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生谈恋爱怎么办]学生谈恋爱

来源:调查报告 时间:2018-07-14 15:00:03 阅读:

【www.bbjkw.net--调查报告】

(1) [学生谈恋爱]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


  通过社会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恋爱也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大学生恋爱的现状,大学生恋爱的情况做了调查,对大学生恋爱的原因、现状及利弊做了一些相关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对策。
  一、关于大学生恋爱现象的调查
  想恋爱的同学占63.4%
  对于谈恋爱的目的,有37.2%的同学选择“寻找真爱”,26%的选择“积累经验”;12.3%的选择“满足自己的虚荣心”;24。5%的选择“为了好玩,丰富生活”。
  交往方式53.7%的同学选择“互相帮助。共同进步”;25.7%的同学选择“频繁约会,尽兴玩乐”。
  对于恋爱对象最重要的必备条件,25.8%的同学认为是“容貌与身材”;52.1%的为“才能与个性”;10.9%的为“财富与背景”。
  在恋爱中的同学有72.4%的会考虑他们的未来,10.3%的明确不会,17.3%的要视情况而定。
  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优秀范文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优秀范文当恋爱的一方提出分手时,另一方会8.3%“爱你一万年”,39.4%“只要你幸福”,29.3%“无所谓”,23.1%选其他。
  对现在普遍存在的大学生恋爱观不严肃的现象,有9.7%的同学“非常赞同”;65.6%的“可以理解”;24.6%的“坚决反对”。
  二、大学生恋爱的现状
  大学生恋爱的现状可简单的概括为以下几点:
  1、恋爱比例大,公开且主动性强。有调查显示,在一些高校中,大学生恋爱比例竟达到60%以上。一些新生在入学之初,便得到老生的面授技艺:恋爱是大学的必修课,在大学里没谈过恋爱就不算是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很多大学生义无返顾的投身于恋爱的洪流中去。在恋爱中,一些同学也抛开了应有的矜持与含蓄,表现得越发投入与大胆,在教室、食堂、操场等公众场合旁若无人,其表现令人生厌。他们自己竟美其名曰:爱就爱得轰轰烈烈。这种表现在师生中间产生了不良的影响,破坏了大学生的良好形象。
  2、女生的恋爱比例高于男生。导致男女恋爱比例差异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女生的生理和性心理成熟早,加之有较强的依赖性,因而她们对"感情港湾"和性爱的需求程度要强于男生;二是女大学生的绝对数小,占在校生的比例低于男生,所以在"对偶式"的爱情世界中,女生总是处于"供不应求"的优势地位。只要自己愿意,自身条件不占优势的女生同样会找到钟情的知音,而素质较差的男生在校园"情场"上则要相对受冷落。三是由于我国传统上推崇男大女小,男主女次的择偶模式,致使女生把在校期间当作择偶的最佳时机。她们担心一旦进入职业社会就很难找到心心相印的另一半。
  3、恋爱周期缩短,频率增快。恋爱中的“短平快”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恋爱的一个特征。成功率低,有少数大学生把在大学里恋爱视为在经营“实验田”,“恋爱专业户”也出现了。
  4、恋爱动机的多样化。据调查统计,以“建立家庭”为恋爱目的的大学生只占30%,更多的是以“丰富生活”、“摆脱孤独寂寞”为目的,也有为追求金钱、名誉和地位的。他们只注重恋爱过程的情感投入和体验,走出了“交往——恋爱——结婚”的传统爱情三步曲,认为恋爱不必托付终身。于是,校园里便出现了“契约式恋爱”,在校时卿卿我我,心理上相互填补空白,甚至有人在校外租房同居,但毕业时互相说声“拜拜”。这种缺乏责任感与严肃感的盲目的“寂寞期恋爱”,是十分危险的游戏,是不可取的人生态度。
  5、男生主动出击者居多。一些相貌超群的女生在入学那天就被高年级负责"迎新"的男生"盯住"了。具有学生干部身份的高年级男生中不乏"有心人",他们名正言顺地要给刚入学的"小弟弟小妹妹"以关心、照顾和帮助,让新生普遍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少数纯真的"小妹妹"有时会感到这种兄长般的关怀越来越带有私人情调,待到双方的感情沿着"关怀照顾、感激、倍加关怀、由衷感激"的互激式正向循环,发展到适合于对方求爱的程度时,她们往往已无力抗拒感情的潮水,于是,全然放弃观察和选择的机会,匆匆相爱。
  6、文科学生恋爱率高于理科学生。这主要是因为由于专业性质的影响。文科学生平时的课程较松,可以凭突击式复习应付考试,谈恋爱正好可以充实闲暇生活。理工科学生的实验多,课后作业重,专业知识的内容衔接紧凑,不能靠突击来对付考试,学习压力大,因而恋爱比例要低些。也许是文科学生在总体上比理工科学生的"情商"高一些。
  7、恋爱悲剧增多。有部分大学生不会处理学业和恋爱的关系,爱情至上,整天忙于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厌学、早退、旷课现象增多,甚至造成多门课不及格,不能顺利毕业,耽误了自己的美好前程,令人痛心。也有的大学生社会阅历浅,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而期望值又高,容易冲动。一旦失恋,往往造成爱情悲剧:伤害对方的有之;自杀的有之;精神分裂的有之;厌恶俗世、破罐破摔有之。
  三、大学生恋爱的原因
  大学生恋爱现象由来已久,它曾给大学生带来过好的结果,有很多青年由此结合,组建了幸福的家庭。与此同时,我们发现由此带来的消极影响也是十分明显和严重的。不管怎样,我们都应认识到,大学生恋爱现象是正常的,不容回避,也无须视之为猛兽,高呼猛打,而应以一颗平常心看待,客观的分析产生的原因。
  (一)、大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7至24岁之间,这个年龄界限按青年心理学划分,已跨过青春期并进入成年期,其生殖系统发育趋于成熟,性激素的分泌影响生理平衡,因而对性的体验十分敏感。满足性冲动是促使青年投入恋爱活动的重要诱因。在性意识发展到热恋阶段,性欲需求日益强烈,前阶段弥散化的性冲动集中投射到选定的特殊对象上。此时的大学生正由青春期的“异性疏远”走向青年期的“异性接近”,出于性冲动的驱使,青年开始脱离群体化的两性活动而单独约会。因而在异性吸引、彼此产生好感的基础上,恋爱也就默默无声地潜入年轻人的心田。
