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来源:信息简报 时间:2018-08-11 19:00:01 阅读:

【www.bbjkw.net--信息简报】

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之我见


  一位哲人说过:“读一本好书,如同与一位高尚的人谈话。”打开《论语》,我们仿佛见到一位慈祥、目光深遂的长者在教导他的弟子:做人要为君子儒,心怀天下;做事要三思而后行,反求诸已;对人要无适无莫,义于比之;对己要三省吾身,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谆谆教诲,穿越了历史,虽历经沧桑,却愈发得光辉灿烂。孔子设杏坛,修仁德,教六艺,育弟子三千。学而不厌,集为大成。诲人不倦,育七十二贤。
  学而不厌,孔子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乐学。“知之者,不如好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孔子视学习是一种乐趣。“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全身心地投入,一次又一次的操琴品味,才发出了:“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的概叹!反观我们的学习培训,缺乏主动性,何谈乐趣。知识日新月异,学科综合性越来越强,与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把学科前沿性知识,以教材为依托,融入教学,给孩子带来新的认识与思考,这不是学习的快乐吗?身为人师,就要加强学习。
  会学。孔子周游列国,至与邦,必闻其政。处处视为学之地,时时当作学习之时。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学习要精细。孔子为研究音乐,与鲁国乐师探讨,从内容的体现到形式的表达,无不细细推敲。得出了“始作翕也,从之纯如也,绎如也,以成”的认识。体会到了“《韶》尽美也,《武》尽美也,未尽善也”的区别。而我们的学习浅尝辄止,还没有参悟透彻,把握本质,便自认为学富五车了。
  学习要诚问。在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学在官府,流于民间的文化典籍少之又少,问是学习的最佳途径。孔子于洛阳向老子问礼,入太庙,每事问,向七岁的项橐也不耻下问。诚问于师者,诚问于贤者。问则释疑,学必有成。
  学习要温习。温故而知新。经常温习学习的知识,会有恍然顿悟之感。既深化了新旧知的联系,又有新的发现。这种心得,不是教师所能教的,多么微妙啊。“回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对我们的教学更有启示,若仅仅局限于教材教参,没有思考内化而照本宣科,教学势必生硬僵化,味同嚼蜡。温还有反思之意,曾子每日三省吾身,给我们提供了反思的典范。反思学习,然后知困,反思教学,然后知不足,反思行为,然后知改进
  学习要积累。孔子十五岁志于学,手不释卷,敏以忘食,终生不辍。正因为勤奋学习、厚积薄发,才能在那个百家争鸣的年代独树一帜,开创儒家学派,成就为世界东方文明的先驱与代表。书能医愚,若我们能每天拿出一点时间来读书学习,坚持积累与思考,借鉴前人的知识经验来改造自己,主动交流来分享彼此的思想,知微见著。定会蓦然回首,别有一番心得。那时,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智慧。
  学习要践行。特别是道德的修养与学习更需要践行。“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身为人师,更要时时刻刻行在学生前。我们教师先做,让学生跟着做。教孩子认真读书,我们必先博览群书,要孩子不浮躁,我们必先脚踏实地……。行是榜样,身教重于言教。

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褒义词-诲人不倦



诲人不倦,语出: 先秦—孔子《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中文名: 诲人不倦
出 处: 《论语·述而》
【解释】诲:教导;诱导;倦:厌烦。指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
【出处】《论语·述而》:“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示例:
1、他一生勤勤恳恳;~;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
2、李老师勤勤恳恳;~;为教育事业献出了毕生精力。
3、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艾奇逊是不拿薪水上义务课的好教员,他是如此诲人不倦地毫无隐晦地说出了全篇的真理。”
4、清·李伯元《文明小史》二六回:“幸亏那瞿先生诲人不倦……详详细细地演说了半天。”
典故: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经历新郑之病,他们不得不在当地住了几月,弟子樊迟问孔子怎样干农活。孔子心里不高兴,一向诲人不倦的习惯,承认不如老农。樊迟只好向当地农民请教,终于种出了葫芦、扁豆等瓜菜。
【正音】 诲;不能读作“huǐ”。
【辨形】 诲;不能写作“悔”,"晦"或“侮”;倦;不能写作“卷”。
【用法】 含褒义。用来形容教导人特别耐心。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结构】 主谓式。
【灯谜】 老大徒伤悲。
【近义词】 谆谆告诫 循循善诱 苦口婆心、谆谆教导、不厌其烦、耳提面命
【反义词】 误人子弟 不教而诛

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诲人不倦的近义词是什么

  诲人不倦的意思是指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诲人不倦的近义词是什么的呢,我们一同来看看下文。
  近义词:
  金针度人、
  不厌其烦、
  谆谆告诫。
  解释
  诲:教导;诱导;倦:厌烦。指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
  出处
  出自先秦—孔子《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2]
  示例
  他一生勤勤恳恳;~;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
  李老师勤勤恳恳;~;为教育事业献出了毕生精力。
  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艾奇逊是不拿薪水上义务课的好教员,他是如此诲人不倦地毫无隐晦地说出了全篇的真理。”
  清·李伯元《文明小史》二六回:“幸亏那瞿先生诲人不倦……详详细细地演说了半天。”
  典故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经历新郑之病,他们不得不在当地住了几月,弟子樊迟问孔子怎样干农活。孔子心里不高兴,一向诲人不倦的习惯,承认不如老农。樊迟只好向当地农民请教,终于种出了葫芦、扁豆等瓜菜。
  用法
  含褒义。用来形容教导人特别耐心。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词语辨析
  【正音】 诲;不能读作“huǐ”。
  【辨形】 诲;不能写作“悔”,"晦"或“侮”;倦;不能写作“卷”。
  【结构】 主谓式。
  【近义词】 谆谆告诫 循循善诱 苦口婆心、谆谆教导、不厌其烦、耳提面命
  【反义词】 误人子弟 不教而诛
  造句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圣人说:“诲人不倦”,你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的理!
  3、真的好开心啊,我是看到冤家就会诲人不倦说到我的减肥阅历。
  4、是的,他们的献身与诲人不倦的精神,清楚的体现了为人师表的最高理想。
  5、身兼父亲和老师,家父向来诲人不倦,无论是在语文或为人处世方面。
  6、我知道很多诲人不倦的球迷已经开始准备告诉我,我如此没有格调的表现作为球迷并不称职。
  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8、是的,这些教师都能以言教身教,去?陶学生的人格,他们的献身与诲人不倦的精神,体现了为人师表的最高理想。
  9、经分析探讨各章节后发现,《易经》蒙卦和《论语》中孔子的古典教育观,如启发式教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习贵乎专心、同侪学习、自我反省、诲人不倦、以身作则,从运动中培养德行等教育思想,均适用于现今体育教学。
  10、寻求个人成长同时也诲人不倦。
  11、相反,你们诲人不倦问的却是:为什么我们之中这么少人将去华我街?
  12、他自诩为一名“诲人不倦的老师”,在那本荟萃了他言论的著名红宝书中,满是关于如何训练、激励、评价低级员工(基层干部);如何创新;如何竞争的管理条目,当然也包括提醒自满者的方法。
  13、在教学态度上,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态度,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和不耻下问的思想
  14、他们一丝不苟、诲人不倦的治学态度使我深受感动。
  15、用什么字来形容我呢,我想最为贴切的也就是那四个字“诲人不倦”。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86619/

推荐访问: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