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人篱下的意思]寄人篱下

来源: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18-07-14 10:00:02 阅读:

【www.bbjkw.net--经验交流材料】

篇一:[寄人篱下]如何用寄人篱下这个词造句

  寄人篱下造句
  1、自从父母双亡后,他就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2、我虽生来孤苦,从小寄人篱下,受尽痛楚,但能发愤图强,努力不懈,乃有今日的成就。
  3、也许是寄人篱下久了,养成她自卑懦弱的个性。
  4、文章创作,必须独树一帜,别创风格,否则因循守旧,寄人篱下,终究难成大家。
  5、你写文章要是一味模仿别人的风格,寄人篱下久了便会失去自己的特色。
  6、这些人本来都有家的,只因大地震,只好投奔亲戚,寄人篱下。
  7、我宁可住在这破茅草屋中,也不愿去寄人篱下,看人脸色过日子。
  8、她每次想到自己寄人篱下的委屈,就伤心掉泪。
  9、我得赶快出去找份工作,总不能一辈子过寄人篱下的生活。
  10、我虽是寄人篱下,但姑父母对我都很好。
  11、借住朋友家多年,这对小夫妻终于租了栋小鲍寓,脱离了寄人篱下的生活。
  12、想到此种寄人篱下的生活,非英雄好汉所当为,他的内心就极为苦闷。

篇二:[寄人篱下]雷锋的故事:那些寄人篱下的日子


  引导语:雷锋出生的时候,正是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雷锋曾在一篇日记中写道:“我家里很穷,父、母、哥、弟,都死在民族敌人和阶级敌人的手里,这血海深仇,我永远铭记在心。”下面就是有关他寄人篱下的日子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一只收养照顾雷锋的六奶奶突然病逝。小雷锋失去了在世上最后的亲人。
  祸不单行,雷锋的二亩四分地又被归入农业合作社,他失去了经济上的依靠。
  两个堂叔分家了,两家要不就不愿意收留雷锋,要不就有许多附带条件,其中雷锋最不能接受的是不让他上学。就这样,一怒之下,雷锋决定出来单过。后来一个远在长沙做工的堂叔回来见他可怜就收留了他。可是堂叔回城之后,堂婶的脸色就“多云转阴”了。
  小雷锋为了讨这位婶婶的欢心,每天下午放学就顺路拾好柴草,回去给堂婶烧饭用。偶尔少先队有活动,放学晚了,雷锋来不及拾柴就回家了,堂婶的脸色就特别难看,还冷言冷语地不停讽刺。饭桌上也没有给他留饭,他
  点上灯想温习一会功课,油灯却被堂婶吹灭。第二天上学时,他发现书包不见了,怎么找都找不到,后来只好先去学校听讲,第二节下课时,另一位远方的堂叔才把书包送来。从此,在堂婶那,他越发小心翼翼了。
  困难虽越来越多,雷锋却没有止住学习的脚步。这些反而成为激励他上进的力量。1955年上学期,雷锋转到离家比较近的荷叶坝高小。这所小学当时还没有少先队,雷锋给同学们介绍了什么是红领巾,什么是少先队。后来
  荷叶坝高小也建立了少先队,雷锋是建队骨干之一。
  寄人篱下的生活,没有让雷锋的心变得冷漠。相反,在少先队的活动中,他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雷锋逐渐成为一个富有爱心的孩子,课本上那句“用自己的火点燃别人的火”是对他最好的写照。
  学习雷锋读后感
  记得小时候有篇课文是《我的名字叫解放军》,故事的内容写的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雷锋护送大嫂和孩子回家,到家后,大嫂问雷锋叫什么名字,雷锋说:“我叫解放军”,当时老师告诉我们:做好事,不留名
  《圣经》里面也讲过“你施舍的时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这句话其中的道理是爱心、奉献、慷慨不是装出来的,是一种内化到骨子里的一种品质,如果你不从本质上改变,这样的爱心和奉献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善良。如今的社会提倡“学雷锋”,就是因为社会上的“雷锋”越来越少了。
  如今我重读《雷锋日记》这本书,受到的启发不在是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的精神了,我看到了更多如今人们内心所缺乏的一种信仰。这是信仰倒塌的时代,或者说是,信仰倒塌的中国。
  《雷锋日记》里有一段这样写道: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未来的人类的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尽的支付者。读了这一段话之后,我不禁感慨万分。我不是感慨雷锋日记所体现的奉献精神,以及对工作的一种热情和执着,而是感慨人类有这么高的觉悟,能自己反思自己的行为。
  而如今的学雷锋,如果学到需要照片做佐证,我想雷锋如果还活着,知道了人们这样“学”他,他肯定会有说不出的滋味。