  (二)、社会情感的需求。亲密关系的需要在青年前期开始显露。这时的青年不再像儿童那样满足于血缘带来的亲近,而有意识地结交一些个人密友。大学生正处在这个发展迅速的关口,有许多烦恼不能也不愿向长辈倾诉。于是大多数人发现,如果没有一个可互相吐露心声的亲密知己,日子将很难过。到了青年中、晚期,亲密关系的需要进一步发展,此时的朋友已不仅仅是倾诉对象。人格的交流,背景的融会,这些对青年的交友影响都很大。进入大学校园,对大多数人来说意味着脱离以前的群体进入新环境。青年必须重新建立各种关系。烦恼、寂寞、通过交流完善自我等等多重目的使青年对亲密关系的需求空前强烈。亲密关系发展的顶点就是爱情。除了父母,青年恐怕不会承认有比恋人更亲密的人,而且恋人间的亲密在某些方面是父母子女间关系所比不上的。因此,对亲密关系的追求把孤独的大学生引向恋爱是极其自然的事。心理学家沙利文指出,亲密关系和性冲动最终结合成人类的情爱,“所有这些重要的相互联系的倾向……这在青年早期变成对亲密关系、友谊、认可、私下交流的相同需要,以及以更精细的形式与一个异性建立恋爱关系的需要。
  (三)、归属与服从的需要。归属和服从的需要是作为社会存在物的人最重要的需要之一。人从属于社会,总要归于某个群体,得到他人的承认。完全脱离社会,一段时间内不能与社会交流的人也在自我认识中保持某种归属感。马斯洛把归属感和爱摆在一起,认为它是在安全需要之后的需要层次。由此可知其重要性。归属需要促使大学生向群体认同。群体活动增加了男女青年的交往机会,对群体的共同归属(尤其是一些很小的群体)又增强了两人之间的人际吸引力,进一步的发展便可能导致恋爱。归属和服从也会使大学生直接导向恋爱。因为恋爱双方是一个亲密关系极强的#from 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http://www.gkstk.com end#小圈子。在恋爱中,恋人能感觉到自己属于另一个人,被另一个人爱抚关心的滋味。两人共同分享所有的东西:财产、感情、秘密。恋爱能直接满足归属和服从的需要。
  (四)、大学生个性意识的增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接受信息量的激增,大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崛起,这就扩大了他们思维活动的自由度。从老师、家长束缚下的中学生到自己独立支配生活的大学生,生活环境的大变迁又扩大了大学生行为活动的自由度。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个性意识日趋发展,他们不仅在校园内为今后立足社会而求知成材,也开始为今后建立家庭做准备。
  (五)、群体性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人的社会生活无时不受到诸多心理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恋爱也不例外。一是受从众心理的影响。大学生在共同的校园里学习、生活和交往,加上思想观念的相似性,促使他们在恋爱问题上表现出明显的从众趋向。恋爱对象的出双入对常令他们羡慕和向往,在好奇心驱使下而跃跃欲试。看到恋爱的同学生病有人照料,生日有人陪伴,委屈有人安慰,便萌发孤独感和攀比心,甚至低人一等的自卑感。在这种群体氛围的影响下,不少本不打算谈恋爱的,为表现自己并非无能,也盲目效仿,寻求异性朋友。二是受逆反心理影响。由于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的增强,大学生往往把学校关于提倡不谈恋爱的方针视为为“禁欲主义”,把师长的指点和规劝看作是“干涉内政”,把对他们进行恋爱与成材教育视作不信任,把对他们进行爱情与道德教育看作是思想僵化、封建保守,凡此种种心理对峙,种下的是不会开花结果的种子
  (六)、社会环境、生存空间的推波助澜。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和社会有着日益广泛的联系,接受各种挑战和影响,对外开放政策使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来,西方腐朽思想和不健康的东西也大量涌入中国。描写青年恋爱的文艺作品比较多,影视作品也常出现情爱的画面,更有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大量关于两性及恋爱问题的讨论,使大学生们眼花缭乱,难辩是非。不健康的小报、黄色书刊、黄色光盘及黄色网站一度泛滥,对思想单纯,社会经验少的青年学生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涉足爱河,有的甚至偷尝禁果,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
  (七)、校方对大学生恋爱的消极回避政策。很多高校对大学生恋爱问题采取回避的态度,平时默不做声,只有当学生们犯下错误,校方才加以介入,进行处理。这种处理办法过于简单、消极,一方面,缺少平时的引导教育,没有明确的态度,学生们会错误的理解成学校的默许;另一方面,当学生们一时冲动,做出越轨的事情,学校的处理又会令他们一生抱憾,如果平时多一点叮咛和监督,这样的悲剧是本可以避免
  四、大学生恋爱的利弊
  恋爱现象在大学校园里已十分普遍。今天的大学生再也不会像他们的前辈那样以恋爱为羞耻或见不得人的事。虽然许多人因各种理由不去恋爱,但他们对别人的恋爱大都持肯定态度。
  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恋爱对青年心理的成熟健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首先,恋爱是青年释放日益强烈的性冲动的重要途径。通过恋爱接触异性,使青年不再感觉到性的压抑紧张。其次,性意识的发展必须经过恋爱阶段才能完善。性同一性的建立也要通过恋爱。而且,恋爱对青年的意义还不止于此。因为恋爱是两个人人格的深层接触。在此过程中,青年的自我概念受到对方的影响而发展,真正懂得了如何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前提下调整自身缺陷以适应对方。也就是说,经过了恋爱。恋爱对一些个性因素和社会情感的发展有重大意义。而且恋爱中两人的深层交往为提高青年交际能力,适应以后的社会打下了基础。难怪有些心理学家认为,恋爱是青春晚期和成年早期最重要的事件,只有经过了恋爱,人才会真正成熟起来。
  大学环境有它的独特性:对大学生来说,它在青年走入社会的过程中提供了一个缓冲环境。有了这个缓冲,青年能更从容地完成社会化,更完善地发展自我概念,而不至于感受到从青春中期直接下来落入社会的强大反差和心理不适。由此看来,大学生的恋爱并不是件坏事,它对青年的成熟很有帮助。再加上大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已不再是幼稚的少年,文学艺术中歌咏的爱情当然是他们追求的目标。
  不过,恋爱的意义虽有积极的一面,有时也会危害青年的心理健康。首先,热恋与婚姻失运河配偶等生活大事是在心理紧张量表上分值很高的事件。过度的兴奋和悲痛都会加剧心理紧张。恋爱正是使人时高兴时痛苦的事。处在热恋中的青年会为一些小事而高兴或烦恼。因此恋爱带来高度的心理紧张。恋爱的进一步发展还会带来社会问题,这也是产生心理失调的重要因素。如婚姻性行为的增加等,造成青年心理负担超重。
