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传说ppt]关于端午节的传说

来源:教学设计 时间:2018-07-22 19:00:02 阅读:

【www.bbjkw.net--教学设计】

第一篇关于端午节的传说:有关端午节的故事大全

  对于端午祭的来历,近代很多专家都有所考证,比如胡适、闻一多等,但端午节终究是什么来历,前史烟云遮眼,对错难有定论。或许,经过端午节来历的前史故事和人物,可以井蛙之见。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端午节的故事大全,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有关端午节的故事1:春秋介子推(?—公元前636年)
  东汉蔡邕《琴操》中记载,五月初五纪念介子推。蔡邕描写了一段话,大意是:晋国重耳与介子推,流亡在外19年,介子推曾割大腿上的肉,给重耳果腹。后来重耳回国登基了,但却忘了封赏介子推。
  为此,介子推有些怨气,写了篇《龙蛇之歌》感悟晋文公,随后就背着母亲躲在山中了。重耳多次呼喊,介子推拒不下山。后来重耳放火烧山,逼介子推下山。没想到,介子推和母亲被烧死在山中。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指令每年的五月初五不得生火,只吃寒食,粽子是寒食的一种。由此,后人认为端午节最早是纪念介子推的。当然,也有很多人认为是清明节
  有关端午节的故事2: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
  屈原这个前史人物,最早出现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在此之前,没有屈原这自个物记载。据闻一多考证,把屈原和端午节绑缚在一起,是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中才出现的。
  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在这一年五月五日这天投汨罗江自杀。在此之前,屈原被楚王贬黜政治基地,相当于放逐到了江南地区。
  为此,楚国人驾御小舟,但却没能在波涛汹涌的泪罗江上找到屈原。由此,形成了赛龙舟。别的,为了不让蛟龙吃掉屈原的尸身,就投了米等很多食物。后来就形成了粽子。
  有关端午节的故事3: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
  伍子胥是楚国人,后来因为楚国要将他全家灭掉(父兄均为楚王所杀),伍子胥就逃到了吴国。后来和孙武变成好朋友,差点灭掉了楚国,并将楚平王尸身发掘出来鞭尸。
  吴王阖庐死后,吴王夫差即位。在吴越争霸当中,吴军打败越国,越王勾践请和。伍子胥主张,斩草除根,但夫差自认为是附和议和。随后,越国运用离间计,收购奸臣,终究夫差赐死伍子胥。
  死前,伍子胥说:我死后把我双眼挖出来,放在国都东门上,看越军灭吴。夫差大怒,将伍子胥尸身装在皮革袋子里,在五月初五投入大江。后人由此端午纪念伍子胥。
  有关端午节的故事4:勾践(约前520年—前465年)
  勾践,姒姓,又叫鸠浅、

第二篇关于端午节的传说:关于端午节的传说


  每个节日都有它特定的历史,让人读起来非常入味。就比如端午节,相信大家很想了解端午节的传说是什么,那么,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端午节的传说是什么。
  端午节的传说是什么?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更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名称由来(端午节的传说是什么):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纪念屈原(端午节的传说是什么):
  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端阳节
  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通过以上对“端午节的传说是什么”的介绍,大家对端午节的了解不会单纯停留在表面了,关于端午节的传说相信大家也有了自己新的认识。

第三篇关于端午节的传说:关于端午节来历的传说


  端午节的第一个传说是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是纪念孝女曹娥,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公元23--220年),曹娥为救父投江。事情是这样的,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纪念伍子胥,
  关于这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伍子胥是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56819/

推荐访问:端午节的传说ppt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