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字母读音表]拉丁字母表

来源: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18-07-21 10:00:04 阅读:

【www.bbjkw.net--经验交流材料】

拉丁字母表篇一:汉语拼音大写字母表

  你认识汉语拼音了吗?下面就由小编为你分享一下汉语拼音大写字母表吧,希望大家阅读收藏!
  汉语拼音大写字母表
  汉语拼音方案的历史
  《汉语拼音方案》是在明末以后汉语拼音研究的基础上产生的。在《汉语拼音方案》之前的300多年间,有过各种各样的拼音方案:
  最早研究汉语拼音的是意大利人利马窦,他是天主教耶稣会的传教士,在1605年(明万历三十三年)出版了《西字奇迹》一书。后来人们从这本书的文章里整理出了他的拼音方案。这是世界上最早用拉丁字母拼写汉语的尝试。此后,法国人金尼阁(也是传教士)在杭州出版了《西儒耳目资》,这本书里的拼音方案是利马窦方案的修订版。
  19世纪末中国人自己开始研究汉语拼音。1892年福建人卢戆章出版了《一目了然初阶》,这本书里的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创制的第一个拼音方案。此后,不断有人拟定各自的拼音方案。
  1913在北京召开了“读音统一会”,这次会议上通过了“注音字母”,1918年,当时的教育部公布了“注音字母” 。“注音字母”是汉字笔画式的。
  1928年大学院院长蔡元培正式公布了《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国语罗马字”完全采用了26个拉丁字母。
  1931年在苏联海参崴举行的“中国新文字第一次代表大会”上产生了“拉丁化新文字”。又称“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简称“北拉” 。
  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公布了《汉语拼音方案》。
  1977年联合国第三届地名标准化会议认为,"《汉语拼音方案》在语言学上是完善的,用于中国地名的罗马字母拼法是最合适的",通过了"采用汉语拼音作为中国地名罗马字母拼法的国际标准"的决议;
  1979年联合国秘书处决定采用汉语拼音作为在各种罗马字母文字中转写中国人名和地名的标准;
  198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将《汉语拼音方案》作为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的国际标准。新加坡、马来西亚政府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本国华语的拼音方案。英文等罗马字母文字中吸收了用汉语拼音拼写的中国人名、地名及其他专有名词,英、美等国出版的权威工具书中大量收录这类词语,英、德等多个国家出版的地图中采用汉语拼音拼写中国地名,美国国会图书馆和欧洲一些国家的图书馆采用汉语拼音拼写中文图书目录。
  2000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定了《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拼写和注音工具"的法律地位。
  2012年,《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到2020年的工作目标,明确指出要使"汉语拼音更好地发挥作用"。
  汉语拼音字母表讲究
  字母表不是汉语拼音方案中可有可无的内容,它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第一,明确了该方案的构成材料是拉丁字母,而不是其它什么字母;
  第二,明确了每个字母的名称读音,字母表规定了每个拉丁字母的读音;汉语拼音的名称在“字母表”的每个字母下面,用“注音字母”标示出来。例如“A a ”下面用“ㄚ”标示读音。但是,这些用“注音字母”标示的读音,实际上没有得到应用,人们在称说字母的时候,现在一般都采用传统的“呼读音”。就好比人们记住了它的小名,却很少关注它的大名。
  第三,明确了汉语拼音字母的体式,分为印刷体、手写体、大写、小写四种体式,表中只列出了印刷体的大写和小写体式,而且字母体式采用的是罗马体,没有采用哥特体,这样与手写体接近;
  第四,明确规定了每一个字母的先后顺序,这是用拼音字母作索引的基本依据。许多字典、词典是按照这一顺序编排的。

拉丁字母表篇二:汉语拼音字母表格式

  在西方,它派生出古希腊字母,后者又发展为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而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是所有西方国家字母的基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汉语拼音字母表格式,欢迎来参考!

