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合伙人观后感]中国合伙人

来源:观后感 时间:2018-08-06 15:00:02 阅读:

【www.bbjkw.net--观后感】

第一篇中国合伙人:观看《中国合伙人》有感汇总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800字
  如果说《致青春》是关于校园的魂牵梦萦篇,那么《中国合伙人》就是关于青春的努力、奋斗篇,他们就像是一部描述青春电影的上下部。梦想、友情、爱情、校园、青春的乐曲是串起他们影片的共同关键字。
  人们说离开校园,女生的青春故事就意味着即将结束,而对于男人青春那才刚刚开始。当《致青春》的精彩在告别校园校生活后戛然而止,而《中国合伙人》的励志传奇却刚刚开幕。《致青春》片尾朱小北华丽转身为培训机构刘老师的简单交待,正是《中国合伙人》要着力重点铺开剧情的环节,同期两部类似题材电影竟意外地无缝对接了。青春不应该仅有回忆,青春不是只拿来挥霍,不是只有做傻事甚至做错事这才叫青春。两部电影立意主题的高度和宽度自见分晓,似乎奋斗比憧憬的过程看起来总是会高级那么一点点。当然,现状亦是如此,赵薇童鞋的青涩的处女作毕竟老练不过已经发如雪的具有国际视野的陈大导。但影片被诟病的是大量借鉴了大卫·芬奇的奥斯卡获奖作《社交网络》的叙事模式与框架,让人似曾相似。不管是抄袭,山寨,还是致敬,至少陈导的移花接木还不至于令人有反感与厌恶的感觉。
  成功的案例总是惊人的相似,失败的理由却各有各的不同。成东青、王阳、孟晓骏三人若单打独斗,必将成就不了如此大事,但三个臭皮匠的性格互补的合体,却能发生惊奇的核聚变,产生难以想象的巨大能量。这似乎再次验证了一个真理: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不但至少要有一个伟大的女人(给予平凡的幸福其实也是一种伟大,就像戏中王阳娶的太太李萍或者是让你受尽伤害后令你奋发图强的女人,比如苏梅),还要有三两个“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的好基友。而王阳婚宴上的“三不忠告”:千万别跟丈母娘打麻将,千万别跟想法比你多的女人上床,千万别跟好朋友合伙开公司。更高度概括了处理家庭,爱情,事业三者关系的警世恒言。
  “We are too young,too naive”是青春必然要为之付出的代价,“Do you have a dream ?”是青春的困惑与迷茫, “最大的骗子其实是我们自己,因为我们总是想改变别人,而拒绝改变自己。。。。套用周星驰的一句台词,人如果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区别。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我们只有在失败中寻找胜利,在绝望中寻求希望。”这是青春成长的感悟。这是影片给我传递的正能量。
  最后,一定要赞叹一下陈可辛导演的强大:这样一个几乎是谁拍谁遭骂的剧本被他化腐朽为神奇,而且他对大牌的控制能力极强,很多导演一遇到大牌就试图抱大腿,想“男靠肌肉女靠腿”,结果电影烂的一塌糊涂,而陈可辛导演却每次想起电影里一句话(不是原句也就是这个意思),作为结尾,如果脸上的皱纹无法避免,别让它皱在心上。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700字
  影片《中国合伙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剧情横跨30年,讲述三个中国年轻人想通过托福去美国实现梦想的故事。他们就像飞蛾扑火,一心向往炽热美好,却烫成一身伤,在退回理智后,从卑微中昂首,步步拾阶而上,最终实现梦想。
  孟晓骏、王阳、成东青相识于托福考试,并建立深厚情谊,而三兄弟中只有孟晓骏成功托福,另两人憾留国内。孟晓骏几经辗转仍清贫,另两兄弟在国内兴办了“新梦想”私立英语托福学校,从在KFC餐厅讲课起步,再到废弃的工厂办校,积累了第一桶金,待孟晓骏回到国内,三兄弟齐头共进,在短短四年内,将几十人的学校,发展成380多万之众,并在短短一年内启动30个发展项目,终将“新梦想”成功推进华尔街上市,市值30亿美金,成为中国第一只教育产业股。一切快得就像一个快进键,不可思议地完成了所有过程。