篇三:[寄人篱下]李清照声声慢情感赏析

  摘 要:《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是她颠沛飘零、寄人篱下种种经历和心情的写照。浓郁的愁意弥漫在整首词中,在女词人笔下化为悲剧之美,心灵绝唱《声声慢》应情而生。
  关键词:李清照;愁苦;凄美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易安居士文集》等著作传世。代表作有《声声慢》、《-剪梅》、《如梦令》、《夏日绝句》等。《声声慢》是她晚年的名作,更是她自丈夫赵明诚死后遭遇兵变,只身南下,颠沛飘零、寄人篱下诸种人生况味的写照。
  国愁、家愁、情愁,浓郁的愁意充塞在女词人胸中,荡气回肠,似水绵长,长夜漫漫,风雨如晦,丧夫之痛,家破之悲,亡国之恨,流亡之苦,孀居之愁,如今有谁相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然而,这浓愁却在词人笔下化为悲剧之美,心灵绝唱《声声慢》应情而生。
  名门望族、官宦门第给了她幸福无忧的少女时代,而文学艺术的熏陶、浸染,又使她气质优雅,外美如花,内秀如竹。怀着少女的闺情,载着甜蜜的梦想,与翩翩少年赵明诚步入爱河,共同的文学爱好,一样的琴棋雅兴,难得的“金石研究”巧合,使他们情投意合,琴瑟和谐。然而,上帝终不偏向任何一个人,短暂的恩爱幸福被兵变、夫死、国破、家亡所替代,无忧、甜蜜也因亡国之恨、丧夫之痛、遇人不淑、寡居之苦而成为记忆。内心的凄苦与愁情又与何人诉说呢?唯有诉诸于笔端,让情感在诗词间流淌,任苦情在文字间徜徉。
  一、悲惨的现实,茫然的寻觅
  “寻寻觅觅”,反映词人当时心中若有所失、内心茫然、无所排遣的精神状态。寻觅什么呢?纯真女子、翩翩少年,灯下共同研读诗文,雪中同赏梅花,庭中琴棋雅兴。文学知己,情投意合,令人羡慕的鸳鸯情侣。鸿雁传书,你侬我侬,美妙的爱情故事,绝佳的精神享受,“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及至后来赵家遭遇不幸,赵父被弹劾,夫妇二人返回故乡隐居。尽管如此,十多年间他们的依恋爱慕日月可鉴,在故居一起搜集金石,鉴赏书画,琴瑟和谐。由于金人的铁蹄入侵,北宋灭亡,夫妻二人被迫南渡。艰苦的南渡途中,丈夫生病,不治身亡。兵乱、国破、夫死、家亡,南渡使得柔弱的李清照的精神世界一下子失去了方向,犹如一叶扁舟,随风摇荡,居无定所。后来遇人不淑的遭遇,让李清照的心灵再受重创,也把这位多愁善感的女子心中的爱火彻底浇灭了。胸有块垒、大气如虹的李清照,尽管心中疤痕难以愈合,胸中满是愁云恨雨,但并没有就此沉沦,她深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欲成其名,必先夺其情,苦其心。”孤独的李清照带着身心的伤痕,载着生命的风帆,迎着乱世的恶浪,孤苦地挣扎在流亡的波谷浪尖。
  整首词由外而内写出了女词人的愁苦心境。流亡之苦、通敌之嫌、金石之失,使她的处境越发凄苦,生活的巨变使她的性格发生了变化。“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那种无忧烂漫消失了,愁苦与悲凉充塞心中。人事变迁,物是人非,寡居悲苦,山河巨变,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起涌来,令人痛彻肺腑,不由得从内心深处倍感凄楚。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叠字使用看似平淡,却包含迷茫、孤独、悲苦三层意境,委婉表达了李清照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词面虽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的音韵效果。
  二、人悲物亦悲,化愁为美