  热恋中的男女虽然感觉到强烈的心理紧张,但双方的共处和抚慰、爱情的甜蜜又会降低他们的焦虑感。那些遭受恋爱挫折的人就没这么幸运了。失恋的青年会失魂落魄,觉得人生意义不复存在,生活下去只有苦难和折磨,有人甚至走向了绝路。如果没有恰当的心理指导或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失恋对青年的心理打击是很大的。
  可见,恋爱对青年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帮助青年心理发展走向成熟,另一方面它又带来各种心理问题。这也许是人生的至理,你要得到甜蜜的报偿就必须经受得住考验。
  五、如何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第一,提倡志同道合的爱情。大学生恋爱应把具有一致的思想、共同的信仰和追求放在首要地位,把心灵美好、情操高尚、心理相融作为择偶的第一标准。莎士比亚曾说:爱情不是树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而是建立正在共同基础上的心灵沟通。因此,在恋人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事业理想和生活情趣等大体一致。马克思和燕妮的崇高爱情就是建立在志同道合的基础上的,正是因为如,他们的爱情才经受住了艰难困苦的考验、传为佳话。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栋梁,其恋爱观应该是理想、道德、义务、事业和性爱的有机结合。
  第二,正确处理爱情与事(学)业之间的关系。爱情是美好的,它是人生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人生的全部,它应该服从于事业,促进事业的发展。一个人只有事业取得成功,其爱情之花才会开得更加鲜艳芬芳。所以,大学生应该把事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不要把宝贵的时间全部用于谈情说爱上而放松了学习。没有事业的爱情如同在沙漠中播种,缺乏坚实的根基和土壤,迟早会枯萎。只有爱情同事业的结合,爱情才有旺盛和持久的生命力。
  第三,要懂得爱情是一种责任和奉献。大学生在恋爱中应该懂得,爱不仅是得到,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和奉献。在社会生活中,人具有两方面的责任:一是个人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二是个人对家庭、父母、孩子、朋友和爱侣的责任。第二方面的责任属于私人生活的性质,是社会干预最为微弱的生活领域,主要依靠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自觉的责任感来维持。正因为如此,它体现了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大学生一旦进入爱的王国,就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才能获得崇高的爱情。
  第四,恋爱要严肃认真、感情专一。爱情是一个男性与一个女性之间的爱慕关系。这种关系包括自己特有的感情和义务,它只能存在于恋爱者两人之间,不容许第三者介入。而且,恋爱不是儿戏,双方要真诚相待、实事求地对待自己,也实事求是地对待对方。无数事实证明,用欺骗手段骗取爱情,是不会幸福的。另外,双方一旦建立了恋爱关系,就要忠贞专一,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见异思迁。任何一个人搞三角恋爱、多角恋爱的行为都是不道德的。
  第五,在恋爱过程中,应多一些理解、信任和宽容,互相尊重,共同进步。爱情是互爱的统一,相爱的双方,都有着自己独立的人格和精神世界,既不能完全依附对方,也不能要求完全占据对方。爱情与做人一样,理解、信任、诚实和宽容都是十分可贵的品质。爱很多时候意味着是一种付出,要相知、相敬、相让。“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两个人在一起并不是简单的组合,必须互相迁就;爱,就必须接受他的一切,包括缺点
  六、关于大学生恋爱的对策
  针对大学生恋爱问题,高校教师们在进行着积极的探索与思考,通过教育和管理,使学生们对恋爱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自觉抵制在学期间不良风气的干扰,以健康的身心状态投入大学生活中去,争取早日成材。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倡导校园文明行为。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生活满足大学生的情感要求,是消除大学生孤独感,培养大学生健康情操,强化道德力,珍视快乐人生的良好方式。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体现在活动形式的多样化、活动次数频繁上,而且也包括参加活动的人员也要群众化,要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显示自己才华、表现自我价值及自尊心得到尊重的机会。要尽量给他们情感满足的机会。共青团、学生会要紧密配合搞好大学生社团活动。
  2、开展性道德、性健康教育。目的是为了在普及生活和心理知识的基础上,保证正在成长的大学生的健康。这种教育既是健康教育,也是道德教育。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卢梭有这样一句话:“避免邪念的唯一办法就是免除神秘。”通过性教育,纠正大学生性意识中的偏差,建立健康的性意识,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正确进行两性间的交往,正确处理爱情和友谊的关系。同时,要重视发挥心理咨询机构的重要作用,对个别因恋爱问题引发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帮助他们恢复信心,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
  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注重舆论引导。首先,要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鼓励他们“学业在先,恋爱在后”,大力宣传和表彰努力学习,积极工作的典型,引导他们把主要精力投入学业。大学生是青年之中的佼佼者,志当高远,要处理好恋爱与学习的关系,如因恋爱而影响学业的进步,那是非常可惜的,也是极不应该的。其次,要教育恋爱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彼此间以诚相待,忠贞专一。恋爱对象的挑选应以共同的理想志趣做基础,而不是为了满足暂时的生理或心理需要。再次,要引导他们恋爱应格调高尚,行为端庄,一方面促使他们把恋爱化作激励机制,督促自己进取向上,一方面教育他们文明恋爱,给别人以清新愉快的感受。