  作为一样的普通人,他们何以实现如此恢宏的目标,这凭的又是什么?说来最简单不过,他们心中一直怀揣梦想。在那个久远的青春年代,许多人还纠缠在小我的世界里,他们一路跌打滚爬,从来没有搁置梦想,不畏挫折,从不放弃,并将大梦想分成无数小梦想,步步努力逼近,最终实现。
  片中有许多隽永闪亮的台词,“如果额头终将刻上皱纹,你只能做到,不让皱纹刻在你的心上。”“我们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但我们也不能被这个世界改变。”“失败并不可怕,害怕失败才是真正可怕,我们只有从失败中寻找胜利,在绝望中寻求希望。”“重要的不是成功,而是作为一个普通人,你不能丧失尊严。”“外国人不能理解中国人锲而不舍的精神,可中国的英雄从来都是可以跪的,甚至可以从别人的胯下钻过,而很多人因为缺失这种能屈能伸的坚韧精神,才促使失败连连。”
  剧中还飘荡着许多经典老歌,《狼》《光阴的故事》《外面的世界》等,它们让时光瞬间回往穿梭,在那些久远的年代,我们都曾共有一个梦想,可许多人走着走着就将梦想遗忘,而这三兄弟,代表的是片尾中闪过的众多英雄的面孔,比如柳传志、马云、杨澜、俞洪敏、冯仑、李开复、张朝阳等一大批让人耳熟能详的人物,他们感人经典的励志故事,也是我们曾经拥有的青春梦想。
  青春是用来成长的,也是用来实现梦想的。只要我们一路不遗忘,不言弃,那么即使再难实现的梦想,这又何惧呢?他们关于梦想实现的过程,便是我们一代代人应该为之努力付出的追寻方向,因为梦想从来不是口号,梦想是用来亲身实现的。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500字
  看了这部创业励志的影片《中国合伙人》。我被这三个主人公鲜明的性格所吸引,更感悟到优秀成功的团队,需要从九型人格 的角度分析并合理的搭配。
  影片中的成东青是一个典型的6号忠诚型,他勤奋努力,待人真诚,但却不自信、没有安全感。他被逼无奈,只好贴小广告办培训班,来挣钱养活自己。但如果没有孟晓骏的加入,成东青可能会一直贴小广告,办自己的培训班,他可能觉得这样的生活也很不错。,。有了他的加入,打破了6号往日的安逸,并且为了梦想发生了团队冲突。也正因为3号的加入,才有了“新梦想”的诞生及成功。
  那么,是不是3号的成东青与6号的孟晓骏搭伙最合理呢?影片中也看到了,他们的冲突不断。这样的团队中,必须有一个磨合调节的人,那就是九型人格中的9号调停型或者是7号快乐型。影片中有另一个合伙人王阳,就是7号快乐型。只要觉得是快乐的事,他就会做。就像影片中王阳陪成东青冒雨贴培训班的小广告时,他觉得这件有趣的事,所以去做,而此时的成东青贴小广告的动机却是为了生计、为了找到安全感。有了快乐的7号,也使3号和6号的冲突有所缓和,更能冷静地思考“新梦想”的未来。

第二篇中国合伙人:《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电影《中国合伙人》相信不少人都看过,电影讲述的是三个年轻人拥有同样的梦想到一起打拼事业,实现梦想的励志故事。下面为大家分享几篇《中国合伙人》观后感,欢迎阅读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一

  电影《中国合伙人》讲述结识于80年代的三位大学好友成东青、孟晓骏、王阳,一起打架,泡妞,梦想去美国
  后来却只有孟晓骏拿到签证,然而他的美国梦除了黯然与迷失,丝毫看不到前途和希望。而赴美不成的成东青在经历了一系列挫折之后,与王阳下海做起培训学校,干起了培训学生赴美的教育事业。最后,是这项事业把他们叁个人又绑到了一起。
  在时代激流中,有的美国梦圆,有的美国梦碎,有的美国梦圆了又碎——惟齐力创办英语培训学校的新梦想,将三子紧紧绑在了一起。
  影片讲述了三个小人物上世纪80年代到今日,讲的是大时代下三个小人物白手起家的故事,时光穿越20多年,「土

第三篇中国合伙人:中国合伙人影评

  《中国合伙人》是一部非常火热的电影,是一部关于创业的励志电影,由内地三大小生黄晓明、邓超、佟大为等担任主演。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中国合伙人的影评,欢迎阅读!