  无论是乍暖还寒的天气、淡酒、入夜的秋风、长空的雁阵,还是落地的黄花、窗外的梧桐、黄昏的细雨,无一不是愁绪滋生的景物,处处成愁,物物皆愁。然而,这些风物却使这个世界更添凄美。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残秋之际,气温骤变,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冷暖不定,人最难调养身体。更何况是年岁已大,身体衰弱,又遭遇了如此不幸的人,就更是对天气的变化特别敏感,更觉得难以将养适应了。南下后的女词人孑然一身,漂泊无依,生活一下从幸福无忧跌入痛苦的深渊,此情此景与“乍暖还寒,冷暖无常”的天气是多么相像。为了适应这多变的秋天时节,为了驱散内心的愁苦,词人企图以酒御寒,但“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酒是“三杯两盏”,可见量少,又是“淡酒”,怎么能抵挡黄昏时的阵阵秋风呢?淡酒不敌风寒,饮酒也不能排遣忧愁。晚年的凄凉,境地的凄苦,内心的愁情,由此可见一斑。
  女词人仰首望天,只见一行行南飞的大雁从头顶掠过,传来阵阵凄厉的叫声,不禁悲从中来,这些似曾相识的大雁,曾不止一次触动她内心的创伤,而今又来触动,令她伤心难过。想起昔日曾借雁足传书给自己的丈夫,而今丈夫已逝,已无书可传,自己沦落异乡,此种愁情犹如杜鹃啼血,令人心碎。“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好一幅凄美之景!落英满地让人怜惜,朵朵菊花的憔悴不正是自己年华逝去、容颜迟暮的写照吗?瓣瓣花儿枯萎飘零,不正是自己漂泊孤苦的晚境吗?对花自怜,黯然神伤。女词人独守窗前,睹物思人,内心倍感愁苦、凄凉。淅淅沥沥的梧桐雨啪啪地响着,声声清脆,虽打在梧桐叶上,却强烈地敲击着女词人的心扉。
  三、小女子大愁情,位卑莫敢忘忧国
  “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梧桐秋雨”,种种情景弥漫着女词人的愁情苦意,然而“这次第,又怎一个愁字了得”,战乱、夫亡、家破、国亡、流亡、孀居,种种苦痛“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情似水,绵绵无尽。然而,这时的愁已不仅仅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家愁、情愁,而是《武陵春》中“风住尘香花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民族愁、时代愁。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尽管种种不幸摧残着她的身心,但“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不复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位卑莫敢忘忧国”,心忧天下。处于生活苦海中的李清照无助地飘摇着,孤寂、茫然、彷徨,内心的情感是复杂的。
  所谓情在词外,历经国家危亡、故乡沦陷、夫婿病逝、流亡逃难的女词人,“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从生活中得到的情感体验远远深于文字间流淌的情感,这种愁是深愁、浓愁、绵长无尽的愁,它融合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然而,在词人的笔下,这一愁情却始终不曾点破,不带一滴泪水,她用自己高超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的愁情化为悲剧之美,让这首词不仅“字字含泪,满纸呜咽”,更是遐思无限、韵味无穷。
  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对李清照给予高度的评价。他认为:“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群词人之上的……”李清照将她一生的故事和愁情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留下传世绝唱《声声慢》。
  参考文献:
  [1]郑振铎,中国文学史[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
  [2]王国维,人间词话[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
  [3]傅德岷,唐诗宋词鉴赏辞典[M].武汉:崇文书局,zo05.

本文来源:https://www.bbjkw.net/fanwen143878/

推荐访问:寄人篱下的意思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