预算,以判断设计图是否达成限额要求。通过动态跟踪核算的方法,对超标部分进行及时整改,将整体造价控制在限额范围内。
  4.2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通过目标管理来实现成本动态控制。首先,建筑单位严格把控施工组织设计审核工作。在施工方案审核过程中,对关键工序、重点区域进行工程条件、技术经济比较,筛选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最优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要保证施工总进度计划、施工程序符合承建合同要求。其次,在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通过定期召开监理、甲方、施工方三方共同参与的例会,及时反馈并解决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由监理单位、建设单位负责协调,并落实好质量、安全进度方面的检查,结合总体施工计划对施工单位提出阶段性进度控制要求。同时,由专项监管部门对参建各单位施工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定期考核、评审,将责任细化,并落实相关奖惩工作,以督促施工现场管理,保证具体施工规范化实施。另外,工程进度款支付方面,建设方将各项管理条款合约化,依据合约,将工程进度款支付金额控制在当月发包人审定总量的80%以内。其中按规定需增加的施工费用部分控制在70%以内,当建设方向承包人累计付款至合同总额的80%时停止付款。本项目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且通过决算审核后60日内,我方扣除工程结算价的5%作为质保金,其他尾款一次性支付施工承包方。通过严格实施此条款,一方面,能够缓解承包方资金压力,提升承包商的积极性,保证工程顺利实施;另一方面,可有效避免由于资金支付所带来的工程索赔问题。同时,造价管理人员也能够对成本变化清晰把控,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成本精细化的管理工作。
  4.3竣工阶段
  竣工阶段结算书编制过程中,要求相关工程项目资料原件完整保留,无原件可查的复印件不得作为结算依据。工程审核也不予采纳。在结算书审核过程中,若发现决算编制方多报、重报、人为计算错误时,约定按照多报造价部分10%比例进行处罚。这条结算管理措施,使造价人员对工程量计算、定额套用、定额取费、现场签证复核等结算审核内容进行认真细致的把控,保证了竣工结算的合理性与客观性,本工程施工单位报送工程造价结算额为2289.88万元,最终审定额为2147.50万元,核减了142.38万元,从而直接降低了工程决算额,实现了全过程建设成本精细化成本控制的最后一步的管理。
  5结论
  建设方在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通过实施精细化成本控制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工程项目造价,节约工程成本,提升工程项目整体效益。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重细节管理、规范管理流程、严格落实管理制度,通过全过程细节把控、动态性调整,进一步提升成本控制成效,让工程项目能够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冷万权.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问题研究[J].科技视界,2013(20):136-137.
  [2]张军.论房地产项目全过程成本精细化管理与造价控制[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5):257-258.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86623/

推荐访问:项目成本控制情况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