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意如思无邪序言]思无邪安意如

来源:信息简报 时间:2018-07-28 10:00:08 阅读:

【www.bbjkw.net--信息简报】

思无邪安意如篇(一):诗经思无邪


  因为那本《思无邪》,因此爱上了诗经。孔子说:“诗三百,思无邪。”也许,那些被我们遗忘的诗歌,只不过是我们前生的无邪记忆。

  (一)蒹葭
  《诗经》中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关关雉鸠,在河之洲”那句。
  但其中最爱的,还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意境。
  如同看着盛放在彼岸的莲花——越接近而不可多得的绝望。
  蒹葭,也就是那成片的芦荻。可安意如说,它是离爱情最近的草。
  我一直是很喜欢芦苇荡的,喜欢那大片的平易繁芜,喜欢那阵阵风吹过的呜声。
  其实《秦风》中的绝望感一直都很像芦苇,有温暖的色调,只不过来不及触及便会枯黄。
  在离灵魂最远的地方,也许会有美丽的蒹葭,不会枯黄,没有绝望。
  是谁说过,谁比谁清醒,谁比谁残酷。
  (二)采薇
  薇——野豌豆。也许比蒹葭还要普通、平常。
  但在我看过《诗经·小雅·鹿鸣之什》后,突然开始关注这种紫色的小花。
  待漫山遍野的薇绽放后,是不是故事就永远不会落幕呢。
  千年前,戍守的战士曾以薇来思念家人;
  千年前,伯夷和叔齐采薇而食,为保气节而死。
  细碎的紫色小花,它在傍晚的黑暗降临之时,也许,美得像夜晚的星在闪烁。
  想起一句诗——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采薇思乡。
  那永远不会落幕的思念会不会比流水绵长。
  (三)黍离
  最后说“黍离”,是因为它出自“王风”。
  故国之思。黍离之悲。
  想起南唐后主李煜的诗词——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对于李煜来说,朱颜易改,他也许只适合做一个咏春伤秋的文人,却不够格看着江山易主。
  那也许是某个夏天的午后,灼眼的光遍洒荒凉的废墟,远处不时传来孤雁的哀鸣。
  某个士大夫的泪也许会代替亡国之情划过他的衣襟。
  你看你看,那故国从前的脸……
  (终)彼岸
  安意如把《诗经》比作我们生命中的彼岸花。
  我们心底曾经响过的声音,曾经唱过的歌遥,都存活于心。
  对安意如,不仅仅是欣赏。
  对《诗经》,不仅仅是喜爱。
  彼岸,我们正跟随安意如用诗的清雅去寻找,用经的深邃去看诗。
  前世的前世,我曾遗落过,也曾获取过……