  字母由来
  大约公元前13世纪,腓尼基人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批字母文字,共22个字母(无元音)。这是腓尼基人对人类文化的伟大贡献。腓尼基字母是世界字母文字的开端。在西方,它派生出古希腊字母,后者又发展为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而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是所有西方国家字母的基础。在东方,它派生出阿拉美亚字母,由此又演化出印度、阿拉伯、希伯莱、波斯等民族字母。中国的维吾尔、蒙古、满文字母也是由此演化而来。
  腓尼基字母是腓尼基人用以书写他们的腓尼基语。腓尼基语(Phoenician)是一种闪米特人语言。腓尼基铭文曾在考古遗址中发现,包括一些腓尼基城市及地中海周边的殖民地,例如比布鲁斯(在现今的黎巴嫩) 和迦太亚(在现今的突尼斯)。原本的原始西奈字母是象形文字,然而到腓尼基字母时代,有些字的意思已改变了。由于字母本来是刻在石上,所以多数字母都是直线和方形的,就像古日耳曼字母一样。虽然之后有多一些较曲线的版本,成了罗马时代的北非新迦太基字母。 腓尼基语通常由右到左写,而有些文字使用了左右往复书写法(boustrophedon, 又称耕地写法)。 部分字母有另一种书写表达方法, 例如 taw 可以写成似一个 "+" 号而不用 "x" 号, heth 可以有两条横线穿过。拉丁字母 X 来自希腊字母 Χ 的发音,而不是直接由 Ξ (samekh—inspired 字母) 。但是,希腊字母 Χ 可能来自腓尼基字母 samekh 的二次变种。
  据考证,腓尼基字母主要是依据古埃及的图画文字制定的。在古埃及,“A”是表示“牛头”的图画;“B”是表示“家”或“院子”的图画;“C”和“G”是表示“曲尺”的图画;“D”是表示“门扇”的图画;“E”是表示一个“举起双手叫喊的人”的图画;“F”、“V”、“Y”是表示“棍棒”或“支棒”的图画;“H”是表示“一节麻丝卷”的图画;“I”是表示“展开的手”的图画;“K”是表示“手掌”的图画;“M”是表示“水”的图画;“N”是表示“蛇”的图画;“O”是表示“眼睛”的图画;“P”是表示“嘴巴”的图画;“Q”是表示“绳圈”的图画;“R”是表示“人头”的图画;“S”和“X”是表示“丘陵地”或“鱼”的图画;“T”是表示“竖十字型”的图画;“Z”是表示“撬”或“箭”的图画。公元前2世纪时,拉丁字母已包括了这23个字母。后来,为了雕刻和手写的方便,并为了使元音的“V”和辅音的“V”相区别,便把原来的“V”的下方改成圆形而定为元音“U”;又把两个“V”连起来变出了一个做辅音用的“W”,这个“W”的出现已是11世纪的事了。后来人们又把“I”稍稍变化而另创出一个辅音字母“J”。这样,原来的23个字母再加上“U”、“W”、“J”三个字母,就构成了26个字母的字母表了。中世纪时,拉丁字母基本定型,后世西方文字(当然也包括英文)都是由它演变而来。
[汉语拼音字母表格式]

拉丁字母表篇三:汉语拼音表26个字母

  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颁布的汉字注音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下面一起看看汉语拼音表26个字母吧~
  汉语拼音是一种辅助汉字读音的工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根据这套规范写出的符号叫做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也是国际普遍承认的现代标准汉语拉丁转写标准。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8年2月11日)正式通过的汉语拼音方案,被用来拼写中文。撰写者按中文字的普通话读法记录其读音。”
  西方尝试
  明朝末年西方传教士来中国传教,为了学习汉字,他们开始用拉丁字母来拼写汉语。
  1605年,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MatteoRicci,1552-1610)应用他和另外几位传教士拟订的用罗马字给汉字注音的一套方案写了4篇文章,送给当时的制墨专家程君房, 由程君房编入所著墨谱《程氏墨苑》中。4篇文章的前3篇都宣传天主教教义,由教会单独合成一卷,取名《西字奇迹》,复制本现存罗马梵蒂冈教皇图书馆(在中国,习惯上把上述 4篇文章称作是《西字奇迹》[1]
  这是最早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的出版物,比“小经”用阿拉伯字母给汉字拼音稍晚,“小经”大概是最早用字母文字给汉字拼音的尝试。
  1626年,法国耶稣会传教士金尼阁在杭州出版了《西儒耳目资》,这是一本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的字汇。注音所用的方案是在利玛窦方案的基础上修改的。
  利玛窦和金尼阁的方案是以“官话读书音”为标准设计的,适于拼写北京语音。这种新颖的拼音方法给中国学者以很大的启迪。明末音韵学家方以智说:“字之纷也,即缘通与借耳。若事属一字,字各一义,如远西因事乃合音。因音而成字,不重不共,不尤愈乎?”清代学者杨选杞说:“辛卯户糊口旧金吾期翁家,其犹子芸章,一日出《西儒耳目资》以示余,予阅未终卷,顿悟切字有一定之理,因可为一定之法”。但是,在两三百年间,利玛窦和金尼阁的方案只是在外国传教士中使用,没有在中国人当中广为传播。
  1815年到1823年之间,在广州传教的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编了一部《中文字典》,这是最早的汉英字典,字典中用他自己设计的拼音方案来拼写汉语的广东方言,实际上是一种方言教会罗马字。接着,在其他的方言区也设计了不同方言的方言教会罗马字。其中厦门的“话音字”1850年开始传播,仅在1921年就印刷出售五万册读物,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前,大约还有十万人左右使用这样的方言教会罗马字。其他各地的方言教会罗马字,在南方的通商口岸传播,主要用来传教。
  1867年,英国大使馆秘书威妥玛(ThomasF.Wade)出版了北京语音官话课本《语言自迩集》,他设计了一套拼写法,用拉丁字母来拼写中国人名、地名和事物的名称,叫做“威妥玛式”。
  1931年到1932年间,有两个外国传教士提出了“辣体汉字”,这是一种根据《广韵》设计的、以音节为单位的汉语拉丁字母文字,同音字几乎都有不同的拼写法,拼写的是方言。
  这些用拉丁字母拼写汉字的方案,为以后的汉语拼音运动提供了经验。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53918/

推荐访问:拉丁字母读音表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