  4、加强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恋爱行为。学校、院系、学工部等各部门对大学生谈恋爱要加以教育、管理和约束,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不能只是当有的大学生恋爱越轨时,才加以处理和强调,平时则放任自流;也不能把大学生的恋爱思想教育推给某一部门。学校要制定出规章制度、处理措施,公之于学生,做到有章可循,而且严格执行,严肃纪律。
  5、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尽是预防并减少心理问题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及未来就业的影响。除了科学的性健康教育外,在大学中建立大学生心理卫生档案,也是加强大学生心理卫生保健的一项重要措施。因为目前大多数学校只重视只注重学生的躯体健康,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许多学生的问题不能及早发现,及早解决。所以,我们建议在新生入学时即进行科学地心理健康调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对在校生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记录学生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状况,做到对大学生心理疾病的积极预防,以及对处于心理健康亚临床状态(亚健康状态)的学生做到早期发现及时诊断与治疗,降低大学生心理疾患的发病率,营造一个和谐文明的大学氛围。

(2) [学生谈恋爱]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精选2篇


  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一
  爱情是永恒的话题,人们不惜用最美丽的语言来描绘爱情的永恒和不朽,认为爱情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激励、情绪上的欢愉、生活上的充实,没有爱情的人生是苍白的、消沉的,
  甚至是没有意义的。也有人由于看到他人的不幸或自己经历过不幸,对爱情持悲观的态度,认为美好的爱情只是文艺作品中的演绎,而生活中的爱情带给人更多的是痛苦而不是欢
  愉。
  所谓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和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业的感情。性爱、理想和责任
  是构成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
  恋爱能发生在任何时候,恋爱不只是大学里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在我们的调查问卷第一个问题里:“你有谈过恋爱吗?”回答 “有”的人达到了43%,很明显,这个虽然没
  有过50%,但是,出于中国“男多女少”的这一社会现状,说明了43%这个比例已经非常高了。而在我们对于有没有谈过恋爱这个问题的后续个问题里“如果有,那是在什么时候谈
  的”,选“大学”的竟然高达87%,而且,在没谈过恋爱的人群里说想谈恋爱的也很令人吃惊的达到了93%,当然,这个数字是不能概括一切,可是这个数字已经可以反映了许多问题
  了,说明了大学里谈恋爱这个现象已经是普遍存在的了。就谈恋爱正确不正确这个问题不是我们研究的范围,暂不讨论,可是基于以上统计的数字我们已经可以对大学恋爱所存在
  的问题进行讨论了。
  经过了我们学习研究小组的讨论以及网上调查了解,大学恋爱主要存在2个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
  1.大学生谈恋爱的益处
  2.大学生谈恋爱的弊端
  所以,我们就以上两个方面着重进行讨论与分析。
  一.大学生谈恋爱的益处
  ① 增加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
  在恋爱的过程中,少不了甜言蜜语的滋润,而在确认一段爱情之前,首先最重要的是要建立自信,在拥有自信的前提下,对心仪的女孩子进行追求。并且在和异性交流的过程
  中,不断增加自己的交际能力与语言表达。
  要有效地提高社交能力、可循两方面入手,一是对社会情境的辨析能力,一是提高对其他人心理状态的洞察力。所谓对社会情境的辨析能力即为社交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一
  个人如果能够对情境间的细微不同之处加以区分,往往更能掌握社交环境的变化而做出合宜的行为,以适应不同性质、千变万化的环境。而洞察别人的心理状态也是社交能力重要
  的一环。一些人看到别人的行为时,不尝试去了解对方做事时的处境和感受,便马上从别人的行为去判断对方是一个怎样的人。这种重判断而轻了解的取向,是社交能力发展的一
  大障碍。但是本人在谈恋爱的过程中,发现这两点关键都可以充分的锻炼,因为女孩子是世界上最难以琢磨的动物。
  ③ 可以从中学会关心别人
  俗话说,女孩子天生就是要被呵护的,那么,如果当某个女孩子是你的女朋友时,你还不更加的对她进行呵护吗?这一点我们无需过多进行议论。
  ④ 了解多一些有关情感的事,有的也可以从中得到锻炼,不至于以后过多的感情用事
  感情是双方面的,连上帝都不可能单手拍掌,谈恋爱,首先就是一个过程,无论结果如何,都起码经历过了,因为,谈恋爱绝对能对人进行锻炼。
  二.大学生谈恋爱的弊端
  ① 过分的沉溺于恋爱,荒废学业,会失去自我,失去人生目标
  在这一问题上,我们有一个很简单的案例:一名大学生正在上课,突然间手机响了,然后就不顾正在上课匆忙的和老师请假要求离校。后来才知道,他女朋友要他陪了,他必
  须得去陪他女朋友。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很容易就能发现这名男生已经沉溺于恋爱之中而荒废了学业了。
  ② 浪费时间浪费钱财
  和女朋友一起,总不能天天只散步吧?因此,谈恋爱在物质方面的需求是非常大的,而且又是必须的。
  ③ 和朋友在一块的时间太少
  这里我们有一句很形象也挺幽默的谚语:有了媳妇忘了娘。连娘都忘了,那还有什么不能忘呢?虽然这只是少部分人的思想,但是这一现象绝对存在。
  ④ 没有足够的经验,可能有错觉,很容易受伤,不好受,影响心情
  俗话说:恋爱能享尽人生百味,酸甜苦辣,样样皆有。有甜,就必有苦,所以,只要有恋爱就必然会有心情不好的时候啦!