  中国合伙人影评篇一:
  调成泛黄色调,温火热煮青葱岁月,《中国合伙人》里有旧时代热血青春;三个青年从一无所有到身家万贯,这是一部励志大片;横跨几个年代,里面有时代的断截面;还有始乱终弃的爱情,有始至终的友情……陈可辛想说的东西很多,但什么都没讲彻底。或许,其实是这样,他并不想说这么多,他只是觉得要堆砌这么多,因为这些对票房可能有益。经过《武侠》和《血滴子》(监制)或小或大的失败教训,他对失败产生前所未有的恐惧,迫不及待想找个机会消除挫败感。
  陈可辛擅长刻画情感,以及更大一点的群体情怀,他所有的电影都在围着情感打转,即便在尝试拍摄中国式大片时,类型电影的框架也压制不住他对情感的突出关注。这是陈可辛最大的优点,他懂得人性的复杂,情感的美好与哀愁。可惜在《中国合伙人》里,他并没发挥出上好状态,成冬青、孟晓骏和王三人的性格和关系变化,包括他们各自的爱情,除了偶现的动人妙笔,几乎全靠旁白帮忙。在讲述方式上,我没见过这么笨、这么匆忙的陈可辛,旁白多得令人厌烦,简直退化到早期作品《双城故事》的地步,旁白甚至比之更泛滥。设想一下,假如抽掉三人相互交叉的旁白,仅借助于画面和情节,他们三人的性格和情谊差不多会坍塌。过于依赖旁白,就像强行灌输的评述,生硬地为观者构建对主角们的印象。
  作为北上拍片的港区导演,对于影片营造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代质感,当给予一些表扬,这也是陈可辛从不失手的地方。不像别的香港导演到了内地,港味与陆味仓促杂交,如蹩脚的国语配音一样令人难受,陈可辛的《如果·爱》、《武侠》,包括这部《中国合伙人》,并没出现不自然的怪异问题。当表面功夫做足,就要深入内核精神。王是个文青,留着长发,有观众向陈可辛提问,王是否有海子的影子,他坦承,不知道诗人海子是谁。这个无关紧要的事实,泄露了很多秘密,可解释三个人物没有人格(不一定是高尚的)魅力的原因。陈可辛终究对人物的外在和内在设定有距离感,他做了功课,但视野和经验不够。王的文青范,孟晓骏的世家子弟样貌,成冬青艰难求学的漫画式描述,均流于类型片的套路化,尽管他们的形象借鉴了现实人物。
  校园、创业、泡妞、决裂,自从预告片曝光,就可推断《中国合伙人》可能和大卫·芬奇讲述Fbk创始人故事的《社交网络》有关联。出来的成品,果然证实了这个猜测,《中国合伙人》偷了《社交网络》不少东西,这真令人尴尬。成冬青三人和美方律师对峙的戏及对整个电影的牵引作用,和《社交网络》如出一辙。甚至可以再一步推断,《中国合伙人》的诞生,就是《社交网络》催生的产品。主创照着《社交网络》的样子,找适合的故事,左转右拐到了新东方俞敏洪他们的头上。
  大卫·芬奇在谈《纸牌屋》时说,在美国,唯利是图就像一种荣誉象征,这也适用于《社交网络》,他够狠,也够坦诚。而《中国合伙人》,不可避免地带有浓郁的中国特色,投资方面和企业家有关系,结尾陈列着企业家们的PPT,以为企业家树碑立传,来讲一场中国梦。和企业家过度亲密,造成影片难以撇清献媚嫌疑的暧昧态度。成冬青在美捐钱让一个实验室嵌上孟晓骏的名字,这种情节,我不知该为他们的情谊动容,还是被受辱后耿耿于怀终于报仇的少年心打动,我更倾向于,这是高级黑,他们的心灵,代表了祖国土地上的精神世界,简单而粗暴。
  “如果皱纹终将刻在我们额头,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让它刻在我们心上”,用这种矫情词句为整部电影总结收场,让影片再降一个格调。这更像来自于青春文学的无病呻吟,空泛、听着温馨。别让皱纹刻在心上,难怪到头来总是苍白与混乱。用一个创业故事,来定义尊严与中国梦,这种无可置辩的成功,含着令人不寒而栗的虚弱:打的是全民回忆情怀旗帜,何以在那些平庸、失败的普通人身上唤起同样的尊严呢。
