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仰无愧天地]俯仰天地

来源:信息简报 时间:2018-07-29 10:00:02 阅读:

【www.bbjkw.net--信息简报】

俯仰天地篇(一):《兰亭集序》教学艺术镜头集锦


  “俯仰”间的大境界
  生:老师,王羲之“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一句中的“俯仰”跟前文是不是有重复之嫌?
  师:嗯,说来听听。同学们一定也很期待。
  生:你们看,同在第二段中有两句话,“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如此密集地用了两个“俯仰”,我觉得不如把后一个改为“转瞬”、“转眼”等,前后有些变化才好。
  师:读书很细致。这两句话中,我们常会关注“之”字的不同用法,但对“俯仰”二字,思之不多。今天我们就顺着你的思路来想想。
  生:老师,我也看到一处。你们看,前一段也刚刚说过“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仰”和“俯”都出现了,只不过分开行动,调了次序。
  师:果然是,乔装打扮了,还是逃不出会读书人的火眼金睛。那是不是醉酒的王羲之此时词穷,失了水准?
  神来之笔?
  生:我觉得不是。第一处,“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这是直接的动作描写,抬头看宇宙,低头看其他物类,很形象。而“俯仰一世”和“俯仰之间”中的“俯仰”已经是抽象的意义,用来比喻人生的短暂。
  生:我也有补充。第二段起笔“俯仰一世”句的确是感伤生命的短促,但这只是一处起笔,重在下文对人生的感慨,并与“俯仰之间”笔意顺连,更增其悲苦。
  生:从结构上看,这个句子还巧妙地衔接了上文,承上而引发作者的感慨。
  师:嗯,看似重复的文字原是“神来之笔”,言之成理。“俯仰”二字带我们从“是日”“可乐”之“实”景进入感慨人生之“虚”情。“俯仰”更让我们真切地体悟到人生苦短。可见,行文从开篇“俯仰天地”到了中间的“俯仰人生”,那么,文章结尾还有“俯仰”吗?
  生:没有。结尾段没有出现“俯仰”了。
  生:我觉得有。虽然没有出现“俯仰”两个字,却有“俯仰”的内容。“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作者以现时为基点,感慨于“昔人”兴发的感慨,也在想象后人视今的情景。
  师:是啊,王羲之在文章尾段以一种隐蔽的方式俯仰了古今,甚至未来,体现了作品的大境界。如果说前文流露出浓重的“修短随化”的消极情绪,那这里作者能够驳斥 “一死生”、“齐彭殇”的虚妄,揭示生老病死的自然和必然,这在东晋老庄思想泛滥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王羲之终于从虚妄的空谈和老庄人生虚无的思想中解脱出来。此时,我们也跟着他一起认识到,积极进取的人生将会变得充实而快乐。
  一词见功力
  师:良辰美景、醇酒盛宴、江上清风、山间明月,常常引发渺小人类对生命短暂无常的深刻感悟。这样的感悟在不同的载体中得以独特呈现,有时一词就能见功力。同学们能举例吗?
  生:比如,苏轼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蜉蝣”、“沧海一粟”即是你我,“长江”就是无穷与永恒。
  生:是的,老师的话也让我想到了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想到了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里的朝露和江水,也正是“俯仰”一样的形象外显。
  生:那么,用“俯仰”来比喻人生的短暂,是不是王羲之的首创?
  师:从看到的一些资料显示,“俯仰”释为此义最早是在三国魏阮籍的诗中,“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咏怀》),再是王羲之,后有宋代王安石的“追思少时事,俯仰如一夕”(《送李屯田守桂阳》),明代王慎中的“景物易流徙,今古同俯仰”(《游白鹿洞》),清代纪昀的“俯仰之顷,天已将曙”(《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
  现在“俯仰”一词,有了更丰富的内容,如指一举一动、举止、应付、形容沉思默想等等。
  你看,我们不仅读懂了王羲之的“俯仰”,还俯仰了“俯仰”这个词的古今,真是一词之中就有大境界!
  一“固”解出新境界
  《兰亭集序》教学,只剩一个“课堂质疑”步骤了,我习惯性地问:“大家还有别的疑问吗?”
  话音刚落,语文科代表站了起来。
  “老师,刚才解析精句‘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时,您只重点强调了‘一’、‘齐’的用法,我觉得‘固’字也很重要,而且如果按照课本注释‘本来、当然’讲,有点不通,不如解作‘确实’、‘的确’更为通顺。”
  这篇文章我教过好几遍了,教材、教参、经典文选都这么注释,自己也没作过多考究。学生突然提出一个推翻课本注释的严肃问题,还真是一时不能妄下结论。不过紧张归紧张,学生能在自由质疑环节中提出这样的问题,心里还是很高兴。我望着全班同学,乘势鼓励:“这是一个有价值、有深度、带有争鸣性质的问题。能先阐述一下你的理由吗?”
  科代表很自信地解释道:“前句讲‘每每读到古人生发感慨的缘由,都完全相同,一般无二;自己也只能对着文章叹息伤感,但又不明白叹息伤感的原因是什么’,这就说明作者此前对于死生的差别并不明白,或者说作者在此之前还没有明确的死亡概念。如果这里的‘固’解作‘本来、当然’,自然与‘不能喻之于怀’矛盾了。如果理解为‘确实、的确’,说明作者虽然之前‘不能喻之于怀’,但今日的欢饮聚会,及因聚会而意识到的‘俯仰一世’的短暂,让他悟出了生死之间有着天渊之别的人生哲理。这样理解更顺畅。”

