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功率计算公式]电功率的公式

来源: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18-07-25 19:00:02 阅读:

【www.bbjkw.net--经验交流材料】

电功率的公式篇1:《电功率》说课稿

  《电功率》这节课让学生观察体验电能表铝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电功率的关系,通过科学探究电功率与用电器两端电压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电功率》说课稿,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分析
  《电功率》是新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八章第二节的内容,是继电流、电阻、电压、电能之后学生学习的又一个电学基本概念。本节内容,既是对电能知识学习的深化和具体化,又为本章第三节实验"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学习作理论上的准备,而且它是生活中用电器铭牌上一个重要的指标,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对学生今后体验生活意义重大。本节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二、说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了部分的电学知识,电流和电路,电阻及其影响因素,掌握了一些解决电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如控制变量法),具有一定了的电学基础,学生感性思维能力较强,同时通过对前面功率的学习,也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单本节内容学生理解起来也相对较难。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电功率定义、公式、单位,会用电功率公式P=w/t进行简单的计算,能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功率问题。
  2.过程和方法:观察体验电能表铝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电功率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使学生懂得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关心日常生活中各种用电器功率的大小,形成节约用电的意识和习惯。
  四、说教学准备
  电风扇(有铭牌),电吹风,学校用的电子计时器,空调机的铭牌图片、灯泡。
  五、说教法分析
  教学流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合作探究,学习新知→例题讲解,巩固体验→学生总结,体验心得→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教法学法
  教法:谈话法、讲解法
  学法:观察法、合作交流法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本环节教学大约5分钟)
  引导学生观察演示实验,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让学生观察演示实验电能表转动的快慢情况,发现电能表上的铝盘转动有时急匆匆,有时慢悠悠。细心的同学可能会发现,在使用一只普通灯泡时,铝盘转的慢,而使用大功率灯泡时,铝盘转得快!让学生交流,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用演示实验引起学生的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铸就良好的开端。)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学习新知(本环节教学大约25分钟)
  活动一:自主讨论,认识定义
  1、通过看课本讨论和引导学生得出电功率的定义和公式及单位进率:
  板书:电功率是表示用电器消耗电能快慢的物理量。
  启发:如何来比较不同用电器做功的快慢呢?(应引导学生得出:可以让时间相等,看消耗电能多少;或者让其消耗电能相等,看所用时间的多少;只要说出大体意思即可,关键是让学生真正理解使用控制变量法。)
  得出:电功率大小等于用电器在1秒时间内所消耗的电能。(类比于功率的定义)
  2、提问:如何计算电功率的大小?
  学生分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各小组推荐同学回答,由学生导出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归纳能力。)
  活动二:解决问题。
  板书: 消耗功率100W中的100就是电功率是100W,它的意义是此灯
  泡在1s内消耗的电能是100J.学生回答25W的意义。
  谈话:正是因为100W的灯泡比25W的灯泡在相同的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多,所以转化为内能(光能)的能量也就多,这就是为什么100W的灯泡比25W的灯泡亮的原因。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活动三:阅读资料,理解概念
  让学生看书本上92页的小资料,并观察教师带来的用电器上的铭牌,请
  学生读出某个用电器的功率,并回答:①各家用电器的电功率相同吗?②谁的电功率最小?③谁的电功率最大?引导出单位 千瓦(KW)指出 1kW=103W
  (设计意图:从现象中认识意义,讨论问题环环紧扣,层层深入。初学者常常会认为电功率大的用电器消耗的电能一定多,这样设计可让学生在纠正错误中深刻理解电功率的概念。并为下面千瓦时学习做铺垫。)
  活动四:单位比较,明确概念
  <讨论>:(1)功率为1千瓦的电热水壶,正常工作1小时,它消耗的电
  能是多少?
  (2)如果P用千瓦作单位,t用小时作单位,则W的单位是什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推导能力,理顺各单位的关系,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并且明确所求的是W电能!)
  引导得出:"千瓦时" 的来历
  活动五:自主学习,教师引导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P.95的电功率的测量。教师归纳总结
  第三环节:典例剖析,归纳总结 (本环节教学大约7分钟) 板书典型例题,学生分析剖析,教师分析讲解并总结。
  第四环节:布置作业,巩固提高(本环节教学大约3分钟)
  在完成第四个环节的教学后,本节课的新课教学任务基本完成。学生可以根据小习题练习检查本节课的收获,体验学习的快乐。之后老师动员学生收集家里的电冰箱、 电熨斗、 电视机、 电风扇、 微波炉、 洗衣机等用电器的铭牌,了解它们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STS活动),再一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附:板书设计
  电功率
  1.电功率: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
  2.计算公式:P=UI P= 导出公式:P=U2/R,P=I2R.
  3.功率的单位:国际制单位:瓦(W),常用的还有千瓦(KW),1KW=103W.
  4.电功率表示的意义:用来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5.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
  U实<U额时,P实<P额,用电器不能发挥其额定功率
  U实>U额时,P实>P额,用电器容易被大电流烧毁
  U实=U额时,P实=P额,用电器发挥其额定功率
  灯炮亮度由灯泡消耗的实际电功率决定,灯泡的亮度越大,消耗的功率越大。
  6.电功率的测量