思无邪安意如篇(二):《诗经静女》读后感


  静女此诗构思灵巧,人物形象刻画生动,通篇以男子的口吻来写,充满了幽默和健康快乐的情绪,尤其是对于青年人恋爱的心理描写惟妙惟肖。

  《诗经静女》读后感
  《静女》选自《诗经》。它描述了美好的爱情。
  这里有美丽的女子,与男子在城边的角落相约。等男子到的时候,她却躲起来“爱而不见”,可见她可能害羞了,也可能是因为想跟男子玩,可见她的天真,调皮。男子找不到女子,急的“搔首踟蹰”,真是够可爱的,仅仅四个字,就把男子的朴实,憨厚表现出来。
  文雅的女子又送给男子“彤管”,男子拿在手里,看着这红色的管箫爱不释手,它鲜明又光亮,在男子看来,承载着女子对他的思念及爱慕。满满的柔情似水让他欢喜不已。爱屋及乌的他对女子送的礼物也倍加珍惜。
  奇思妙想的俏皮女子又在野外放牧的地方送给了男子初生的茅草,男子觉得茅草确实很好。只因是她送的,他都喜欢。
  就是如此简单青涩的爱情,纯真而美好,不夹带着任何的杂质,让人舒心羡慕。
  《诗经静女》读后感二
  《静女》以第一人称“我”(男青年)写一次恋人的约会.全诗三章.一章重在写场景,两章重在写心理.
  第一章,写姑娘约“我”在城墙角落相见,却一直不出现.急得“我”抓耳挠腮,不断徘徊.
  第二章,写男青年在等待中想起姑娘那么漂亮,送给自己的“彤管”那么好看,令自己陶醉.
  第三章,写男青年又想起姑娘送给他的“荑”,既好看又奇异,自己特别喜爱,因为其中蕴含姑娘相赠的情意——“美人之贻”.
  第一章写青年之急,第二章写青年之恋,第三章写青年之诚.作者由静女而彤管,由荑而静女之情,把人、物、情巧妙地融合起来,表现了男青年热烈而纯朴的恋情,男青年的形象活灵活现,他的恋情也真实感人.此外,诗歌采用重章复唱,巧妙选用细节,风格朴实,也增添了艺术魅力.
  结构图:
  俟于城隅不见人-- 贻我彤管思情人-- 爱物及乌重归荑
  ① 首章:开头用“静女其姝”来写那位女子,表示男子对女子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十分倾慕的感情.连同下面“俟我於城隅”一句,就生动地写出了那个男子在赴约会时的那种欢欣、愉快、幸福,以至于不无得意的心情.但紧接下面却突然一转,写那个女子见到男子来了,却故意找个地方把自己隐藏起来了——原来她是为天真、活泼、调皮的姑娘.这样一来,可真的急坏了那个满怀欣喜而兴冲冲赶来约会的男子,禁不住“搔首踟蹰”起来.他想,这姑娘是因为遇到了什么意外的事情没有来呢?还是阴晴不定少女心,对自己变了卦而故意失约不来呢?这“搔首踟蹰”,既十分穷形尽相地写出了那男子焦灼万分的情态,也借此写出了对所爱的少女的迷恋之深.
  ② 第二章:诗,总是浓缩的,跳跃的.第二章写那位调皮的姑娘(看到践约而来的所爱急成那个样子,终于露面了,并)郑重的把一支小草作为见面礼物送到男子面前.一支小草,并不是什么贵重的礼物,送草是为了传情,同时也是这位调皮的姑娘有意要试他、逗他的意思.“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这是男子接过小草后的心理活动,也是一句风趣的答辩.“说怿女美”这句话,语带双关,既赞美女子所赠的小草,又赞美赠草的人.这男子摸准了姑娘的心思,通过凑趣来表达自己的深情.
  ③ 第三章是说女子又从牧场上带回一支荑草赠给男子.“洵美且异”男子的赞美比“彤管有炜”更加进了一步.最后一句似乎是对荑草说的,又似乎是男子的自言自语:“匪女以为美,美人之贻.”并不是这支小草本身有什么美,而是因为它是美人赠送的,所以,也就觉得他愈加美丽了.
  ④ 如何理解《邶风·静女》中男子所接受的两件礼物?
  照理说,彤管比荑草要贵重,但男主人公对受赠的彤管只是说了句“彤管有炜”,欣赏的是它鲜艳的色泽,而对受赠的普通荑草却由衷地大赞“洵美且异”,显然欣赏的不是其外观而别有所感.原来,荑草是她跋涉远处郊野亲手采来的,物微而意深,一如后世南朝宋陆凯《赠范晔》诗之“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重的是情感的寄托、表达.接受彤管,想到的是它鲜艳的色泽,那种“说(悦)怿”只是对外在美的欣赏;而接受荑草,感受到普通的小草也洵美且异”,则是对她所传送的那种有着特定内容的异乎寻常的真情的深切体验,在我们看采,那已经超越了对外表的迷恋而进入了追求内心世界的谐合的高层次的爱情境界.而初生的柔荑将会长成茂盛的草丛,也含有爱情将更加发展的象征意义.
  《氓》是《诗经》中一首带有叙事性质的抒情长诗.作品通过一位被损害、被遗弃的妇女的自述,描写了她不幸的婚姻生活,反映了在封建社会夫妇间所常见的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事件.诗中女主人公无可告示、无处申诉的哀苦、难言的悔恨和决绝的心志,至今读来仍使我们深为感动.
  全诗共分六章,每章十句,全部以女主人公自叙的口吻写成.
  第一、二章是女子追忆当年恋爱、结婚的经过.诗歌开篇便推出一位男子的形象,“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氓”是对一般男子的称呼,诗中“抱布贸丝”的氓,看来是一位做贩丝生意的小商人.“蚩蚩”可解作“敦厚之貌”(《毛传》)或“殷厚之貌”(《后汉书·崔

思无邪安意如篇(三):诗经读后感


  《诗经》中的诗歌没有刻意的雕凿,都只是用平实的笔写下一些平实的事与情感。yuwenm小编整理了诗经读后感,欢迎欣赏与借鉴。
  诗经读后感【篇一】
  《诗经》如彼岸花,即使无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
  其实《诗经》只是民歌,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疏远不可亲近。它是我们心底曾经响过的声音,我们在一起曾经唱过的歌谣。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他们都得名于音乐。“风”的意义就是声调,“雅”是整的意思,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颂”是用于宗庙祭的乐歌。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每每想读《诗经》,但每每又止步于它佶聱难懂的文字。这样徘徊了许久,终于下定决心一字一句啃掉它。待翻开《诗经》,追寻先人的足迹,穿越千年的时空,我即刻被它吸引,被它震撼,被它折服。品味着《诗经》,我内心无比沉静,懂得了可以循借着文字,慢慢找到内心需要的光亮,从容地去接近和理解世事。
  包罗万象的历史画卷
  《诗经》以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思想性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无比生动的历史画卷,反映了我国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复杂的社会面貌。它的内容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汇集了生活的点点滴滴。
  它的描写对象上至王侯将相、君子志士淑女,下至百姓奴隶、征夫思妇弃妇。它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表对女子爱慕;用“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64614/

推荐访问:安意如思无邪序言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