俯仰天地篇(二):甘肃2017年高考满分作文:中国天机


  高考结束后,大家迫切的想知道高考答案,小编收集了甘肃2017年高考满分作文:中国天机,欢迎阅读。
  中国天机
  名句之所以成为名句,是因为它包含了人生至理。中国名句,背后往往还暗藏了天地玄机,是为天机。所以如此,全因中国文化,不仅注意体察人情世故,还注意参悟天地之道。
  这些参悟天地之道的圣哲,窥破了天机之后,留下的法语金言,吾辈若能领悟一二,真真受用无穷。
  窥破天机一:法天则地
  天垂象,圣人则之,中国文化由此产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易经》的这句名言,是说:上天的运行之象,刚健运转不息,君子进德修业,应效仿天地之道,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这里面暗藏的玄机是:天地的运行有它的法则,一个人的行事作为,一定要观天之道,执天之行。
  人性若不合乎天性,就会变异、退化和扭曲。顺应天道的人生,方显刚健、中正、纯粹。
  你要达到庄子所说的“逍遥游”境界,你得先做到“无己”、“无待”,“乘天地之正”——一切完全顺应自然。
  庖丁解牛之所以能做到游刃有余,是因为他遵循了解牛的规律:批大隙导大

俯仰天地篇(三):期盼周末_话题作文

  怀着渴望已久的心踏入周末,揣着难以言表的的兴奋开始周末,用全部的身心去享受一种全新的生活。
  走出校门,顿觉天地广大,神清气爽。扔掉书包,顿时诗意如潮,文思如何。缩紧一周的思想又有了放风的机会,尘封已久梦境又绽放出希望的花朵。于是,把所有的重负都置之度外,将所有的言语都束之高阁。
  这是难得的周末。
  没有了铺天盖地的习题,没有了从早到晚的苦读,没有了软硬兼施的教导,没有了胆战心惊的的测试。
  天高日郎,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自己成为自己的主宰。晓风残月,心情如澄清的湖水,没有一丝儿褶皱。即使在萧瑟的霜季,周末仍可得到爸爸无言的关爱;即使在冷酷的严冬,周末仍可拥有妈妈温暖的抚慰。时常无缘无故地笑了,也时常无缘无故就哭了,但笑也得意,哭也得意。
  喜欢在清晨第一缕阳光放飞彤红的希望,也喜欢在薄暮最后的波光里荡起幻想的漩涡。为第一朵含苞的纯花而惊喜,为每一片枯萎的秋叶而失落。眼前有茵茵绿草,何不高歌一曲,让思想和浮云同游;身旁有流水,何不叠只纸船;重温童趣的快乐开心时,何不把自己反锁于小屋,任痴痴的傻笑在腮边流淌烦恼时;何不把自己“流放”到歌厅,让所有的失意都在卡拉OK中的轨迹。
  风铃丁冬的夜晚,赏玩花草,顺手写一篇日记。雨幕斜垂的午后,听着音乐,顺便读几叶小说。偶尔置身楼顶,俯仰天地,神思飞驰。或蜗居斗室,浮想联翩。于是,总有新的发现,总有忘形的快活。孤单时不再孤单,寂寞时不再寂寞,有时恍然大悟,原来得到的和失去的都很多很多。
  所以,我盼望着下一个周末。
[期盼周末_话题作文]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66168/

推荐访问:俯仰无愧天地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