电功率的公式篇2:电功率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这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电功率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电功率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初中物理电学部分中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这部分公式多,物理知识抽象,学生不易理解,记忆不住易混淆,尤其是计算多,数又不好计算,把学生弄得是云里雾里,对于部分学生甚至是感到无从下手。
  教学中如何比较消耗电能的快慢,我采用直观的方法利用电能表直接演示不同用电器接入电能表上,学生观察其铝盘转动的快慢,使学生更直观认识电能表的铝盘转动的快慢跟用电器的关系。并引导学生类比小学中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去比较消耗电能的快慢,从而克服了学生只能从书上找到的两种方法,更易于学生理解电功率的意义。
  由于新版教材中对电功没有很好地进行处理,根据以前的教学经验学生对电功和电功率常会混淆,因此在教学中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了很的比较,并让学生辨别。叶恒同学表现很好把这两个概念进行了剖析,学生最后都听懂了。
  对于中下等学生对计算感到有些困难,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各量找不准,公式记不住,不会用还乱用。在教学预习时强调学生重视书中的例题,通过例题加深对各量的理解,按照例题的做法写出物理量用什么字母表示,单位是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分清每一个物理量和单位,加深识记和理解。同时在每天上课前对公式进行一下默写,还有对基本公式进行变形处理加深了学生的记忆。总之这节课通过了以上的反复学习,我班的学生基本学会了。
  电功率教学反思【2】
  电功率是初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内容较多,计算较复杂,我们学校的教学时间又很紧,只好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使学生达到对电功率的理解和掌握。
  这节课的难点是学生对额定电压、额定功率与实际电压、实际功率混淆不清,解题中需把电功率公式和欧姆定律公式反复运用,更加造成了困难。解决这一困难,一是要把有标记的灯泡接入不同电压的演示实验做好,二是解题中要分步计算,把每一步的已知什么求什么讲清楚,练习应以直接用公式的简单计算为主。
  我感到我们洋浦的学生对于电学题,一直比较“束手无策”,这也是我一直思考的一个难题。学生对于P=U2/R 、 P=I2R公式理解起来有很大的困难,认真考虑了一下,我觉得主要是方法的问题。学生的逻辑思维基本能够满足目前的要求,主要是不懂得方法,确切地说是教师的方法不当。以前,往往是一下子给了学生一大堆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消化,教师落了个眼前的清闲。现在看来,这为以后带来了麻烦。方法虽多,并不是都重要,学生需要学会最基本的,这就是为什么专家未必就比一线教师的教学成绩好的原因所在。以前我讲到这里往往急于引入P=U2/R 、 P=I2R两个公式,本意虽好,却让学生感到有些混乱。这里我采取了最基本的方法,先要求学生画电路图,让其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然后让学生进行分析,在图上标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结果呢,标着标着,学生把未知也变成了已知,这就是我们的目的!学生学会一种方法才是最重要的。现在看来,效果还不错。基本方法掌握了,回过头来把那些题目再做一遍,用P=U2/R 、 P=I2R解题,告诉学生还有更好的方法,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电功率教学反思【3】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还需要改进:
  1.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过程中,板书内容和媒体内容的交互上还需要进一步做取舍,避免因出现了比较多的重复而耗费过多的时间,致使课堂容量无形之中受压缩。
  2.  教师作为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主导者,主要是“引导”,而不是“代替”,让学生“想到的说出来,说出的写下来,写出的做出来”将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 物理学科的特色——实验,可以穿插于课程之中,用于检验理论知识的正确性;也可以作为整堂课的开始,作为学生探究新知识的线索贯穿始终,各有优势,教学中可以大胆重组,尝试变换,寻找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真正体现“因材施教”和“以人为本”。
  和正处于求学阶段的学生一样,在教学技艺方面我也是学无止境的,用那句实在话来说就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生群体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教学手段也要因人而异,以后在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我将不断摸索更为合理的教学方法,争取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更大的进步,令自己的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大的收获
  电功率教学反思【4】
  一、《电功率》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是继电流、电阻、电压、电能之后学生学习的又一个电学基本概念,也是生活中用电器铭牌上一个重要的指标。本节内容,既是对电能知识的深化、具体化,让学生了解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电能快慢与功率的关系。又为本章第三节“测量小灯泡的功率”的学习,第五节“电功率和安全用电”的学习作理论上的准备。
  本节教材内容较多,涉及四个知识点:电功率的概念、千瓦时的来历、额定功率、生活中电功率的测量原理等等,包含概念、原理多方面内容。演示实验两个,小资料一份,铭牌展示二例,实物展示二例,警示小贴士二块。教材中丰富的内容既为教学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同时头绪多而杂又为学生学习带来一定的难度。但它是以后学习的关键章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对这节课的教学我相当重视。上课时我注意做到三点,效果不错。
