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翻译网]爬山虎网

来源:信息简报 时间:2018-07-29 19:00:02 阅读:

【www.bbjkw.net--信息简报】

爬山虎网一:人教版爬山虎的脚教案

  《爬山虎的脚》一文是一篇科学知识类的文章,知识性、教育性很强,如何引导孩子上好值得大家深思。下文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爬山虎的脚教案,欢迎阅读参考!
  人教版爬山虎的脚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划、看、讨论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语,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动词,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四、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这节课你们想进一步了解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叶子,脚的样子,怎么爬的和脚的变化。)
  二、自主研读,交流收获
  1、你对爬山虎哪一个方面最感兴趣,就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自然段仔细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看看你有那些感悟和收获?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学习。
  【设计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习惯,打破传统“串讲”形式,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2、汇报交流。
  交流话题一:在写爬山虎的叶子的这一段你什么收获?
  喜欢写爬山虎叶子的同学请举手。
  (1)在第二自然段,你觉得叶子美在什么地方?(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漾起波纹,好看得很。)你能读出风轻轻拂过叶子,叶子像波浪轻轻漾起的感觉吗?这是一种动态的美。还有哪句写出了叶子的静态美?(“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不留一点空隙。”)为什么觉得这样的叶子给人以美的享受?(绿得新鲜,铺得均匀,排列整齐不重叠。)那谁能读出叶子这种绿的美,密又匀称的美来呢?观察叶子中,叶圣陶爷爷还观察到了叶子颜色的变化,叶子的颜色是怎么变化的?(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没过几天是嫩绿的,长大的叶子绿得很新鲜。)叶子的颜色变化也很美啊,谁能读出这种美来?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和爬山虎的各种图片,能读得更美吗?
  交流话题二: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
  爬山虎的叶子这样的繁茂、美丽,充满勃勃生机,跟它的脚有着很大的关系。出示图片:谁能说说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脚的样像什么?颜色是怎样的?课文是怎么写的?再读一读。把脚的样子比作什么?把脚比作蜗牛的触角,使人一看就知道很细。这么细的脚,作者都仔细看过是枝状的,并数了有六七根,说明叶圣陶爷爷观察得很仔细多具体啊!作者写爬山虎的脚更能看
  他观察十分细致了。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我还为孩子准备了一张画纸,让他们亲手画一画爬山虎的脚,边画边说出它的正确的位置。这样既调动了孩子的学习激情,又掌握了知识,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交流话题三: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哪些十分贴切的动词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
  小组合作讨论,划出相关的动词,然后汇报。(触、巴、拉、贴)“一脚一脚换成“有步一步”有什么不同?看课件演示爬山虎爬的过程。
  交流话题四:爬山虎的脚有什么变化呢?
  谁能汇报你读这段的收获?(没有触着墙的,枯萎了,触着墙的,脚巴在墙上的相当牢固。)“……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可见爬山虎的脚
  住墙是多么牢固啊。风能掀下它,不让它继续往上爬吗?雨能阻挡它向上攀
  吗?可见爬山虎的脚具有多么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啊!现在你对爬山虎的脚产生了什么新的感受?请带着这种感受再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引导发现,总结写法
  1、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作者对爬山虎的脚作了十分具体的介绍,那为什么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因为人们主要观赏的不是爬山虎的脚,而是爬山虎好看的叶子。)
  2、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启发?可以结合句子来谈吗?(1)观察细致。(2)要抓住特点观察。(3)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具体的观察方法,使理论和实际例子相结合,学生更容易掌握。)