  【总结】
  在经过以上对恋爱的益处与弊端的分析之后,我们已经可以对大学生恋爱进行一个客观的总结了。
  当代大学生对于爱情,从总体上看是能够正确认识和把握的,能够正确地处理学习、恋爱和人生的态度等关系,以及恋爱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诸如恋人之间的误会、失恋等等。大学生对爱情应该持慎重的态度,避免在恋爱问题上把握和处理失当。我们应该客观的吸取恋爱中的益处与避免恋爱中的弊端。
  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二
  大学生恋爱也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今年我利用假期时间对大学生恋爱的现状,大学生恋爱的情况做了调查,对大学生恋爱的原因、现状及利弊做了一些相关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对策。
  一、关于大学生恋爱现象的调查
  想恋爱的同学占63.4%
  对于谈恋爱的目的,有37.2%的同学选择“寻找真爱”,26%的选择“积累经验”;12.3%的选择“满足自己的虚荣心”;24。5%的选择“为了好玩,丰富生活”。
  交往方式53.7%的同学选择“互相帮助。共同进步”;25.7%的同学选择“频繁约会,尽兴玩乐”。
  对于恋爱对象最重要的必备条件,25.8%的同学认为是“容貌与身材”;52.1%的为“才能与个性”;10.9%的为“财富与背景”。
  在恋爱中的同学有72.4%的会考虑他们的未来,10.3%的明确不会,17.3%的要视情况而定。
  当恋爱的一方提出分手时,另一方会8.3%“爱你一万年”,39.4%“只要你幸福”,29.3%“无所谓”,23.1%选其他。
  对现在普遍存在的大学生恋爱观不严肃的现象,有9.7%的同学“非常赞同”;65.6%的“可以理解”;24.6%的“坚决反对”。
  二、大学生恋爱的现状
  大学生恋爱的现状可简单的概括为以下几点:
  1、恋爱比例大,公开且主动性强。有调查显示,在一些高校中,大学生恋爱比例竟达到60%以上。一些新生在入学之初,便得到老生的面授技艺:恋爱是大学的必修课,在大学里没谈过恋爱就不算是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很多大学生义无返顾的投身于恋爱的洪流中去。在恋爱中,一些同学也抛开了应有的矜持与含蓄,表现得越发投入与大胆,在教室、食堂、操场等公众场合旁若无人,其表现令人生厌。他们自己竟美其名曰:爱就爱得轰轰烈烈。这种表现在师生中间产生了不良的影响,破坏了大学生的良好形象。
  2、女生的恋爱比例高于男生。导致男女恋爱比例差异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女生的生理和性心理成熟早,加之有较强的依赖性,因而她们对"感情港湾"和性爱的需求程度要强于男生;二是女大学生的绝对数小,占在校生的比例低于男生,所以在"对偶式"的爱情世界中,女生总是处于"供不应求"的优势地位。只要自己愿意,自身条件不占优势的女生同样会找到钟情的知音,而素质较差的男生在校园"情场"上则要相对受冷落。三是由于我国传统上推崇男大女小,男主女次的择偶模式,致使女生把在校期间当作择偶的最佳时机。她们担心一旦进入职业社会就很难找到心心相印的另一半。
  3、恋爱周期缩短,频率增快。恋爱中的“短平快”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恋爱的一个特征。成功率低,有少数大学生把在大学里恋爱视为在经营“实验田”,“恋爱专业户”也出现了。
  4、恋爱动机的多样化。据调查统计,以“建立家庭”为恋爱目的的大学生只占30%,更多的是以“丰富生活”、“摆脱孤独寂寞”为目的,也有为追求金钱、名誉和地位的。他们只注重恋爱过程的情感投入和体验,走出了“交往——恋爱——结婚”的传统爱情三步曲,认为恋爱不必托付终身。于是,校园里便出现了“契约式恋爱”,在校时卿卿我我,心理上相互填补空白,甚至有人在校外租房同居,但毕业时互相说声“拜拜”。这种缺乏责任感与严肃感的盲目的“寂寞期恋爱”,是十分危险的游戏,是不可取的人生态度。
  5、男生主动出击者居多。一些相貌超群的女生在入学那天就被高年级负责"迎新"的男生"盯住"了。具有学生干部身份的高年级男生中不乏"有心人",他们名正言顺地要给刚入学的"小弟弟小妹妹"以关心、照顾和帮助,让新生普遍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少数纯真的"小妹妹"有时会感到这种兄长般的关怀越来越带有私人情调,待到双方的感情沿着"关怀照顾、感激、倍加关怀、由衷感激"的互激式正向循环,发展到适合于对方求爱的程度时,她们往往已无力抗拒感情的潮水,于是,全然放弃观察和选择的机会,匆匆相爱。
  6、文科学生恋爱率高于理科学生。这主要是因为由于专业性质的影响。文科学生平时的课程较松,可以凭突击式复习应付考试,谈恋爱正好可以充实闲暇生活。理工科学生的实验多,课后作业重,专业知识的内容衔接紧凑,不能靠突击来对付考试,学习压力大,因而恋爱比例要低些。也许是文科学生在总体上比理工科学生的"情商"高一些。
  7、恋爱悲剧增多。有部分大学生不会处理学业和恋爱的关系,爱情至上,整天忙于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厌学、早退、旷课现象增多,甚至造成多门课不及格,不能顺利毕业,耽误了自己的美好前程,令人痛心。也有的大学生社会阅历浅,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而期望值又高,容易冲动。一旦失恋,往往造成爱情悲剧:伤害对方的有之;自杀的有之;精神分裂的有之;厌恶俗世、破罐破摔有之。
  三、大学生恋爱的原因
  大学生恋爱现象由来已久,它曾给大学生带来过好的结果,有很多青年由此结合,组建了幸福的家庭。与此同时,我们发现由此带来的消极影响也是十分明显和严重的。不管怎样,我们都应认识到,大学生恋爱现象是正常的,不容回避,也无须视之为猛兽,高呼猛打,而应以一颗平常心看待,客观的分析产生的原因。
  (一)、大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7至24岁之间,这个年龄界限按青年心理学划分,已跨过青春期并进入成年期,其生殖系统发育趋于成熟,性激素的分泌影响生理平衡,因而对性的体验十分敏感。满足性冲动是促使青年投入恋爱活动的重要诱因。在性意识发展到热恋阶段,性欲需求日益强烈,前阶段弥散化的性冲动集中投射到选定的特殊对象上。此时的大学生正由青春期的“异性疏远”走向青年期的“异性接近”,出于性冲动的驱使,青年开始脱离群体化的两性活动而单独约会。因而在异性吸引、彼此产生好感的基础上,恋爱也就默默无声地潜入年轻人的心田。