  1.上课的节奏尽量加快。与速度的类比不能耽误太长时间,让学生提及速度的概念、公式即可类比引出电功率的概念及公式。
  2.对公式、原理的理解多通过训练解决。设置课堂的习题不要太难,重在对公式的应用,并让学生熟悉公式的单位换算即可,更多的习题可以放在后面进行,对数值的设计也应以巧数为主,不涉及过难、过深的纯数学式的计算,以节约课堂时间。
  3.注意让学生多动手,让学生动手计算时发现一些共性的问题,统一解决,以提高课堂效率。
  本节课我体会到在授人知识的时候,要注意发展了他们的能力,培养了正确的情感价值取向,我体会到作为师者的快乐,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强烈的表达欲,说错了也不怕,感受到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特点,我学了物理真的有用,只要我留心生活、与人交往,我也能学好物理,学生的动手探究实验的能力也提高了,通过分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交流、合作的能力,每一个学生都参与了学习过程,增强了自信心。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有一桶水”。随着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课程走进物理课堂,使得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变数”很多,教师必须对本节知识及相关内容有较全面、详尽的了解,仅靠教参是不够的,在上课时还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遇到课外活动中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关于节能灯的优点,为了让学生能更多了解相关知识,在课前,我通过到图书馆查资料,上网收集信息,阅读报刊杂志等途径,已较全面的了解了节能灯的相关知识,对节能灯的各项性能指标、普及情况,它在全市乃至全省为何难以推广等知识都做了相关了解,因此在学生提到这个问题时我也能应对自如。
  二、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充分的媒体资料支持、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以及生生探讨,基本完成了既定的教学任务。即学生掌握了电功率的概念,物理含义,公式及相应的适用范围,知道了实际电压和额定电压的区别,以及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不同,并能通过动手实验体会灯泡的亮暗取决于其实际功率,直接的表征就是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灯泡的电流发生改变所致。围绕生活中的“更换合适规格的灯泡”、“如何节约用电”等实际问题进行了师生互动,学生学有所得,较好地实现将物理课堂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的课程目标。对课程内容过多的考虑有时并不一定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因为学生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对学生的关注不够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我认为还需要改进: 1.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过程中,板书内容和媒体内容的交互上还需要进一步做取舍,避免因出现了比较多的重复而耗费过多的时间,致使课堂容量无形之中受压缩。 2. 教师作为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主导者,主要是“引导”,而不是“代替”,让学生“想到的说出来,说出的写下来,写出的做出来”将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 物理学科的特色——实验,可以穿插于课程之中,用于检验理论知识的正确性;也可以作为整堂课的开始,作为学生探究新知识的线索贯穿始终,各有优势,教学中可以大胆重组,尝试变换,寻找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真正体现“因材施教”和“以人为本”。
  本节课我体会到在授人知识的时候,发展了他们的能力,培养了正确的情感价值取向,我体会到作为师者的快乐,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强烈的表达欲,说错了也不怕,感受到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特点,我学了物理真的有用,只要我留心生活、与人交往,我也能学好物理,学生的动手探究实验的能力也提高了,通过分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交流、合作的能力,每一个学生都参与了学习过程,增强了自信心。
  电功率”这一节课的引入非常重要。作为一门科学的物理,电功率概念的本身固然很重要,但作为教学中的物理,概念的形成则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对于学生们来说“电功率”是他们第一次接触的物理名词,它代表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它的表达式又是什么,这是老师在引入时特别注意的。首先我用一个“25W”的灯泡单独接到家庭电路当中,让学生观察电能表铝盘转动的情况;然后再拿一个“800W”的烧水壶接到电路中,同样让学生观察电能表铝盘转动的情况。
  通过比较从中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这个实验现象还是比较明显的,不过需要学生近距离才能观察到,稍微远的地方就看不到了。通过实验发现,当把不同的用电器接到电路中,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不同,这就说明了不同的用电器他们消耗的电能快慢一般也是不同的。接着我再分别拿一个“25W”和“100W”的灯泡接到电路中,让学生分别观察电能表铝盘转动的情况。实验发现,当把“100W”的灯泡接到电路中时,灯泡比“25W”的灯泡还要亮些,电能表铝盘转动也变快了。
  关于“电功率”的教学,一直都是难点,因为这个地方公式多,物理知识抽象,学生不易理解。记不住易混淆,尤其是计算多,在教学时我注意两点:一是在学生做计算题时,要先按照例题的做法写出物理量用什么字母表示,相当于过去的已知,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分清每个物理量用什么字母表示,久而久之就会记清,事实证明效果很好。二是不让学生做太难的计算题,不做公式推导,因为这的公式多,推导出的公式更多,学生会记不住,听不懂,讲了白讲,推了白推,所以不要做无用功,要耐心等待,等到学生掌握的很好时再讲。