  陈可辛一直声称这次是再次拿起熟悉的题材,事实上,青春、奋斗、励志、中国梦这些东西,远远超过了他可熟练掌控的范畴。这些年,陈可辛没拍过烂片,而他的每次尝试,每次创新,都不够成功。《甜蜜蜜》那次,像是意外抵达巅峰,没了岸西的剧本,他不知如何再塑一次完美。他太小心,太贪心于商业上的稳妥,于是连续拍着外形漂亮的电影,如果继续如此,终将陷入越来越长的平庸路。
  中国合伙人影评篇二:
  要拍一部创业史这种大事,要么讲不完,挑出一段最困难时期一个劲地拍有多不容易;要么讲不细,拍的跟纪录片似的。这也是有人担心陈可辛会把这片拍烂的原因,既期待着,又怕越期望越失望。首先《中国合伙人》算是完整且比较细致的,创业前的艰苦成功后的问题都有所照顾。不过仍然有人对这部电影很失望,认为这部电影结构散乱,重心游离,主题薄弱,价值观扭曲,宣扬盗版,金钱至上,滥用音乐,再现新东方创业史,模仿《社交网络》等等等等。这些声音就像一支支箭,不是射歪了就是没射进去。
  关于再现新东方一事,没什么不好的,俞敏洪和新东方本身就很有看头,把这么一个有故事的事情和人物拍成电影那又如何,你看你的电影纠结陈可辛做不做广告干嘛,是没给你做广告你嫉妒?还有模仿《社交网络》,这没错,《社交网络》是创业电影中相当经典的一部电影,但那毕竟是美国的,国产电影翻拍能翻拍到这个境界已经很不错了,再说也不是所有看过《中国合伙人》的人都看过《社交网络》。
  关于音乐,这没啥可说的,哪部电影不用插曲,况且用的也没问题,歌曲的节奏和内容与当时的事件镜头也相配。《新长征路上的摇滚》《海阔天空》《光阴的故事》都是能够唤起一代人的经典歌曲,甚至在下一代中这些歌曲依然受追捧。
  关于主题,其实也都看到了,这就是一部说事的电影,没那么文艺。陈可辛知道观众看完之后不愿意动脑子,当时看爽了就行,没赋予那么多意义,顶多就是用一些八十年代脍炙人口的歌来唤醒一代人的回忆,说白了还是拉拢观众用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不是一部好电影,不要小看说事,说事也有说不清楚的,也有说不仔细的。三个人的创业史,从青年到而立之年,从中国到美国,从和谐到矛盾,这些都要在两小时的电影里展现出来。《中国合伙人》完成了这个基本任务,不容易。看国产电影,要求不能放太高,毕竟像姜文《让子弹飞》那样的商业片与艺术片的结合是凤毛麟角。《中国合伙人》,规规矩矩,不装文艺,自己就一大俗片,套路也不求多新鲜多与众不同,就翻拍人家新东方,友情爱情也都有,也能让观众们看明白,最后还能让观众给他鼓掌,这就够了。
  关于价值观,这是主要要说的。如果说上述内容除了扯淡就是狡辩,那么《中国合伙人》所传达出来的为人处事的思想以及它本身的价值观,则是这部电影真正能够吸引人能够引起共鸣的地方。这是一部地地道道的中国式电影,实现的也是现实的中国式梦想,所以这才会被很多高尚清高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众多文艺书生人士说成一部烂片,too young,too simple.的确,里面一些东西不够那么正能量,可能有些人看了不顺眼,但这就是中国社会到中国民族的一个现象,一个真实的自己不愿意去承认去面对的一个现象。为什么那么多人觉得看完这部电影之后很爽?说俗了叫土鳖的逆袭,说雅了叫为梦想奋斗,总之离不开俩字——复仇。没错就是复仇,也可以说是报复,意思就是说我从这个地方跌倒了我必须从这里爬起来,而且等我有能力了我还得回来把当年绊倒我的地方给铲平了,就像是平常被别人当奴隶欺压然后在某一天自己翻身把歌唱一样,这让更多作为一种弱势群体的观众看了能不爽?你可以叫他们没见过世面,也可以说是小人得志,可现实就是这样,《中国合伙人》拍的就是这样。
