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一种相思两处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来源:信息简报 时间:2018-07-29 10:00:02 阅读:

【www.bbjkw.net--信息简报】

(1)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


  引导语: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大家知道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下面是小编收集的相关的分析,欢迎大家阅读与学习。
  靖康元年(1126年)冬天,金兵大举入侵,一举攻破了都城汴京,时局剧烈动荡,举国一片惊惶。明诚与清照正在淄川,听到如此噩耗,都四顾茫然,嘘唏不已,再环视身边的书籍古董,“盈箱溢箧,且恋恋,且怅怅”,大有不祥之感,“知其必不为己物矣”。
  国难未靖,家难又起。靖康二年三月,明诚母亲郭夫人突然撒手西去,明诚夫妇不得不南下奔丧。南下之前,他们也料到北方多事,决定将珍贵文物带往建康城。然而,多年收集的珍贵文物不便携带,踌躇再三,终于痛下决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最后,还是装了满满的十五车。而剩下的文物,都收拾妥当,安放在青州“归来堂”的几十间屋子里,准备明年春天再来运走。
  有谁料到,这些节衣缩食、苦心收集的宝贝文物,匆匆一走,竟成永别!靖康二年十二月,金兵攻陷了青州,清照夫妇存于青州的所有古器物什,在金兵的一把大火中,“已皆为煨烬矣”!
  明诚丧服未满,即被起复知江宁(建康)。建炎三年(1129年)春,建康下了一场大雪,但清照面对山河破碎、黎民涂炭、前路茫茫,早已没了往昔那种踏雪赏梅、感月吟风的心情,作了一首《临江仙》:
  “庭院深深深几许?
  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
  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
  谁怜憔悴更凋零。
  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起句采用欧阳修《蝶恋花》词“庭院深深深几许”首韵,乃比兴之作,貌写闺情,实蕴国恨。从此,清照词风大变,已不再囿于儿女情长、闺怨离愁,而是交织着难解难分的国耻家恨。
  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明诚罢守江宁,被命移知湖州,但未到任即被免。三月,清照与明诚乘船上芜湖,入姑孰,沿江而上。
  五月,明诚刚刚将清照安置在安徽池阳,就接到圣旨,再知湖州。明诚谒见过皇帝赵构之后,认为时局不稳,决定让清照继续呆在池阳,自己单独去湖州上任。六月十三日,盛夏酷暑,明诚带上简单的行李,准备乘马出发。他坐在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向乘舟来送行的妻子告别。
  清照坐在船头,心里凄苦难言。看着他即将远去,她就像失去了支撑,心绪又烦又乱,终于追着喊道:“我单独在此,如有城中兵变,该怎么办?”
  明诚举起手,遥遥地说:“从众罢了!如形势危急,必不得已,先舍弃辎重,接下来扔掉衣被,再扔书册卷轴,再是古器。唯独宗器,一定要保住,人在物在,切勿忘了……”急急打马而去。
  然而明诚途中奔驰,中了大暑,患上痢疾;走到建康,病情已经非常严重。七月末,清照得到消息,惊惧难安,心急如焚,立刻起舟,“一日夜行三百里”。可惜奔到建康时,明诚已经“病危在膏盲”,无力回天,她只能悲泣而已。八月十八日,明诚病逝,年仅四十九岁。
  山河破碎,家破人亡,清照无限悲痛,葬完明诚,也大病一场,“仅存喘息”。蘸着血泪,孤苦零丁的她写了《祭赵湖州文》,其中有句云:“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
  一“叹”一“怜”中,对相濡以沫二十八年的夫君暴病身亡,情之怜,哀之切,悲之深,伤之重,已溢于言表。
  然而,明诚尸骨未寒,打击就接踵而至。
  最先跳出来趁火打劫的,是高宗赵构的御医王继先。王御医狗仗人势,携黄金三百两,气势嚣张地来到清照家里,要求全部买下那些价值连城的收藏品。清照当然不肯,断然决绝,但是王继先连吓带骗,没完没了。幸好明诚的表兄谢克家听说此事,挺身而出,从中周旋,清照才好不容易脱身。可是,王继先“其权势与秦桧埒”,岂肯善罢甘休?
  果然,没多久,就有人向朝廷密告,“举报”了清照夫妇的一项“死罪”:“颁金通敌”!
  明诚在建康病重时,曾有个叫张飞卿的学士,拿了一只玉壶来请他鉴定。明诚仔细鉴定后,认为并非真玉,只是像玉的石头(珉)。明诚死后不久,张飞卿见国家败亡,就北上投降金国了。那些********的人抓牢此事,添油加醋,硬说是清照夫妇乘着国难之际,向金人献了玉壶,欲置清照于死地而后快。
  碰上这等“莫须有”的罪名,清照欲哭无泪,惶怖不安,不敢多言,只能动用所有金银铜器,四处活动朝臣,努力想为明诚和自己辩诬。悲愤过后,她思来想去,感到自己一介孤女,终归难以保存这些珍贵的书画古董,唯一的对策,还是尽快整理,上交国家,以免别人都来打主意。
  然而此时,金人南侵,战乱不休,事势日迫,国家危急。皇帝朝臣四处逃窜都来不及,哪有心思和精力来保管这些珍贵的物器?清照只能打起精神,寻求亲戚,自己苦撑。