电功率的公式篇3:初中物理功的说课稿范文

  一、教材分析
  《电功率》是新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八章第二节的内容,是继电流、电阻、电压、电能之后学生学习的又一个电学基本概念。本节内容,既是对电能知识学习的深化和具体化,又为本章第三节实验"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学习作理论上的准备,而且它是生活中用电器铭牌上一个重要的指标,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对学生今后体验生活意义重大。本节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了部分的电学知识,电流和电路,电阻及其影响因素,掌握了一些解决电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如控制变量法),具有一定了的电学基础,学生感性思维能力较强,同时通过对前面功率的学习,也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单本节内容学生理解起来也相对较难。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电功率定义、公式、单位,会用电功率公式P=w/t进行简单的计算的,能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功率问题。
  2.过程和方法:观察体验电能表铝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电功率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使学生懂得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关心日常生活中各种用电器功率的大小,形成节约用电的意识和习惯。
  四、教学准备
  电风扇(有铭牌),电吹风,学校用的电子计时器,空调机的铭牌图片、灯泡。
  五、教法分析
  教学流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合作探究,学习新知→例题讲解,巩固体验→学生总结,体验心得→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教法学法
  教法:谈话法、讲解法
  学法:观察法、合作交流法
  六、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本环节教学大约5分钟)
  引导学生观察演示实验,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让学生观察演示实验电能表转动的快慢情况,发现电能表上的铝盘转动有时急匆匆,有时慢悠悠。细心的同学可能会发现,在使用一只普通灯泡时,铝盘转的慢,而使用大功率灯泡时,铝盘转得快!让学生交流,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用演示实验引起学生的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铸就良好的开端。)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学习新知(本环节教学大约25分钟)
  活动一:自主讨论,认识定义
  1、通过看课本讨论和引导学生得出电功率的定义和公式及单位进率:
  板书:电功率是表示用电器消耗电能快慢的物理量。
  启发:如何来比较不同用电器做功的快慢呢?(应引导学生得出:可以让时间相等,看消耗电能是多少的;或者让其消耗电能相等,看所用时间的多少;只要说出大体意思即可,关键是让学生真正理解使用控制变量法。)
  得出:电功率大小等于用电器在1秒时间内所消耗的电能。(类比于功率的定义)
  2、提问:如何计算电功率的大小?
  学生分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各小组推荐同学回答,由学生导出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归纳能力。)
  活动二:解决问题。
  板书: 消耗功率100W中的100就是电功率是100W,它的意义是此灯
  泡在1s内消耗的电能是100J.学生回答25W的意义。
  谈话:正是因为100W的灯泡比25W的灯泡在相同的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多,所以转化为内能(光能)的能量也就多,这就是为什么100W的灯泡比25W的灯泡亮的原因。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活动三:阅读资料,理解概念
  让学生看书本上92页的小资料,并观察教师带来的用电器上的铭牌,请学生读出某个用电器的功率,并回答:①各家用电器的电功率相同吗?②谁的电功率最小?③谁的电功率最大?引导出单位 千瓦(KW)指出 1kW=103W
  (设计意图:从现象中认识意义,讨论问题环环紧扣,层层深入。初学者常常会认为电功率大的用电器消耗的电能一定多,这样设计可让学生在纠正错误中深刻理解电功率的概念。并为下面千瓦时学习做铺垫。)
  活动四:单位比较,明确概念
  <讨论>:(1)功率为1千瓦的电热水壶,正常工作1小时,它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2)如果P用千瓦作单位,t用小时作单位,则W的单位是什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推导能力,理顺各单位的关系,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并且明确所求的是W电能!)
  引导得出:"千瓦时" 的来历
  活动五:自主学习,教师引导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P.95的电功率的测量。教师归纳总结
  第三环节:典例剖析,归纳总结 (本环节教学大约7分钟) 板书典型例题,学生分析剖析,教师分析讲解并总结。
  第四环节:布置作业,巩固提高(本环节教学大约3分钟)
  在完成第四个环节的教学后,本节课的新课教学任务基本完成。学生可以根据小习题练习检查本节课的收获,体验学习的快乐。之后老师动员学生收集家里的电冰箱、 电熨斗、 电视机、 电风扇、 微波炉、 洗衣机等用电器的铭牌,了解它们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STS活动),再一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61313/

推荐访问:电功率计算公式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