  最直接的,王,跟成东青赚了第一笔钱之后,拿起钱就仍着玩,仍的一个痛快,我们看着更痛快。之前他们没钱,他们为了赚钱成了钱的奴隶,每天讲12节课从早晨讲到半夜,很累,累到现在做这些到底是为什么都不知道。最后钱来了,王那意思就是,老子被你们折磨够了,现在老子不稀罕你们了,滚吧,于是就有“我自撒钱向天笑”的霸气场景。而随后紧跟着在众小姐怀中的《海阔天空》恰到好处,”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具体怎么个不羁法,不羁到什么程度?王说的很明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凭什么就像普希金说的那样当生活的孙子,老子就要欺骗回生活。
  王报复了钱和生活,成东青虽然是个土鳖,没王看的这么开玩的这么疯,但他的潜意识里同样有这种意识,他先报复的是女神。 为了得到苏梅,成东青可谓是受尽磨难,从爬电线杆子到威胁跳湖,苏梅是宁死不屈。结果成东青终于等到了”敌疲我打“的最佳战略时机,趁着苏梅肺结核,成东青萌发了作为男人尤其是作为一个受压迫的男人那股最原始的冲动,二话不说霸王硬上弓,曾经的女神就这么被迫屈服了。
  成东青完了是孟晓骏,孟晓骏,家境优越,堂堂燕京大学高材生,居然跑去美国一实验室喂小白鼠,而且悲惨的是就连喂小白鼠这份工作最后都被同学给挤掉了,然后沦落到餐馆里连小费都没资格拿的杂工,还不如服务生,悲惨世界就是这么写的。然后呢?孟晓骏以一种成功人士的姿态再回美国跟EES谈判,期间就去他打工的那家餐馆吃饭,你看,当年是你给我零钱,现在你还在这里做服务员,我已经是大老板了,多有成就感。最后更是扬眉吐气,你一个喂小白鼠的实验室不是一句话就突然炒了我鱿鱼么,现在这实验室不但是我的而且以我的名字来命名,这种统治级的报复让孟晓骏找到了勾践的感觉,那是帝王般的感觉。
  从金钱,到女人,再到生活,他们三个人都挨个报复个遍,但还有个终极敌人需要他们去征服,那就是美国。从大学开始,孟晓骏就说那时候每个人最想去的地方是美国,美国是当代中国人的梦想。可是美国是怎么对待他们的呢?王为了美国妞放弃了签证,但那美国妞随手把王甩了;成东青渴望去美国,但无论他多么真诚多么努力,总是拿不到签证;至于孟晓骏,虽然去了美国,但在美国的下场也都看到了,惨不忍睹。这复仇三人组会服气吗?不服。怎么办?对,报复美国。你不让我们去美国,我们就办英语培训班,我们就去培养一大批中国学生去美国;我在美国你歧视我,那我就启动上市,当我们仨不再是教书匠而是成为全球最庞大教育产业股的代表时,你美国就会真正的尊重我们。成东青最后也直言,公司上市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他看到了比他更优秀远比他自己更应该成功的孟晓骏来到美国之后这个”在我们这一代人中游的最棒的在这里沉下去了“,成东青也认识到了,这里从来就不是一个公平的战场,”我要用我的方式帮他赢回尊严“,成东青在这一刻土鳖变英雄。
  这种逆袭励志的剧情每个人都会喜欢,还没成功的人把他看成精神食粮作为明天奋斗的动力,已经成功的人看成自己的回想昨天的自己,不同的人总能在这不影片当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部分。包括里面的盗版,虽然这是个错事,但结果更重要,他们反而利用这件事成为成功路上的一块跳板,在版权上他们输了,但在商业上他们完胜,而且是反败为胜,胜的漂亮。还有就是关于矛盾,跟自己的朋友合伙开公司在以后避免不了关于感情跟利益之间的冲突,虽然这种现象在中国很普遍也很独特,但很少有人去把它摆到桌面上来说,总觉得这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情。一方面中国人看重朋友之间的感情,另一方面也需要钱,当这两者之间发生冲突后,每个合伙人选择的结果也是不同的,电影中只是其中之一,也比较真实到位。就是先是为了利益放下了感情,然后又因为感情和共同的敌人让他们相聚,这是很合理的处理手段,陈可辛做的很好。更重要的是他把别人不愿意说的中国独有的现象搬到了荧屏上来,而且事件的起因过程包括最后的解决都合乎逻辑,没毛病。如果有人觉得把这事公开来说显得太俗气,那你还是全当我们都有毛病吧。