  (二)、社会情感的需求。亲密关系的需要在青年前期开始显露。这时的青年不再像儿童那样满足于血缘带来的亲近,而有意识地结交一些个人密友。大学生正处在这个发展迅速的关口,有许多烦恼不能也不愿向长辈倾诉。于是大多数人发现,如果没有一个可互相吐露心声的亲密知己,日子将很难过。到了青年中、晚期,亲密关系的需要进一步发展,此时的朋友已不仅仅是倾诉对象。人格的交流,背景的融会,这些对青年的交友影响都很大。进入大学校园,对大多数人来说意味着脱离以前的群体进入新环境。青年必须重新建立各种关系。烦恼、寂寞、通过交流完善自我等等多重目的使青年对亲密关系的需求空前强烈。亲密关系发展的顶点就是爱情。除了父母,青年恐怕不会承认有比恋人更亲密的人,而且恋人间的亲密在某些方面是父母子女间关系所比不上的。因此,对亲密关系的追求把孤独的大学生引向恋爱是极其自然的事。心理学家沙利文指出,亲密关系和性冲动最终结合成人类的情爱,“所有这些重要的相互联系的倾向……这在青年早期变成对亲密关系、友谊、认可、私下交流的相同需要,以及以更精细的形式与一个异性建立恋爱关系的需要。
  (三)、归属与服从的需要。归属和服从的需要是作为社会存在物的人最重要的需要之一。人从属于社会,总要归于某个群体,得到他人的承认。完全脱离社会,一段时间内不能与社会交流的人也在自我认识中保持某种归属感。马斯洛把归属感和爱摆在一起,认为它是在安全需要之后的需要层次。由此可知其重要性。归属需要促使大学生向群体认同。群体活动增加了男女青年的交往机会,对群体的共同归属(尤其是一些很小的群体)又增强了两人之间的人际吸引力,进一步的发展便可能导致恋爱。归属和服从也会使大学生直接导向恋爱。因为恋爱双方是一个亲密关系极强的小圈子。在恋爱中,恋人能感觉到自己属于另一个人,被另一个人爱抚关心的滋味。两人共同分享所有的东西:财产、感情、秘密。恋爱能直接满足归属和服从的需要。
  (四)、大学生个性意识的增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接受信息量的激增,大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崛起,这就扩大了他们思维活动的自由度。从老师、家长束缚下的中学生到自己独立支配生活的大学生,生活环境的大变迁又扩大了大学生行为活动的自由度。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个性意识日趋发展,他们不仅在校园内为今后立足社会而求知成材,也开始为今后建立家庭做准备。
  (五)、群体性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人的社会生活无时不受到诸多心理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恋爱也不例外。一是受从众心理的影响。大学生在共同的校园里学习、生活和交往,加上思想观念的相似性,促使他们在恋爱问题上表现出明显的从众趋向。恋爱对象的出双入对常令他们羡慕和向往,在好奇心驱使下而跃跃欲试。看到恋爱的同学生病有人照料,生日有人陪伴,委屈有人安慰,便萌发孤独感和攀比心,甚至低人一等的自卑感。在这种群体氛围的影响下,不少本不打算谈恋爱的,为表现自己并非无能,也盲目效仿,寻求异性朋友。二是受逆反心理影响。由于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的增强,大学生往往把学校关于提倡不谈恋爱的方针视为为“禁欲主义”,把师长的指点和规劝看作是“干涉内政”,把对他们进行恋爱与成材教育视作不信任,把对他们进行爱情与道德教育看作是思想僵化、封建保守,凡此种种心理对峙,种下的是不会开花结果的种子
  (六)、社会环境、生存空间的推波助澜。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和社会有着日益广泛的联系,接受各种挑战和影响,对外开放政策使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来,西方腐朽思想和不健康的东西也大量涌入中国。描写青年恋爱的文艺作品比较多,影视作品也常出现情爱的画面,更有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大量关于两性及恋爱问题的讨论,使大学生们眼花缭乱,难辩是非。不健康的小报、黄色书刊、黄色光盘及黄色网站一度泛滥,对思想单纯,社会经验少的青年学生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涉足爱河,有的甚至偷尝禁果,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
  (七)、校方对大学生恋爱的消极回避政策。很多高校对大学生恋爱问题采取回避的态度,平时默不做声,只有当学生们犯下错误,校方才加以介入,进行处理。这种处理办法过于简单、消极,一方面,缺少平时的引导教育,没有明确的态度,学生们会错误的理解成学校的默许;另一方面,当学生们一时冲动,做出越轨的事情,学校的处理又会令他们一生抱憾,如果平时多一点叮咛和监督,这样的悲剧是本可以避免
  四、大学生恋爱的利弊
  恋爱现象在大学校园里已十分普遍。今天的大学生再也不会像他们的前辈那样以恋爱为羞耻或见不得人的事。虽然许多人因各种理由不去恋爱,但他们对别人的恋爱大都持肯定态度。
  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恋爱对青年心理的成熟健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首先,恋爱是青年释放日益强烈的性冲动的重要途径。通过恋爱接触异性,使青年不再感觉到性的压抑紧张。其次,性意识的发展必须经过恋爱阶段才能完善。性同一性的建立也要通过恋爱。而且,恋爱对青年的意义还不止于此。因为恋爱是两个人人格的深层接触。在此过程中,青年的自我概念受到对方的影响而发展,真正懂得了如何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前提下调整自身缺陷以适应对方。也就是说,经过了恋爱。恋爱对一些个性因素和社会情感的发展有重大意义。而且恋爱中两人的深层交往为提高青年交际能力,适应以后的社会打下了基础。难怪有些心理学家认为,恋爱是青春晚期和成年早期最重要的事件,只有经过了恋爱,人才会真正成熟起来。
  大学环境有它的独特性:对大学生来说,它在青年走入社会的过程中提供了一个缓冲环境。有了这个缓冲,青年能更从容地完成社会化,更完善地发展自我概念,而不至于感受到从青春中期直接下来落入社会的强大反差和心理不适。由此看来,大学生的恋爱并不是件坏事,它对青年的成熟很有帮助。再加上大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已不再是幼稚的少年,文学艺术中歌咏的爱情当然是他们追求的目标。
  不过,恋爱的意义虽有积极的一面,有时也会危害青年的心理健康。首先,热恋与婚姻失运河配偶等生活大事是在心理紧张量表上分值很高的事件。过度的兴奋和悲痛都会加剧心理紧张。恋爱正是使人时高兴时痛苦的事。处在热恋中的青年会为一些小事而高兴或烦恼。因此恋爱带来高度的心理紧张。恋爱的进一步发展还会带来社会问题,这也是产生心理失调的重要因素。如婚姻性行为的增加等,造成青年心理负担超重。