  四、拓展文本,课堂延伸
  1、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
  2、课外查询资料:(1)本文作者叶圣陶的生平。(2)爬山虎的有关知识。
  板书设计:
  25 爬山虎的脚
  叶子美:嫩红 嫩绿 新鲜 整齐
  脚的位置、形状、颜色
  脚怎么爬:触--→巴--→拉--→贴
  人教版爬山虎的脚教案二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爬山虎、空隙、拂过、漾起、叶柄、弯曲
  逐渐、瞧不起”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激趣导入: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植物,它不用像葡萄或葫芦等植物那样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学习25课《爬山虎的脚》,就能找到答案了。(板书课题)
  2.检查预习情况
  二、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1.轻声读第二自然段,理解“刚长出来”和“长大了的”叶子各有什么特点。
  2.填空:
  刚长出来的叶子的特点     、     。
  长大了的叶子的特点    、    、    、    。
  3.看插图,理解课文怎样写长大了的叶子。(抓住“新鲜”“一顺儿”“均匀”)
  4.朗读指导:读出美感来。
  三、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引言: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会这样生机勃勃铺满墙,跟它的脚关系密切,它的脚到底是怎样的呢?请自学第三自然段,边默读边画出写爬山虎脚的有关句子。
  1.屏幕显示描写爬山虎的脚的句子,学生说说每句话讲了什么,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样子、颜色。
  2.让全班学生选择适当的彩笔,边默读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边画爬山虎的脚。
  3.对照课文有关内容,小组评议画的情况。
  4.观察实物,再一次默读课文有关内容,进一步了解爬山虎的位置、样子、颜色。
  5.结合板书小结: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对爬山虎脚长的位置、样子、颜色才了解得这么仔细,那么它是怎么爬的呢?请自学课文第四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了解爬山虎是怎么往上爬的
  1.老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圈出写爬山虎怎么爬的动词。
  2.学生汇报,老师板书:触巴拉贴
  3.学生自主探究爬山虎是怎么爬的,注意“变”“弯”与“贴””的因果关系的理解。
  4.小结:作者正是准确地运用这些动词,把爬山虎的脚怎么爬的过程写得很具体。作者正是按照爬山虎生长的顺序来观察的,所以写得才这么有序。
  5.观察电脑演示的爬山虎的脚爬墙的过程,用课文语句来解说这一过程。
  6.重点理解什么叫“一脚一脚”往上爬。
  (1)假设黑板就是一堵墙,这是爬山虎的一根茎(老师用彩色粉笔画),这是嫩叶(画叶)。让学生上台用手演示爬山虎的脚,用动作演示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2)评议学生在黑板上的演示对不对。
  (3)再让学生上台演示爬山虎往高处爬的情景。
  (4)教师小结:原来爬山虎可不像动物那样只有几只脚交替着爬,而是长一只脚巴住墙,再爬必须再长出一只,再巴住墙,一直往上长,必须不断长出新脚。所以,叶圣陶爷爷说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5)电脑演示爬山虎爬的过程,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
  爬山虎不只往上爬,还往左边、右边爬,茎紧贴在墙上,爬满整个墙。所以课文第二自然段才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7.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爬山虎触着墙的脚是怎么爬的,那么没触着墙的脚会怎么样呢?请同学们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学习第5自然段
  1.对比学习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不同情况。
  没触着墙:(板书)萎了
  触着墙:(板书)牢固
  2.爬山虎的脚与墙的关系怎样?
  3.课文哪个自然段也告诉我们这个意思?
  三、总结
  1.学生归纳2、3、4、5自然段各讲的是什么内容。
  2.复习3、4、5这几段,讲讲围绕爬山虎的脚,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3.了解作者在观察方面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4.总结:这篇课文重点围绕“爬山虎的脚”来写,为了说清楚这个意思,作者进行细心而有序地观察,并且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使爬山虎的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附板书设计
  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脚  枝状
  嫩红
  爬山虎的脚
  触着墙——触 巴 拉 贴(牢固)
  爬
  没触着墙——(萎了)