  我们的确很俗,我们不适合高雅,我们都渴望复仇的快感并为之努力。虽然往小了说这叫土鳖往大了说这叫劣根性,但这就是现实,这就是中国。“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也会怕有一天会跌倒。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哪会怕有一天只你共我”,跟着唱了么?跟着做了么?
  中国合伙人影评篇三:
  影片的结尾,放了一堆成功人士的照片,除了俞敏洪、徐小平、王强,还有张朝阳、王石、杨澜,甚至还有老干妈,事已至此,眼眶终究还是湿润了,不是那种强烈的感动或者悲伤,而是一种很奇特的共鸣。
  那就来说说这奇特与共鸣吧。
  笔者90前,离电影里讲述的那段青春距离挺远的,那样的装扮,那样的校园,那样的图书馆,一切都是如此陌生。我也从未想去美国,更是从未碰过托福、GRE。大学四年,好似每天都在吃喝玩乐,闲来看看背着单词地苦逼室友,空时去图书馆在一堆啃书人中间翻着《国家地理》。至于新东方,那更是毫无交集,哪怕新东方热早就传遍了校园的每个角落,就算同窗好友时不时拿那些老师们笑话作为谈资,“学渣”依旧自由自在,懒得去进步。而我的周围,好像鲜有心存“共同”“理想”的伙伴,创业二字离自己实在太远,我码我的字,你上你的班,来去自在,两袖清风。
  以上是我能回忆起的大学时光,和电影里表达的,截然相反。
  可让人意外的是,就算是《致青春》的岁月看似离我的校园生活更接近,但它并没有让我有所感触,反而是这部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儿的《合伙人》,反而是没有在我的青春里呆过的陈可辛,把故事说进了心坎里。
  它好像是一针鸡血,开始让我有些心生羡慕,原来自己的大学生活,少了那么多的情怀与拼搏。我不后悔,但我却为之向往。
  说回看片的那天,放映罢了,前前后后响了三遍掌声,观众纷纷与陈可辛导演分享了看片的感受,神奇的是,从50后到90后,居然个个都能从电影里找到自己或者自己身边人的影子。一个老伯激动地说:我儿子当年在美国就是这么的苦啊!被开除了,然后一个人走在街上,哭得不行了才往家里打个电话……一个90年的小姑娘感慨地说,电影里的那一首首有关青春的歌曲,实在是勾起了校园的回忆……我说,电影里有一句台词深深地撼动了我,具体记不得了,大致是:如果皱纹最终会刻到你的额头上,那就别让它爬到你的心上。
  吴君如调侃陈可辛,她说这部电影完全没进步,水准一下回到二十年前,但在我看来,这次的回归,有笑有泪,令人欣喜。
  即便你没有经历过着一切,但依然会为这三个男人的梦想叫好;即便三个合伙人的英语发音实在是很”穷人“,但依旧不会阻碍荷尔蒙的迸发;即便有《致青春》在前,看完《合伙人》后还是觉得,这才叫真正的致青春。因为,青春不是帅哥美女的专属,不是一代人的专属,青春,属于每个人,哪怕你是个二愣子,哪怕你是个纯穷人,哪怕,我就是不爱背单词。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78728/

推荐访问: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