  热恋中的男女虽然感觉到强烈的心理紧张,但双方的共处和抚慰、爱情的甜蜜又会降低他们的焦虑感。那些遭受恋爱挫折的人就没这么幸运了。失恋的青年会失魂落魄,觉得人生意义不复存在,生活下去只有苦难和折磨,有人甚至走向了绝路。如果没有恰当的心理指导或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失恋对青年的心理打击是很大的。
  可见,恋爱对青年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帮助青年心理发展走向成熟,另一方面它又带来各种心理问题。这也许是人生的至理,你要得到甜蜜的报偿就必须经受得住考验。
  五、如何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第一,提倡志同道合的爱情。大学生恋爱应把具有一致的思想、共同的信仰和追求放在首要地位,把心灵美好、情操高尚、心理相融作为择偶的第一标准。莎士比亚曾说:爱情不是树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而是建立正在共同基础上的心灵沟通。因此,在恋人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事业理想和生活情趣等大体一致。马克思和燕妮的崇高爱情就是建立在志同道合的基础上的,正是因为如,他们的爱情才经受住了艰难困苦的考验、传为佳话。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栋梁,其恋爱观应该是理想、道德、义务、事业和性爱的有机结合。
  第二,正确处理爱情与事(学)业之间的关系。爱情是美好的,它是人生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人生的全部,它应该服从于事业,促进事业的发展。一个人只有事业取得成功,其爱情之花才会开得更加鲜艳芬芳。所以,大学生应该把事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不要把宝贵的时间全部用于谈情说爱上而放松了学习。没有事业的爱情如同在沙漠中播种,缺乏坚实的根基和土壤,迟早会枯萎。只有爱情同事业的结合,爱情才有旺盛和持久的生命力。
  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优秀范文社会实践报告
  第三,要懂得爱情是一种责任和奉献。大学生在恋爱中应该懂得,爱不仅是得到,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和奉献。在社会生活中,人具有两方面的责任:一是个人对社会应尽的责任;
  二是个人对家庭、父母、孩子、朋友和爱侣的责任。第二方面的责任属于私人生活的性质,是社会干预最为微弱的生活领域,主要依靠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自觉的责任感来维持。正因为如此,它体现了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大学生一旦进入爱的王国,就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才能获得崇高的爱情。
  第四,恋爱要严肃认真、感情专一。爱情是一个男性与一个女性之间的爱慕关系。这种关系包括自己特有的感情和义务,它只能存在于恋爱者两人之间,不容许第三者介入。而且,恋爱不是儿戏,双方要真诚相待、实事求地对待自己,也实事求是地对待对方。无数事实证明,用欺骗手段骗取爱情,是不会幸福的。另外,双方一旦建立了恋爱关系,就要忠贞专一,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见异思迁。任何一个人搞三角恋爱、多角恋爱的行为都是不道德的。
  第五,在恋爱过程中,应多一些理解、信任和宽容,互相尊重,共同进步。爱情是互爱的统一,相爱的双方,都有着自己独立的人格和精神世界,既不能完全依附对方,也不能要求完全占据对方。爱情与做人一样,理解、信任、诚实和宽容都是十分可贵的品质。爱很多时候意味着是一种付出,要相知、相敬、相让。“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两个人在一起并不是简单的组合,必须互相迁就;爱,就必须接受他的一切,包括缺点
  六、关于大学生恋爱的对策
  针对大学生恋爱问题,高校教师们在进行着积极的探索与思考,通过教育和管理,使学生们对恋爱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自觉抵制在学期间不良风气的干扰,以健康的身心状态投入大学生活中去,争取早日成材。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倡导校园文明行为。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生活满足大学生的情感要求,是消除大学生孤独感,培养大学生健康情操,强化道德力,珍视快乐人生的良好方式。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体现在活动形式的多样化、活动次数频繁上,而且也包括参加活动的人员也要群众化,要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显示自己才华、表现自我价值及自尊心得到尊重的机会。要尽量给他们情感满足的机会。共青团、学生会要紧密配合搞好大学生社团活动。
  2、开展性道德、性健康教育。目的是为了在普及生活和心理知识的基础上,保证正在成长的大学生的健康。这种教育既是健康教育,也是道德教育。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卢梭有这样一句话:“避免邪念的唯一办法就是免除神秘。”通过性教育,纠正大学生性意识中的偏差,建立健康的性意识,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正确进行两性间的交往,正确处理爱情和友谊的关系。同时,要重视发挥心理咨询机构的重要作用,对个别因恋爱问题引发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帮助他们恢复信心,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
  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注重舆论引导。首先,要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鼓励他们“学业在先,恋爱在后”,大力宣传和表彰努力学习,积极工作的典型,引导他们把主要精力投入学业。大学生是青年之中的佼佼者,志当高远,要处理好恋爱与学习的关系,如因恋爱而影响学业的进步,那是非常可惜的,也是极不应该的。其次,要教育恋爱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彼此间以诚相待,忠贞专一。恋爱对象的挑选应以共同的理想志趣做基础,而不是为了满足暂时的生理或心理需要。再次,要引导他们恋爱应格调高尚,行为端庄,一方面促使他们把恋爱化作激励机制,督促自己进取向上,一方面教育他们文明恋爱,给别人以清新愉快的感受。