爬山虎网二:爬山虎阅读答案

  ⑴地锦,俗名爬山虎,我与它有着一段不解之缘。
  ⑵那一年夏天我患脑血管病住进医院,生命虽无危险,但恢复期间的行走锻炼却是不胜其苦的。医院内有一个草木蓊郁的花园,园的四周有上部开着花格子窗的矮围墙。在开头那些忧伤灰暗的日子里,我每天抱着病恹恹的身子,腋下拄着双拐,绕着围墙根艰难而缓慢地行走。
  ⑶有一天,我刚走不多远,便靠着路旁一棵梧桐树歇息,感到再难迈出一步。这时我无意中朝围墙根投去一瞥,只见一株幼小的爬山虎爬在墙根上,绿绿的,虎虎有生气。我忽然对它产生了一种不同往常的亲近感。我第一次如此贴近地凝视它。这才发现,它的绿莹莹的枝蔓上长有卷须,卷须先端发育成小的吸盘,爬上墙后分泌粘液死死地吸附在壁上,植株借以顽强地向前生长。这使我从爬山虎的身上分明读到一片炽热的情感,倾听到一种向前趱(zǎn,快走)行的呼唤。
  ⑷这以后,我与爬山虎成了朝夕相伴的朋友。我在围墙外拄拐绕行,它在围墙上攒劲前行。无论是草露未

爬山虎网三:《爬山虎》语文阅读和答案

  (一)我叫爬山虎,在植物分类中属葡萄科。我的卷须顶端长有吸盘,使我成为爬山爬墙的好手。
  (二)我占地少,生长快,覆盖面积大。我国不少城市绿化覆盖率较小,房屋毗连,空地渐少,大量开辟庭院的可能性较小。例如上海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目前只有0.96平方米,绿地覆盖率只有11.7%。而我只需占用围墙一角,便能生根发芽,攀墙生长。一根茎粗2厘米的藤条,种植2年,墙面的绿化覆盖面积便可达30至50平方米,三四年后,我能把整幢房屋的墙面爬满。
  (三)我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我的叶片较大,呈卵形,宽10至20厘米。炎夏,从根部吸收的水分经叶片蒸腾,可带走空气中的热量,降低环境温度。我的茎叶密集,覆盖在房屋墙面上,可以遮挡强烈的阳光,又可以使空气在叶片与墙面之间流动,因而降低室内温度。我的卷须上的吸盘吸收墙水分,有助于潮湿的房屋干燥;而干燥季节,有我遮蔽墙面,又可以保护房屋的湿度。我的绿叶能制氧,是空气中氧气的一个重要来源。我的枝叶攀缘在围墙、房屋的墙面上,可以吸收环境中的噪音,还能吸附飞扬的尘土。
  (四)我在一般土壤中都能生长。我喜阳,又较耐阴,耐干旱,种植后一般不需管理,只是在夏季久旱不雨,土壤过干时,浇些水就可以了。我既可地栽,又宜盆植,播种、压条、扦插都能繁殖生长,但最简单的是扦插。早春时剪取藤枝一段,直接插入土中,5月中旬就能生长发芽,倚墙攀缘。不久,我便能送给您一片绿荫。
  阅读题:
  1.爬山虎善于爬山的原因是什么?
  2.简要写出爬山虎能降低室内温度的两个原因。
  3.对第(二)段运用的说明方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举例子下定义
  b.作比较打比方
  c.举例子列数字
  d.分类别作比较
  4.根据第(三)段内容填空:
  爬山虎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有:(1)降低温度;(2)____________;(3)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噪音;(5)__________________尘土。
  5.第(四)段处应填入最适当的是:[]
  a.我耐干旱
  b.我的繁殖方法多种多样
  c.我生性随合,适应性强
  d.我能送给您一片绿荫
  6.第(二)段便可达30至50平方米中的至能不能改为或,为什么?
  参考答案:
  1、卷须顶端长有吸盘,使爬山虎成为爬山爬墙的好手
  2、①茎叶密集,覆盖在房屋墙面上,可以遮挡强烈的阳光
  ②使空气在叶片与墙面之间流动,因而降低室内温度。
  3、c.举例子列数字
  4、(1)降低温度;(2)___干燥潮湿的房屋并保护房屋的湿度_________;(3)___绿叶能制氧________;(4)____吸收环境中的__________噪音;(5)_________吸附飞扬的_________尘土。
  5、c.我生性随合,适应性强
  6、不能,至表明了确定性。或含有不确定性,至字使爬山虎的覆盖面积有了肯定的因素,加强了对读者说服力,也写出了爬山虎对绿化的有力贡献。而或含糊不清,读者不能得出准确数据,也不能表现爬山虎覆盖力强的特点。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67191/

推荐访问:爬山虎翻译网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