  明诚去世后,清照整理好遗物“书二万卷,金石刻二千卷”等,遣人送到洪州明诚妹婿处。明诚妹婿时任隆佑太后的兵部侍郎,清照以为很安全,本也打算投靠那里。但当年十月,金人追杀隆佑太后,攻陷洪州,清照派人送去的所有书画,“遂尽委弃”,而那些正运往洪州的“渡江之书”,也都“散为云烟矣”。
  万无奈何,清照在匆忙慌乱之中,只能捡拾部分轻软古物,整理数十箱,自己随身携带,并抱着“从众”心态,追随国家的“主心骨”宋高宗赵构。在金兵进攻之下,赵构如丧家之犬,东躲西藏,清照也安不了家,也跟着大臣们一道,先后经越州、明州、奉化、嵊县、台州,自黄岩雇舟入海,沿途颠沛转徙, 疲惫不堪,苦不堪言。
  就这样,她和明诚费尽半生心血,“食去重肉,衣去重彩,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节衣缩食买来的大量珍贵书画,在兵荒马乱的岁月里,遭战火焚毁、乱兵哄抢、小偷盗窃、邻居敲杠,已经“十去其七八”,所剩不多了。
  在流寓途中,和着凄风苦雨,清照写了不少思念故园、怀念亡夫的小词:
  《菩萨蛮》里,她晨起微寒,乡绪难解,只好借酒浇愁: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南歌子》里,她夜里凄冷,孤枕泪流,怀念亡夫: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
  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
  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清平乐》里,她无意踏雪赏梅,唯有乱世零落、寂寞天涯之叹: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捋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添字采桑子》里,她依着西窗,看到庭院里的芭蕉残叶,听到雨打芭蕉的声音,再次深深触动思乡之情: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
  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屡遭打击、连日奔波的清照,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身心极度疲惫、脆弱。她已年近半百,两

(2)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古诗一剪梅

  李清照是宋代的著名词人,一剪梅也是她的经典作品,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李清照古诗一剪梅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李清照古诗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注释
  红藕:红色的荷花。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兰舟:此处为船的雅称。
  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
  本节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鉴赏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一些词评家或称此句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或赞赏其“精秀特绝”(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说明这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韩

(3)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李清照词


  引导语:李清照《一剪梅》笔调清新,风格细腻,给景物以情感,景语即情语,景物体现了她的心情,显示着她的形象特征。下面是原文注释翻译与鉴赏知识,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原文: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
  红藕:红色的荷花。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兰舟:此处为船的雅称。
  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
  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创作时间,是一个首先要辨明的问题。根据题名为元人伊世珍作的《琅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66111/

推荐访问:李清照一种相思两处愁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