  4、加强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恋爱行为。学校、院系、学工部等各部门对大学生谈恋爱要加以教育、管理和约束,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不能只是当有的大学生恋爱越轨时,才加以处理和强调,平时则放任自流;也不能把大学生的恋爱思想教育推给某一部门。学校要制定出规章制度、处理措施,公之于学生,做到有章可循,而且严格执行,严肃纪律。
  5、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尽是预防并减少心理问题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及未来就业的影响。除了科学的性健康教育外,在大学中建立大学生心理卫生档案,也是加强大学生心理卫生保健的一项重要措施。因为目前大多数学校只重视只注重学生的躯体健康,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许多学生的问题不能及早发现,及早解决。所以,我们建议在新生入学时即进行科学地心理健康调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对在校生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记录学生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状况,做到对大学生心理疾病的积极预防,以及对处于心理健康亚临床状态(亚健康状态)的学生做到早期发现及时诊断与治疗,降低大学生心理疾患的发病率。

(3) [学生谈恋爱]2016中国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


  “身高在170CM-180CM的男生,恋爱次数最多,平均为5.8次”,“40%的大学生为丰富校园生活而进行恋爱”,“40%的大学生恋爱是通过社交软件”,“男生平均恋爱次数2.3次,女生平均恋爱次数1.6次”。
  10月28日下午,校园恋爱成长平台“我想认识你”联合中国高校青年领袖峰会、北大燕园博思心理咨询中心共同发布《2016中国大学生恋爱白皮书》。
  据《白皮书》,本次调研对36741名学生进行了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3808份。80%的在校大学生已经谈过恋爱,但仅有20%的在校大学生正在恋爱中。由此可知,恋爱对于大学生并不陌生,但恋爱的状态并不稳定。
  恋爱动因:渴望一份纯真的爱情
  数据统计,40%的大学生为丰富校园生活而进行恋爱,35%的大学生想得到纯净的爱情而恋爱,20%的大学生因为想体验恋爱的感觉而恋爱,5%的大学生希望能够遇到合适的对象而恋爱。可见,大学生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渴望一份纯真的爱情是主要的恋爱动因。
  恋爱途径:社交软件排第一
  从恋爱的途径来说,40%的大学生恋爱是通过社交软件,20%的大学生恋爱是通过学生组织,15%的大学生恋爱是通过朋友介绍,13%的大学生恋爱是通过社交活动。
  确立恋爱关系的十大地点排行为:公园、手机里、电影院、体育场、图书馆、教室、食堂、咖啡厅、游泳馆、舞会。由此可见,浪漫的地方更容易确立恋爱关系。
  恋爱对象:更看重“人品”与“性格”
  在对恋爱对象的品质的要求中,60%的大学生恋爱更加注重对方的“人品”和“性格”。其中,“品行”占比33%,位居第一,“性格”占比27%,位居第二,“外貌”占比16%,位居第三。大学生谈恋爱,更加希望能够找到人品端正和性格Nice的另一半。
  恋爱表白:男生更主动,女生多纠结
  调查显示,53%的男生会选择表白,21%的男生对表白持观望态度,18%的男生更希望顺其自然,8%的男生拒绝表白。
  女生数据则是,48%的女生关于表白持纠结态度,23%等对方表白,17%预测成功率较高时会表白,7%的女生选择默默喜欢,做好朋友,5%认为表白不止不能成功,还会失去朋友。
  恋爱时间:初恋在高中,大三和大一更容易谈恋爱
  数据显示,文科类专业恋爱比例比较高,其中艺术类以26%的比例位居第一。初恋时间上,41%的大学生初恋在高中,21%的大学生初恋在大一、大二期间。
  在谈恋爱的大学生中,大三同学最多,占比23%,大一同学占比21%,大四同学占比17%,大二同学占比12%。由此可见,大一和大三是最容易谈恋爱的时期。
  恋爱次数:男生多于女生,身高和体重直接影响恋爱次数
  在《白皮书》中公布了男女生恋爱次数的差别,大学期间,男生平均恋爱次数2.3次,女生平均恋爱次数1.6次。同时,78%的女生渴望校园恋爱,70%的男生渴望校园恋爱。
  数据还显示,“身高”和“体重”与大学期间的恋爱次数有密切的关系。身高在170CM-180CM的男生,恋爱次数最多,平均为5.8次;身高在160CM-170CM的女生,恋爱次数最多,平均为4.3次。体重为60KG-70KG的男生,恋爱次数最多,平均为5.2次;体重为40KG-50KG的女生,恋爱次数最多,平均为3.6次。
  恋爱消费:流行AA制,完全由男生买单不足2成
  根据《白皮书》显示,大学生恋爱消费,日趋流行AA制。在抽样调查中,41%的恋爱消费由双方随机买单,32%的恋爱消费双方AA制,而完全由男生买单的比例仅为18%。
  恋爱行为:过半情侣发生性关系,注重保护措施
  数据显示,大学生情侣发生性关系的比例达57%。在发生性关系时,65%的情侣会采用避孕措施。这一方面说明大学生对于性抱着包容的心态,但另一方面也说明大学生十分严肃认真地对待性行为。
  恋爱结果:6成以上选择毕业分手,8成以上毕业生支持校园恋爱
  《白皮书》指出,61%的情侣毕业后选择分手。毕业之后,面临着工作地点不一致、前途规划的不契合,情侣双方普遍会将分手作为解决办法。但依旧有39%的情侣,在毕业后依旧坚持忠贞的爱情。
  恋爱困局:“四难”困扰大学生恋爱,相遇难占首位
  《白皮书》称,91%的大学生恋爱受“四难”困扰。“相遇难”,33%的大学生受限于自己狭小的社交圈子,难以遇见合适的另一半;“脱单难”,28%的大学生难以有机会在心仪的对象面前表露心声;“恋爱难”,19%的大学生不知道如何升级自己的恋爱关系;“维持难”,9%的大学生不懂得处理双方的关系,而导致双方矛盾激化或分手。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44703/

推荐访问:高三学生谈恋爱怎么办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